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在大比例尺模型中模拟天然潮汐,设计了利用双尾门进行潮汐模拟的系统。该系统通过控制模型两侧尾门的方法控制模型边界水位,以实现模型中的潮汐变化。选定模型一侧的尾门作为主要控制尾门,采用基于水位的闭环控制回路;另一侧尾门作为辅助尾门,采用基于尾门开度的开环控制回路,两个尾门相互配合,以模拟天然潮汐变化。双尾门潮汐模拟系统在多组潮汐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以及潮汐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2.
吴新生  许明  魏国远 《人民长江》2009,40(19):72-74
长江防洪模型量测控制系统设计由流量自动控制、水位测量、尾门水位控制、流速流态测量、加沙量控制、动床河道地形测量、影像监控设施等量测子系统组成。对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技术特性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介绍。由于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高性能仪器,系统实现了模型试验各种参数的实时采集、控制与数据处理,成为测控功能较为完善的模型自动化量测控制系统。长江防洪模型的运行表明:量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试验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测量控制精度和工作效率,缩短了模型试验周期,不仅提高了试验量测控制水平,也提升了模型科研整体水平,促进了研究成果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湖区物理模型量测控制系统由流量自动控制、水位测量、流速测量、尾门自动控制、加沙自动控制、视频监控系统等量测子系统组成测控网络,系统大量应用现代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高性能仪器,成为测控功能较为完善的模型自动化量测控制系统,可实现模型试验各种参数的实时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大型潮流泥沙物理模型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潮汐河口水流泥沙运动规律的重要工具,是研究大型涉水工程对工程水域影响的科学手段.模型试验中的大量信息必须借助各种仪器设备来获取.由于试验经费和仪器性价比等原因,模型水流流速多用旋桨流速仪采集.然而,旋桨流速仪测速只能获取模型中有限点位的流速信息,同时也无法得到水流流向信息,致使大量模型信息无法采用.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从清华大学引进的表面流场实时测量系统(下称VDMS)通过在三门核电厂潮流泥沙物理模型中的应用,试验成果表明,VDMS可以较为完整准确的记录模型试验中的流场信息,弥补了传统旋桨流速仪的不足,在模型试验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河工物理模型控制与量测技术也取得了快速进展.在对河工模型量测与控制技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以黄浦江河口潮汐河工物理模型为例,介绍了潮流河段上边界采用轴流泵进行双向流量控制、下边界采用潜水泵进行水位控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河口潮汐模型试验中,要求对多个口门的水位实行同步伺服控制,又有大量的数据要采集处理。采用一台CROMEMCO CS—2微机系统来执行上述任务,使试验的精度和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文中介绍了应用微机进行多口门潮汐水位的自动控制,以及对循环码编码输出的水位仪和对脉冲输出的旋浆流速仪等测量数据进行定时采集的方法。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部分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先维 《人民珠江》1989,(3):17-20,35
一、问题的提出在潮汐河口模型试验研究中,流速测量是关键的项目之一,它可用来判断方案的优劣,预测工程后河床演变等.潮汐河口模型一般是变态模型(最大变率达20),为两向流.因水位、流速随时间呈周期变化而需同步采集,其流速的  相似文献   

8.
大型潮汐河工模型适时加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汐水流断面输沙率在潮周期过程中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潮汐河工模型中进行精确加沙是一个难题。为提高加沙控制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航道回淤预测河工模型上,设计开发了自动加沙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辅以机电技术和管道结构设计,实现了对整个试验过程的适时加沙控制,能够适应潮汐水流要求加沙适时变化的特点。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潮流悬沙模型试验通常是采用手工加沙的办法,但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模型加沙量的精度控制欠佳。我院在模型加沙试验的研究中,创建了一套潮流悬沙模型试验的自动加沙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节省试验的人力、物力,并能较真实地演示了工程实体的河道悬沙变化过程,提高了试验精度和成果的可靠性。该系统经过大洞口潮流悬沙模型试验验证,显示该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性能良好,可为类似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万浩平  杨楠  李昌垣 《人民长江》2017,48(24):80-85
赣江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物理模型建于室外,且模拟河流多级分叉,对整个模型测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室外的防雷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现场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为先进的模型量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控制系统由平水塔供水系统、流量控制系统、水位与流速测量系统、尾门控制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地形测量系统等量测子系统组成。简要介绍了各测量子系统工作原理,设计方案及实际应用情况,系统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及高性能自动化测量仪器,可实现模型试验中各种参数的实时采集、控制和数据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可满足模型试验的测控需求。  相似文献   

