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树舌灵芝是灵芝属真菌中的一种,是我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药用菌,为寻求高产的生长条件和经济的培养基,进行了转速、温度、pH值、装瓶体积、接种量、碳源、氮源、C/N等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设计,利用菌丝体液体培养探索这些条件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转速为150r/min,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5.5~6.5,最适装瓶体积为125ml,最适接种量为5ml/100ml;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米糠,最适C/N为25∶1.液体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为:3%的葡萄糖,0.072%的KN03,0.02%的NaH2PO4,pH为8.5.通过生长曲线实验得出logistic方程:Y=0.616/(1 17.732e-8.874x),菌丝体干重达到500~700mg/100ml.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液体培养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的基础上,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从实验室常见的5种碳源、6种氮源中,筛选出金针菇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最适氮源和最适pH,并进一步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培养基的养分浓度和摇瓶发酵条件,从而确定金针菇摇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5g/L,NH4NO31.5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VB150mg/L;最佳发酵条件为23℃,起始pH6.0,摇床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8d。  相似文献   

3.
野生灰离褶伞菌丝体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灰离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佳C/N比为20∶1,pH为6.0~7.0;装液量为80mL/200mL三角瓶,接种量为7.0%,转速为160r/min,培养时间为6d,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液体培养的最佳营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3.0%、K2HPO40.30%、MgSO40.10%,pH6.5,在此条件下,菌丝体的产量达到0.6314g/100mL。  相似文献   

4.
以菌丝体生物量及发酵液中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含量为指标对白灵菇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膏。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200g/L,麦芽糖25g/L,酵母膏3g/L,KH2PO41g/L,MgSO·47H2O1g/L。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8.0,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r/min,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0.50cm2菌种块,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白灵菇菌丝体生物量(0.413g/100mL)及胞外多糖含量(2403.2mg/L)分别是对照(0.177g/100mL和664.533mg/L)的2.3倍和3.6倍。  相似文献   

5.
正红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正红菇(Russulavinosa)在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变化趋势,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发酵温度、pH值、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正红菇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为最佳碳源,酵母膏为最佳氮源,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9g/L,KH2PO42g/L,MgSO41g/L;最适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培养温度28℃ ̄30℃,初始pH值为5.5 ̄6.5,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 ̄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g/L,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g/L。  相似文献   

6.
木霉T68发酵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生物量(孢子量和菌丝体)为指标,菌落直径为参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霉T68(Trichoderma"T6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固体培养最佳组合为pH7、30℃、7d,碳源为蔗糖,氮源为丙氨酸.最适T68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是以玉米粉和麸皮分别作为碳、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3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7.0;发酵温度为(30±1)℃;摇床转速为160r/min.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为3.272g/L.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液体培养条件对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组合、生长因子、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光照这8个因素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在23℃、摇床转速为220 r/min时,培养基初始pH6.5,装瓶量50 mL/250 mL锥形瓶,接种量10%(V/V),全黑暗培养7 d,1 L液体培养最佳培养基为25 g可溶性淀粉,3.5 g酵母粉,4.4 g(1.2 g KH2PO4+1.6 g FeSO4·7H2O+1.6 g MgSO4·7H2O)无机离子,0.01 g VB1,在此条件下葡萄状枝瑚菌菌丝生长量为(26.8±0.29)g/L。此研究结果为葡萄状枝瑚菌的液体发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Zn、La对灰树花液体培养菌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微量元素锌、镧对灰树花菌丝产量的影响。在灰树 花液体发酵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镧和硫酸锌,接种 培养7d后,测定其菌丝干重。结果表明,锌含量对菌丝体 的生长影响显著,当培养基中锌含量大于1000mg/L时, 菌丝体的生长受到抑制。最佳工艺参数是:每1L培养基 中含锌100mg、马铃薯300g、葡萄糖36g、麸皮35g、 La(NO3)3 100mg,培养温度为25℃,摇床转速为150r/min。 实验中所得灰树花菌丝平均干重为0.4725g/25mL,最高 干重值为0.5938g/25mL。  相似文献   

9.
以泰山灰树花菌丝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用平板培养法和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泰山灰树花母种及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泰山灰树花母种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添加栗树木屑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 H值为6。泰山灰树花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20 r/min,接种量20 m L,温度24℃,培养10天后的菌丝体干重为7.32 g/L。  相似文献   

