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苦瓜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经DEAE-52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苦瓜多糖(MCP-1和MCP-2)。经液相色谱测定MCP-1和MCP-2分子质量分别为5.62×104 Da和4.13×104 Da。理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MCP-1,MCP-2的粒径和pH更低,溶解度更高。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MCP-1和MCP-2由相同的7种单糖构成,但各单糖的相对含量比例不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MCP-1和MCP-2均含有5种糖残基。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证实MCP-1和MCP-2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二者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9 mg/mL和0.55 mg/mL。此外,MCP-1和MCP-2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抵抗模型中HepG2细胞中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酶活力,从而增加葡萄糖消耗量。本研究可为苦瓜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先超声预处理再常温稀碱抽提的两步法,成功地由玉米芯中分离得到水不溶性半纤维素(HA)和水溶性半纤维素(HB),并探讨了在不同的碱浓度下超声预处理对获得的半纤维素的得率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经过10 min的超声预处理,再经3 h 5.0%KOH常温抽提得到半纤维素的得率与不经过超声预处理的20 h常温稀碱抽提大致相同,但采用前一种方法得到的水溶性半纤维素的得率较后一种方法大为提高。此外,离子色谱(IC)、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的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稀碱抽提所得的半纤维素相比,经过短时间超声预处理和相同浓度的稀碱液抽提后,水溶性半纤维素中的阿拉伯糖含量更高,由此说明半纤维素分子链中更多的支化结构得以保留,而该结构的存在将对后续的改性反应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3.
以热水提取后的西番莲叶残渣为原料,利用NaOH碱溶液提取多糖(APEL),通过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测定多糖的理化性质,同时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法对多糖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西番莲叶中多糖组分的体外降血糖及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APEL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得到3种组分:APEL-1、APEL-2、APEL-3,APEL及其分离组分均具有多糖的典型特征峰,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组成,APEL、APEL-1、APEL-2和APEL-3的分子量分别为4.277×106,4.276×106,4.203×106,4.111×106 Da。APEL及其组分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具有明显的体外降血糖和抗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4.
将玉米秸秆进行苯-醇抽提和亚氯酸钠脱木素处理制取综纤维素,利用不同溶剂体系抽提综纤维素分离出不同特性的半纤维素,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二甲基亚砜、二氧六环-三乙胺、饱和Ba(OH)2、1 mol/L KOH、1 mol/L NaOH和3 mol/L KOH连续抽提,得到的乙醇沉淀半纤维素分别为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总量的5.8%、0.3%、24.4%、38.6%、7.1%和12.2%。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NMR)分析表明,二甲基亚砜和二氧六环-三乙胺提取所得半纤维素分枝度较高,无机碱体系抽提所得半纤维素分枝度较低;二甲基亚砜抽提所得半纤维素是以L-阿拉伯糖基和4-O-甲基-葡萄糖醛酸基为侧链的含有乙酰基的聚木糖半纤维素。热重分析(TGA)表明,无机碱抽提所得半纤维素的热稳定性高于有机溶剂抽提所得半纤维素。  相似文献   

5.
燕麦乳易因淀粉回生引发沉淀、口感变差,是燕麦乳生产、储运、消费等环节面临的共性难题。通过尝试加酶挤压替代传统酶解工艺,考察了加酶挤压对燕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并评估其应用于燕麦乳加工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0%、0.02%、0.06%、0.1%和0.2%的条件下,燕麦淀粉分子质量与加酶量呈负相关,水溶性指数、还原糖含量和糊化度与加酶量呈正相关。添加0.2%的α-淀粉酶后,淀粉分子质量由原淀粉的178.38×104 g/mol降为41.42×104 g/mol,水溶性指数和还原糖含量分别由原淀粉的0.41%和15.13 mg/g升高为44.39%和56.72 mg/g,糊化度为98.19%。加酶挤压样品的黏度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加酶挤压导致淀粉颗粒不规则形状的形成。流变学结果表明,加酶挤压样品表现出更强的流体特性。加酶挤压处理后,燕麦乳稳定性明显增强,感官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6.
