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廷伟 《中国油脂》2021,46(8):81-86
为全面分析不同品种类型芝麻的品质性状及其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筛选294个代表性芝麻品种资源,通过多点种植和测定籽粒脂肪、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对不同品种类型芝麻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差异比较,并对品质性状之间和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4个芝麻品种脂肪、蛋白质、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2.77%、20.41%、310 mg/g和1.92 mg/g。不同株型芝麻,单秆型品种脂肪、芝麻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分枝型品种,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分枝型品种,芝麻林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叶腋花数芝麻,单花型品种脂肪、芝麻素含量极显著低于三花型品种,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三花型品种,芝麻林素含量显著低于三花型品种。不同品种芝麻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生育期、籽粒颜色L*值、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宽度、长宽比和籽粒颜色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籽粒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籽粒颜色L*值及b*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颜色a*值相关性不显著;芝麻素含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籽粒颜色L*值及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宽度、颜色a*值相关性不显著;芝麻林素含量与生育期、籽粒颜色a*值及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长度、籽粒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粒长宽比、籽粒颜色L*值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209份芝麻种质资源的芝麻素、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含量变异幅度为1.32~5.00 mg/g,平均为3.59 mg/g,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16.75%和2.11;脂肪含量变异幅度为42.02% ~55.47%,平均为51.68%,变异系数为3.85%,多样性指数为2.01;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7.83% ~25.76%,平均为21.27%,变异系数为4.89%,多样性指数为1.91.芝麻素与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脂肪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芝麻素与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下降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黑色芝麻(P<0.01),而且白色芝麻极显著高于褐色芝麻(P<0.01);蛋白质含量则随芝麻籽粒颜色的加深呈上升趋势,白色、黄色和褐色芝麻的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黑色芝麻;但不同粒色芝麻间芝麻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芝麻主产区46份样品为原料,研究芝麻各成分的含量及相关性规律,以及与种皮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芝麻脂肪含量普遍较高,芝麻中芝麻木酚素(芝麻素、芝麻林素之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脂肪含量与芝麻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芝麻素含量与芝麻林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含皮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E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灰分含量与草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若以芝麻为原料制油,白芝麻因其脂肪、抗氧化物质含量高,草酸、灰分含量低而优于黑芝麻。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油脂》2016,(6):22-24
通过测定33份芝麻饼粕样品的七种重要成分,分析其含量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成分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及粗脂肪的变异系数较大;粗脂肪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粗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因子成分和聚类分析可知:粗脂肪和粗蛋白是影响芝麻饼粕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芝麻饼粕综合品质指标体系的简化提供可能。33号的综合品质最好,其次为2号、30号,25号的综合品质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5.
对芝麻进行微波处理,选择初始水分、微波功率以及微波时间为影响因素,芝麻物料脂肪酶活性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微波处理条件。同时研究了微波处理对芝麻原料和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等微量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抑制芝麻中脂肪酶活性的最佳条件:芝麻的初始水分5.35%、微波加热功率640 W、微波加热时间4 min。微波处理前后对芝麻原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是有利于提高压榨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选取7个产地的黑芝麻为原料,压榨制备黑芝麻油,分别对黑芝麻组成和黑芝麻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种黑芝麻油均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0%以上。7种黑芝麻油的总酚含量为2.31~7.35 mgGAE/g、芝麻素含量为3.05~10.75 mg/g、芝麻林素含量为2.14~5.30 mg/g。芝麻素、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芝麻林素和总酚含量对氧化诱导时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7个产地的黑芝麻油中,产自多哥的黑芝麻油中功能性成分含量综合得分最高,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芝麻样本提取油以及市购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RT250-4(C18,250mm×4.6mm,填充粒度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两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线性范围10~100μg/ml,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2%重现性(n=5)分别为芝麻素RSD=2.31%、芝麻林素的RSD=3.05%,最低检出限:芝麻素为1.5μg/ml,芝麻林素为2.5μg/ml(以进量浓度计)。油样中芝麻素的含量范围为0.35%~0.72%、芝麻林素的含量范围为0.32%~0.48%,制油工艺中焙炒工序强度对芝麻林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206-211
为研究芝麻萌芽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液相色谱分别测定芝麻脂肪酸、氨基酸和木脂素的组成和含量变化,并分析了芝麻脂肪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萌芽时间延长,粗蛋白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粗脂肪含量从萌芽初期的58. 5%下降到96 h时的27. 2%;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萌芽6 h时达到最高,分别为45. 30%和0. 79%;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酸性氨基酸含量增加,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碱性氨基酸含量减少;芝麻林素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芝麻素含量在萌芽初期缓慢上升后逐渐下降;萌芽过程中,芝麻脂肪的酸价、过氧化值持续升高。上述变化规律可以为萌芽芝麻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生育酚(α-、β-、γ-、δ-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正庚烷溶解后,在二醇基硅胶色谱柱上以四氢呋喃-正庚烷溶液洗脱、荧光检测器分析。结果表明:芝麻素及芝麻林素荧光特性良好,样品分析在20 min内完成;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生育酚在1.0~5.0μg/m L、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在0.1~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的检出限为0.29~0.74 mg/kg,定量限为0.91~2.10 mg/kg;6种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83.47%~104.57%,相对标准偏差为0.38%~6.55%。采用该方法分析了12个芝麻香油、冷榨芝麻油、浸出成品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以及芝麻林素含量,发现芝麻油中生育酚以γ型为主,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较高。