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对新疆地区3份发酵馕面团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乳酸菌的产酸和酵母菌的产气能力,筛选优良菌株用于发酵馒头的制备,分析其对馒头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36株乳酸菌和51株酵母菌,乳酸菌包括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种;酵母菌包括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膜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3种。植物乳杆菌产酸量最大,为113.55~127.8 g/L;酿酒酵母和发酵毕赤酵母产气较快。发酵毕赤酵母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馒头时,在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风味差异明显;植物乳杆菌与发酵毕赤酵母菌混菌发酵馒头时,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添加量增加,可降低馒头中醇类、醛类...  相似文献   

2.
从西藏地区藏族传统发酵乳中分离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和16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37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5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2株;35株乳酸杆菌为Lactobacillus casei 16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7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 2株、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2株、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1株、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 3株;7株L.casei和L.paracasei的发酵上清液对3株细菌指示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对真菌无抑菌活性;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和经蛋白酶K处理后,初步确定7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3.
抑制青霉菌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市售酱菜中筛选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测定其对酱菜中主要霉菌及产毒真菌的抑菌效果,分析乳酸菌抑制青霉菌的有效成分,并对乳酸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对酱菜中具有抑制青霉菌活性的乳酸菌进行筛选,打孔法测定其抑制青霉菌作用,并采用蛋白酶消化、调节pH值、热处理等方法分析抑菌物质的有效成分,采用16S r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测序对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从酱菜中筛选出的14 株乳酸菌中,其中3 株对酱菜中分离的青霉菌及2 株产毒真菌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蛋白酶处理、pH值调节对乳酸菌发酵浓缩液的抑菌活性会有不同影响,但是3 种加热处理并不改变抑菌效果。3 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结论:从酱菜中分离的乳酸菌对酱菜中青霉菌及某些产毒霉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推测其抑菌成分可能为小分子肽和/或有机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酸菜和大弹涂鱼肠道中分离可产抑制阪崎肠杆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对抑菌物质的特性和抑菌机制进行研究,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抑菌圈试验从分离所得的多株乳酸菌中筛选具有抑制阪崎肠杆菌活性的菌株并鉴定,排除酸及过氧化氢的影响后,分析其抑菌产物的特性。分离纯化抑菌物质,并初步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一株抑菌效果最好的乳酸菌SA3,经鉴定为发酵黏液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其上清液对阪崎肠杆菌抑菌圈直径达到16.94 mm。上清液具有蛋白特性和热稳定性,以乙酸乙酯粗提出的抑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为乳酸菌所产抑菌物质可破坏阪崎肠杆菌的细胞壁及内容物。结论 本研究分离到的发酵黏液乳杆菌SA3有望应用于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的生物防腐。  相似文献   

5.
贵州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遵义市采集的不同家庭自制的11份发酵泡菜制品为材料,从中筛选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最后将其应用到发酵泡菜中。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1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产酸量均>1.89 g/L,经鉴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为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其中菌株A50f7和A50b9的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优良。人工接种这两株乳酸菌发酵泡菜,能显著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改善泡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东北酸菜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高产酸乳酸菌,通过探究乳酸菌的低温生长性能、耐盐特性及抑菌能力,从中获得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其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应用于发酵酸菜。