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软土地基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固结完成时间长等不利的工程特性。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潜在的工后沉降会对交通运输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要对地基的沉降进行较为准确的预估。深入探讨软土地基的沉降发展规律,利用有限的沉降实测数据,选取合理的预测模型及方法预测地基的后期沉降,对于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预估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和复合地基,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能有效控制路基工后沉降;桩间距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桩间距小,则工后沉降量小,反之亦然;对CFG桩复合地基,采用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3.
透水混凝土桩兼具了刚性桩的高强度特性和散体桩良好透水性的特点,适用于地基的加固处理。为了研究透水性混凝土桩地基处理技术对地基的减压降沉效应,基于有限元法和Biot固结理论对路基荷载作用下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桩土应力比、水平位移、沉降等进行研究,并与散体桩和刚性桩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内累积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能够迅速消散,说明透水性混凝土桩具有显著的减压效应;同时发现,透水性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水平位移和工后沉降较小,证明透水性混凝土桩在降低地基沉降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透水性混凝土桩特别适用于加固透水性差、工后沉降大的地基。  相似文献   

4.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商场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述了该工程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思路及采用的土或灰土垫层换填法设计施工措施,分析了基础施工中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原因,经堆载预压的办法处理地基,可减少工后沉降量,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于盾构掘进施工将会产生大量渣土,渣土往往会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采取添加泡沫剂、膨润土、水等一些添加剂对土体进行改良,盾构渣土的填埋、运输、堆放,会在一定程度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必要对渣土成分、物理力学性质、改性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对渣土无害化的绿色处理或进一步的回收作为盾构施工掘进壁后注浆材料、开发制备生态砖原料、路基填料等工程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有效提升地铁建设的生态环保功能,为今后盾构施工中渣土绿色处理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法为主.面对新建填埋场的困难日益增加,对现有填埋场的矿化垃圾进行开采和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地扩大填埋容量,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开采出的矿化垃圾,可从中回收大量废旧有用物资,可用作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种植和绿化用营养土,可加工成建筑材料,可用作生物反应床填料有效地处理渗滤液、生活污水、禽畜废水、难降解废水和废气.本文介绍了矿化垃圾的定义、性质、开采和综合利用的途径,总结了相关研究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工程实际中软土路基工后沉降值的确定一般是先根据现场实测的软基沉降-时间变化过程曲线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再减去已发生的沉降量即得到工后沉降量.实际上,由于地基条件、加固方式及效果的不同,仅仅根据路基施工期较短时间的沉降与时间的变化曲线来直接推算时间趋于无穷大时的最终沉降量,这种计算方法有欠合理,推算出的工后沉降有时与实际相差较大.因此,提出了一种沉降预测的新方法,即利用回旋线的曲率变化特性来分析软基沉降变化规律,用回旋线参数方程来直接推算工后沉降量,并详细研究了回旋线参数A值和沉降收敛时间t值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用回旋线参数方程来推算软土路基工后沉降量方法快速、简单、直接.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拉伸稳定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拉伸稳定破坏,通过土工膜不平衡摩擦力的分析,建立不平衡摩擦力下土工膜拉伸稳定模型,并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某垃圾场边坡内铺设的土工膜为例,进行不同工况下土工膜的拉伸稳定验算。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应用不平衡摩擦力推导出的计算公式能够对填埋场中土工膜在边坡或不均匀沉降时进行拉伸稳定验算。该文同时提出了防止垃圾填埋场中土工膜拉伸破坏的几点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垃圾填埋场沉降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沉降变形机理,提出了计算沉降量的模型,模型由荷载应力下的压缩沉降和有机物降解后的压缩沉降两项组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研究了填埋场的库容,计算了填埋场封场后的沉降量,并给出了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初始孔隙比、有机物含量及有机物的降解率是影响填埋场沉降的主要因素;沉降量随时间呈指数衰减,衰减系数为0.10~0.14.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垃圾降解、产气潜力释放以及堆体沉降稳定.基于填埋场降解-固结-溶质迁移耦合模型,提出取样测试与数值模拟结合的填埋场稳定化评估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西安江村沟填埋场.结果表明,我国典型高厨余垃圾含量填埋场的稳定化过程分为3阶段.快速降解阶段:垃圾纤维素/木质素迅速下降,沉降明显;慢速降解阶段:垃圾水解及填埋气产生速率明显降低,沉降速率缓慢;达到稳定化阶段后,纤维素/木质素变化非常缓慢,大部分产气潜力完成释放,沉降基本完成.3个评价指标变化过程存在差异,降解稳定化指标是其中最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分析结果建议运营管理中采用渗滤液回灌调节堆体降解环境以避免酸化抑制,稳定甲烷化阶段初期做好临时覆盖提高填埋气收集效率,封场作业应选择在沉降速率较低时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评价天然软土路基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表征天然软土地基的力学特性,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模型,模拟路堤分层填筑过程,获取采用块石压填法处置后的软土路基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分析了不同块石换填层厚度、变形模量、不同堆载荷载及填筑时长对软土路基的承载力以及工后沉降变形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基于上下负荷面的弹黏塑性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软土路基的变形特征,能用于复杂路基的工后沉降分析;块石压填层的厚度以及变形模量均对地基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块石压填层的厚度、填筑时长以及堆载均对工后沉降有显著影响,而块石压填层变形模量并不对工后沉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土钉支护工程施工中的环境变形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无砂混凝土小桩和土钉分段支护的基坑工程为背景,具体介绍坑壁测斜、邻域内结构物沉降监测方法及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基坑降水和CFG桩施工对基坑底面以上的粉土层扰动最大,邻域内结构物的沉降与其基础埋深和距离基坑的远近直接相关。