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蔗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背景是国家基于石油替代战略而在2 001年启动的"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推广计划.目前燃料乙醇发展的突出障碍是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国家的大量补贴.本文借鉴巴西利用甘蔗发展低成本燃料乙醇的经验,对中国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力和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在工艺和设备上不存在根本性、长期性的障碍;在目前的燃料乙醇和食糖价格下,甘蔗燃料乙醇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甘蔗燃料乙醇生产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现有的环保技术条件下可以得到克服,并且还将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因此,国家"车用乙醇汽油"计划的下一步推广应该充分考虑到广东、广西、福建等甘蔗优势省份,以甘蔗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农业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甘蔗与其他能源作物的发酵成分、经济产量、单位面积的车用乙醇产量、成本和效益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结果指出:甘蔗的发酵成分更易转化成乙醇,经济产量比其他能源作物高3~8倍,单位面积的车用乙醇的产量是其他能源作物的3~7倍,生产等量车用乙醇需要的土地是其他能源作物的1/15~1/3,原料成本比其他能源作物都低,经济效益比其他能源作物都高,公顷经济效益是其他能源作物的4~40倍.所以,甘蔗是车用乙醇产业首选的原料作物.  相似文献   

3.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矛盾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指出,用甘蔗生产燃料乙醇,不会占用人的食粮和禽畜饲料,不会减少制糖原料和糖产量;乙醇的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都较用其他作物低;甘蔗单产和乙醇产量都较用其作物高;有成熟的甘蔗乙醇生产工艺和现成的生产设备;蔗农可获较种其他作物更高的收入,乙醇生产厂可获用其他作物作原料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发酵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醇是来自生物质资源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液态燃料。以甘蔗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产出量最具优势,发酵技术是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详述了国内外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酵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5.
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李奇伟  戚荣  张远平 《甘蔗糖业》2004,(5):29-33,44
本文分析了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指出与玉米木薯等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相比,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具有原料成本低、加工成本低、综合利用潜力大等突出优点,发展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是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最佳办法。同时,发展能源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可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蔗梢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7):164-164
国内首家以木薯和甘蔗为原料生产车用燃料乙醇的大型环保能源项目——广东燃料乙醇项目日前在广州签约。该项目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华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首期投资6.86亿元,设计年产燃料乙醇50万t。这是广东启动的首个燃料乙醇项目。  相似文献   

7.
谢星武  廖锦赤 《广西轻工业》2010,26(11):106-107
概述了燃料乙醇的发展进程,对以甘蔗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发展燃料乙醇是制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酿酒》2019,(6)
自2017年,十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推广使用车用燃料乙醇方案以来,我国燃料乙醇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为减少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而产生的"与人争粮"情况,开发不同淀粉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响应国家粮食"去库存"政策,将陈化水稻作为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开发其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除玉米以外的其他多种淀粉质作物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可行性,包括陈化水稻、脱壳大米及木薯等,并进行不同原料的复配,对原料使用及发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燃料乙醇生产工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利用玉米、甘蔗、木薯等不同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许多方案中,以木薯为原料的生产方案具有综合成本最低的比较优势。例如,按照一般可比价格计算,加工1吨燃料乙醇,如果以玉米为原料,需要原料3.3吨,按照现行最低价每吨1050元计算,原料成本为3465元;如果以甘蔗为原料,需要原料17吨,每吨160元,需要2720元;而如果以鲜木薯为原料,需要原料7.5吨,每吨350元,仅为2625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具备充足的甘蔗原料供应能力和成熟的技术,生产甘蔗燃料乙醇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甘蔗燃料乙醇生产潜力巨大。未来几年,全国可发展200万公顷的糖能兼用甘蔗,生产1.4亿吨原料甘蔗,在保证每人每年平均摄入9公斤糖的需求之外,可利用5000万吨甘蔗生产385万吨燃料乙醇。但是,我国发展甘蔗燃料乙醇也面临着油价下跌、定位模糊、补贴力度不均等突出问题,需要从加强教育培训、纳入扶持范围、统一补贴标准等三个方面出台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甘蔗中25种元素的方法。确定了微波消解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测量参数,该方法对各元素的检出限0.00090-6.19μg/g,相对标准偏差0.3%~2.5%,适用于甘蔗中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四川蔗区多山地和丘陵,受气候、林草覆盖率低、耕作栽培、排灌设施不配套、土地利用不够充分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并已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加强蔗区水土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四川甘蔗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蒸馏酒理论采用微积分方法,以酒精质量分数与相对密度的对照表以及蒸馏时原酒液质量分数与蒸馏液质量分数对照表两组基础数据为依据,推导了原酒液酒度随蒸馏体积分数变化的关系方程式,进一步推导了以低度酒为原料进行蒸馏的蒸馏液酒度随蒸馏液体积变化的方程式,该方程可用于蒸馏过程酒度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世界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张君  刘德华 《酿酒科技》2004,(5):118-121
巴西是目前世界上年产燃料酒精最多的国家,以甘蔗为主要原料生产含水酒精和无水酒精。实现了酒精相对于汽油的经济竞争力。美国是世界第二大酒精生产国。其中80%为燃料酒精。预计2010年年产量将超过50亿加仑。主要以玉米为原料,3t原料能产1t酒精。还能产1t蛋白饲料和1t CO2。我国石油年消费以13%的速度增长,若按车用油量的10%比例添加燃料酒精,每年则需燃料酒精381万吨。而至2005年底,我国燃料酒精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32万吨/年。燃料酒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陶然)  相似文献   

