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烤烟复烤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感官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鉴定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在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感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各部位复烤烟叶在济南自然陈化感官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不同:湖南和黑龙江上部、中部烟叶陈化23个月感官质量达到高峰;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巴西中部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个月;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39个月。(2)感官评吸总分与陈化时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3)不同产区烟叶自然陈化期间烟叶质量变化幅度不同,以云南烟叶质量变化最大,贵州和黑龙江烟叶质量变化最小。云南、贵州烟叶经自然陈化效果较好。(4)上部烟叶比中部烟叶耐存放,河南烟叶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耐存放,云南烟叶不耐存放。(5)香气量指标变化较小,烟叶感官总体质量的提高主要由杂气、余味和香气质等指标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2.
云南和河南陈化的复烤片烟质量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考察气候条件对复烤片烟陈化质量的影响,研究了在云南玉溪和河南许昌两地不同气候条件下陈化云南烤烟复烤片烟的香味成分(中性、酸性和碱性)、pH值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云南烤烟复烤片烟在玉溪和许昌两地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自然陈化后,样品酸碱中各类成分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明显不同;②醇类成分和pH值均呈降低趋势,在许昌自然陈化的降幅均大于在玉溪的降幅;③中性香味成分总量和酸碱中总量均呈增加趋势,在玉溪陈化的增幅均大于在许昌的增幅;④碱性成分也均呈增加趋势,在许昌自然陈化的增幅较大;⑤在玉溪陈化的云南烤烟复烤片烟样品的整体感官质量高于同期在许昌陈化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连续两年采集制备了我国闽西、滇东、川西南3个清香型典型产地中部和上部不同质量特征的烟叶样品,分产地、年份、部位系统分析了游离氨基酸含量(质量分数)及构成指标与感官质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清香型产区烟叶中的芳香族氨基酸、碱性氨基酸、酰胺类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中的谷氨酸、脂肪族氨基酸中的丙氨酸和甘氨酸、羟基氨基酸中的丝氨酸、非蛋白氨基酸中的γ-氨基丁酸等12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质量呈稳定负相关。(2)碱性和芳香族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比例与感官质量呈稳定负相关,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比例与感官质量表现出正相关的规律。清香型产区烟叶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关联较强。  相似文献   

4.
烤烟复烤片烟在济南自然陈化期间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产区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增加,总糖、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含量逐步降低;南方产区糖降低幅度高于北方产区,上部烟叶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中部烟叶;总氮对陈化期间感官质量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云南烤烟复烤烟片B2F加料陈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自然陈化过程中加料和未加料云南复烤烟片B2F香味成分(中性、酸性和碱性)、pH值以及感官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加料的样品相比,加料陈化改变了B2F醇类成分和酯类成分的变化态势,使中性香味成分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提前;酸性成分的变化趋势虽然未变,但在陈化初期的变化幅度不同;pH值的下降速度变慢。香味成分总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提前,一些重要香味成分在高值区的持续时间缩短;感官质量的峰值区提前出现,且最佳时间区间相应缩短。结论是加料加快了云南烤烟复烤烟片B2F的自然陈化速度,致使其感官质量出现下降的时间提前,因此,加料复烤B2F应在最佳陈化时间区间内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6.
云南烤烟复烤片烟自然陈化时间与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研究了云南烤烟复烤片烟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陈化时间与香味成分(中性、酸性和碱性)和感官质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陈化过程中,随着陈化时间的增加,云南烤烟复烤片烟的香味成分在陈化初期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期呈缓慢增加趋势并达到最大值,后期开始下降.这种内在变化促使云南烤烟复烤片烟的香气质、香气量以及整体感官评价呈现出感官质量上升期、感官质量高峰和相对稳定期、以及感官质量下降期.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醇类成分和个别碱性成分与感官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品质的关联性及烘烤过程的变化规律,连续2年制备了我国3类香型6个产区335份不同质量特征烟叶样品,系统研究了游离氨基酸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并跟踪分析了烘烤过程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品质总体呈负相关,碱性、芳香族和γ-ABA等氨基酸的关联规律在不同产区、年份表现稳定。(2)Lys、Phe等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烘烤过程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碱性、芳香族氨基酸和γ-ABA在烘烤中后期的相对下降趋势强于其他种类氨基酸。(3)结合品质关联和烘烤过程变化分析结果,游离氨基酸与烟叶感官品质的稳定负关联规律可能与烘烤过程参与美拉德反应有关。游离氨基酸指标在烤后烟叶品质评价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烘烤过程针对性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利于烤后烟叶感官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8.