当基础埋澡浅位于基坑降水影响范围内时,结构物受基坑施工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的基坑工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土,为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本文以淤泥废弃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击实特性设置不同的击实度,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稳定性试验探讨淤泥废弃土经水泥固化后作为填土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淤泥废弃土中加入水泥后,最大干密度会降低,而最优含水质量分数则相反。水泥固化淤泥废弃土的强度会随着水泥质量分数和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水泥质量分数低于5%时,水泥固化淤泥废弃土的强度对压实度的降低和浸水条件均比较敏感,会出现明显下降。压实度的提高能明显改善水稳定性,但随着水泥质量分数和龄期的增加,压实度对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会趋于平缓甚至减弱。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控制是世界性难题,为此,依托于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统计分析100余公里路基段3 a运营期的沉降监测数据,将工后沉降划分成可以评价沉降控制效果的4个等级,并结合沉降推测评估,将其区划为稳定、基本稳定、临界超限与超限4个状态;针对地基处理措施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中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当量软弱土厚度"概念,可量化分析地基处理措施的工后沉降控制效果。分析表明:高铁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当量软弱土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措施加固地基存在一个"临界"当量软弱土厚度,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沉降处于临界超限时,对应的当量软弱土厚度是桩筏复合地基的1.7倍,是桩网复合地基的2.2倍;桩板结构处理的地基单位当量软弱土厚度工后沉降值仅为桩筏复合地基的59%,桩筏复合地基是桩网复合地基的76%。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矿化垃圾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仍将以填埋法为主。面对新建填埋场的困难日益增加,对现有填埋场的矿化垃圾进行开采和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地扩大填埋容量,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开采出的矿化垃圾,可从中回收大量废旧有用物资,可用作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种植和绿化用营养土,可加工成建筑材料,可用作生物反应床填料有效地处理渗滤液、生活污水、禽畜废水、难降解废水和废气。本文介绍了矿化垃圾的定义、性质、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涂释..泡结了相关研奔和府用{井展.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地铁虹桥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结合土体开挖过程中基坑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车站深基坑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动态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比研究数值仿真的变形计算结果与监控量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地连墙水平位移在墙身范围内,大致呈"弓"形,随着基坑的开挖而呈非线性增加,位移峰值出现在基坑开挖工作面附近。(2)地表土体受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基坑边1H(H为基坑深度)范围内,不同工况下沉降曲线大致呈抛物线形,且沉降峰值呈线性增加,峰值沉降发生在0. 5H附近;在同一工况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距离位置处的土体位移呈现不断重分布的过程,但整体曲线仍呈"凹"形。(3)基坑隆起量也与基坑开挖过程有关,土体的最大隆起量发生在基坑中轴线附近,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隆起量呈非线性增加。(4)支撑的架设对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土体的沉降控制能起到良好的正面作用,延迟支撑架设对变形的发展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入桩土复合路基静载荷试验的延时持载手段,并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工后沉降早期检测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残余沉降Sr和沉降速率Vt由延时持载试验获得;评价指标由实测数据对比借助概率统计分析方法获得。研究表明:延时持载试验在2倍承载力设计值情况下,延时48小时可使90%以上的复合路基完成垫层的桩土应力比调整,达到稳定的承载形式。延时持载试验的最大残余沉降值小于7.0mm或大于12.0mm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更好;大于7.0mm且小于12.0mm采用逆γ -分布拟合更好。15年工后沉降要求值为100mm、200mm和300mm时,对应的延时持载试验最大残余沉降Srmax分别为4.5mm,13.3mm和35.41mm;对应的Vt=48分别为0.021mm/h,0.046mm/h和0.055mm/h;满足的概率分别为47.61%、87.49%、96.93%。现场实例验证表明,提出的评价指标值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早期检测评价,及时制定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考虑降水、支护结构变形以及基坑隆起3个因素引起的基坑周围土体的沉降,根据降水引起土体沉降的机理,运用修正的分层总和法单独计算出由降水引起的周围土体沉降。通过研究基坑开挖引起坑外土体沉降的规律,推导出由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外土体沉降理论公式。把降水引起的沉降及基坑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叠加,加入修正系数,最终以简化的理论公式合理地计算出基坑周围土体沉降。具体工程验证表明,推导的理论解析解与实测数据十分接近,能有效预估基坑周围土体沉降,为施工方案编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减少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软土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项目,依据勘察与抽水试验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模型,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降水开挖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分析土体渗透系数及降水深度、降水速率等设计参数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降水开挖使得地下水渗流路径呈降落漏斗形,基坑底部出现凹弧形等孔压线;地表最大沉降点与基坑的距离约为降水深度的1.0~0.75倍,孔压消散是地表沉降的主要因素;最终降水深度每增加1 m相应地表最大沉降量增加约2 mm,采取回灌措施比未采取引起的基坑周边地表最大沉降小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