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开发基地。干支流已建和在建的大型梯级水电站群规模庞大,其联合调度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针对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现状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借鉴国内外梯级水电站运行调度经验,从联合调度系统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层面,探讨长江上游大型水电站群联合调度的发展思路、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管理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开发造成了河流环境结构和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形成了破坏。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以及对鱼类多样性、鱼类栖息地、下泄水水温、气体过饱和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采用修建过鱼设施、建设鱼类增殖站、建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下泄生态流量、分层取水等保护措施,以维持鱼类资源的多样性。水电开发应采取综合措施解决水生生态问题,特别是流域梯级开发更应注重对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结构进行统筹规划,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许勇 《人民长江》2018,49(20):24-28
雅砻江整江水电开发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全权负责,因而可以做到在水电开发科学、有序、和谐的同时统筹规划采取环保措施,保护河流生态环境。针对雅砻江鱼类的分布特点、生活习性,雅砻江水电开发公司制定并实施了综合保护措施以将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主要措施包括: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大坝分层取水、生态流量下泄、鱼类栖息地修复、过鱼设施建设、鱼类增殖站建设等。鱼类保护设施建成运行后,为了检验鱼类保护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鱼类保护设施的修建和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总结鱼类保护设施建设、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利于今后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北盘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梯级水电站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都同时面临着对鱼类资源如何进行保护的生态环境课题。随着北盘江中下游河段梯级水电开发进程加快,水库大坝的建设在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永久改变了河道的水生环境,使鱼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利于维系鱼类种群的栖息和发展。本文拟在分析北盘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影响预测的基础之上,提出对鱼类资源进行保护的一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水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电开发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原河流的水文情势,对河流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水电开发中,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创性地研究采用了分层取水、生态流量泄放、建设鱼类增殖站、设置人工鱼巢、建立鱼类种质资源库等一系列水生生态综合保护措施,利用锦屏大河湾营造适生水生生态环境条件,维持鱼类种群多样性.采取的综合措施对解决河流水电开发的水生生态影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刘家峡以上河段经过多年的水电开发,对黄河土著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影响,从流域层面提出鱼类保护措施体系,有助于把握鱼类保护的方向和重点。本文总结了河段水电开发情况,分析了河段主要土著鱼类资源变化情况和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开发程度较低的龙羊峡以上河段,应以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前提,充分论证对土著鱼类的影响,做好预防、减缓措施,重点是鱼类栖息地保护措施;在开发程度较高的龙羊峡以下河段,应以修复和补救措施为主。以此综合提出了栖息地保护、过鱼措施、增殖放流措施、生态调度、水温影响减缓措施、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措施管理和监测措施等为框架的鱼类保护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长江防洪工程对珍稀水生动物和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实施,将显著提高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后,将给长江河道演变、江湖关系,水文情势等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根据防洪规划的工程项目,结合珍稀水生动物和鱼类资源目前的现状,从流域的角度探讨分析防洪工程实施后的综合影响,如上游防洪水库和其它梯级的开发建设,将对长江上游珍衡和特有鱼类资源产生显著影响,中游拟议的两湖控制工程等可能对中下游珍稀水生物动和鱼类资源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段斌  陈刚  马光文 《人民长江》2014,45(24):6-9
我国水电资源丰富,但利用程度较低,大力开发水电资源对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电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水电工程建设技术逐步趋于国际领先地位,水电开发管理也不断完善。指出了水电企业在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政策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待完善以及税费电价制度不合理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管理机制和制定合理税收电价政策。  相似文献   

9.
