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酱油酿造发展的几个问题郑海燕(武汉市副食品调料公司430034)我国酱油酿造的历史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在这漫长岁月中,我国劳动人民经过不断的探索、改进,形成了今天的酱油酿造技术。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酱油酿造工艺一直沿用传统落...  相似文献   

2.
酿造酱油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酱油文化与茶文化一样,自唐朝传至日本。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乃至西欧各国酿造酱油享有悠久的信誉。烹调中国菜离不开酿造酱油。目前我国年出口的酿造酱油约2万多吨。世界各国也纷纷建设起酿造酱油厂。所以酿造酱油已逐渐成为世界共享的东方文化。但  相似文献   

3.
酱油酿造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民族遗产之一。传统的酿造方法需经半年至一年左右的发酵过程,才能使产品有较好的风味。1982年我所已成功地运用多菌种改进酱油酿造工艺。即只需一个月的发酵时间仍利用浸出法酿制出具有传统风味的佐餐酱油和上海生抽。现在我们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优良菌株来酿制优质酱油。在佐餐酱油酿制中,我所采用了米曲霉和黑曲霉双菌制曲,使酱油中谷氨酸含量显著提  相似文献   

4.
浅淡我国酱油的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我国酱油的生产技术,对我国酱油酿造工艺中的原料及其处理方法、制曲、发酵、浸提和消毒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酱油不浓稠、不挂壁、氨态氮不足、胀袋变质和酱油发黑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酱油工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制剂提高酱油的生产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绍兴地区酱油生产多数采用传统工艺,其代表产品为母子酱油。此类酱油香气足,口味好,体态浓,因受传统工艺限制,产量不大。近年来,酱油作为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因此低盐固态发酵酱油获得较大发展。由于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应用单一菌种,制曲时间短,酶系不足,发酵不够完善,使酱油产品风味较差,原料利用率较低。为了提高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水平,提高酿造酱油全氮利用率,改进酱油风味,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应用了“酿造酱油专用酶制剂”,取得较好的效果。1原辅料及生产试验方法1.1主要原料酿造酱油专用酶制剂:上海…  相似文献   

6.
将酱油成曲应用在食醋酿造中,对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前后的主要指标进行检测,研究酱油成曲对于食醋酿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酱油成曲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酿造酱油所用的蛋白质原料多以豆饼为主。近几年来,随着酱油生产量不断增加,酱油原料显得不足,因此,开辟酱油生产原料,利用当地资源酿造酱油是发展酱油生产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的是在低盐固态发酵的工艺设备条件下,利用花生饼酿制酱油的生产与研究。一、花生饼的特点从营养角度上分析花生饼仅次于豆饼,但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却高于豆饼。一般粗蛋白含量在  相似文献   

8.
日本酱油最初的酿造工艺是从古代中国传入,在日本发展出很多独特的工艺,酿造出最常见的浓味酱油、淡味酱油、溜酱油、二次酿造酱油和白酱油5种日本式酱油.在酿造过程中的制曲、装料、发酵管理、压榨、沉淀等工艺过程跟国内的多数酱油酿造工艺相似.因原料和工艺的差别,酿造出如二次酿造酱油及白酱油等独特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酱油生产技术(二) 酱油的分类及主要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鲁肇元 《中国调味品》2002,(2):45-46,42
1 酱油的分类1 1 按标准划分根据GB1 81 86— 2 0 0 0“酿造酱油”标准及SB1 0 336— 2 0 0 0“配制酱油”标准的规定 ,我国酱油产品 ,按生产工艺的不同 ,划分为“酿造酱油”及“配制酱油”两大类。1 1 1 酿造酱油标准规定 :酿造酱油 ,系指以大豆和 /或脱脂大豆小麦和 /或麸皮为原料 ,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料。“酿造酱油”再依据工艺条件的区别 ,细分为 :1 1 1 1 高盐发酵 (传统工艺 )包括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态发酵酱油 ;高盐固、稀发酵酱油。1 1 1 2 低盐发酵 (速酿工艺 )低盐固态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固定化细胞改善酱油风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酱油风味,首先阐明了传统发酵和固定化细胞发酵的各自特点。说明传统酱油酿造是多茵种混合发酵,酱油风味好。介绍了固定化细胞发酵酱油:采用固定化细胞发酵提高发酵率,缩短发酵周期,固定化细胞可长期使用,降低了成本,避免污染,产品质量高。介绍了国内外对固定化细胞发酵法的研究情况。提出采用固定化细胞和传统多茵种混合发酵相结合,从而改进固定化细胞发酵法,可进一步提高酱油风味。  相似文献   

