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探索冷冻浓缩工艺对荔枝酒品质的影响,以荔枝汁为原料,通过直接发酵、发酵-冷冻浓缩、冷冻浓缩-发酵3种工艺分别生产发酵荔枝酒、发酵-浓缩荔枝酒、浓缩-发酵荔枝酒,并对比分析3种荔枝酒的基本组分、游离氨基酸含量、挥发性物质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发酵荔枝酒的酒精度为8.48%、总酸为4.80 g/L、单宁含量为0.53 g/L、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0.38 mg/L、醇酯比为0.86,果香清淡,口感一般。发酵-浓缩荔枝酒和浓缩-发酵荔枝酒的酒精度为16.10%和16.47%、总酸为9.57 g/L和7.70 g/L、单宁含量为1.02 g/L和1.13 g/L、游离氨基酸总量为102.97 mg/L和493.17 mg/L,均显著高于发酵荔枝酒(p0.05),其中发酵-浓缩荔枝酒的醇酯比为0.50,酒香增加,但由于酸度及不良风味物质偏高,口感欠佳,而浓缩-发酵荔枝酒的醇酯比为0.26,果香浓郁,口感甜润饱满,酒体醇厚。荔枝汁先冷冻浓缩再发酵的工艺可以生产更高品质的荔枝酒。  相似文献   

2.
分别添加质量浓度范围为60~480 mg/L的D-丙氨酸、L-精氨酸、L-谷氨酰胺于荔枝汁中,测定其对荔枝酒的发酵动力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非挥发性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氨基酸可以不同程度加快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速率,缩短酵母发酵时间,且总醇类含量增加,酸类和酯类均有明显变化。乙醇含量由空白样的10.52%vol升高到处理样的10.71%vol~11.68%vol,而甘油的含量由6.33 g/L下降至4.17~6.04 g/L,乙醛的含量也明显降低。不同种类与浓度的氨基酸对荔枝酒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张斌  陈兆贵  邹俊杰 《中国酿造》2019,38(6):136-139
为研究荔枝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方法,考察了醋酸菌接种量、温度、初始酒精度等三个因素对荔枝醋酸发酵液总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醋酸菌接种量对荔枝醋酸发酵的总酸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温度和初始酒度对荔枝总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荔枝醋酸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 ℃,初始酒精度5.5%vol,醋酸菌接种量0.4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总酸产量为4.91 g/100 mL。  相似文献   

4.
分析发酵条件对荔枝果酒品质的影响,确定荔枝果酒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荔枝酒较优发酵茵种为VL2,最适接种量0.5%,起始发酵液pH为4.0,总糖含量20 g/100mL,发酵时问4d,所得成品果酒酒精度12.23(体积比),残糖0.87g/100mL,总酸含量5.94g/L,多酚含量435mg/L,产品色泽淡黄、口感醇和、荔香明显,典型性突出.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酒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研究了荔枝果酒在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乳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琥珀酸.荔枝果酒的口感不佳,是由于苹果酸、乙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过高而引起.荔枝汁加工成荔枝酒的过程中,苹果酸、酒石酸及琥珀酸的含量分别增加2.80g/L~2.27g/L、0.77g/L和0.27g/L;乙酸含量减少9.44g/L~9.38g/L.要调整相关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以达到改善荔枝酒口感的目的,可以通过控制酶解、调整成分及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荔枝白兰地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荔枝为原料,对荔枝白兰地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经控温发酵、蒸馏、橡木桶控温控湿陈酿、调配等工艺条件试验,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选择3#酵母为荔枝酒专用酵母;粗馏白兰地的酒精度为29%vol左右,切酒的酒精度在58%vol左右。该工艺生产的荔枝白兰地的各项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酿造的酒口感醇和、细腻、绵延,具有和谐的荔枝果香、陈酿橡木香和浓郁酒香。  相似文献   

7.
