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不同淀粉糊物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在食品工业中开发和应用淀粉资源,对土豆淀粉、板栗淀粉、玉米淀粉、红薯淀粉糊的各种物理特性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包括色泽、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胶强度、凝沉性,结果表明:土豆淀粉糊的透明性、光泽度最好,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溶解性和膨胀度等各种物理特性均优于玉米淀粉,板栗淀粉糊的光泽度好,冻融稳定性最强,且成型完整,热稳定性好,而红薯淀粉糊的多种物理特性均居于土豆淀粉糊和玉米淀粉糊之间.  相似文献   

2.
以8种类型变性淀粉为研究对象,对其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等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最好;蜡质玉米氧化淀粉的透明度最佳;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预糊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凝沉性较强,而蜡质氧化淀粉几乎无凝沉性;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木薯淀粉的凝胶强度最大;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最高黏度值最大,消减值最大;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优于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马铃薯淀粉,且凝胶强度较高;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蜡质玉米淀粉的黏度明显高于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淀粉,而后者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凝沉性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6,(5):16-20
研究苦荞淀粉的提取工艺及理化特性,并与土豆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玉米淀粉这四种淀粉的理化指标及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苦荞淀粉的最优提取工艺:在55℃条件下水浴加热,料液比15∶1(w/w),加酶量1%,酶解时间1.5 h;苦荞淀粉的透明度略高于玉米淀粉,但低于土豆淀粉、豌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其凝沉性高于土豆淀粉、红薯淀粉、豌豆淀粉,但低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和玉米、豌豆、红薯相当,但弱于土豆淀粉糊。  相似文献   

4.
燕麦淀粉与常见淀粉的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见市售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为参比,研究了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溶解度、膨润力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燕麦淀粉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比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土豆淀粉都要差.燕麦淀粉的溶解度在4种淀粉中是最高的,而膨润力是最低的.燕麦淀粉的糊化特性与小麦淀粉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豆类淀粉的糊化性、膨胀度、溶解度、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谱、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以及沉降体积等性质。结果表明:绿豆淀粉的成糊温度和峰黏度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最好;3种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620 nm左右。绿豆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最好,沉降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市售马铃薯、红薯、绿豆、玉米淀粉为对照,采用电子显微镜、粘度分析仪、质构仪研究了秦巴山区栓皮栎橡子淀粉的颗粒形貌、直支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冻融稳定性、凝胶特性。结果表明:栓皮栎橡子淀粉颗粒呈肾形、三角形、卵圆形、球形等,平均粒径9.4μm,均小于对照淀粉颗粒;栓皮栎橡子淀粉糊化温度71.23℃,糊化粘度值大于玉米而小于马铃薯、绿豆和红薯淀粉,热糊稳定性优于红薯、绿豆、马铃薯而劣于玉米淀粉,回生速度快于马铃薯、玉米、红薯而慢于绿豆淀粉,冻融稳定性优于马铃薯淀粉而劣于绿豆、玉米、红薯淀粉;在同浓度下,栓皮栎橡子淀粉凝胶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小于绿豆淀粉而大于玉米、马铃薯、红薯淀粉,其凝胶弹性大于马铃薯淀粉凝胶,而与玉米和绿豆淀粉凝胶相当,小于红薯淀粉凝胶,粘聚性和恢复性均大于对照淀粉凝胶,宜作为面条、粉条、粉皮、凉粉和等凝胶类食品的辅助品质改良材料以及作为稳定剂应用于糖果和烘焙工业当中,不宜用于冷冻食品。  相似文献   

7.
10种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10种植物淀粉糊透明度、凝沉性、冻融性、流变性的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薯类淀粉相对于其他类的淀粉糊具有更高的透明性、较低的凝沉比和黏度。加糖加盐对不同淀粉糊有不同的凝沉作用。相对于其他淀粉,玉米、糯米、高粱和小麦淀粉的析水率较低,有较好的冻融性。高粱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藕粉淀粉、木薯淀粉黏度均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明显剪切稀化,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和具有触变性。高粱淀粉、绿豆淀粉有较高的黏性。高粱、小麦、糯米淀粉糊不耐酸性,而红薯、马铃薯、绿豆、藕粉、木薯淀粉糊相对来说比较耐酸性。所有类型的淀粉糊随着pH增加黏度有渐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氯化钠对5种不同植物来源淀粉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绿豆淀粉和小麦淀粉为研究对象,探究氯化钠对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最高,添加2%氯化钠后,各淀粉糊化温度均有所提高,峰值黏度出现的时间延后,薯类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崩解值和回升值下降,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的粒径减小;淀粉的凝沉性、溶解度和膨胀度增大,冻融稳定性得到改善;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较大,除了玉米淀粉,其余淀粉糊的透明度呈下降趋势;在凝胶特性方面,氯化钠能够降低各淀粉的凝胶强度,增大薯类淀粉凝胶的黏度。  相似文献   

9.
对豆薯淀粉的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薯淀粉的水分含量为13.28%,总淀粉含量为75.76%,直链淀粉含量为21.92%;淀粉颗粒为大多为近圆球形,粒径范围322μm,平均粒径为12μm;糊化温度为6522μm,平均粒径为12μm;糊化温度为6575℃,峰值黏度(4241 MPa·s)大于其他淀粉,但最终黏度(2440 MPa·s)小于小麦、玉米和红薯淀粉,大于土豆淀粉;溶解度明显高于其他淀粉,膨润力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低于土豆和红薯淀粉;糊化淀粉的稳定性较差,易凝沉,冻融稳定性较差;糊化淀粉液稳定后的透明度为85.6%,与小麦、土豆和红薯淀粉相近。  相似文献   