皖南烤烟陈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皖南中上等烤烟连续陈化四年,结果表明,陈化期间烟叶发生系列理化变化,品质改善明显。烤烟的中三、中四陈化时间两年为宜,而上二烟叶则需要三年的时间品质才能达到要求。各等级烟叶陈化最长时间不宜超过三年。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评价和调控烤烟单叶质量,制备豫中和滇东原料产区单叶质量梯度烟叶样品,研究了不同单叶质量烟叶的外观品质、主要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及工业可用性差异,提出基于卷烟品牌需求的烟叶适宜单叶质量。结果表明,豫中和滇东产区中部烟叶的单叶质量主要分布在14.5~26.5 g和11.0~17.0 g。豫中产区单叶质量在8.5~38.5 g,滇东产区在8.0~29.0 g范围内,随单叶质量升高烟叶身份趋厚,颜色饱和度和油分改善,烟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含量增加,糖碱比值上升。烟叶感官品质和工业可用性随单叶质量升高呈抛物线变化,单叶质量较低的烟叶香气品质相对较差,单叶质量较高则口感舒适性明显下降。针对"中华"品牌烟叶原料需求,豫中产区中部烟叶单叶质量在17.5~20.5 g,滇东产区在14.0~17.0 g相对适宜。  相似文献   

10.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及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约3年自然陈化过程云南中部和上部烤烟复烤叶片的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烤烟复烤叶片在约3年的自然陈化过程中,4-环戊烯-1,3-二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香味成分含量持续增加;茄酮、β-苯乙醇等陈化前期含量增加,达到峰值后含量开始缓慢下降;2,4-庚二烯醛含量一直降低。复烤叶片陈化过程吸食品质有所改善,到30个月左右,感官质量最好。另外,进行了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陈化过程两种烟叶香味物质总量、酮类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初烤烟叶的分切利用技术,制备了云南和河南产区不同单叶重梯度烟叶,并利用三段式分切法研究了烟叶不同分切区位的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差异及不同单叶重对分切后烟叶品质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分切区位烟叶还原糖含量(质量分数)、氯含量、钾氯比值、两糖比值差异变化规律在不同产区间表现一致。叶基部还原糖含量较低,氯含量较高,钾氯比值和两糖比值较低,叶尖部和叶中部氯含量和钾氯比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河南产区叶基部的感官品质低于叶中部和叶尖部,云南产区在单叶重大于20 g时,叶基部感官品质明显下降。各产区在低单叶重水平下,不同分切区位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品质变异较小,单片烟叶的品质均匀性较好。氯含量、两糖比值差异与河南产区不同分切区位烟叶感官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因此,可将单叶重分类与烟叶分切利用技术相结合,以提高烟叶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明确烟叶游离氨基酸等主要含氮化合物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对初烤烟叶各叶位的烟碱、总氮、蛋白质、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质量评价分析主要含氮化合物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结果  1)不同部位烟叶游离氨基酸总量差异显著,依次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2)简单相关分析表明,总氮、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非烟碱氮占总氮含量的比例,与感官质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与感官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烟碱、蛋白质和20种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对感官质量的负面效应大于烟碱、蛋白质以及其它游离氨基酸。4)在8个处理中,施氮量127.5 kg/hm2、留叶数14片/株处理的烟叶,非烟碱氮、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低,感官质量较好。  结论  控制烟叶非烟碱氮含量,尤其是降低谷氨酸、谷氨酰胺、丙氨酸以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选取八大香型产区2020年度178份C3F初烤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量化赋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烟叶外观区域特征与感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底色和光泽是焦甜醇甜香型、清甜蜜甜香型、蜜甜焦香型烟叶的主要识别依据,蜡质感是识别木香蜜甜香型烟叶的主要依据。(2)清甜香型、蜜甜香型和醇甜香型产区烟叶底色、柔韧性和叶面组织相近,清甜蜜甜香型和焦甜醇甜香型产区烟叶蜡质感、光泽和油润感相近,而木香蜜甜香型和焦甜焦香型产区烟叶厚度、叶面叶背色差和油润感相近。(3)C3F初烤烟叶底色、蜡质感和柔韧性与烟叶感官评吸品质呈显著相关性。八大香型产区烟叶外观区域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可为烟叶识别归类和分类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与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烟叶淀粉、总N含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有上升的趋势,不同香型、不同部位香料烟之间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总体感官质量及香型特征、香气质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和燃烧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陈化过程,不同风格香料烟特有的属性特征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15.
