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含量β-胡萝卜素微囊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β-胡萝卜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溶剂、溶解温度、时间对微囊化β-胡萝卜素产品的影响,确定瞬时高温熔融法微囊化β-胡萝卜素新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确定了合理的微囊化产品配方.  相似文献   

2.
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干粉复水速溶性不佳,应用需增加溶解工序,众多乳液产品开发都没有使用增重剂,因此干粉和乳液产品在应用中容易浮油及纳米化后水溶液透明,很难满足浊饮料、果冻等食品应用的要求。研究以β-胡萝卜素为原料,兼用增重剂来增加产品浊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油溶介质、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3%β-胡萝卜素乳浊液产品的影响,确定了油溶介质和最佳工艺条件。从产品浊度和稳定性入手,通过正交实验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重剂、共乳化剂等进行了配方优化,确定了热力学稳定的3%β-胡萝卜素乳浊液产品配方和工艺条件,并对其应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WPI(乳清蛋白)和半乳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并以微胶囊囊化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壁材为WPI-半乳糖的MRPs,芯材为β-胡萝卜素,芯壁比为0.15,乳化剂(即单甘酯与吐温80)的添加量为3%,其中单甘酯与吐温80的质量比为2∶8,在高速分散速度15 000 r/min,分散时间12 min,干燥进风温度185℃的条件下,获得具有最高囊化效率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定性验证β-胡萝卜素包埋物,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以及热重分析(TGA)证实以WPI-半乳糖的MRPs为壁材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表面结构,较小的粒径及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仙人掌多糖为芯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壁材,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囊仙人掌多糖的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仙人掌多糖浓度10mg/mL、初乳化速率20000r/min、复乳化速率8000r/min、PLGA质量浓度70%,优化制备条件下得到的ODP-Ms包封率较高,达85.17%。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产品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圆整,大小均匀;稳定性实验表明仙人掌多糖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紫(白)苏叶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从紫苏叶、白苏叶中用溶剂法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紫(白)苏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所得类胡萝卜素进行HPLC分析,并用β-环糊精将其包埋成微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及产品的相关指标。首先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乳状液的乳化稳定性和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确定了壁材的种类。其次,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乳化剂用量、壁材比、芯壁比、固形物浓度和进风温度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然后通过响应面优化探讨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椰子油基结构油脂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用量0.96%、壁材比1.96:1、芯壁比0.32:1、固形物浓度15.23%、进风温度19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的预测值为74.76%,按此条件进行验证,结果为(73.79±0.8036)%,得到的产物为乳白色粉末状固体,颗粒细小均匀,具有椰子特有的香气。之后对产品进行了部分理化指标分析及氧化稳定性、电镜、紫外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其中的椰子油基结构油脂有少量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油脂的官能团并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分子包埋法制备姜油树脂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姜为原料,经乙醇直接浸泡和索氏提取法获得的姜油树脂为心材,以β-环糊精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制取姜油树脂微胶囊,并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测定。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以姜油树脂的包埋率为指标,确定了心壁材比、包接温度、搅拌时间、阿拉伯胶和β-环糊精比四个因素的最佳值,得出了姜油树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制备洋葱皮黄酮微胶囊,以提高洋葱皮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分子包埋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1.49,搅拌时间60.6min,搅拌温度61℃。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41.26%。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以葱油香精为芯材,用二次包埋法(复凝聚结合喷雾干燥法)和β-环糊精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分别在2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葱油香精微胶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观察显示,二次包埋法包埋所得微胶囊产品比β-环糊精法所得产品更具有典型的微胶囊表面特性。GC-MS分析2种产品的热稳定性表明,经二次包埋法制得的微胶囊,高温处理下(200℃,3 min)能够提供葱油香精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微波震碎的物理场对枸杞中β-胡萝卜素进行高效提取,使其充分游离于枸杞浆液中。以β-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以微波处理时间、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处理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枸杞中的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得出,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为微波处理时间50 s、微波输出功率350 W、微波处理5次,并利用包埋技术将β-胡萝卜素富集最佳工艺所得枸杞浆制成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并添加在鸡尾酒奶茶中,得到的产品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7.95 mg/kg,进而制作一款富含β-胡萝卜素的鸡尾酒奶茶产品。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玉米黄色素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了微胶囊玉米黄色素,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β-环糊精比值为1:1、固形物含量为20%、芯壁比为1:10,产品包埋率达88.6%.玉米黄色素对光、热、pH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β-环糊精为主要壁材,葵花籽油为溶解载体,硬脂酰乳酸钠(SSL)为乳化剂,并添加适量dl-α-生育作为的抗氧化剂,通过高温油熔和喷雾干燥方式研制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目标,利用单因素和混料实验设计优化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壁材含量占62%(β-环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分别占42%和20%)、葵花籽油21%、SSL 2%时可制得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微胶囊产品,产品包埋率、流动性及溶解性均能满足应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相对湿度下微胶囊化甜橙油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β-环糊精法和乳化喷雾干燥法所制备微胶囊化甜橙油在温度50℃,相对湿度32%、50%和75%下的释放进行研究,并利用Avrami's公式分析不同贮存条件下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结果表明:微胶囊化产品在RH=75%贮存条件下的释放要明显快于其它两种贮存条件;在相同的湿度贮存条件下,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化甜橙油的释放速度高于采用β-环糊精法所制备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复合壁材,对β—胡萝卜素喷雾干燥微胶囊化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明胶以G200为宜,壁材中明胶与蔗糖的比例为3:17,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5℃,喷雾压力185KPa。此条件适于工业化生产,且β—胡萝卜素微胶囊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玉米须黄酮的微胶囊,以提高玉米须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研磨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化包埋率及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研磨法制备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4,研磨最佳时间为35min,β-环糊精的最佳浓度为10%,微胶囊化的最佳温度为48℃。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85.6%。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相似文献   

17.
Turbiscan分析仪快速评价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Turbiscan分析仪评价β-胡萝卜素乳状液的稳定性,制备β-胡萝卜素乳状液所用的乳化剂有Tween-80、聚甘油酯、蔗糖酯,并采用不同的均质条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采用Turbiscan稳定性分析仪能快速准确确定Tween-80、三次均质(第一次30MPa、第二次50MPa、第三次45MPa)、β-胡萝卜素含量为2%的β-胡萝卜素乳状液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进行β-胡萝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β-环糊精与β-胡萝卜素的分子摩尔比4.5∶1;温度50℃;转速600r/min,搅拌时间7h,包合率高达83.18%。于40℃,5000LX条件下进行光稳定性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稳定性与β-胡萝卜素样品相比较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β-胡萝卜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包壁材料的选择试验,乳化条件试验及设备选择试验。产品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微胶囊技术包裹胡萝卜素,增加其活性物质的抗氧化性及稳定性,使其便于添加到各类食品中。  相似文献   

20.
为减缓海英菜籽油的氧化速度,提高稳定性,以酪蛋白、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微胶囊-喷雾干燥法制备海英菜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芯材含量、包埋时间、β-环糊精含量、单甘脂含量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芯材含量18.3%、包埋时间50.7 min、β-环糊精含量41.1%、单甘脂含量50.4%,在该条件下海英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9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