15.
酒精高浓度发酵能够提高发酵醪液含酒分,可以节省酒精蒸馏蒸汽消耗量,减少酒精废醪液排放量,提高设备利用率,日益受到酒精生产企业的重视。目前糖蜜酒精生产发酵含酒分普遍偏低,糖蜜高浓度发酵面临很大困难,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糖蜜中的灰分和胶体等杂质含量不断增高,会抑制酵母的繁殖和发酵,影响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对糖蜜进行澄清处理是实现糖蜜酒精浓醪发酵的快捷途径,通过对糖蜜快速热澄清处理,得到糖蜜高浓度发酵酒精,与传统糖蜜酸化后发酵酒精相比,发酵含酒分明显提高,发酵成熟醪锤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快速光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提取和蒸馏水配制,分为甲醇分析纯和乙醇分析纯对照组、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实验组、浓度均为50%的工业酒精水溶液和食用酒精水溶液实验组和浓度均为50%的甲醇水溶液和工业酒精水溶液以及食用酒精水溶液实验组。使用光谱仪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检测。结果在10 min内完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样品溶液配制,5 min获得样品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在光谱中,浓度为50%的工业酒精水溶液在220 nm和1150 nm处均有一个不同的特征峰,在200~300 nm波段有很大的强度差异,对比浓度均为50%的甲醇水溶液和食用酒精水溶液显示只有浓度为50%的工业酒精水溶液在200~300 nm波段内有特征峰。结论该方法检测快速、结果准确、操作简单。通过检测酒类产品在200~1400 nm波长范围的光谱,可以测定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的真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云南高校大学生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分析其原因及危害,对云南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方法:2011年6-7月,采用分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饮酒状况、动机与心理以及对饮酒危害性认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总人数为503名,饮酒者363名,总饮酒率为72.17%,男女饮酒率分别为83.5%和56.25%,男饮酒者饮酒率远大于女饮酒者;男女饮酒行为类型、首次饮酒时间、单次饮酒量、醉酒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饮酒行为多受周围人群、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目前大学生的饮酒率高、饮酒危害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和家长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饮酒危害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酒观念,预防饮酒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高粱固态白酒发酵中菌类产生高级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正戊醇为高级醇代表,研究它们在酒精度8°的液体高粱培养基中的蒸出率,得出这5种醇各自的蒸出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从白酒固态发酵曲粉和酒醅中分离,并经初步鉴定的优势菌株产生高级醇的能力。结果是酵母菌33株(分属于8个属)均可产生异丁醇和异戊醇,而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则由不同的酵母菌株产生,芽孢菌11个种均产生正戊醇,只有个别菌种产生异戊醇。霉菌15株(分属于11个属)中大部分菌株不产高级醇,只有个别菌株产生少量的异丁醇和异戊醇。  相似文献   

19.
n-Propyl alcohol formation from α-ketobutyric acid was obtained in cell-free extract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were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ce of NAD? the concentration of n-propyl alcohol formed was the same with extracts of yeast grown either aerobically or anaerobically, but in the presence of NADP more n-propyl alcohol was formed with extracts of aerobic yeast. There was no evidence for an increase in an NADP-specific alcohol dehydrogenase, and the increased formation of n-propyl alcohol by extracts of aerobic yeast with added NADP was attributed to a greater reductive capacity of the extracts of aerobic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NADP. No system of enzymes for the formation of n-propyl alcohol was found other than those involved in ethyl alcohol formation. However, alcohol dehydrogenase from aerobic cells had a greater specificity for n-propyl alcohol, compared with ethyl alcohol, than the enzyme from anaerobically grown cells. This difference may be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greater n-propyl alcohol formation in aerobic cultures.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酒精对酪蛋白酸钠溶液及酪蛋白稳定的O/W乳状液性质的影响 .试验表明酒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酪蛋白酸钠的溶解度 .界面张力的测定则表明酒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和油—酪蛋白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 .含酒精的乳状液体系的粘度会由于酒精的存在而提高 ,在酒精体积分数达 3 0 %时 ,乳状液体系的粘度会突然大幅度升高 .通过O/W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测定可发现 ,低浓度的酒精可以提高酪蛋白稳定的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 ,但酒精质体积分数超过 3 2 %时 ,乳状液的分层稳定性会受到破坏 .含酒精的O/W乳状液体系中油相含量的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但高分散相浓度的含酒精的乳状液体系中由于连续相中酒精浓度的提高使乳状液体系稳定性下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