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不同方法提取的文冠果籽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红  孙俊  张媛  何玲 《食品科学》2007,28(8):354-358
本研究分别采用冷榨、微波萃取、索氏提取、超声波萃取等方法提取文冠果籽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四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籽油化学成分。结果是四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籽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通过比较确定超声波萃取提取率高,文冠果籽油的品质较好,质量稳定,无需脱色,工艺简单,所以超声波萃取法为提取文冠果籽油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取压榨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提取文冠果油,对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3种方法提取前后的文冠果种仁粉末的微观形貌,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文冠果油进行了拉曼光谱(Raman)和核磁共振(NMR)分析,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环氧化改性前后的文冠果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润滑油的运动黏度、密度和过氧化值(POV)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文冠果油均含有近92%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锌等有益元素;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后的种仁粉末油脂分子最少,提取效果最佳;文冠果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经环氧化改性后油中的不饱和键发生了断裂,形成了环氧基团,提高了运动黏度,当环氧化反应温度55℃,浓硫酸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5%,反应时间8 h时,制得的润滑油的运动黏度、密度和过氧化值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8.5 mm2/s、0.975 9 g/cm3、9.890 1 mmol/L。  相似文献   

3.
电解水辅助提取文冠果饼中残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解水提取冷榨文冠果饼中的残油,通过研究萃取溶剂、超声波功率和时间、电解水、提取方法对其提油率的影响,并以提油率为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提油工艺,最终确定了最佳提油方法,即电解水辅助超声波法,其参数为:电解水p H10、超声波功率150 W、时间30 min、萃取溶剂石油醚(60~90℃沸程),电解水辅助提油率比对照即蒸馏水组提油率高了30.43%,提取时间由索氏提取法的10 h缩短到30 min。通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该工艺提取出了二十碳烯酸,且饼油中的神经酸含量比索氏提取法、电解水辅助闪式提取法以及电解水辅助超声波叠加闪式提取法提取的神经酸含量均高约9.23%;该工艺提取的文冠果饼油中脂肪酸的种类比冷榨文冠果种仁油多4种,即二十四碳酸、二十碳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并且神经酸含量比冷榨文冠果种仁油高27.24%。  相似文献   

4.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选用乙酸乙酯、异丙醇及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提取文冠果种仁油。研究了有机溶剂的种类、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文冠果种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提取的文冠果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和异丙醇按体积比4∶1复配成混合有机溶剂可提高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文冠果种仁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5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3次的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达97.20%;文冠果种仁油脂肪酸以亚油酸(44.25%)和油酸(31.62%)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超声波复合酶法提取的姜油处理番茄后对番茄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代谢和质地品质的影响。方法将挑选出的转色期番茄置于密封盒内,加入姜油后于(13±0.2)℃的冷库中进行姜油熏蒸贮藏;以不加姜油处理为对照,研究姜油处理对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油熏蒸处理可显著延缓番茄质量损失率的上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幅度,降低番茄呼吸强度及乙烯释放速率,降低番茄软化的速度和咀嚼性的下降幅度。结论姜油处理能有效提高番茄贮藏期间的品质,延长番茄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以冷榨文冠果油为原料,选择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为评判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的文冠果油的氧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180 ℃高温条件下四种抗氧化剂对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提取物(R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依次为TBHQ>RE>AP,添加维生素E(VE)抗氧化效果不显著。拟合的动力学方程模型显示,空白和添加VE组的文冠果油氧化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添加RE、AP、TBHQ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通过拟合方程计算空白文冠果油的货架期为177 d,添加抗氧化剂VE、RE、AP、TBHQ的货架期分别为178、346、341、425 d。180 ℃条件下处理文冠果油,RE、AP、TBHQ在前期表现出抑制低碳链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增多的作用,但30 h后抑制作用消失,与空白组对比差别不显著。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易被氧化,该研究对文冠果油的贮藏和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冠果籽油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文冠果籽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溶剂种类、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对文冠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文冠果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剂为石油醚(沸程60~90℃),最佳料液比1:16(g:mL)、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85℃、微波功率100W;文冠果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二十二烯酸、11-二十烯酸、硬脂酸、二十四碳烯酸等。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微波萃取是一种高效省时的文冠果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经脱脂后的葡萄籽为原料,挤压-超声波联用法提取其中原花青素。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挤压处理最优条件:物料含水率10%、挤压温度100℃、螺杆转速120 r/min。超声提取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5 min、超声波功率80W、料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50%、处理温度45℃。按挤压-超声波联用最优工艺条件提取,原花青素的得率高达(4.41±0.07)%。  相似文献   

9.
于鹏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6):647-650
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取文冠果籽油,第一步在较低的温度下利用液压榨油机粗提文冠果油,测得压榨后饼中残油为15.23%.第二步用乙醚对压榨饼进行溶剂浸出制油,当溶剂倍数5倍,提取时间6h,提取次数4次时,测得饼粕残油为1.34%.最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了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其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2.12%.  相似文献   

10.
以文冠果仁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时间、料液比、酶添加量及酶解温度对文冠果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5 h,料液比1∶5,酶添加量0.75%,酶解温度50℃。在最佳条件下文冠果油提取率达81.6%。  相似文献   