云南“红花大金元”品种巨型变异株系的发现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8-19日,由云南省烟草公司科技处,云南中烟工业公司科技开发部,红云红河集团、红塔集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及云南省烟叶公司相关专家,对昆明市2008年田间种植试验的"变异巨型红花大金元"烟叶样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是:1."变异巨型红花大金元"烟叶与对照常规"红花大金元"烟叶对比,总体上感官质量接近;2."变异巨型红花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加热卷烟感官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类型烟叶在加热卷烟中的利用价值,以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白肋烟、晒黄烟、晒红烟及烤烟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了其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与以其为原料的加热卷烟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及其加热卷烟感官质量差异显著,其中烤烟总糖、脯氨酸、胱氨酸及苯丙氨酸含量最高,白肋烟总氮、钾、氯、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α-氨基己二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最高,晒黄烟感官质量综合得分最高。(2)总糖、两糖差及胱氨酸与感官质量显著正相关,总氮、氯、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天冬酰胺、γ-氨基丁酸及氨基酸总量与感官质量极显著负相关。(3)脯氨酸、天冬氨酸、氨基酸总量及胱氨酸对香气质、香气量、残留、稳定性及感官质量总分影响效应最大,其中胱氨酸为正效应;而总糖、总氮及两糖差对杂气、劲头、苦涩感、刺激性及干燥感的影响效应最大,且总糖和两糖差为正效应。最后建立了常规化学成分、氨基酸与加热卷烟感官质量指标的回归模型,可为我国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地区红大C3F烟叶中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评吸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组分与感官评吸大部分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精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对感官质量的贡献较大,缬氨酸对评吸的负面影响较大。典型相关分析也表明,游离氨基酸与烟叶感官质量有显著相关性,且主要是由酪氨酸、精氨酸、蛋氨酸、甘氨酸、浓度、香气量、劲头、丰富性、甜度、杂气和刺激的相关显著引起的。典型相关与偏相关分析结果均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蛋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有利于改善烟草的抽吸品质,而这5种游离氨基酸在烟叶中的含量都较低,说明游离氨基酸含量超出一定浓度范围,反而会降低烟叶的抽吸品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云南烟叶化学成分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云南烟叶在“利群”牌卷烟中的使用效率,对2009年云南8个主产烟区44个烟叶样品的烟碱、钾、氯、总氮、总糖、糖/碱比和钾/氯比与“利群”牌卷烟的烟叶原料要求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个产区烟叶样品与“利群”牌卷烟烟叶原料要求的灰色关联度分别是0.84,0.80,0.72,0.71,0.68,0.67,0.59和0.53,此灰色关联度与评吸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研究橡木片对黄酒陈化效果的影响。选用2012年产的黄酒原酒,分别按0、3、6、9 g/L的添加量向其中加入橡木片。4 个月后对黄酒样品中的风味物质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并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橡木片处理后,黄酒中高级醇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减少,醛类风味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而种类呈现减少的趋势,酯类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橡木可促进黄酒的陈化,加快了醇成醛、醇醛成缩醛、醇酸成酯、醛成酸等反应;苦味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涩味氨基酸中的酪氨酸、缬氨酸的含量均减少;综合黄酒中的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变化以及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当橡木片添加量为6 g/L时,贮存4 个月后的黄酒样品已具有较好的陈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烤烟烟叶化学成分与产区关系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烟草质量与产区生态条件关系密切,同一产区常因生态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烟叶质量的差异。烟叶收购、调拨以地市或县为单位,常造成质量差异大的烟叶采购到一起而影响烟叶的合理利用。同产区、同部位烟叶用化学成分聚类,可有效地将不同生态差异的烟叶进行分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百色7个县97个C3F烤烟烟叶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分区分类,为烟叶的合理利用、生产技术改进提高、产区定向栽培技术配套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百色烟区可分为3个区,Ⅰ区包括隆林县、西林县和田林县;Ⅱ区包括乐业县、凌云县和德保兴旺、抚平、敬德等部分乡镇;Ⅲ区包括靖西县大部和德保县朴圩、都安、录峒、东陵、那甲等部分乡镇。3个区烟叶质量特色明显,且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对其烟叶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