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荧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分析检测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对特定模板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仿生"材料。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是将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和荧光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相结合,进而将微观分子识别过程转化为可读的荧光信号,具有识别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制备过程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该类探针的研究对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的检测原理及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分类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技术是仿照抗原-抗体、酶-底物间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来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识别能力聚合物的1种有效的化学合成手段。在传感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正逐渐成为生物大分子材料的替代品,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从而克服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的不足,构建具有环境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本文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因具有灵敏、高效、准确、低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一些具有优良特性的功能性纳米粒子越来越多的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包括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材料、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该文针对基于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以其较好的选择识别性、易制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基于量子点的分子印迹光学传感体系,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件,量子点为响应元件,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食品中痕量危害物。介绍量子点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特性及光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实用性、良好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和生物性污染等方面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比较分子印迹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法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还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由模板、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的高分子功能材料以展示其选择性分子识别行为的技术,因为其具有专一识别性、预定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中。本文概括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础理论、分子聚合物的制备以及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分子印迹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固相微萃取、分子印迹膜和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近几年,分子印迹技术与磁性分子、纳米材料、荧光分子、传感器等应用技术结合,期待在分子印迹固有特异性识别带来的高灵敏度基础上,实现快速检测技术的突破,解决现有农残速测仪所测农药品种受限、假阳性高、定量难等缺点,真正实现高通量快速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种类的丰富一直备受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专业性强, 从而制约了现场应用。而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比率型荧光传感技术所构建的纸基传感器, 因其快速即时、低成本、高准确度且便携化的特点, 在食品安全的检测领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 展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概括了分子印迹技术以及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重点对分子印迹比率型荧光纸基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可视化快检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归纳, 特别提出纸基纤维素材料功能化技术及其在快检中的应用, 改善其非特异性性能并提高检测灵敏度, 最后提出了食品安全快检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并对快检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分子印迹荧光纸基传感器的应用扩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痕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对特定目标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选择性分子识别材料的新兴仿生技术,该技术在近几年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关注.作者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痕量分析中的应用,最新的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简单、成本低、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已在生命科学、新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识别元件是SPR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检测的专一性及灵敏度,因此识别元件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综述了以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蛋白质、肽、酶为识别元件的SPR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近10 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在SPR技术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今后SP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及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磺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e3O4磁性微球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多功能材料。本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用于快速检测的磺胺分子磁性印迹高分子聚合材料。在磁性粒子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合成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核壳微球(MMIPMs),兼具良好的超顺磁性和高选择吸附性两大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刘克建  屈琦超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328-333,340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医药、生物及食品等领域。本文从印迹分离材料不同使用形式的角度出发,分别讨论了分子印迹整体柱,印迹微球和印迹膜等印迹材料在天然活性成分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说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对天然活性成分具有特异识别功能和选择性,分离工艺简单、快速、印迹材料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同时指出分子印迹微球和分子印迹膜作为分离材料在天然活性成分分离中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基于主客体分子识别作用,以目标物为模板,合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具有预定性特异性以及良好的实用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中非特异性吸附问题,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新烟碱类农药的分离、富集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本文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新型材料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新烟碱类农药前处理和检测两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当前分子印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一种对苏丹红Ⅰ的检测的新方法,即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主要是以包裹二氧化硅的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在其表面合成对苏丹红Ⅰ有特异性识别的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于所制备的苏丹红Ⅰ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磁性、形态学功能、吸附性能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位点位于磁性载体的表层,提高与目标物质的结合能力。在外磁场条件下,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轻松地达到吸附平衡并实现磁分离,降低非特异性吸附,从而提高对苏丹红Ⅰ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最后对辣椒中含有的苏丹红Ⅰ进行了回收率检测,回收率达到80%以上。说明采用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法对食品中苏丹红Ⅰ可快速、高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专一识别作用的聚合物,具有预定型、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安全、农残分析和药物控制等方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除了本体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聚合法、表面印迹等传统方法之外,还有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等新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从化学角度实现了对自由基活性及其链增长反应的控制,具有高聚合物链端可控和修饰密度高等优点,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文重点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传统合成方法、原子转移自由基方法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制备可选择性识别目标分子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识别特异性、高效选择性、可重复利用性等优点,可以有效去除基质干扰,适用于基质复杂样品中痕量水平物质的检测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选择性吸附材料,通过其识别功能可有效将目标成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在目标分子的分离富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和实用性等优点,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在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该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为农药残留检测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人工模拟抗体通过对天然的抗体以仿生学的模仿而人工合成的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分子识别能力的元件。人工模拟抗体是通过功能单体和交联荆对模板分子进行分子印迹而制备得到。因而,人工模拟抗体也叫分子印迹聚合体。由于分子印迹聚合体的活性的稳定性和低廉的价格,因此,在食品的快速检测上得到了应用,如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但是,由于它一种新型的分子识别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大分子物质的识别不稳定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layer of estriol at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surface with selective recognition had been constructed. The methacryl groups of functional monomer at the silica nanoparticles surface were acted as reactive sites to induce imprinting polymerisation.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had an excellent combining affinity, recognition selectivity and fast kinetics. Furthermore,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as absorbent of dispers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o determinate trace estriol and estradiol in milk tablets. The high recoveries yielded of 89.1-93.5% were achieved with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less than 9.4%. So, th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are the effective absorbents for the sepa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oestrogens in the complex matrices samples.  相似文献   

18.
Molecular recogni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nature for the recognition of antibodies, enzymes and nucleic acids. Biomimetic fibrous non-woven material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act as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artificial receptors based 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sites in the constituent fibres.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ies (MITs) with specific recognition abilities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to produce versatile material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diverse specie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but specifically in membrane separation to express permselectivity. Conventionally, the produc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MIPs) involves introducing binding sites where highly cross-linked copolymers are formed around the analyte molecules that act as cavity-creating templates. Subsequent removal of the template molecule provides recognition sites in the polymer that ideally resemble the template in terms of shape, size and functionality. Rebinding of the target molecule within these pre-formed sites can occur when the polymer is incubat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 template molecule. However, removing of template after polymerization is difficult because cross-linked polymer materials tend to be insoluble. This review paper describes work on new non-covalent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ies applied to fibrous materials and electrospun fibr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selected target recognition. This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of becoming a tool for producing truly simple, rapid and robust receptors on membranes of the type in regular use in the food industry, making the in-process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undesirable co-product chemicals and microbial toxins a commercial poss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