结果表明,从传统东北酸菜分离筛选获得192株乳酸菌,其中5株为高产酸乳酸菌,均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高产酸乳酸菌中植物乳杆菌DBC3和DBC33兼有多种优良性能,且在15 ℃条件下,接种量为3%的植物乳杆菌DBC33发酵得到的酸菜感官评分最高,显著缩短了发酵周期(P<0.05),为东北酸菜的标准化生产和酸菜发酵剂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恩施市酸豇豆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同时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分离株纯种发酵制备酸豇豆的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分离出的23株乳酸菌菌株,共鉴定为Lactobacillus rhamnosus(鼠李糖乳杆菌),L. fermentum(发酵乳杆菌)和L.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3个种,其中21株为L. plantarum。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传感器W1C、W3C和W5C对多数L. plantarum纯种发酵的酸豇豆响应值明显偏高。通过电子舌分析发现,L. plantarum纯种发酵可明显提升酸豇豆的酸味。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L. plantarum HBUAS51009、L. plantarum HBUAS51016和L. plantarum HBUAS51027纯种发酵的酸豇豆具有较好的品质。由此可见,恩施市酸豇豆中乳酸菌以L. plantarum为主,且添加L. plantarum进行纯种发酵可提升酸豇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对采集自湖北恩施地区的15份鲊广椒样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然后,采用优势乳酸菌制作鲊广椒,并利用电子鼻技术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适合鲊广椒发酵的乳酸菌菌种。结果表明,从鲊广椒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0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3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和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1株,其中,L. plantarum占总分离菌株的66.67%,是湖北恩施鲊广椒中的优势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L. plantarum的鲊广椒芳香类物质明显增多,氮氧化物、氢化物、有机硫化合物和烷烃等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CA结果表明,L. plantarum HUBAS51132和HUBAS51141制作的鲊广椒其芳香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12-120
从安徽本地泡菜中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编号为PC-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实验鉴定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C-3。通过实验排除乳酸、乙酸和过氧化氢干扰后,L. plantarum PC-3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CFS)对大肠杆菌(ATCC 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仍具有抑制作用,且经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K处理后抑菌作用下降明显,说明L. plantarum PC-3所产主要抑菌物质为蛋白类物质,初步分析该抑菌活性物质为细菌素类。L. plantarum PC-3可作为食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控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制剂出发菌株,能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延长食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10.
以冬季自然发酵长杆白菜泡菜卤水为分离源,分离得到革兰氏阳性菌7株,经过0~10℃低温筛选、耐酸性和抑菌能力复筛,得到3株耐低温且适合泡菜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低温分离及性能评价的逐步筛选,获得3株细菌均能在0~10℃下增殖、可耐受pH2.5高酸且抑菌能力与0.9~3.5 mg/L氯霉素相当,RPC21在0~10℃的增殖能力最强;RHJ68的耐高酸能力最强,OD600可达0.0262;抑菌能力最强的为RPC21,相当于3.5 g/L氯霉素,其次是RCQ4,相当于2.6 g/L氯霉素;3株菌均在3 h进入对数生长期,培养48 h的总酸可达18.78~20.30 g/L;经16S rDNA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RPC21)、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RCQ4)、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RLJ68);以自然发酵和市售菌粉发酵为对照,3株乳酸菌组合应用于泡菜发酵中,风味最优且产酸迅速、总酸最高,达12.51 g/L。本文分离筛选的3株乳酸菌及其组合具有应用于低温泡菜发酵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学防腐剂控制食品中腐败微生物,防腐剂残留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危害。本文筛选抗食品腐败真菌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复配及混合发酵以提高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通过24孔板双层琼脂法及分级抑菌浓度法从多株乳酸菌和丙酸杆菌中筛选抗真菌较强的菌株并确定混合菌最优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用96孔板酶标仪法测其发酵上清液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混合菌组合为植物乳杆菌L9和费氏丙酸杆菌D5;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方:葡萄糖55 g/L,碳酸钙6.7 g/L,酵母浸粉14.8 g/L,磷酸氢二钾 0.25 g/L,硫酸锰 0.1 g/L,乙酸钠 5.0 g/L,柠檬酸铵 2.0 g/L,接种比例为5:1(D5:L9),发酵温度为37 ℃。对筛选出的L9和D5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混合发酵验证,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可高达47.07 AU。  相似文献   

12.
