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紫甘蓝加工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研究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及外源添加物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受pH、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大,pH2.0左右的花色苷5 h保存率仍有92.92%±0.69%、40℃下避光5 h花色苷保存率有70.50%±0.52%,花色苷稳定性较强;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K+、Mg2+、Na+)低浓度Fe3+(0.01~0.02 g/mL)及抗坏血酸(0.03 g/mL)、蔗糖和乳糖均可提高花色苷稳定性;氧化剂H2O2及还原剂Na2SO3、高浓度Fe3+(0.03~0.04 g/mL)和抗坏血酸(0.09和0.12 g/mL)均加快花色苷降解,且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加。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半衰期随之减小,50℃ pH2.0的t1/2最大为67.28 h,活化能最大为39.16 kJ/mol,为吸热非自发反应。采用紫甘蓝花色苷加工产品时,应尽量使温度低于40℃或者控制pH在2.0左右、选择提升或者不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辅料,于避光环境下操作及储存。  相似文献   

2.
紫甘蓝花色苷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蓝叶为试材,研究其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案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检测紫甘蓝花色苷较适宜波长为(531±1)nm,以pH=1的50%乙醇为提取剂,在料液比1:50,60℃提取30min为佳。pH值对紫甘蓝花色苷的影响显著。金属离子中Al3+、Ca3+、Cu2+对紫甘蓝花色苷色泽无大影响,而Zn2+能起促进作用;蔗糖,葡萄糖食品添加剂对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探讨pH、光照、温度、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理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可以稳定存在;对光、热敏感,稳定性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Na^+、Fe^(2+)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有破坏作用,Mg^(2+)、Mn^(2+)、Cu^(2+)可起到一定辅色作用;苯甲酸钠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大,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在今后的加工或贮藏中,应尽量选择避免对紫色马铃薯花色苷具有破坏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红树莓花色苷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光照、温度、pH、食品添加剂和金属离子对树莓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花色苷稳定性下降,在60℃以下花色苷稳定;室外自然光照花色苷不稳定,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在pH1.0和pH3.0时花色苷稳定,pH5.0、7.0、9.0花色苷不稳定。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和蔗糖使花色苷稳定性增加,抗坏血酸使花色苷稳定性降低。金属Al3+离子对花色苷具有增色效应,Al3+和Ca2+对花色苷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究了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外界条件下的稳定性,为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加快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选取河南彩色小麦中普黑麦1号和漯珍6号蓝麦为原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及VC等几种添加剂对彩麦麸皮花色苷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彩麦麸皮花色苷在偏酸性和低温(≤65℃)条件下较稳定。离子浓度为2.0 mmol/L时,K~+、Na~+和Ca~(2+)的加入增强了花色苷的稳定性;Fe~(3+)、Cu~(2+)、VC及一定浓度的柠檬酸(≥0.5%)和蔗糖(≥5%)的加入则使花色苷稳定性下降;2%或3%的食盐可显著提高其稳定性。故彩麦麸皮花色苷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的金属离子和添加剂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黑花生衣花色苷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陈琼  张琪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73-76
从黑花生衣中提取花色苷,并测定其含量;测定不同温度、酸碱度、光照及金属离子(Cu2+、Mn2+、Mg2+、Fe3+)对黑花生衣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乙醇浓度60%且为酸性、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时,黑花生衣色素中花色苷含量为10.3mg/g;加热对花色苷有增色作用;pH小于5.0时随着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降低,pH大于5.0时随pH增大花色苷的吸光度增加,并朝蓝色趋势渐变;pH越接近7.0,光照后花色苷保存率越高;在Mn2+、Mg2+浓度为2.00mmol/L时,花色苷吸光度最高;随Fe3+、Cu2+浓度增加花色苷的吸光度随之增加,铁离子对黑花生衣花色苷无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优化了超声辅助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9%,提取时间11 min,提取温度40℃,料液比1∶95(m∶V),在该条件下提取火龙果皮花色苷含量为159.14 mg/100 g。高温、碱、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严重降低其稳定性;光照可使花色苷分解;葡萄糖和蔗糖对花色苷影响很小,甚至可以保护花色苷;Ca~(2+)、Sn~(2+)等金属离子能破坏其稳定性,Na+、Zn~(2+)、Mg~(2+)、K~+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紫甘薯饮料中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值紫甘薯饮料中花青素的色泽光谱特性以及pH值、温度、抗坏血酸、糖、光照等因素对紫甘薯饮料中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为2.2、3.0、4.0时花青素较稳定,随着pH值的升高,稳定性逐渐降低;高温处理对紫甘薯花青素的稳定性的影响较显著,温度越高,花青素的保留率越低;抗坏血酸的加入会加速花色苷的降解;葡萄糖和乳糖的加入对花色苷的稳定性无影响;Fe与花青素类物质形成络合物,降低了花青素的稳定性,其他的金属离子对花色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光照使花青素稳定性降低,自然光在短时间内影响较小,花色苷在白炽灯和紫外灯照射下降解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焦岩  常影 《食品工业》2013,(8):27-29
研究紫洋葱皮花色苷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在不同pH、温度、光照和金属离子条件下考察紫洋葱皮花色苷的稳定性,用体外抗氧化体系为模型,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pH为5时花色苷稳定性好;60℃以下稳定性良好;光照可促进花色苷分解;金属离子Zn2+、Cu2+、Ca2+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较大。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紫洋葱皮花色苷具有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清除效果好于VC。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毛葡萄皮渣为原料,用乙醇提取花色苷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毛葡萄皮渣花色苷对p H、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和防腐剂敏感;葡萄糖、果糖、蔗糖对该花色苷有一定的护色作用;金属离子K~+、Na~+、Mg~(2+)、Zn~(2+)对毛葡萄皮花色苷影响较小,Fe~(3+)、Cu~(2+)对该花色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紫红薯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红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该类色素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很差.本文主要以宁紫4号为原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天然花卉的花青素比较它们的稳定性,为食品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红薯色素热稳定性较好,耐酸,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引起紫红薯色素的损失较大.而玫瑰花色素在弱酸下较稳定,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较大,Al~(3+)、Cu~(2+)、Zn~(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相对较小.两种物质的色素对碱都很敏感,碱使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选取儿茶素、没食子酸、香兰素、槲皮素、山奈酚五种多酚化合物作为辅色剂对紫甘蓝花色苷进行辅色,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加,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辅色作用不断加强,当浓度达到0.01 mol/L时,辅色作用增长缓慢;香兰素浓度达到0.004 mol/L时,辅色作用最强,浓度继续增加辅色作用反而减弱;槲皮素和山奈酚对紫甘蓝花色苷...  相似文献   