加快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水电能源基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加快四川省水能资源开发,建设四川省水电能源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了四川省丰富的水能资源对建设水电能源基地所具有的6条优越条件以及加快开发四川省水能资源的诸多基础条件,具体分析了支撑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消费市场,进而提出了加快开发四川省水能资源,建设四川省水是能源基地的宏伟构想并予以细化,针对水能资源开发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四川省水能资源开发的7点建议,旨在确立将水电立于四川省的支柱产业,加快四川省水能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分析福建水电资源特征,发展历史状况,开发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水电发展在国民经济与电力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并提出未来水电开发建设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结合历史资料以及现状调查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形成后,库区江段鱼类资源变化的特征,以及造成库区鱼类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库区鱼类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辨识。针对水利工程开发对鱼类生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多种生态保护措施,如限制捕捞或全面禁捕、恢复洄游通道、栖息地生境保护等。指出大坝修建所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改变库区鱼类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而不合理的人工捕捞是导致库区鱼类个体变小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国平  杨国胜 《人民长江》2016,46(12):33-36
目前,国家关于水资源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初步形成了法规体系,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具有一些特殊性,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上游梯级水电开发的累积影响等,因此,流域水资源保护需要有一些针对性强的法规。从实施有关法规的需要和从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制定流域配套法规,以解决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中特殊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应注重对长江及其水资源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保护,遵循以流域为单元进行保护以及预防为主的原则,立法内容要体现长江流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下游航电梯级生态流量协同造峰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下游4个水电梯级的开发将对最下游梯级水电站(龙溪口)坝址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鱼类产卵、繁殖关键生命周期的洪峰流量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展梯级电站生态流量联合调度研究。研究认为,在鱼类产卵高峰期的7~8月,梯级电站可分预泄-敞泄-回蓄3个阶段实施造峰调度,老木孔,东岗岩,犍为和龙溪4个梯级同步敞泄,保证洪峰顺利通过各梯级,维持下游天然水文过程;洪水过后,采取专门的调度措施回蓄,延长回蓄时间,保证退水过程与天然洪峰保持基本一致,避免造成下游减脱水过程。研究方案的实施可为下游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提供类似天然的水文过程,减轻水电梯级开发对鱼类产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大渡河干流梯级环境影响报告书、鱼类栖息地保护规划等资料,系统地梳理了不同时期主要梯级水电站建设采取的主要鱼类保护措施,并结合流域鱼类、珍稀保护鱼类分布格局,从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干流梯级水电站鱼类保护措施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需要优化水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统筹考虑鱼类增殖放流的种类和规模及建立流域层面水生态系统保护模式等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对于促进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和运行中产生的外来鱼类入侵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研究资料较为丰富的雅砻江二滩库区、长江三峡库区、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系统梳理了库区河段外来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量、生态特征和引种途径等。研究发现:库区外来鱼类中的经济鱼类主要由人为有意引种而引入,而小型鱼类主要是人类无意引种而带入;水库蓄水初期库区河段由于水动力学过程变化和营养盐输入增加,库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大幅提高,这为外来鱼类的定植和扩散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外来鱼类进入库区后通过与土著鱼类竞争饵料资源和生活空间、破坏土著鱼类的种群补充、污染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等,造成库区河段土著鱼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显著下降。为降低外来鱼类造成的生态危害,提出了严控人为引种和传播、及时预警和监测、加强土著鱼类保护、降低外来鱼类种群数量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为实现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了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了局部地区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包括:地面沉降及地裂缝,地面塌陷和海水入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琴 《人民长江》2016,47(9):3-7
习总书记有关长江经济带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如何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母亲河永葆生机和活力,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分析了长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了近5年的生态环境整治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过去40多年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除,长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也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双赢”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通过辨识绿色发展视域下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围绕“高效、适度、平衡、和谐”的目标,提出适应于绿色发展需求的长江水资源系统性保护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作,以期为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蕾  邱凉  翟红娟 《人民长江》2011,42(2):67-70
赤水河流域跨川、滇、黔3省,是长江上游南岸一级支流。为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及其生境和国酒茅台的水源地,加强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十分必要和迫切。在调查分析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赤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原则与目标,以及加强水资源配置与管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污染源控制,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与试点;以及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