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利用银耳多糖的生长曲线、电导率、活菌数统计及菌体表面形态的变化,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来研究银耳多糖对植物乳杆菌增殖作用的影响,并确定银耳多糖是否能作为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元。结果表明,银耳多糖对植物乳杆菌有益生作用,能够作为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元,对其菌体完整性无损坏并无毒害作用,且试验测得植物乳杆菌利用银耳多糖的最适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2.
植物乳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的乳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尤其是分布在各类发酵食品中。同时植物乳杆菌也是人体胃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群,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植物乳杆菌良好的生理特性及益生功能,植物乳杆菌在食品、动物饲料、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此主要综述国内外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学、营养代谢规律、耐胁迫机制、益生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植物乳杆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采集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盟及阿拉善盟牧民家庭的各类乳及乳制品样品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研究内蒙古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畜种乳样中乳酸杆菌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呼伦贝尔市以鼠李糖乳杆菌(24.1%)、戊糖乳杆菌(17.2%)、植物乳杆菌(13.8%)占优势;巴彦淖尔盟以植物乳杆菌(62.5%)、干酪乳杆菌(7.5%)和瑞士乳杆菌(7.5%)占优势;阿拉善盟以干酪乳杆菌(31.2%)和植物乳杆菌(25%)占优势。3个地区共有的菌株类型为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弯曲乳杆菌。在内蒙古传统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占分离菌数的38.8%,其次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  相似文献   

4.
以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生发酵香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发酵香肠中的适应性,确定了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最佳组合比例,并对产品的理化指标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一株分离于自然发酵牦牛酸乳的植物乳杆菌YS1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研究对豆奶的pH值、总酸、总菌数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pH值和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而总酸和总菌数低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浆。由此可以看出植物乳杆菌YS1发酵豆奶的理化特性优于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豆奶,是一种高品质的发酵大豆饮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在火龙果汁中的生长规律,发酵过程中的总酸,总糖含量的变化及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产酸速度,活菌数,产品的感官,风味等方面进行评价,筛选适用于发酵火龙果汁的乳酸菌种.研究表明:发酵72 h后,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发酵火龙果汁的酸度分别达到82.9、161.8...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乳杆菌素是植物乳杆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肽类,可以抑制许多革兰氏阳性菌。作者简述了细菌素的分类、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范围和抑菌机制,并简要介绍了几种植物乳杆菌素的性质。尽管目前植物乳杆菌素还未被批准作为防腐剂在食品中使用,但植物乳杆菌已被广泛地应用到食品工业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植物乳杆菌素作为一类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拟利用前期已经筛选出的可以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研究了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在口腔应用方面的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抗生素、盐和酸的耐受性,测定了五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K25、SKT109、YW3-2、YW5-1和YW1-1的自聚集能力以及分别与变异链球菌的共聚集能力,以及研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对变异链球菌自聚集能力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株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都有一定耐受性,远高于人体口腔唾液的溶菌酶浓度(157μg/m L)。五株植物乳杆菌对酸和盐也有一定的耐受性。L.plantarum YW5-1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强。添加L.plantarum K25、YW5-1和YW1-1上清液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5株植物乳杆菌中K25和YW5-1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较强,并且添加了植物乳杆菌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的自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植物乳杆菌的活性以增强乳杆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益生功能,以天然发酵玉米青贮饲料中优良植物乳杆菌作为芯材,乳清蛋白和明胶为壁材,利用喷雾干燥法制成微胶囊,并以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响应值,研究壁材配比、壁材添加量、进风温度、进料量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壁材配比(乳清蛋白与明胶质量比)1:2、壁材添加量22%、进风温度127℃、进料量35%,在此条件下,植物乳杆菌包埋率为62.15%。结论:本研究为应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2种不同加工方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生产的魔芋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活性以及贮藏稳定性、耐胆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元中植物乳杆菌被魔芋低聚糖包埋于内部;魔芋低聚糖显著提高了植物乳杆菌在冷冻和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67%和75.97%;添加魔芋低聚糖能提高植物乳杆菌的贮藏性和耐胆盐的能力,加强其益生元产品的稳定性。此外,研究发现冷冻干燥方式对植物乳杆菌的损伤低于喷雾干燥。为魔芋的开发利用及益生菌的保护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发酵牦牛发酵乳中分离出的2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了研究其在模拟消化道中耐受力,对2株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分别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人工胆汁和高盐4个模拟人工胃肠道消化环境中进行培养,测其耐受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的存活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在pH4.5时,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3.63%,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50.8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h,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9.58%,干酪乳杆菌的存活率达到了51.42%;在胆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活菌数随牛胆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保持在108cfu/m L以上;在高盐环境中培养24 h后的活菌数随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活菌数均在108 cfu/mL以上;并且2株乳酸菌的黏附能力也很强,植物乳杆菌可以达到16.83%、干酪乳杆菌可以达到14.86%。