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光学快速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已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应用。文章综述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光学快速分析技术在食品掺假检测中的应用,包括乳制品掺假、食用油掺假、肉制品掺假和其他食品掺假等方面,同时提出现阶段光学快速分析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展望该技术在食品掺假检测领域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光谱技术在肉品掺杂掺假鉴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肉品安全事件频发,掺杂掺假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成为市场潜规则,这严重威胁到消费者身心健康,扰乱了我国肉类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快速、无损的检测技术有利于从技术层面保障肉品真实性,从而保障肉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传统检测技术,如通过DN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脂肪鉴别的方法,存在有损、耗时长和操作复杂等缺点。光谱技术,如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等,作为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肉品掺杂掺假鉴别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和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掺杂掺假的定性判别和定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3种光谱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肉类掺杂掺假的高光谱成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的掺杂掺假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健康、环境等方面具有潜在影响。近年来,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导致肉类掺杂掺假现象层出不穷、多种多样,针对此类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以保障肉品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快速、非侵入、图谱合一等优势在食品农产品检测领域发展迅速,不仅可同时提取图像及光谱特征信息,还具备让肉类掺杂掺假"快速现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未来市场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肉类掺杂掺假现状,简述了高光谱成像原理及相关研究中数据解析方法,在探讨现有肉类掺杂掺假定性判别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基础上展望进一步研究突破方向,以期为相关肉品市场监管办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农产品掺假检测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4.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特异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在食品无损检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其特点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列举几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并对拉曼光谱在食品成分检测、食品真伪和掺假检测检测、药物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及有害成分检测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根据拉曼光谱技术发展情况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肉类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同时也影响着整个肉品行业的发展。在高额利益驱动下,市场上肉类品质不容乐观,肉类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假现象层出不穷。本文介绍了市场上肉类掺假的主要方法,综述了目前采用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方法、电子鼻结合统计学分析、酶联免疫分析、近红外特征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来检测肉类掺假情况,并探讨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对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肉类是我国居民消费最大的食品之一,然而掺假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对消费者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更有甚者会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对肉类掺假进行检测鉴别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各种肉类掺假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特点,并探讨其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有PCR检测技术、酶联免疫法(ELISA)、近红外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中,以PCR为主的检测技术包括长度多态性PCR、随机扩增多态性PCR以及实时PCR等最为成熟,应用得也最为广泛。近红外光谱检测虽然检测速度比较快,但是准确度方面还有待改进。ELISA方法虽然已有商品化试剂盒出现,但由于受蛋白活性影响,其应用范围也受限。色谱分析方法近年来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随着高分辨质谱的出现,通过多肽鉴定肉类品种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技术相结合将会使掺假检测更加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7.
旨在为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快速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以掺假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为例,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系统获取油样的拉曼光谱数据,运用基于Inception V2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提取拉曼光谱特征并完成光谱特征与掺假量的非线性关系映射。结果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与菜籽油的拉曼光谱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类胡萝卜素、碳碳双键、甲基和亚甲基产生的拉曼特征峰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所建立的CNN模型效果较好,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26;在低剂量掺假中,模型的预测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拉曼光谱结合基于Inception V2结构的CNN算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满足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肉类安全品质预测及分选分级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作者重点综述了其在肉类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肉类掺假检测、肉类分选分级中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肉类安全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肉类产品需求的逐渐增加, 肉类的品质安全问题也成为全民日益关注的焦点。近年来, 肉类掺假现象十分严重, 不仅扰乱市场秩序, 而且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已无法对肉类品质安全问题作出快速准确的鉴别。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因具有快速、无损、样品需要量少等优势, 将在未来肉类品质安全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基本原理, 并从肉类营养组分、食用品质以及掺杂掺假方面, 综述了其在肉类科学领域的应用现状, 重点总结分析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掺杂掺假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展望其未来在肉类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掺假肉及肉制品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用掺假肉及肉制品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健康隐患。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中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红外光谱技术、拉曼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多光谱成像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电子鼻及电子舌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传统检测方法没有的优势,其优点包括经济、无损、准确及短时间内检测大量的掺假肉及肉制品等。文章综述了光谱学和生物传感器两类无损检测技术在鉴定掺假肉及肉制品的原理及实际应用,对无损检测技术在掺假肉及肉制品中的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完善鉴别掺假肉及肉制品的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保障肉及肉制品的安全性及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新型的光谱检测技术,在分析肉及肉制品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具有方便简单、快速无损、高效等优点,已迅速成为肉品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简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肉品加工品质、食用品质以及安全品质等分析方面;进而阐述拉曼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方式在肉品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优势,并对拉曼光谱技术在今后肉品领域中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拉曼光谱技术在肉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倩  李沛军  孔保华 《食品科学》2012,33(15):307-313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新颖的光谱检测技术在物质理化结构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能实现对肉的快速、无损检测,是肉品成分分析的技术之一,并且其光谱对水等极性物质极其不敏感,因此在肉品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拉曼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综述其在肉品成分分析和品质评定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今后肉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拉曼光谱法快速、准确、无损地检测猪肉脯样品中掺假鸡肉的方法。方法 制备33份猪肉中掺入不同比例鸡肉的肉脯样品,采集拉曼光谱数据,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卷积平滑、归一化、一阶导数等5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及随机蛙跳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对猪肉脯进行定性定量判别。结果 拉曼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处理的效果最佳,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竞筛选效果更佳,构建猪肉脯中猪肉含量的PLS定量模型,其预测集决定系数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62、7.2998。建立的PLS判别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总判别正确率分别为100.00%和98.33%。结论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有效用于定性鉴别猪肉脯是否掺伪及定量分析猪肉肉脯中掺入鸡肉的比例,为肉脯掺假的快速无破坏性检测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被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使用化学计量学方法挖掘被测样品指标和光谱信息之间定性定量关系的一种无损分析技术。该技术通过构建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数学模型,可在不破坏样品完整性和无需样品前处理的前提下获取被测样品信息,实现肉品掺假成分及掺假量的快速预测,目前在肉品掺假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且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主要综述了2010年至今NIRS用于肉品掺假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可为后续研发肉品掺假无损快检设备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肉类作为人体摄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营养健康的追求,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肉制品新鲜度、掺杂掺假等肉制品品质领域的质量问题较为多发。为改善传统肉类检测方法耗时费力的现状,肉品质量的检测方法也逐渐趋于多样化。近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括生物、医药、食品在内的诸多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法结合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无损、高效的优势,适用于肉品及肉制品现场实时监测。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畜禽肉制品新鲜度、品种鉴别与掺假分析、产地溯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肉制品品质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拉曼光谱在粮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无损检测的高效检测技术,且加上拉曼光谱仪的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等诸多领域,在粮食品质、结构检测方面同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数据显示,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及重视,如何实现粮食污染的简单快速鉴别,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当前拉曼光谱这一无损检测技术在粮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粮食的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相应支持。文章介绍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拉曼光谱仪的结构,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肉及肉制品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 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但是以经济为目的的肉制品掺假, 是食品安全中屡禁不止的全球性问题。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技术是有效监督肉类掺假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核酸检测技术中热循环扩增技术(如普通PCR、实时PCR、多重PCR)和等温扩增技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技术、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技术、交叉引物等温扩增(cross prime amplification, CPA)技术等]的原理及在肉类种源鉴别中的应用。提出梯型熔解温度等温扩增(ladder-shape melting temperature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MTIA)技术, 以期推进核酸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在肉制品领域的应用。在肉类种源的检测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SRCA)技术等均能检出0.01%的掺伪, 可用于定量检测, 表明这些核酸技术在肉类种源检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