11.
酱油是以大豆或豆粕、小麦粉或麸皮为原料,依靠微生物发酵而生产的一种液态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原料中的蛋白、淀粉等营养物质进行分解,此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微生物所分泌产生的生物酶。当前国产酱油采用米曲霉沪酿3.042(Aspergillus oryzae 3.042)进行发酵,利用其产生的碱性和中性蛋白酶把原料中的蛋白分解为 氨基酸和多肽,为酱油提供以鲜味为主的多种滋味,但仅以米曲霉单菌种酿造的酱油存在原料利用率低、风味相对差等问题。随着消费者对酱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学术界和生产企业正在通过微生物诱变、多菌种发酵、生物酶制剂应用等多种方式改善发酵过程中生物酶的种类和活性,以进一步提升酿造酱油的品质。该文重点综述了酱油酿造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生物酶及其研究进展和在酱油中的应用,以期对利用微生物、生物酶制剂提升酱油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文中概述了按照有机食品加工的基本要求 ,采用已获得有机食品颁证的有机无农药颗粒大豆、有机无农药小麦及天然海盐、净化水 ,运用传统酿造工艺及现代先进技术 ,成功生产出目前国内唯一酿造安全调味品—有机 (生态 )酱油并获得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相似文献   

13.
Stefanie  Kremer  Jozina  Mojet  Ryo  Shimojo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9,74(6):S255-S26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ealth concerns related to salt/sodium chloride consumption have caused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salt-reduced foods. Consequently, sodium chloride (NaCl) reduction in food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The more so, since a decrease in NaCl content is often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consumer acceptanc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reduce the NaCl content in standard Western European foods by replacing it with naturally brewed soy sauce. Three types of foods were investigated: salad dressing ( n  = 56), soup ( n  = 52), and stir-fried pork ( n  = 57). In the 1st step, an exchange rate (ER) by which NaCl can be replaced with soy sauce without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overall taste intensity was established per product type, by means of alternative forced choice tests. In the 2nd step, the same consumers evaluated 5 samples per product type with varying NaCl and/or soy sauce content on pleasantness and several sensory attribu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as possible to achieve a NaCl reduction in the tested foods of, respectively, 50%, 17%, and 29% without leading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either overall taste intensity or product pleasantnes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place NaCl in foods with naturally brewed soy sauce without lowering the overall taste intensity and to reduce the total NaCl content in these foods without decreasing their consumer acceptance.
PRACTICAL APPLICATION: Health concerns related to salt consumption cause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salt-reduced foods. 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foods with reduced salt content without decreasing the consumer acceptance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the food industry. A new possible salt reduction approach is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replacement of salt with naturally brewed soy sauce.  相似文献   

14.
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添加比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倪永年  朱惠芳 《食品科学》2007,28(6):116-1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配制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方法,并提出了测定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含量(以总氮计)的公式。对测定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的两种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有机酸柱法在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和样品前处理的简便性等方面均优于C18柱法。利用计算公式对市售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以总氮计)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蚕蛹,以豆粕、麸皮、小麦和蚕蛹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低盐固态工艺酿造制成一种新型调味佳品蚕蛹保健酱油。它比传统工艺制造的酱油,在氨基酸态氮、全氮含量和无盐固形物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蚕蛹酱油口感更加鲜香,成本降低10%,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高盐稀态酱油生产工艺中,采用大型发酵罐替代传统发酵池是酱油工业现代化的重要趋势,然而发酵池酿造酱油比发酵罐酿造酱油酱香更为浓郁,推测这与不同酱醅接触光照、空气的表面积差异有关。因此,本研究对比了不同酱醅层的香气物质组成和浓度。结果发现,发酵池酱油部分优势的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如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2-甲基丁醇,苯乙醇,苯乙醛,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4-乙基苯酚,4-乙基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在表层酱醅含量高于下层酱醅,而发酵罐酱油的优势香气物质1-辛烯-3-醇和3-甲硫基丙醛在下层酱醅含量高于表层酱醅,这些物质差异的一致性表明酱醅表面积会影响酱油香气物质形成,而表层酱醅美拉德反应程度更强烈、下层酱醅酵母菌和乳酸菌更加活跃是引起表层酱醅和下层酱醅香气物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2A级致癌物,除了酒类,发酵豆制品中也有检出。本文以EC含量较高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发酵过程中EC形成与尿素和瓜氨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酱油乳酸发酵时期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积累EC前体瓜氨酸的情况。结果显示酱油发酵液p H为4.8时EC开始形成,且与瓜氨酸含量显著相关,分离该阶段酱醪的乳酸菌发现Weissella confusa为主要菌株,其积累瓜氨酸能力差异很大。瓜氨酸在不含Na Cl培养基中主要在稳定期后释放,而在含18%Na Cl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盐胁迫是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的主要原因,适宜的p H和高浓度的葡萄糖也能促进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  相似文献   

18.
在酱油生产中应用双菌种制曲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采用双菌种制曲技术生产酱油是对传统制曲模式的一种变革。该文就影响发酵质量的因素———不同接种比例、温度、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系统比较和试验,确定了最适生产工艺条件为豆粕700kg,麸皮450kg,炒麦100kg,接种双菌种(AS3.951:AS3.350=3:1)通风制曲培养36h,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以及成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比单菌种制曲鲜味更加浓厚。  相似文献   

19.
对味精厂大米糖化后以残渣代替部分豆柏为蛋白质原料,以沪酿3.042为菌种,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方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应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佳投料比、制曲时间和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酿三精品酱油的生产工艺。其生产工艺是由优质黄豆、脱脂豆粕、破碎小麦、优质小麦面粉等为主要原料分别进行制曲、酿造、压榨、品控而成。为酱油中的精品,深受各个层次消费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