以健康黔北黑猪肠道黏膜内容物为原料,采用厌氧罐培养法分离出肠道细菌,结合抑菌试验筛选出其中具有强抑菌活性菌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耐受性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等指示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液对3种指示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约为44.7 mm、23.1 mm和31.8 mm;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物质耐高温,120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处理后,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减小(P<0.05),而过氧化氢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活性肽;菌株经pH 2、0.3%猪胆盐或人工胃肠液处理6 h后存活率分别为0.06%、0.61%、40.80%和25.65%,显示出良好的益生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云南传统发酵食品的18 株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的主要有机酸成分及对病原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采用Spot-on-lawn及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和产量;选取其中3 株植物乳杆菌对其进行包括生长曲线、pH值、抑菌活性在内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抑菌活性取决于不同的植物乳杆菌菌株、病原菌及发酵碳源。当大肠杆菌O157:H7作为病原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YmL-4-5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当沙门氏菌ATCC 6538作为病原菌、果糖作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S5抑菌作用最强。数据证明植物乳杆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受上清液低pH值的影响,且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有机酸的主要成分是乳酸(930.9~3 008.7 μg/mL),其次为苹果酸和乙酸。其中乳酸和乙酸的产量与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活性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0.488,P<0.05)。本研究为研发新的生物防腐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黄酒米浆水中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实验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特性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对菌株进行分类,通过有机酸干扰排除试验对所产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黄酒米浆水中筛选出36株对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乳杆菌,根据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判断为植物乳杆菌、微小乳杆菌、鸟乳杆菌不解棉籽糖亚种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马乳酒样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这些乳酸菌产生的抑菌物质非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乙酸和盐酸。本研究结果为黄酒米浆水中抑菌物质的开发及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牛津杯法从大菱鲆肠道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LP1-4,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通过温度、pH值和蛋白酶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P1-4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中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5.0具有抑菌活性,且对蛋白酶敏感,初步判断为细菌素类抑菌物质。菌株LP1-4在最佳培养时间24 h时抑菌活性达到峰值,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抑菌圈直径达25.42 mm。采用Labscale TFF System超滤分离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获得小于1.0 ku分子质量的细菌素。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分析,抑菌物质在液相分离条件下目标峰的保留时间为5.0 min。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确定细菌素分子质量为0.854 ku,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为谷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ENKPAAPK)。本研究从大菱鲆肠道筛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LP1-4,对研发控制水产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乳酸菌生物防腐保鲜制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浆水作为菌株分离源,分离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GABA,并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种属鉴定、发酵特性分析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出21株乳酸菌,具有产GABA能力的有6株,经鉴定其中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ans)。选取GABA产量最高的一株植物乳杆菌,编号为2,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 pH值5.8,发酵温度36 ℃,发酵时间60 h。在此优化条件下,GABA产量可达0.78 g/L,比优化前产量(0.22 g/L)提高约3.5倍。  相似文献   

17.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Effects of 8 different sourdoughs and their replacement levels at 10, 20, and 30%(w/w) on the volume (of dough), crust hardness, organoleptic, and anti-mold properties of Iranian sangak bread were investigat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nd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ourdough samples. The highest dough volume was achieved when sourdough (those having S. cerevisiae) was used at 30%. The highest taste scores were found with the bread sample using the above-mentioned starters at 30% sourdough replacement level. Considering the chewing, appearance, and overall quality of the new products, most of the samples maintained the favorite sensory aspects of sangak bread. Use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yeast strains as part of the sourdough formulation (followed by the use of sourdough in the dough formulation) resulted in improved crust properties and greater anti-mold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以椰子水为原料,利用6株乳酸菌:发酵乳杆菌L20、面包乳杆菌32-2-2、短乳杆菌64-1、植物乳杆菌A33、嗜热链球菌IFFI6038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制备饮料,分析测定发酵椰子水主要成分、抑菌活性和感官评价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面包乳杆菌32-2-2发酵椰子水饮料总酸含量最高,达10.85 g/L;植物乳杆菌A33发酵椰子水饮料pH值最低为3.1;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CICC6045发酵椰子水饮料还原糖含量最低为0.03 g/L;植物乳杆菌A33的抑菌谱最广;抑菌活性与pH值和乳酸含量呈显著相关性。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发酵椰子水感官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