10.
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发酵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玉米粉3%,酵母粉0.3%,麸皮2%,KH2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100mL/250mL,接种量10%,培养基初始pH5~6,培养温度25℃,摇瓶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240h.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2.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富含抗癌多糖,一般以其子实体为材料进行提取获得多糖,而子实体生长周期较长,利用液态发酵得到的茶树菇菌丝多糖可以有效缩短生产周期。为提高菌丝生物量和菌丝多糖含量,该试验以茶树菇菌丝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促生长因子,培养时间及摇床转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茶树菇菌丝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麦芽糖34 g/L、酵母提取粉21 g/L、MnSO4 2.0 g/L、KH2PO4 2.5 g/L、MgSO4 1.5 g/L,pH6.0,摇床转速为130 r/min,培养时间为6 d。在此优化条件下,液态发酵生产的茶树菇菌丝生物量为7.65 g/L,菌丝多糖含量达3.73%。该结果可为液态发酵生产茶树菇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番茄红素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了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均为玉米糖化液和玉米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糖化液40s/L,玉米浆40s/L,磷酸二氢钾0.5g/L。番茄红素发酵生产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培养基pH6.5,发酵时间36h,三角瓶装液量40ml/250mL,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4.
以固体豆粕为氮源,通过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正交试验,从无机氮源、胰蛋白胨、初始pH值、接种量和发酵周期方面优化了中华根霉12#产纤溶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产纤溶酶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麸皮水5%,豆粕粉6%,NaNO30.2%,NH4Cl 0.1%,胰蛋白胨2.5%,初始pH4.3;适宜的培养条件是:接种量20%,发酵周期60h,纤溶酶酶活力为182.00U/mL.  相似文献   

15.
毛健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9,30(23):377-382
研究摇瓶灵芝菌体液态深层发酵温度和初始pH 值,在此基础上进行5L 发酵罐批次培养,研究发酵过程pH 值控制、溶氧控制对灵芝菌体生长和灵芝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初始pH 值为6.0;过程pH 值控制策略:菌体生长前期(0~40h)控制pH 值为5.5,40~48h 控制pH 5.0,48h 后至发酵结束控制pH4.5;溶氧控制策略为:搅拌转速160r/min,通风量0.75vvm。优化后的验证实验结果:灵芝菌体生物量最高达到19.7g/L,胞外多糖最高达到3.23g/L,较优化前灵芝菌体生物量12.8g/L 和灵芝胞外多糖2.39g/L 分别提高了53.9% 和35.1%。  相似文献   

16.
产胞外多糖泰山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山羊肚菌产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NH4NO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 2 0 0 g/L ,葡萄糖 30 g/L ,NH4NO3 1g/L ,KH2 PO42 g/L ,MgSO4·7H2 O 1 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 2 5℃ ,起始 pH值 6 5 ,装液量 10 0mL/瓶 ,接种量10 % ,摇床转速 2 0 0r/min ,发酵时间 4d。在此条件下 ,其胞外多糖含量 (2 135 4 4 1mg/L)比对照(14 5 4 6 39mg/L)提高了 4 6 8%。  相似文献   

17.
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发酵最佳培养基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蛋白胨、麸皮、MgSO4·7H2O、KH2PO4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2.5%,蛋白胨0.1%,麸皮0.5%,MgSO4·7H2O0.015%,KH2PO40.1%。发酵6d干菌体得率为19.91g/L。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从甘蓝腐烂根部的土壤中分离选育的黄单胞杆菌C2发酵产黄原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源的浓度)和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时间、温度、pH、装液量)进行优化;为提高黄原胶的胶体性能,在培养中添加不同量的游离丙酮酸。结果表明,液态发酵生产黄原胶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55 g/L,鱼粉10 g/L。黄单胞杆菌C2菌株在接种量为4%,pH值为7,于28 ℃、130 r/min条件下发酵60 h时,黄原胶产量达到34 g/kg。添加游离丙酮酸2 g/L时发酵液黏度为16.0 Pa·s,此时胶体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发酵条件对酿酒酵母产胞内胞壁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怡红  刘奇  王薇 《酿酒》2012,39(1):51-56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多糖能力,了解酿酒酵母生长情况、代谢中间产物等特性,实现对酵母菌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扩大微生物多糖来源范围,本文对酿酒酵母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及碳源、氮源浓度配比对胞内及胞壁多糖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对pH、装液量、时间、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葡萄糖5%、酵母浸粉0.5%、KH2PO40.1%。用此培养基,胞内多糖高产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装液量60mL/250mL,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2d,产量可达5.650mg/mL;胞壁多糖高产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0,装液量为50mL/250mL,接种量为5%,产量为0.489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