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解决路段下游线圈检测信息因受交通控制信号影响无法估计路段行程时间的问题,通过分析车辆在停车线处的动力特性,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对路段下游线圈检测车速进行分析修正,获取车辆通过停车线的修正车速.分析了车辆排队前部与其后车辆在通过下游检测线圈的不同运动特性,分段估计车辆通过路段的时间.用VISSIM4.20模拟软件设计实验,对比分析了基于路段上下游线圈检测信息进行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方法估计的结果较基于上游检测信息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公交停靠影响下的城市干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平行式公交停靠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邻近车道与间隔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随公交停靠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与服务水平评价的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修正系数与阈值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与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分别降低与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平行式公交停靠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邻近车道的修正系数小于间隔车道,说明平行式公交停靠对邻近车道交通运行的影响要大于间隔车道.  相似文献   

3.
为给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侧自行车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其邻近机动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的路侧自行车数量修正系数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提出了路侧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分级建议,基于服务水平分析给出了设置机非分隔设施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建议.研究表明:随着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降低,而饱和车头时距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路侧自行车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路侧自行行车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服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设计速度越高,对应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越小,说明设计速度高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运行受路侧自行车干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爬坡车道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爬坡车道的设置可显著改善陡坡路段的行车条件。文中根据路线允许最低车速和载重车的加减速行程曲线,用图解法确定爬坡车道的长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GPS数据估计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利用出租车GPS数据估计路段平均行程时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GPS数据误差修正的基础上,根据GPS数据量的不同,对大样本数据量采用样本均值估计路段平行行程时间,对小样本数据量采用顺序统计量中位数估计路段平均行程时间,并计算了估值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采用实际出租车GPS数据进行估计并与线圈数据估计值进行了比较,结果相差较小。说明该估计方法能够用于实际路段平均行程时间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车速限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晰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交通运行最有利的车速限制策略,基于匝道合流区限速原则,采用快速路实测数据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匝道车辆车速分布、流量与车速关系以及车道位置、车型和车道宽度对匝道合流区的合理限速值的影响.分析表明:车速随车道位置由内至外依次降低,车道宽度虽与车速呈正比,但影响并不大,车速主要受流量影响,与其呈正比.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车速特征差异较大,应分别制定限速策略,匝道合流区限速值应根据车道位置、车道宽度和流量情况综合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行程时间估计参数与样本率的变化关系,发现样本率越大,路段行程时间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越小,行程时间标准差的波动性越小;当样本率大于0.414时,样本数据计算得到行程时间参数满足精度及稳定性要求,由此确定行程时间数据的样本率阈值.考虑路段开口计算实际路段行程时间匹配率,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和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实际数据表明,行程时间匹配率与路段及日期无关,稳定且均大于最小样本率;行程时间匹配率与时段有关,20:00至次日6:00时段内行程时间匹配率较一天内其他时段低,但仍大于最小样本率.综上可以确定高清智能卡口数据用于估计行程时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规范中对山区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设计指标协调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以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了长下坡路段、急弯路段以及长下坡接急弯路段的车辆行驶安全模型.采用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作为弯坡组合路段前后线形单元设计指标协调性判别依据,分析比较了设计车速、大小车型、超高及坡长对设计指标阈值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后线形单元急弯的最小半径与设计速度成正比,与弯道超高及前线形单元的坡度成反比,但在设计车速较小时,前线形单元坡度变化对后线形单元最小半径影响不明显.在考虑实际运行车速的情况下,后线形单元计算最小半径均大于现有规范最小半径.最后,利用Carsim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驾驶模拟实验研究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模拟实验场景设计为单调的高速公路环境,有15名被试者参加实验,得到14组有效数据.实验实时采集了车速、加速度、车辆位置坐标及时间信息,采集频率为8Hz,并截取了3个不同线形路段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疲劳驾驶时车速偏高,容易超速,但车速高低没有明显变化规律;车速标准差随疲劳程度上升有显著差异(α=0.05),疲劳时的车速标准差较小;疲劳驾驶时加速度频谱由低频成分为主逐渐转变为高频成分为主,或者加速度幅度和能量值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基本路段上的行程时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车道、含渠化区、信号控制影响下的行程时间.通过对驾驶员基本移动规则、换道特性、信号控制反应的描述,基于NaSch模型建立了基本路段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AUB,并利用CAUB对行程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本路段上的行程时间与流量和信号设置有关,也同转向流量比例有关,且呈现突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城市各种交通方式对不同道路资源的需求为目标,对城市道路网级配进行了研究.根据各等级道路功能的区别,讨论了基于路网交叉口等级的可能出行顺序,推导了不同出行顺序下各等级道路上各交通方式的适宜出行距离;以各等级道路上的交通周转量作为交通需求,通行能力作为交通供给,进而在满足各交通方式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得到各等级道路的需求长度.以某城市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得到合理的道路级配比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分等级道路车辆运行速度对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地进行地区排放状况的定量分析,得到地区的排放因子和制定排放控制策略,以长春市区4种类型的道路作为研究对象,以道路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得到4种类型道路的行驶工况特征值,继而研究各等级道路行驶工况下的排放因子以及速度对3种排放污染物的影响.结果反映出随着道路等级的降低机动车速度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各等级道路行驶工况下速度对排放的影响表现出相近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宁夏大学在新一轮合并时,银川市政府赠地约26.7hm^2,用于宁夏大学的发展和建设,笔者从实施总体规划的角度出发,从规划定位,功能分区,道路系统、建筑布局及环境美化方面谈了自己的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山区矿山公路方案选择决策因子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山区矿山公路特点、矿山公路特定行驶对象及传统矿区公路方案选择决策因子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因素,提出了确定山区矿区公路方案选择决策因子的原则,并对矿区公路方案选择决策因子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为推动具有可持续发展,合理、科学的山区矿山公路方案选择决策的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残障人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改善其出行问题是其参与和分享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表达.以银川市2000年后建成的居住区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情况为例,根据不同行政区、不同建设程度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小区,对居住区内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银川市无障碍设施的完善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进一步从法律法规、国际通用设计理念等方面加强居住区无障碍设计.  相似文献   

16.
道路的安全评价研究通常是根据道路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来进行,难以在道路勘测、设计和施工之前有效地对道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在驾驶模拟器上建成相关道路的虚拟场景,通过驾驶员在驾驶模拟器上驾驶试验,获取道路沿线的速度,然后以速度轨迹和速度均方差作为基础,分析线形对道路安全的影响规律,并对设计道路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模糊随机动态交通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出行者路径选择时对路段行驶时间的模糊性认识,通过模糊统计试验得出路段的隶属函数形式,采用“重心法”将模糊分布隶属函数中的模糊数非模糊化,并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将哈尔滨市部分干道路段分类,选取模糊时间修正系数,修正多路线概率分配模型中的路阻函数,验证了模糊随机动态分配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从路网建设总体情况、路网布局、交叉口状况及道路横断面形式等方面对哈尔滨市道路网总体建设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路网整体功能、路网指标、各类道路的配比、道路自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哈尔滨市的道路网总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提高哈尔滨市城市道路网的总体建设水平,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七点改善措施.为改善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现状、制定哈尔滨市整体交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