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控制的主要因子,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对食品检测的力度,将食品风险监测、监督及保障性抽检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对食品快速检验技术需求日益增强,快速检验技术具有时效性强、操作便捷、检验成本低的特点,但微生物的检验专业特点限制了快检技术的开収与应用。本研究根据目前微生物最新快速检验技术的研究及实际应用,主要论述了克疫胶体釐技术、克疫磁珠技术、基于核酸扩增的微流控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研究迚展和应用,总结了各种技术开収和改迚的内容和斱向,以及应用的范围拓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并分别详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酿造食品、牛奶及其制品质量、肉与肉制品的检测,以及在其它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颖  孙兆敏  刘萌  余蕾  阎光宇 《福建轻纺》2023,(8):12-17+2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等独特优点,在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水产品等方面被广泛研究。文章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发展的局限性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检测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产地溯源的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一些制售假冒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急需对食品产地溯源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近红外光谱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DNA指纹图谱技术等,其中近红外光谱技术(NIR)因具有高效、快速、无损、无污染及低成本检测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研究中。主要概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并通过列举了其在肉类、水果、谷物的产地溯源研究中的方法手段和结论等,得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检测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其在食品产地溯源方面的研究展望,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追溯体系分析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特点,在食品品质检测和生产监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原理、仪器和在牛肉及其制品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相关同类仪器的性能特点进行对比,最后对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检测斱法,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等领域。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日益成熟,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収挥了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多致力于简化实验操作程序,提高检测效率,扩大应用范围,完善已有检验检测斱法。本文重点概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食品添加剂、多种农药残留、生物性毒素以及食品中营养素的研究迚展,为提高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领域的迚一步应用及新检验斱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食品行业存在诸多安全问题,采用一种快速、无损、操作费用低的分析技术辅助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是大势所趋.近红外光谱技术日渐成熟,是一种实时、高效,而且具有能够胜任理化性质和成分测定的特点逐渐应用到食品品质的分析中.列举了国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解决食源微生物、新技术应用和制假掺假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在解决农药兽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环境中有害物质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时,近红外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仍需继续做的工作.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应用作了前瞻性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保障食品安全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技术领域均需施行崭新的手段。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发挥出很好的作用,为农产品等食品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新型检测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液态、半固态和固态食品检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果汁等液态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期望可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小燕  王锡昌  刘源  陆烨 《食品科学》2011,32(1):265-269
近年来,我国食品掺伪现象严重。目前一些常用的食品掺伪检测方法费时费力,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无损、在线的食品掺伪检测。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牛奶、蜂蜜、饮料等液态食品和肉制品、奶粉、茶叶、小麦粉等固态食品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掺伪检测中的局限性以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该技术在食品品种、产地和掺假真伪鉴别,致病菌、药物残留检测,污染物鉴别以及转基因食品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CR技术以其自身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速度快等优点作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关键技术在食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几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他一些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PCR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此项技术的展望,这将有力促进我们今后更好地研究应用PCR技术检测食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处理手段,因其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节能省时、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热加工、食品杀菌及微生物育种等研究领域。理论和实践表明微波辐射对食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进行有害微生物与物质提取,利用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进行微生物育种与发酵均可以达到优良的处理效果。微波辐射效应中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理性状及代谢能力,达到一定强度还可灭活微生物,在微波辐射作用下物质提取较常规方法也更加高效。故本文针对微波辐射在食品微生物诱变育种、控制有害微生物、强化发酵及药食同源微生物功能性物质提取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综述,以期推进微波辐射在食品微生物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快速的监测,控制食品加工中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和建立食品病原快速检测方法对于食品质量控制和监管及人们健康也就越来越重要。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加敏感。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技术、代谢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先进技术,并对这些在当前较为先进的主流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检测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技术成熟性,但PCR仪成本高、操作复杂,且易出现假阳性.因此更为简单、便捷、低成本的基于核酸等温扩增的试纸条快速检测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目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被应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其在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regularly spaced clustered short palindrome repeats-associated, CRISPR/Cas)系统是基于原核生物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 因其可编程性和易操作的优点已被开发为基因编辑技术, 并且凭借其快速和高效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目前, CRISPR/Cas系统已开始在基于核酸检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应用。本文就CRISPR/Cas系统中Cas9、Cas12a和Cas13a的原理以及其在掺假检测、溯源检测、食源性微生物和动物疫病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CRISPR/Cas系统应用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快速现场检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人类食源性致病菌致病率的逐年上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滚环等温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技术因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滚环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的品质检测和掺伪鉴别对于保障其食用安全性以及消费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析方法由于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因此不能满足大量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要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可以实现快速、无损、在线和多组分同时检测,目前已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应用于食品分析领域的新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包括在食用植物油品种定性鉴别、掺伪检测、品质检测及其在煎炸等热加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检测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对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植物油检测中的检测原理、影响因素、准确度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对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肉品营养丰富,极易受到致病菌、腐败菌等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近年来,机器学习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内得到了充分应用。本文分别从肉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和预测建模2 个角度对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现阶段机器学习方法的不足,并对其在肉类微生物安全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逐步发展,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备受推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因具有快速精确,对样品及操作限制较小且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工业、医药、材料、食品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NMR在食品品质分析、食品掺假检测和食品中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