10.
玉米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对其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取代度的玉米磷酸酯淀粉,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取代度的磷酸酯淀粉对其透明度、黏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流变学特性等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磷酸酯化后其透明度、黏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相比原淀粉都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其中淀粉糊化后的透明度和黏度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酯化反应并未破坏淀粉的颗粒结构,只是在原来的淀粉分子链上增加了新的基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黑龙江省主栽小米淀粉的特性,利用冰箱反复冻融法、紫外分光光度等方法,对6种小米淀粉的功能性质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吨谷1号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和透明度最高,分别为10.36%±0.06%、18.24%±0.27%和3.58±0.23。朝新谷8号淀粉的凝沉性最高,冻融稳定性最差。直链淀粉含量与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呈负相关;与凝沉性呈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溶解度、膨胀度和凝沉性呈正相关,与冻融稳定性呈负相关。淀粉的支直比与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呈正相关,与凝沉性呈负相关。本研究为小米及其淀粉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蕨根淀粉的糊化性能,以蕨根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淀粉,并进行提纯,对蕨根淀粉的颗粒形态、糊黏度曲线、糊冷热黏度、糊透明度、抗剪切性、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及抗老化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蕨根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呈椭圆或鹅卵石形,粒径范围10.23~26.14μm,长轴平均粒径19.09μm,稍大于玉米淀粉;布拉班德糊黏度曲线表明蕨根淀粉糊化温度为68.9~89.4℃,低于玉米淀粉糊,而峰值黏度为611 mPa·s,高于玉米淀粉;与玉米淀粉相比,蕨根淀粉稳定性好、透光性好、冻融稳定性好、抗老化性强,而凝沉性较弱、抗剪切性较差。蕨根淀粉较适于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加工。  相似文献   

13.
赤豆、刀豆、芸豆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赤豆、刀豆、芸豆淀粉为对象,研究不同豆类淀粉的糊化性、膨胀度和溶解度、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谱、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以及沉降体积等性质。结果表明:赤豆淀粉的黏度最高,而芸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最好;3种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620 nm左右;赤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最好,沉降体积最大;芸豆淀粉的凝沉值最小。  相似文献   

14.
云南特色豆类淀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云南产的花生豆、剑川荷包豆、丽江大花豆、昆明白花豆、紫月亮、雀蛋豆、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大绿豆等8种豆类为原料,研究了这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糊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和沉降体积。结果表明:保山透心绿蚕豆淀粉的成糊温度最高,达到94.9℃;析水率为67.7%,其冻融稳定性较好;剑川荷包豆淀粉的降落值和回升值分别为0.98、2.37 Pa·s,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较差,但黏度最大,透明度较好;8种豆类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昆明百花豆淀粉的凝沉值最高,达13.8%;保山大绿豆淀粉的沉降体积最大,达18.8 m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板栗粉中占主要成分的淀粉的研究,为后期板栗粉冲剂开发提供试验理论依据,探讨了板栗淀粉糊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以及凝胶强度等性质,并与小麦淀粉、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85℃开始,板粟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都有很明显的上升;板栗淀粉的透明度低于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相似;凝沉现象随时间的增加比较明显;板栗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凝胶强度性质较其他两种淀粉出色。  相似文献   

16.
茶叶籽淀粉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茶叶籽淀粉颗粒形貌、大小和糊化温度,测定其溶解度和膨胀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及黏度等理化性质,并与玉米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茶叶籽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呈椭圆形或球形;不易发生糊化;溶解度与膨胀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大;与玉米淀粉相比,透明度与冻融稳定性不及玉米淀粉糊,但抗老化性稍强,黏度也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17.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蕉藕淀粉应用范围,选取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等薯类淀粉为对照,对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的组成、吸水(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蕉藕淀粉与常见薯类淀粉特性相比除吸水性差异不显著外,吸油率、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凝沉性、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及黏度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蕉藕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高、透明度好、凝胶强度高等特性,开发新型淀粉食品和增稠稳定剂。  相似文献   

18.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取代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糊的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以及蔗糖和氯化钠添加量对糊性质的影响。玉米淀粉经过DDSA改性后,透明度有了较明显改善,凝沉性随着取代度的提高而降低,冻融稳定性稍弱于原淀粉。氯化钠和蔗糖可增加SSDS糊的透明度,而对抗凝沉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苦荞淀粉颗粒及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苦荞籽粒淀粉理化特性,以7个苦荞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其淀粉颗粒表面结构及其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糊化特性、热焓特性。结果表明,苦荞淀粉颗粒多为不规则多面体球形,颗粒大小平均为6.8μm;苦荞淀粉糊的透明度平均为7.68%,低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糊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均强于玉米淀粉糊;苦荞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冷黏度、破损值及回生值均高于玉米淀粉;苦荞淀粉糊具有较强的热黏度稳定性、冷黏度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苦荞淀粉糊的平均糊化温度范围为65.87℃到78.41℃,峰值温度为70.88℃,均低于玉米淀粉糊。  相似文献   

20.
淀粉糊凝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凝沉特性是淀粉的重要性质,对六种淀粉在不同介质中的凝沉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透明度、沉降积以及冻融析水率的测定。结果发现:糯性淀粉的凝沉性较小,在含酸、碱、盐、糖的淀粉糊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凝沉稳定特性;在非糯性淀粉中马铃薯淀粉表现出了较好的凝沉稳定特性,但抗盐性较差;碱性条件下淀粉的凝沉稳定性较好,酸、盐、糖存在对不同淀粉表现出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