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同时测定白刺果中没食子酸、儿茶素、杨梅素、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8种黄酮化合物含量的HPLC的方法。采用HYPERSIR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λ1=270 nm,λ2=370 nm),进样量10μL,流速0.8 m L/min。结果:在0~125μg/m L内8种黄酮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没食子酸、儿茶素、杨梅素、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2%,99.19%,90.65%,102.32%,96.51%,98.70%和93.68%,最低检出限依次为0.032,0.052,0.074,0.038,0.059,0.043,0.021和0.036 mg/L。方法精密度RSD≤2.21%(n=6),在此条件下,测得白刺果实中没食子酸、儿茶素、杨梅素、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奈酚含量为0.031,0.057,0.064,0.068,0.016和0.038 mg/g。该方法快速简单,重现性好,可为白刺果实质量控制提供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晰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及脉冲电场辅助提取效果,试验采用TLC—DPPH和HPLC等方法对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的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因含量过低而未能检出,但该提取物经酸水解后,则会形成大量槲皮素和山奈酚,故可初步推断油菜蜂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未经脉冲电场破壁处理的蜂花粉乙醇提取物的酸解物中,槲皮素含量为764.39μg/g,山奈酚含量为1 647.97μg/g,而经破壁处理后,槲皮素含量达867.93μg/g,对比提高了13.55%,山奈酚含量达1 924.03μg/g,对比提高了16.7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脉冲电场预处理对油菜蜂花粉细胞具有良好的破壁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次回归正交试验,优选出大麦中4 种主要黄酮类物质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以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以甲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和超声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本课题组自行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体系对大麦中4 种黄酮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在0.005~0.1 μg都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稳定,可靠。优选超声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0(g/mL)和超声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4.
将油茶黄酮化合物添加到核桃油中,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探究其对核桃油稳定性的影响。以油茶叶、油茶籽壳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将黄酮类提取物按照油茶籽壳中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1.15∶1.00∶1.05,油茶叶中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2.36∶1.00∶1.60的比例添加到核桃油中,以200 mg/kg的TBHQ、BHA、VE做对照组,测定过氧化值、酸价、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等指标,研究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不同配比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壳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68.71、59.77、62.71 mg/100 g;油茶叶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分别为:74.51、31.58、50.58 mg/100 g。对核桃油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1.15∶1.00∶1.05>BHA>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2.36∶1.00∶1.60>VE。油茶中的黄酮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延长核桃油的货架期;油茶籽壳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A、VE;油茶叶黄酮化合物的抗...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信阳红红茶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等方法对9个信阳红红茶中8种儿茶素、6种黄酮类、2种酚酸和水解单宁等酚类成分以及3种嘌呤碱进行定量检测;并采用5种不同方法分别检测分析红茶茶样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全部或部分信阳红红茶中共检出除没食子儿茶素外的所有酚类成分和3种嘌呤碱。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9个信阳红红茶中部分茶样之间茶多酚、3种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7种儿茶素、没食子酸、3种黄酮类(花旗松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可可碱和水解单宁含量存在极显著性(P<0.001)差异,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SSA)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信阳红红茶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其次依次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等儿茶素。芦丁、花旗松素和木犀草素为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分别为1.39 mg/g~1.79 mg/g、0.59 mg/g~0.74 mg/g和0.53 mg/g~0.75 mg/g。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儿茶素、没食子酸等酚类成分以及茶黄素与FRAP、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显著(P<0.05)或高显著(P<0.01)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红茶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小茴香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25℃;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60nm。槲皮素、山奈酚分别在2.19~109.6μg/mL和2.28~1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1%,94.41%,RSD分别为2.4%,3.0%。此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小茴香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定量分析方法。