荔枝酒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叶"荔枝原汁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活性干酵母菌种、不同发酵工艺对荔枝酒发酵的影响,研究了荔枝酒的澄清工艺,分析了荔枝酒发酵前后的糖酸变化.结果显示,荔枝酒的较优发酵菌种为DV10,较适发酵温度为20℃,添加偏重亚硫酸钾对防止褐变无效果,采用50mg/L壳聚糖可获得较好的澄清效果.发酵后残余的糖为果糖,含量小于4 g/L,发酵结束后苹果酸有所下降而乳酸有所增加,发酵过程可能存在苹果酸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8.
中心组合和响应面分析优化枇杷果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浙江省余杭县塘柄枇杷为原料,研究枇杷果酒的发酵工艺.考察了果胶酶添加量对出汁率的影响,然后在糖浓度、接种晕和主酵温度对枇杷酒发酵重要指标及风味影响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最佳生产工艺:糖浓度22°Bx,接种量0.55g/L,发酵温度23.09℃,果胶酶添加量120mg/L,终产品酒精含量12.1%vol~12.8%vol,总糖6.76g/L,总酯0.73g/L,总酸8.96g/L,产品金色澄清透亮,枇杷香气浓郁.本实验的酿造工艺,能保证枇杷果酒的品质,具有中试放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不同酵母多糖发酵荔枝酒以及采用不同酵母菌种发酵酿制荔枝酒,分别研究酵母多糖种类、添加量、添加时间以及酵母种类对荔枝酒理化指标、感官品质的影响及防褐变效果。结果显示,在荔枝汁中添加250 mg/L Optired酵母多糖,发酵所得成品酒酒精度为12.8%vol,总酸、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可显著提高荔枝酒感官品质,同时对荔枝汁中酚类物质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成品酒总酚含量提高35.9%,明显延缓其褐变进程,加速褐变后其褐变率下降156.2%。采用富产多糖的酵母发酵,其酿制的荔枝酒果香酒香浓郁协调,口感醇厚,圆润丰满,在贮藏过程中能有效保持香气、色泽、新鲜度等感官质量的稳定性,其中酵母BM4×4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发酵条件对荔枝酒中高级醇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影响荔枝酒中高级醇含量的酿造工艺.通过极差分析表明,正交试验4因素中发酵液的α-氨基氮含量对荔枝酒酿造过程中高级醇生成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接种量、发酵温度,影响最小的因子是发酵液的初始pH值.荔枝酒发酵中高级醇生成量较少的工艺条件为:α-氨基氮含量为190mg/L,接种量为150 mg/L,发酵温度为15℃,发酵液的初始pH值为3.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壳聚糖对荔枝冰酒的澄清作用,比较了荔枝冰酒用壳聚糖处理前后的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处理后透光率大大提高。当壳聚糖用量为0.5g/L时对荔枝冰酒的澄清效果最好,此时透光率最大,为98.8%。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稳定性,说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荔枝冰酒澄清剂.  相似文献   

12.
对荔枝烈酒进行去除SO2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氢氧化钙、碳酸氢钠、JST、NST、双氧水均可以有效地去除烈酒中的SO2;用NST处理后的酒香气优雅,基本保留了原酒的香气风格,无不良风味产生;工艺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除SO2后的荔枝烈酒,再经调制和陈酿,酒体更加饱满,入口更加甘洌、香气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3.
荔枝白酒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广东省郁南县荔枝为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等工艺酿造出口感醇和、谐调,具有浓郁荔枝果香与酒香的优质荔枝白酒。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单一澄清皂土、蛋清粉和复合澄清剂皂土与明胶对冰荔枝酒的澄清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及综合评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澄清剂皂土与明胶的澄清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澄清剂,经皂土与明胶处理的冰荔枝酒透光率达99.8%,组成了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皂土用量0.6g/L,明胶用量0.10g/L,澄清后的冰荔枝酒澄清透明,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探讨了三种不同预处理(醇洗、水洗和酵母发酵)对荔枝果渣的脱糖效果及其膳食纤维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荔枝果渣中的总糖含量达到11.13%,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分别为4.89%和4.33%(m/m);三种脱糖方式均可有效脱除荔枝果渣的还原糖,其中,醇洗组和水洗组的荔枝果渣损失率超过60%,进而降低了可溶性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6.