选用4种不同的淀粉,通过考察回生特性,探究相对分子质量、链长分布、短程有序性、相对结晶度及半结晶层状结构等精细结构影响回生特性的机理。结果表明:与糯米淀粉和粳米淀粉相比,小米淀粉和黑米淀粉回生值、硬度和热焓值较大,糯米淀粉储藏前后硬度和回生后的热焓值均较小,具有较好的抗回生特性。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小米淀粉和黑米淀粉的直链质量分数较高(小米淀粉15.55%、黑米淀粉11.22%),支链淀粉峰Mw较大(小米淀粉Mw=2.12×107 g/mol、黑米淀粉Mw=2.25×107 g/mol)、半结晶层厚(小米淀粉d=6.978 4 nm、黑米淀粉d=6.698 6 nm),且中长链占比大(小米淀粉B1链占比40.91%),易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具有更高的表面有序度(小米淀粉0.76、黑米淀粉0.70),回生后2种淀粉分子重排更有序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法提取小米麸皮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并使SDF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三价铬离子(Cr3+)发生配位反应,生成SDF-Cr(III)配合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小米麸皮SDF和SDF-Cr(III)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常温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比较改性前后小米麸皮SDF分子质量分布及其单糖组成;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比较改性前后SDF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表面结构疏松,呈现出多孔状;岛屿状突起聚集度有所下降,分子间变得更加分散。两种SDF官能团差异较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活性官能团(羟基、酯基、羰基等)伸缩振动减弱,特征吸收峰位置发生蓝移,在530.27 cm-1处有Cr—O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说明SDF与Cr3+结合形成配合物。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结果显示,SDF的数均分子质量(mn)为0.195×104 Da、重均分子质量(mw)为0.940×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4.81;SDF-Cr(III)的mn为0.742×104 Da、mw为4.708×104 Da、分布宽度指数D为6.35。由HPLC分析结果可知,SDF-Cr(III)单糖相对含量高于SDF。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SDF-Cr(III)比SDF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性。综上,小米麸皮SDF-Cr(III)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备开发成为具有降糖功效保健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玉米麸皮半纤维素生理活性与其分子大小的关系,采用体外的方法制备玉米麸皮半纤维素由来的各分子质量片段。方法:采用纯乙醇沉淀法、内源性木聚糖酶水解法和酸分解法制备各分子质量片段,通过薄层层析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及分子质量测定。结果:玉米麸皮半纤维素多糖、玉米麸皮半纤维素低聚糖和玉米麸皮半纤维素单糖分别为分子质量在20~140ku范围的阿拉伯木聚糖,分子质量在286~930u的木糖低聚糖和木糖阿拉伯低聚糖以及分子质量为157u的木糖、阿拉伯糖。本研究结果可为玉米麸皮半纤维素生理活性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玉米抗氧化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碱性蛋白酶酶解玉米蛋白的产物为原料,采用自制的模拟移动床色谱设备对玉米抗氧化肽进行纯化。以玉米抗氧化肽的纯度和收率为评价指标,对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系统的进样流速、水洗脱1区流速、再生区流速、水洗脱2区流速等技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玉米抗氧化肽的最佳参数为进料流速15 m L/min、水洗脱1区流速32 m L/min、再生区流速26 m L/min、水洗脱2区(水清洗)流速28 m L/min。将分离前后玉米肽的抗氧化活性和分子质量进行分析,得出:分离后的玉米肽抗氧化活性比分离前提高了2倍以上,分离后90%的玉米抗氧化肽分子质量在370700 Da。  相似文献   

10.