测定出小茴香总黄酮水解物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分别为:槲皮素0.29 mg/g,n=3,RSD=2.60%;山奈酚含量为:0.36mg/g,n=3,RSD=3.2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为研究天山北麓产区5个不同红色酿酒葡萄品种非花色苷酚积累特性,选取五家渠产区5个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对其生长发育期黄酮醇和黄烷-3-醇含量及组成进行检测。其中黄酮醇包括:槲皮素、山奈酚和杨酶酮三大类。结果表明:‘赤霞珠’在花后12周时,槲皮素、山奈酚和杨酶酮三类物质都达到最大值0.122 mg/g、0.015 mg/g、0.065 mg/g;‘品丽珠’的槲皮素类物质在花后12周达到最大值0.500 mg/g,山奈酚和杨酶酮类物质在16周时达到最大值0.092 mg/g、0.068 mg/g;‘西拉’的山奈酚在14周时达到最大值0.043mg/g,而杨酶酮在16周时达到最大值0.042mg/g;‘小味尔多’的山奈酚和杨酶酮物质都在16周时达到最大值0.050mg/g、0.035 mg/g;‘马瑟兰’的山奈酚和杨酶酮分别在12和14周时达到最大值0.013 mg/g、0.077 mg/g。通过对5个品种的黄酮醇和黄烷-3-醇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西拉’的黄烷-3-醇相对含量较高,‘小味尔多’山奈酚相对含量较高,‘赤霞珠’和‘马瑟兰’的槲皮素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试验表明5个品种在该产区的积累特性各不相同,能直观反应各品种在该产区的表现,为日后天山北麓产区葡萄栽培和酿造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赶黄草活性成分提取溶剂,比较赶黄草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合理开发赶黄草。方法:测定赶黄草中总多酚、总黄酮、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随着溶剂浓度的增加,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全草中主要的7种酚类化合物(儿茶素、芦丁、乔松素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乔松素和赶黄草苷A)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均以80%乙醇提取物的最高。赶黄草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呈现为花>叶>茎,且花和茎中的含量及活性随提取时间的延长均显著降低,而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相对稳定。此外,抗氧化活性与总多酚、儿茶素、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阿福豆苷、乔松素葡萄糖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80%乙醇提取赶黄草中活性成分效果最好,其活性成分含量高且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选取儿茶素、没食子酸、香兰素、槲皮素、山奈酚五种多酚化合物作为辅色剂对紫甘蓝花色苷进行辅色,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辅色作用不断加强,当浓度达到0.01 mol/L时,辅色作用增长缓慢;香兰素浓度达到0.004 mol/L时,辅色作用最强,浓度继续增加辅色作用反而减弱;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ncimat法评价茶油多酚对茶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ncimat比较不同添加状态下茶油多酚标品没食子酸、槲皮素、儿茶素以及油茶副产物叶子、种子、茶油提取物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茶油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一和复配抗氧化剂,分别测定其诱导时间并考察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油茶副产物提取物和多酚标品都有较好抗氧化效果,添加标品时固体状比液体状试验重复率高,浓度为150 mg/kg时,单一抗氧化剂抗氧化性能依次为没食子酸、叶子提取物、槲皮素、种子提取物、茶油提取物、儿茶素;当多酚进行两两复配时,150 mg/kg没食子酸和儿茶素复配物的抗氧化性能最高,三三复配时,100 mg/kg没食子酸、儿茶素和槲皮素混合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高温乙醇回流法得到一种枸杞叶黄酮提取物,经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该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347.00 mg/g。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初步结构表征,发现枸杞叶黄酮提取物的UV-Vis谱图中含有A-环苯甲酰和B-环肉桂酰系统的特征吸收峰,其FT-IR谱图也显示有C=C、羟基、酚羟基、甲氧基以及甲基等多种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吸收峰,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典型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枸杞叶黄酮提取物中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含量,得出该提取物含有芦丁、绿原酸、槲皮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山奈酚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00.74、0.31、23.59、42.83、2.94、0.08 mg/g,表明提取物是一种富含芦丁、绿原酸和槲皮素的天然黄酮类物质,在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功能食品原料等方面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姜鑫  房安石  杜维  阮成江 《中国油脂》2023,48(5):133-140
为考察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以山东潍坊的60份和辽宁大连的58份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LC-MS/MS法检测其黄酮类成分及含量,并对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文冠果种仁中均检测出5种黄酮类成分,其中芦丁含量为1.422~40.704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2.513~6.406μg/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1.994~4.574μg/g,二氢槲皮素含量为1.102~4.452μg/g,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0.806~4.057μg/g;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大小依次为芦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氢槲皮素>没食子儿茶素;山东潍坊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介于10.518~25.445μg/g之间,样树WF927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辽宁大连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介于8.347~52.087μg/g之间,样树DL392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间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大连文冠果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19.491μg/g)极显著高...  相似文献   

13.