13.
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在中性偏酸的条件下呈现鲜艳的红色或悦目的紫色;对H_2O_2、Na_2SO_3以及光线表现出不稳定性;水溶液具有色泽或者氧化还原性的金属离子也会影响其色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蔗糖、NaCl、防腐剂等具有良好的配伍稳定性;具备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常温避光的情况下能放置5个月无明显变化,紫薯花色苷是优良的天然色素来源.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了紫甘蓝花色苷在SephadexLH-20凝胶层析柱上最佳的分离条件,以及在最佳条件下收集合并各组分,并进行紫外可见全扫描、薄层色谱实验。结果表明:当以30%乙醇为洗脱液,流速为1mL/min时,紫甘蓝花色苷的分离效果最好,共收集合并4个组分。紫外可见全扫描确定Ⅰ组分为非花色苷,Ⅱ、Ⅲ、Ⅳ组分为花色苷,薄层色谱实验表明Ⅱ、Ⅲ组分分别分离出2组花色苷,Ⅳ组分分离出3组花色苷。  相似文献   

15.
以紫米花色苷为原料,研究光辐照度、光波长范围、溶氧量及金属离子、辅色素对花色苷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照度与紫米花色苷保存率间呈显著的负量效关系,富含花色苷的产品应避免在强光下贮藏,而利用强光进行花色苷相关的破坏性加速实验则简便高效。紫外光和可见光都对花色苷有破坏作用,蓝光(450~490 nm)破坏作用最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越小越有利于花色苷保存。在室内自然光照条件下,降低溶氧量是维持花色苷稳定的关键。Zn2+等5种离子、绿原酸和没食子酸对花色苷有保护作用。入射光波长范围700~1000 nm,控制溶氧量为0.2 mg/L,添加1 mmol/L的Zn2+及摩尔比为1:15的没食子酸,可以在保持包装材料可透视的情况下,使花色苷保存率达到91.12%,比对照组提高28.43%。  相似文献   

16.
杨晓玲  郭彦东 《食品科学》2010,31(23):32-35
从紫甘蓝叶片中提取分离紫甘蓝色素,研究紫甘蓝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抑菌性。结果表明:紫甘蓝色素在pH 2 的酸性水溶液中呈现原植物具有的紫红色,稳定性较好;随着pH 值的增高,紫甘蓝色素发生向蓝色再到绿色的转变,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紫甘蓝色素自然光照射2d 后,色素的保存率在91% 以上,自然光照射6d 后,色素的保存率仍在79% 以上;紫甘蓝色素70℃以下加热2h,色素的保存率在97% 以上,90℃加热2h,色素的保存率仍在90% 以上,这说明紫甘蓝色素对光照和加热均有一定耐受性。紫甘蓝色素对钠、钾、钙、镁等金属离子和氧气均稳定,但铁离子会使其变质。在紫甘蓝色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mg/100mL 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就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色素质量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愈来愈大,但未见紫甘蓝色素对大肠杆菌生长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 H值、金属离子及有机酸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颜色特征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 H 3.0附近时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溶液最稳定;低浓度Fe3+有较强的增色作用,高浓度且随着时间延长Fe3+会导致花色苷降解;Fe2+不仅无增色效果,还会导致脱味紫薯花色苷降解褐变;低浓度的Ca2+、Mn2+和Cu2+对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有一定的辅色作用。草酸、丙二酸和L-苹果酸对紫薯花色苷色素有较好的辅色作用,提高了脱味紫薯花色苷色素的热稳定性,其中草酸辅色最显著,其次是丙二酸和L-苹果酸;柠檬酸和阿魏酸的增色效果不显著,抗坏血酸具有减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紫玉米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紫玉米花色苷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紫玉米色素对光、pH、温度、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辐照、高温高压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稳定性较好,在食品工业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黑加仑果汁中花色苷的贮藏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加仑果汁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存在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汁花色苷的化学稳定性、降解动力学及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果汁中花色苷在4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Brix条件下较稳定,随着贮藏温度升高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花色苷残留率越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越大,半衰期t1/2越小,活化能Ea越低。添加50 mg/L抗坏血酸使果汁花色苷降解速率常数k明显增大,半衰期t1/2和降解活化能Ea明显减小,因此抗坏血酸对花色苷残留率的减少有促进作用。在贮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色苷不断的减少,果汁发生褐变,亮度和红色度逐渐降低,黄色度逐渐增加,而且抗坏血酸对贮藏过程中花色苷的颜色变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