结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均能通过胃进入肠道并保持活力,而且能在肠道很好地定植,为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应用在食品中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分离自母乳、婴儿肠道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和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质控过滤后的数据经Unicycler组装获得基因组精细图,通过比对COG、CAZy数据库对功能基因进注释,并借助BAGEL4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别植物乳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潜力。结果 本研究5株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 %,母乳源植物乳杆菌基因数量多于婴儿肠道源菌株。进化树和ANI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同来源的菌株更倾向于聚类到一个分支。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母乳源菌株与肠道源菌株相比拥有更多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且拥有完整的产植物乳杆菌素基因簇。结论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GC含量、功能基因数目及产细菌素基因簇结构等与分离源有一定的关联,母乳源植物乳杆菌更适于作为潜在益生菌的候选菌株,本研究为益生菌的益生潜力研究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植物乳杆菌B-28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植物乳杆菌素,以蜡样芽胞杆菌为指示菌,通过测定指示菌细胞结构和细胞中APT、离子量的变化,分析探讨植物乳杆菌素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植物乳杆菌素作用于蜡样芽胞杆菌时,胞内ATP呈现迅速下降趋势;并迅速释放出K+和Na+,而且植物乳杆菌素的质量分数与K+和Na+释放量基本呈现线性正相关。随着植物乳杆菌素添加量的增加,蜡样芽胞杆菌细胞裂解率在逐渐提高。而且电镜观察发现:植物乳杆菌素作用的蜡样芽胞杆菌的细胞壁边缘模糊,菌体细胞变形,部分细胞壁缺失,可看到胞内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植物乳杆菌作为公认普遍安全的微生物,其具有免疫、抗氧化、降胆固醇、降解亚硝酸盐、抑菌、吸附重金属等功能,在发酵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化,加快了益生菌的研究向定量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有助于发现益生菌在遗传水平上的特征。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技术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阐述了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在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植物乳杆菌组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综合利用组学技术,可从遗传、表达、代谢等多个方面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以期为植物乳杆菌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从内蒙古传统肉肠中分离得到的植物乳杆菌(X3-2B)为发酵剂来制作发酵香肠,对羊肉半干发酵香肠在贮藏过程中水分活度、水分含量、p H及游离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贮藏过程,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和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p H基本保持不变,大约在5.30。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Aw值和水分含量都低于植物乳杆菌标准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饱和脂肪酸高于其他组;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的不饱和脂肪酸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植物乳杆菌(X3-2B)组呈增加趋势。在贮藏后期,植物乳杆菌(X3-2B)组的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植物乳杆菌标准菌组。研究表明,在羊肉半干发酵香肠贮藏过程中,发酵剂对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低聚半乳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特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影响发酵乳特性的主要因素,并以响应面法优化发酵乳最佳发酵条件;以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HN001为指示菌,探究低聚半乳糖的添加对植物乳杆菌ZDY2013发酵乳抑菌活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能有效利用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代谢,并抑制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牛奶中添加适量低聚半乳糖能够增加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中的活菌数、降低发酵乳的pH,并提高其持水力;响应面分析发现低聚半乳糖发酵乳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0%的植物乳杆菌接种量、1.0%的低聚半乳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24 h及发酵温度为42 ℃;添加低聚半乳糖的发酵乳能有效控制产肠毒素蜡样芽孢杆菌浓度在106 CFU/mL以下。该研究结果为低聚半乳糖及植物乳杆菌ZDY2013在发酵乳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降胆固醇、降血糖的益生菌资源,以实验室10株潜力益生菌株为实验对象,进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胆盐水解酶(BSH)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试验,测定菌株对人工胃液和胆盐的耐受性,评价优势菌株的细胞黏附性能及对抗生素的耐药安全性能。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H-511、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10-4对胆固醇的降解率在50%以上,显著高于商业菌株植物乳杆菌299V(p<0.05)。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SD-H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高达41.7%、40.1%。植物乳杆菌LH-511、植物乳杆菌10-12、植物乳杆菌10-4、植物乳杆菌10-14、卷曲乳杆菌OF48-2pH5这5株菌具有较好的BSH活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抗逆性以及对HT-29细胞的黏附能力。但仅植物乳杆菌LH-511和卷曲乳杆菌OF48-2pH5通过了10种抗生素的安全性试验。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LH-511和卷曲乳杆菌OF48-2pH5具有较好的降胆固醇、降血糖潜力,且通过了抗逆性、黏附性、安全性试验,可用于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在不同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中的m RNA表达水平,通过提取植物乳杆菌M1和UVs29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2株菌的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在2株菌中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UVS29中烯酰-ACP还原酶基因的m RNA表达量高于植物乳杆菌M1,说明烯酰-ACP还原酶的表达量可能会对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乳酸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产酸能力和碳源利用不同,研制出植物乳杆菌分离计数培养基(LPMRS培养基),通过对9种不同的乳酸菌菌株单独试验及混合试验,对该培养基的特异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对LP-MRS培养基和MRS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计数比较,对该培养基是否抑制植物乳杆菌生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培养基可抑制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嗜热链球菌、瑞氏乳杆菌、嗜酸链球菌、婴儿双歧杆菌的生长,并能将植物乳杆菌从干酪乳杆菌群分离开来,且对植物乳杆菌无抑制作用。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和计数。  相似文献   

20.
以寻求一种经济的乳酸菌培养基质为目的,研究了植物乳杆菌ST-Ⅲ在番茄汁中的生长和冷藏特性。当植物乳杆菌ST-Ⅲ按2%接入番茄汁中,在37℃培养8 h后,培养液中乳杆菌的活菌数可达1.0×109 cfu/m L以上。将经过植物乳杆菌ST-Ⅲ培养的番茄汁在5℃进行冷藏,培养液中的乳杆菌活菌数在14 d内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