油菜蜂花粉黄酮醇的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盐酸酸解蜂花粉乙醇提取物,薄层色谱法分离酸解液中黄酮醇,并测定酸解液中黄酮醇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蜂花粉乙醇提取物酸解后,槲皮素(Rf 值0.59)含量为0.40mg/g,山奈酚(Rf 值0.71)含量为3.98mg/g,酸解液DPPH·清除率强于花粉乙醇提取物。经制备液相分离,采用核磁和质谱鉴定出一种酮醇苷,其结构为山奈酚3-O-(2"-O- β-D- 吡喃葡萄糖)- β-D- 葡萄糖。采用TLC-DPPH 技术对蜂花粉乙醇提取物及其酸解液中抗氧化成分进行追踪,为花粉中黄酮醇苷的抗氧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不同亲缘关系、不同颜色的高粱籽粒在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化合物的差异及积累特性。以26份的高粱种质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析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和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籽粒品质和颜色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木犀草素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柚皮素呈下降的趋势。槲皮素与异鼠李素、山奈酚与芹菜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28和0.920;籽粒颜色指数Hue和L值与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呈负相关,Chroma 值与儿茶素、表儿茶素、柚皮素和木犀草素呈正相关。本研究发现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在籽粒发育过程中动态变化趋势不同,为优质高粱种质资源鉴定、选育及高粱副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蜂蜜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方法以Hpersil BDS 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 0.4%磷酸水溶液(45 55)并用三乙胺调节pH至4.2,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75 nm。结果槲皮素的线性范围为0.045-2.25μg,山奈酚的线性范围为0.052-2.600μg,相关系数均为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9%,97.6%。5种蜂蜜中均含微量槲皮素(18.62-189.26μg/g)和山奈酚(5.97-22.54μg/g),其含量与蜜源有关,桉树蜜中槲皮素含量最高(189.26μg/g),红树林蜜中山奈酚含量最大(22.54μg/g)。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同时测定蜂蜜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茶叶中20种功能成分(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槲皮素、山奈酚、金丝桃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没食子酸、对羟基苯丙酸、咖啡碱、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含量, 并比较分析不同种类茶叶中功能成分差异情况。方法 茶叶样品经80%甲醇水溶液超声辅助提取后离心, 采用Waters C18 柱(4.6 mm×250 mm, 5.0 μm), 以乙腈-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0.7 mL/min, 紫外检测器于270 nm和360 nm双波长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检测。并分析不同加工工艺茶叶中20种功能成分的差异。结果 20种分析化合物在0.05~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加标回收率为82.29%~117.37%,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99%, 20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07~0.15 mg/L, 定量限为0.02~0.45 mg/L。茶叶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的茶叶中20种成分含量和总含量差异较大。结论 该方法分析快速简便、稳定和重复性好, 可用于茶叶中20种化合物同时测定和定量分析。本研究可为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方法对春季、夏季和秋季茶树鲜叶加工而成的18款信阳白茶茶样中的8种儿茶素、6种黄酮类、2种酚酸、3种嘌呤碱等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对不同采制季节的信阳白茶进行品质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技术均能将信阳白茶茶样按照采制季节不同进行归类,分为春季、夏季和秋季白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不同采制季节信阳白茶中儿茶素、黄酮类、嘌呤碱等品质成分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采制季节信阳白茶中的品质成分均存在显著性(p<0.01)或极显著性(p<0.001)差异;春季白茶中(-)-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鞣花酸含量极显著性(p<0.001)高于夏季或秋季白茶,含量分别为33.26、59.30、2.81 mg/g左右;夏季白茶中(-)-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花旗松素、芦丁、杨梅素、山奈酚、槲皮素、木犀草素含量极显著性(p<0.001)高于秋季白茶,含量分别高达0.72、4.40、0.84、2.40、0.97、0.21、0.25、0.11 mg/g;秋季白茶中(+)-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咖啡碱和可可碱极显著性(p<0.001)高于夏季或春季白茶,含量分别为4.98、14.35、27.02、10.10、36.85、1.53 mg/g。该研究揭示了信阳白茶的品质特征和不同采制季节信阳白茶品质成分差异,为白茶等茶叶采制季节的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藏茶渥堆过程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不同发酵阶段藏茶样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藏茶水提物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提物中茶碱、咖啡碱、没食子酸和8种儿茶素类单体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水提物中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结果:藏茶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回升,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含量逐渐降低,抗氧化活性逐渐减弱,咖啡碱呈波动状态且变化较小,没食子酸与儿茶素含量先上升再略有下降,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与表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持续下降的状态,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在黑毛茶中含量为39.69 mg/g,在成品茶中降至1.36 mg/g;茶红素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茶黄素含量变化很小,茶褐素含量逐渐升高(黑毛茶中3.12 g/100 g,成品茶中7.46 g/100 g)。结论:藏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总多酚、总黄酮等含量降低,抗氧化活性减弱,茶碱、咖啡碱、儿茶素类单体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茶褐色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新鲜青柿蒂和成熟干柿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分析其主要功能成分组成差异。2种不同柿蒂经粉碎后用65%的乙醇提取,再用正己烷、正丁醇和乙酸乙酯对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组分分析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对活性高的提取物进行多酚类化合物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柿蒂提取物抗氧化、抗菌活性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成熟干柿蒂提取物。在几种不同提取物中,青柿蒂的乙酸乙酯组分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最强。对青柿蒂和干柿蒂的乙酸乙酯组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与相关标准品对照,确定青柿蒂和熟柿蒂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组分与含量分别为:儿茶素(57.67、11.86 mg/g),没食子酸(3.53、2.67 mg·g),槲皮素(32.4、18.33 mg/g)和芦丁(15.47、8.14 mg/g)。  相似文献   

20.
以蓝莓全果、蓝莓果皮和蓝莓果肉为原料,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测定其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香草酸、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果实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蓝莓果皮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2.61 mg/g和26.95 mg/g;蓝莓果实各部位醇提取物中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水提取物,顺序为蓝莓果皮>蓝莓全果>蓝莓果肉;各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香草酸,在蓝莓果皮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和蓝莓全果中(P<0.05),蓝莓果实中绿原酸和香草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