以蔗渣提取的半纤维素为原料。在异相中通过季铵化反应制备了新型半纤维素衍生物。讨论了反应温度、时间、用碱量及阳离子试剂用量对半纤维素衍生物取代度的影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改性半纤维素大分子链上具有阳离子基团,证实了半纤维素确实发生了季铵化反应。GPC检测结果表明。改性后半纤维索分子质量比未改性的半纤维索分子质量低,证明半纤维素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降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了不同季节西凤酒新老制酒车间环境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制酒车间空气中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酵母菌>细菌>霉菌的趋势,5个制酒车间(901、902、903、904、905)的酵母菌浓度最高分别为2.96×104 cfu/m3、1.1×105 cfu/m3、3.87×105 cfu/m3、2.16×105 cfu/m3、3.34×105 cfu/m3;细菌浓度最高分别为9.67×103 cfu/m3、1.26×104 cfu/m3、3.4×104 cfu/m3、2.14×104 cfu/m3、2.66×104 cfu/m3;霉菌浓度最高分别为6.34×103 cfu/m3、7.22×103 cfu/m3、1.09×104 cfu/m3、1.43×104 cfu/m3、1.32×104 cfu/m3。每个制酒车间不同季节的酵母菌浓度差异显著,霉菌和细菌差异较小。全年来看,春季老制酒车间空气微生物数量较多,秋季新制酒车间空气微生物数量较多。对可培养空气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种属鉴定,表明新老制酒车间空气中的真菌种类基本一致,而新车间的细菌种类明显多于老车间。同时,制酒车间的优势真菌种群为Lichtheimia(横梗霉属)和Saccharomycopsis(复膜酵母菌属),分别占空气真菌总数的48.5%和15.2%,优势细菌种群为Bacillus(芽孢杆菌属),占空气细菌总数的63.2%。该结果为研究稳定酿酒微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云南小粒咖啡为研究对象,优化咖啡类黑精提取工艺,利用100、50、30 kDa的滤膜分级,基于分子形貌、光谱学特性表征不同分子量段的咖啡类黑精结构。结果表明:咖啡类黑精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6(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表明咖啡类黑精在溶液中呈现紧密球形结构,分子量大小主要为4.56×104和2.94×104 Da,占比分别为72.5%和27.5%。X-射线衍射表明咖啡类黑精内部结晶性很弱,属无定形结构。微观形貌特征分析表明未经分级处理的咖啡类黑精呈表面粗糙且存在孔隙的不规则团聚球形,分级处理后聚合结构消失,呈不规则片状和长条状。黑褐色程度及基础成分含量随分子量的减小而降低。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不同分子量组分在285和320 nm处呈现出弱吸收峰。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可能存在羧基、羟基、氨基及甲基等基团。三维荧光谱图中荧光峰位在λex=400 nm,λem=480~490 nm,表明咖啡类黑精有芳香环、杂环,存在刚性结构。通过对咖啡类黑精进行优化提取、分级及结构表征,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小粒咖啡...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黍稷麸皮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旨在为黍稷加工副产物中营养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碱提醇沉法提取黍稷麸皮多糖(millet bran polysaccharides,MBP),DEAE-50、Sephadex 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利用HPLC色谱、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黍稷麸皮多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BP分子量为3.479×104 Da,单糖组成的摩尔比为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0.11:0.13:5.86:0.62:1.00:0.52,是β型吡喃多糖。MB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形态结构方面呈片层状,连接紧密,不具备晶体结构。抑菌实验得出,MB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mL。综上,从黍稷麸皮中提取得到的多糖MBP具有良好的抑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Qu ECh ERS结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快速测定水产品中100种农药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改进Qu ECh ERS方法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通过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结果:100种农药在0.005~0.5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对于5.00 g样品的100种农药的检出限范围为1.00×10–6~2.97×10–3 mg/kg,定量限范围为2.00×10–6~9.90×10–3 mg/kg,3个浓度添加水平的回收率在60.2%~120.0%,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0.26%~10.96%。