11.
潮汐河口泥沙物理模型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潮汐河口水流系一典型的非恒定往复流,水沙运动、泥沙模型的设计远较河流模型复杂,许多问题尚无定论。本文论述了潮汐河口各类泥沙模型的相似律,指出了各类泥沙模型选沙的主要原则和时间变态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建立射阳河口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有限体积法及黎曼近似解模型,描述射阳河口水域的水流流动,将潮位、流速和流向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较好地重现射阳河口区域的潮位及潮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出了不同工况时段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确定出应在射阳河口落潮开始3h后开闸放水,此时对该区域水体环境影响最小,为射阳河口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椒江河口采砂活动日益频繁。采砂改变河床条件,必然对河口区水动力条件产生明显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低潮位降低,高潮位抬升,潮差和纳潮量均增大,潮流流速增加。在临海至海门河段,这种影响越往河口段上游越明显。通过研究椒江河口采砂前、后的河口水动力变化,分析影响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深圳河经过30多年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河道淤积、河口红树林等发展,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本文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计算设计条件下河道淤积发展、河口潮位变化等影响因素对深圳河泄洪能力的影响程度,为提高深圳河防洪能力的治理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长江口二维三维嵌套潮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数学模型多应用于局部水域,无法模拟模型周边的大范围流场.为解决此问题,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建立了长江口二维三维潮流嵌套数学模型.模型嵌套边界采用近似处理方法,假设嵌套边界处网格单元分层水平流速服从多项式分布,该处理方法嵌套边界处的三维计算存在一定误差.将模型应用于长江口大范围水域潮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潮位及二维三维潮流验证良好,计算精度满足规范要求,这说明该方法能够模拟大范围水域的二维及三维潮流运动.  相似文献   

16.
已有的长江河口段模型控制系统,上游采用量水堰+扭曲水道进行流量控制,下游采用潮水箱和尾门进行潮位控制,通过485有线通讯方式采集数据。针对原有控制系统老化、量水堰控制流量时试验准备时间长、扭曲水道占用试验场地、485有线通讯设备布置较为困难的特点,考虑到大型潮汐河流模型河口边界条件复杂、长河段、受径潮流的共同作用,对模型布置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将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成功应用于长江河口段模型的控制中,形成由供水、径流流量控制、下游生潮控制等模块组成的标准化、模块化、无线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控制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的新控制系统重复性好,控制精度高于现有规范要求;模块化设计的系统工作稳定、维修方便;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控制系统操作简便;无线通讯的试验设备布置方便。新的径流控制系统占用模型试验场地少、试验准备时间短,模型试验效率大大提高。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潮流数值模拟的方法,以中国华南的珠江口黄茅海河口为例,进行边摊围垦后湾内期波变形的模拟计算。数学模型在完成了对实测水文资料的验证之后,对黄茅海河口湾边滩围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潮流场的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湾内潮差和纳潮量与围垦规模成反比,流速分布的变化与边难围垦位置关系密切。在较浅的边摊上适度围垦,新岸线保持适当的放宽本,对湾内的潮坡变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何勇  朱昊  邵勇  杭丹 《人民长江》2018,49(4):83-88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外江侧水流受涨落潮牵制作用明显,水流流态复杂,为保证河道堤防安全,避免在大流量引、排水时河道严重冲刷,危害临近建筑物,对闸下冲刷展开研究十分必要。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界牌水利枢杻为例,构建1:50物理模型开展试验,结果表明:若新开河被开挖至粉砂层,由于粉砂起动流速较小,极易被水流冲起造成河道严重冲刷;由于水流在软硬介质边缘处会产生漩涡,不停的淘刷坑底,使冲刷坑不断加深,所以在进行建筑物护底设计时,应全河段宽度范围内进行防护;根据感潮河段水流受涨落潮牵制作用的水动力特征,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主流路上冲刷较为严重的区域建筑物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传统涌潮水槽测控系统涉及仪器多、采样频率高、数据量大、涌潮控制与数据测量分离,需要采用多台计算机工作,影响到了数据测控的同步性。基于一体化测控思想,将涌潮水系统涉及的通讯接口全部换为RS485,建立统一规范的通讯网络。开发了涌潮水槽全自动一体化测控系统,实现了涌潮实验与数据测控的同步,解决了涌潮流速、水位快速变化过程中数据同步采集与坐标定位等问题。实例应用表明,新开发的系统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可推广至水流、泥沙及波浪等其它水槽实验中。  相似文献   

20.
A NUMERICAL MODEL FOR FLOW-SALT-SEDIMENT MOVEMENT IN TIDAL ESTUARIES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A NUMERICAL MODEL FOR FLOW-SALT-SEDIMENT MOVEMENT IN TIDAL ESTUARIESANUMERICALMODELFORFLOW-SALT-SEDIMENTMOVEMENTINTIDALESTU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