11.
文冠果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文冠果具有生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和种子含油量高等优点,使其成为开发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分析了文冠果油的性质、组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探讨了影响文冠果油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因素,介绍了文冠果油的提取技术,并展望了利用文冠果油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常志娟  李红  卜琳斐 《中国油脂》2019,44(10):121-123
对以河南济源产文冠果为原料生产的冷榨油和热榨油的理化指标、微量元素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为棕色扁球状,容重0. 936 kg/L,百粒重为119. 7 g;文冠果种仁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 61%、17. 4%、43. 7%,总糖未检出;热榨文冠果油的过氧化值、皂化值和灰分比冷榨文冠果油的高,而酸价比冷榨文冠果油的低;冷榨文冠果油的铜、锌、锰和铬含量比热榨文冠果油的高,而铁含量比热榨文冠果油的低;热榨和冷榨文冠果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别不大,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0%,其中亚油酸、油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利用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二次旋转组合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离子浓度、pH 值、油水比、温度等因素对蛋白质前萃率的影响,确定了反胶团法萃取文冠果蛋白质的前萃工艺条件,建立了萃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文冠果蛋白前萃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浓度0.03mol/L、萃取温度30℃、油水比1:1(V/V)、pH10,在该工艺条件下蛋白的实际前萃率可达56.27%,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文冠果蛋白质萃取率。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文冠果壳中文冠果壳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文冠果壳苷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以出膏率和文冠果壳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文冠果壳粉末用7 倍量70% 乙醇回流提取2 次,每次5h 为最优提取工艺。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作为提取文冠果壳苷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冷榨文冠果种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冷榨法制备文冠果种仁油,通过试验考察了冷榨文冠果种仁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显示文冠果种仁油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对DPPH自由基(DPPH.)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还原能力超过BHT、TBHQ,在较高浓度下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表明文冠果种仁油具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望开发功能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文冠果油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综述了文冠果油中的营养成分,分析了文冠果油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的影响因素,并对文冠果油食用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活性进行了总结。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的突出特点是含有较高的神经酸和芥酸,另外,文冠果油还含有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微量营养成分。产地、提取工艺和贮存条件影响文冠果油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文冠果油具有神经保护、抑菌、抗氧化等作用。基于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文冠果油极具市场开发前景,应进一步评估其健康风险、食用安全性和毒理学,为开发文冠果食用油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富勒烯[C60]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通过烘箱加热法研究富勒烯[C60]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V_E对橄榄油、文冠果油、亚麻籽油和猪油的过氧化值和防护因子PF20的影响并进行加热实验。结果表明,在亚麻籽油和文冠果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富勒烯[C60]PGBHTV_E;在橄榄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富勒烯[C60]TBHQPGBHTV_E;在猪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PGBHT富勒烯[C60]V_E。在加热实验中,添加抗氧化剂的油脂均没有析出物且色值不发生变化。表明富勒烯[C60]在油脂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可作为食品加工、生产与储存中油脂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利用Schaal烘箱法,研究测定了由微波预处理种仁冷榨制取的文冠果油储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评价了微波预处理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文冠果油理化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油在储藏期间,过氧化值和K_(232)在前期快速增高,中期趋于平缓,后期又快速增长;酸价、p-茴香胺值及K_(270)则持续增长;生育酚含量与氧化诱导时间在前、后期快速降低,中期降低较缓慢;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文冠果油在储藏期间的氧化稳定性与生育酚含量及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K_(232)、K_(270)密切相关。此外,适当的微波预处理有助于增强文冠果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文冠果油神经酸乙酯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 CPZ)诱导的脱髓鞘小鼠脂肪酸、血脂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昆明小鼠50只,除空白组(KO)外,通过在饲料中加入0.25% CPZ饲喂雌性昆明小鼠造模并分为模型组(CPZ)、神经酸乙酯低剂量组(NA-L,0.001912 mL/g)、神经酸乙酯中剂量组(NA-M,0.003824 mL/g)、神经酸乙酯高剂量组(NA-H,0.007648 mL/g),持续5周至实验结束。于造模2周后开始给药至第5周结束后取材,并通过气相色谱仪、血脂仪分别检测文冠果油神经酸乙酯对CPZ诱导的脱髓鞘小鼠脑组织、肝脏、心脏、血清、粪便里的脂肪酸含量及血液中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KO组相比,CPZ组脱髓鞘小鼠脑组织、肝脏、心脏神经酸、芥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KO、CPZ组相比,NA-L、NA-M、NA-H组小鼠脑组织、肝脏、心脏、血清、粪便中的神经酸、芥酸及脑组织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KO、CPZ组小鼠血清、粪便中未检测到神经酸和芥酸,NA-L、NA-M、NA-H组小鼠血清、粪便中含有一定量的神经酸和芥酸;与KO组相比,CPZ组血脂升高;与CPZ组相比,NA-L、NA-M、NA-H组均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结论 在饲料中添加0.25% CPZ诱导小鼠脱髓鞘会导致小鼠血脂升高,降低小鼠体内神经酸、芥酸含量,脱髓鞘疾病与神经酸的积累有关,脱髓鞘疾病会导致神经酸的供应受损。在这种情况下,文冠果油神经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增加脱髓鞘小鼠体内神经酸及芥酸含量,提高脑组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调节脱髓鞘小鼠血脂水平。此外,神经酸、芥酸参与脱髓鞘小鼠体内代谢,并在小鼠体内共存,文冠果油神经酸乙酯提取物可作为脱髓鞘小鼠补充神经酸的外源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