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可靠性强的特点,适用于鲩鱼、牛蛙、基围虾等水产品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乳双歧杆菌XLTG1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7组,每组8只,空白组和环磷酰胺组小鼠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盐酸左旋咪唑组小鼠灌服盐酸左旋咪唑(10 mg/kg),乳双歧杆菌XLTG11(2.5×106、2.5×107、2.5×108和2.5×109 CFU/mL组)分别灌服不同浓度乳双歧杆菌XLTG11,连续灌服28 d。第23天开始除空白组外,其余6组小鼠腹腔注射CTX(40 mg/kg),连续2 d。第28天,测定各组小鼠白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CTX组小鼠白细胞数和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脾淋巴细胞CD3+、CD19+、CD4+CD8-和CD4-CD8+百分比显著降低(P&l...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快速鉴别橄榄油掺假的检测方法,以特级初榨橄榄油、玉米油、猪油、牛油和鸭油为实验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油脂的δ13C、δ18O和δ2H,并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定橄榄油掺假。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不同油脂的鉴别模型和橄榄油掺假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橄榄油的δ13C、δ18O和δ2H范围分别在-30.411×10-3~-28.996×10-3、23.583×10-3~25.581×10-3、-163.611×10-3~-132.251×10-3之间;橄榄油与玉米油、猪油、牛油和鸭油的OPLS-DA鉴别模型准确性稍好,3个变量δ13C、δ2H和δ18O对不同油脂区分的贡献度VIP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麦草废渣、纤维素/半纤维素为原料,掺杂制浆废液,通过直接压缩成形,制备了生物质颗粒燃料及其模型物,并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物理性能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浆废液中因含有木质素、糖类等有机成分而具有较好的黏结性,能够提高颗粒燃料的物理性能。由固含量4.29%的制浆废液制备的模型颗粒燃料,横向抗压强度和燃烧热值最高值分别为128.28 MPa和16 806.4 J/g,明显高于由水制备的颗粒燃料,但该模型燃料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降低为1.69×10-9%2/(min2·℃3)。  相似文献   

18.
稀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稀硫酸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化学组成变化及纤维素酶水解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对玉米秸秆纤维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有所增加,而半纤维素含量大幅度降低,且预处理后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也逐渐增大。当处理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0.75%、温度150℃、时间80 min时,半纤维素降解率为98.02%,所得固体渣纤维素酶水解得率为66.95%(纤维素酶用量20 FPUI/g纤维素)。稀酸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纤维表面和细胞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表面积增大,孔洞增加,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有利于纤维素酶水解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硅硼镁铝石是一种硼硅酸盐矿物,品质优良者可作宝石,属于稀有品种。本文利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对宝石级绿蓝色硅硼镁铝石进行测试,分析其谱学特征与致色机理。结果表明,硅硼镁铝石样品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均显示出硼硅酸盐特征谱峰,红外光谱中1500~1300 cm-1范围内吸收峰由B-O伸缩振动引起,Si-O、Al-O伸缩振动与B-O弯曲振动导致1100~800 cm-1区域内出现吸收峰,575、429 cm-1与Fe-O伸缩振动有关;拉曼光谱中864、760 cm-1处拉曼峰分别归属于B-O伸缩、弯曲振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显示,样品的绿蓝色是由紫外区(200~400 nm)较窄吸收带和蓝色区与绿色区(440~560 nm)透过窗所致。274、390、446、457 nm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Fe3+中6A1→4A2 (F)跃迁、6A14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玉米秸秆淀粉等作为成膜基材,通过共混流延法制备玉米秸秆纳米纤维素-淀粉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的性能进行测定,考察各成膜基材对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的机械性能、透湿系数、透光率、水溶性和透氧系数的影响,最终确定成膜液最佳配方组合:淀粉10.0%(W/V)、纳米纤维素5.0%(W/V)、羧甲基纤维素钠1.6%(W/V)、甘油2.3%(V/V)。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淀粉膜综合效果最佳,并测得性能指标,膜厚(0.063±0.050)mm,抗拉强度14.92 MPa,断裂伸长率64.75%,透湿系数为2.19×10?12 g·m/m2·s·Pa,透光率87.60%,溶解时间97.00 s,透氧系数2.75×10?14 cm3·cm/cm2·s·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