图解法优化荔枝果浆酶解澄清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制备荔枝澄清果汁,探讨不同的果胶酶用量(质量分数0.02%~0.06%,m/m),酶解时间(1~3h)和温度(35~55℃)等工艺参数对荔枝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可以提高荔枝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分析和图解法优化途径,获得果胶酶制备荔枝澄清果汁的较优工艺条件,在酶用量0.045%~0.05%(m/m),温度46~50℃和时间2.0~2.5h时,荔枝果汁的出汁率和透光率的预测值分别为90.40%和91.10%.经实验验证,预测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17.
应用陶瓷膜和有机膜对荔枝汁进行澄清实验,并进行采用总循环模式(TRM)研究跨膜压力(TMP)和循环流量(Qf)对膜通量(Qp)的影响,确定其各自的最优水平;采用批处理模式(TBM)研究这两个参数最优水平的组合工艺。澄清工艺中:无机陶瓷膜效果优于有机聚醚砜膜,最佳工艺条件为陶瓷膜组件、TMP 0.3MPa、Qf 40L/min。研究在TBM下,膜垢的形成原因,对微分方程--=k(J-Jlim)J2-n进行拟合,拟合R2为无机膜0.8812和0.8478;有机膜为0.9048,并分析膜垢的形成的模式:有机膜的膜垢主要是层垢(n=0),无机膜的膜垢形成主要是层垢和部分并在膜垢的综合情况(n=0,n=1)。并研究TBM模式下,总糖、总果胶、总蛋白、抗氧化活性等影响果汁品质的物质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在P<0.05,无机膜在品质的保持比如总糖、抗氧化活性、总酚的截留滤等方面强于有机膜,其余的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酵母菌乳酸菌共发酵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鲜榨荔枝汁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干酪乳杆菌及三种酵母菌(BO213、D254、EC1118)的复合发酵,探索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pH、可溶性固形物、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以及感官指标等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荔枝汁中的乳酸菌活菌数均高于7 lg (cfu/mL),均具有一定的益生功能。复合发酵不仅能促进干酪乳杆菌的生长,还能降低荔枝汁的糖度,且酒精度低于0.50%,符合无醇饮料的标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的糖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发酵24 h后干酪乳杆菌单独发酵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复合发酵组,从高到低依次为:D254+干酪组(6.62 g/L)>Ec1118+干酪组(6.55 g/L)>BO213+干酪组(2.35 g/L)>干酪组(0.94 g/L)。D254+干酪组、Ec1118+干酪组发酵24 h的荔枝汁体外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能力)相比单独发酵组更具优势。发酵后的荔枝汁香气更佳,且复合发酵优于单独发酵,其中BO213+干酪组的香气最好,Ec1118+干酪组次之。综上,通过Ec1118+干酪乳杆菌可制得一款风味良好、营养丰富的发酵无醇益生荔枝饮料。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hemical and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lychee wines fermented with four commercial yeas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C‐1118, R2, 71B and MERIT.ferm. Yeast cell population, pH, malic acid, ammonia and some amino acid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 71B and other strains. There were strain variations with regard to degradation and retention of some juice volatiles as well as formation of new volatile compounds such as most esters and certain terpene compounds. Ethyl octanoate had the highest odour activity value (OAV of 500–1100), followed by ethyl hexanoate (about 50–85), among the common odorants in all lychee wines. Ethyl octanoate reached its highest OAV (1077) in the lychee wine fermented with strain EC1118, whereas ethyl hexanoate had the highest OAV (85) in the wine fermented with strain MERIT.ferm. Cis‐rose oxide, the character‐impact volatile in lychee juice with highest OAV (161), was dramatically reduced to trace levels after fer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