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芝麻油中生育酚、芝麻素及芝麻林素含量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在温度30℃、湿度80%条件下,对芝麻进行萌发,研究萌发处理对芝麻及其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 h萌发,芝麻中总糖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粗脂肪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粗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显著,NSI先升高后降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在芝麻萌发16 h达到最大,55 k Da处蛋白质参与萌发过程中新陈代谢,必需氨基酸含量升高;经碱溶酸沉制备的芝麻蛋白氨基酸评分在萌发16 h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以浸出芝麻毛油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进行芝麻木酚素的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芝麻素提取工艺条件,并利用高相液相色谱仪对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芝麻素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4、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95%、搅拌时间0.5 h、静置时间2 h、搅拌速度400 r/min,在此条件下芝麻素提取率为86.99%;得到的芝麻木酚素粗品中芝麻素含量为48.73%,芝麻林素含量为5.71%。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提取溶剂为乙腈;净化剂为50 mg硅胶键合乙二胺-N-丙基(PSA)+50 mg C18;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在1~100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LOD)为0.03 mg/g、定量限(LOQ)为0.06 mg/g。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符合GB/T 27417—2017的要求。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用于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芝麻中木脂素的组成、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介绍了芝麻中木脂素类物质(lignans):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以及芝麻林素酚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含量以及其所具有的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调节脂质代谢等诸多生理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选取黑芝麻和白芝麻各3个品种,研究黑、白芝麻籽、仁及皮的总酚、木脂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以及总酚、木脂素含量、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芝麻籽、仁及皮的总酚含量均高于白芝麻籽、仁及皮;黑芝麻和白芝麻各品种间芝麻籽、芝麻仁及芝麻皮中木脂素含量变化不大,且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较低(40 mg/100 g);黑芝麻籽及黑芝麻皮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白芝麻籽及白芝麻皮,而黑、白芝麻仁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差不大;黑、白芝麻皮对DPPH·清除率均显著高于芝麻籽及芝麻仁;黑、白芝麻籽及芝麻仁对·OH均表现出很弱的清除能力,而芝麻皮对·OH清除率均在60%以上;黑、白芝麻籽及芝麻皮总酚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清除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C18净化-HPLC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测定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对超声波提取芝麻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提取液净化处理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剂V(正己烷)/V(甲醇)=60:40,液料比30:1,超声提取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12min.采用C18时样品进行净化处理,可提高净化效果,减少测定干扰.  相似文献   

16.
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电热转筒焙炒炉焙炒对压榨法芝麻香油和水代法芝麻香油木脂素含量的影响,并对氧化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焙炒程度和制油工艺对芝麻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水代法芝麻香油中芝麻林素和芝麻酚的含量变化显著高于相应的压榨法芝麻香油(P0.05);随着焙炒程度的增加,芝麻林素发生分解其含量急剧下降,而芝麻酚含量增加;当焙炒温度大于200℃或者焙炒时间大于30min,芝麻酚可能因发生聚合而含量降低。随烘焙程度的增加芝麻香油的氧化稳定性呈增加趋势,主要归因于芝麻酚含量的增加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成等多种抗氧化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油醚、甲醇和乙醇溶解芝麻林素,研究不同溶剂体系芝麻林素酸催化反应的现象;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芝麻林素及其分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采用磷钨杂多酸(phosphotungstic heteropoly acid,HPW)催化芝麻油中芝麻林素的转化,研究芝麻林素酸催化对冷榨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林素在3 种溶剂体系中酸催化反应的产物不尽相同,芝麻酚是共同产物,石油醚体系产生Semin和芝麻素酚,甲醇和乙醇体系均出现不同未知物;芝麻林素和芝麻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远低于特丁基对苯二酚、丁基羟基茴香醚、丁基羟基甲苯和芝麻酚,但石油醚体系芝麻林素酸催化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幅提高,为HPW催化芝麻林素提高冷榨芝麻油氧化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HPW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冷榨芝麻油中的芝麻林素含量逐渐减少,芝麻酚和芝麻素酚的含量逐渐升高,同时冷榨芝麻油的氧化诱导时间逐渐延长,氧化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对水代法芝麻渣进行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所得芝麻油的质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的芝麻渣油脂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55℃、浸出次数7次、浸出时间90 min、液料比(w/w)为1.4∶1、入浸料水分含量11%。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价4.7 mgKOH/g、过氧化值5.37 mmol/kg、色泽(25.4mm槽)Y9.3 R9.2,除酸价稍高于芝麻油国标中原油酸价≤4.0 mgKOH/g的要求外,其他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可以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然而发霉变质的芝麻渣浸出毛油的酸值高达95mgKOH/g,不能再作为生产食用芝麻油的原料。干燥芝麻渣浸出毛油中芝麻木脂素和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芝麻素764.7 mg/100 g、芝麻林素306.4 mg/100 g、芝麻酚50.6 mg/100 g、维生素E33.1 mg/100 g,与通常的芝麻油相比,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有所提高,维生素E含量有所降低,而芝麻酚含量呈数倍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芝麻油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萃取法对芝麻油进行前处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木脂素含量。结果表明,芝麻素和芝麻林素色谱峰分离效果好,干扰峰少,芝麻素与芝麻林素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96.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7%、1.71%。与皂化法前处理方法相比,此方法的前处理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芝麻油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HPLC测定芝麻油中木脂素类化合物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和芝麻素酚4种木脂素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首先确定了HPLC法分离和测定这4种物质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ODS-C18(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芝麻素和芝麻林素为287 nm,芝麻酚和芝麻素酚为293 nm;柱温30℃;流速0.8 mL/min,流动相为甲醇(A)和水(B)进行梯度洗脱,梯度为0 min(A,60%)→6 min(A,60%)→9 min(A,75%)→24min(A,70%)→27 min(A,60%)→32 min(A,60%)。同时比较筛选了皂化法、氧化铝柱层析法和薄层层析法3种去除脂肪类成分的前处理方法,确定薄层层析法为最有效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