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铅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重金属铅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发展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方法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铅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由于其本身具有靶分子广,成本低廉,易体外合成与修饰,操作简单与快捷,分子质量小,特异性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使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各检测领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质,同时非常适合于食品应急事件中的快速检测。本文简述目前我国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污染现状及其来源与危害,对传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铅中的检测进展作较详细的论述,并对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重金属铅中的检测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对人们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对重金属进行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为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序列,是经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具有靶分子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核酸适配体技术对食品中Hg2+、As3+、Pb2+的检测,并对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SERS)、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FET)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问题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因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等特点,无法满足当前检测需求,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准确检测手段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研究重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具有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简便的操作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领域人员青睐。CLIA能够很灵敏的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区别,能检测出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抗原、半抗原和抗体,同时还能应用于核酸探针,它目前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和环境等领域,根据近五年的文献报道,简单概述了CLIA技术,并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病原微生物以及生物毒素等方面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作了详细综述,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289-294
食品安全是21世纪重大的民生问题,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卫生安全。近几年食品中砷污染事件频发,引起人们对砷危害性的高度重视。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重金属砷进行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存在检测仪器体大笨重、前处理复杂和检测成本较高等缺点,而随着核酸研究的进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测方法也被广泛应用。核酸适配体是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序列,是通过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出来的能识别特定靶分子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具有稳定的二级结构、高亲和力和便于化学修饰等特点。经过20年的发展研究,核酸适配体已成为一类新型识别分子,备受多学科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核酸适配体也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检测工具,但以核酸适配体技术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砷的文献数量不多。文中对传统检测方法和标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并对核酸适配体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担忧,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也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其中很大比例的时间被前处理所耗用,因此,持续发展简单快速的前处理技术是提高检测效率的关键环节。目前食品中重金属常用的前处理技术主要有无需消解的直接进样、微波辅助提取、溶剂提取和紫外光解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前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同时还展望了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所需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立简单快速的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此同时,对于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也直接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热点.现有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耗费时间较长,因此开发简单、快捷的检测技术是提高食品重金属检测效率的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从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入手,详细阐述了快速检测技术在理化项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生物毒素、微生物和重金属检测六大领域的应用,并且总结了基层食品监管中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注意事项,旨在推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而常规的食品检测技术具有耗时长、成本高等不足,不能满足对食品的日常监管,在此情况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发展进行介绍,系统整理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添加剂检测、农兽药残留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检测和生物毒素检测项目中的应用现状。进一步介绍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各项检测中应用所常用的检测方法和产品,如化学法、生物法和仪器法等,对不同快速检测方法的作用机理、使用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综述。同时本文指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为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为保证食品安全,构建快速、廉价和可推广的食品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以功能核酸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及分析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核酶和核酸适配体等功能核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识别分子,可实现对金属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在构建高灵敏、高选择性的食品重金属分析检测平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功能核酸在重金属(铅、汞和镉)污染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由功能核酸构建的荧光传感器和比色传感器,及功能核酸与纳米粒子复合构建的核酸纳米传感器。此外,考虑到食品重金属离子检测所涉及的区域范围广、样品数量多等问题,本文突出了功能核酸与微流控技术及便携检测设备整合的检测平台,为临场的食品重金属污染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宋晓燕  刘宝林 《食品科学》2014,35(11):319-324
真空冷却是一种快速、清洁的食品冷却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蔬菜、水果、焙烤食品、黏性食品、海鲜、小块熟肉以及切花的冷处理。然而,与传统的冷却方式(例如风冷和水冷等)相比,真空冷却却有失重率大和初投资大等缺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真空冷却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高温食品快速冷却技术之一,在食品安全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促进真空冷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些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也逐渐重视起来。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体外筛选得到的单链DNA或RNA片段,能特异性地结合目标分子。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中蛋白质、霉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技术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刚  叶金  王松雪 《食品科学》2016,37(17):270-274
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现场检测、快速筛查和政府监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市场上基于快速检测方法的产品还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亟需建立科学合理的快检产品评价方法,保障产品质量和指导实际使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快速检测方法(产品)评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并结合粮油质量安全领域中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的提高,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剂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香兰素作为一种易提取的天然香味化合物,因其原料成本低、生产工艺成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贮藏保鲜和加工尤其是乳制品的加工中。本文主要介绍香兰素的结构与性质,综述香兰素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包括抑菌作用、抗氧化作用、稳定剂作用,并提出香兰素在应用上还值得研究的问题,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钟辉  向军俭 《食品科学》2014,35(17):306-311
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携带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概述近年来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类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的安全问题被广泛关注.现阶段,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及采摘后的加工处理过程虽均在相对安全卫生的条件下进行,但因环境污染及使用化学药品处理,处理后的食品是否依旧安全可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食品检测技术操作复杂、专业性强、仪器设备贵且无法实现现场操作,而生物传感器操作简单、可重复...  相似文献   

17.
动物源性食品中药物多残留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在分析通量、成本和适用性方面显示了突出优势。动物源性样品基质复杂、兽药和迁移的农药残留的浓度很低,以多残留方式分析需要发展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高选择性的检测技术。由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多残留分析中有超过90%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5 a来色谱-质谱检测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多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农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正在向着检测方法与技术的通量化、快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免疫检测方法由于其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其试剂具有稳定性、操作具有简便性,因此适合推广应用。其中蛋白芯片法与传统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比较,具有高通量,样品用量少,一份样品可同时进行多指标分析,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成本,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并且检测限与灵敏度等均与ELISA方法相当。动物源性食品种类和成分较为复杂,目标化合物的检测限较低,各目标化合物的性质差异大,且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组分。因此,近年来蛋白芯片在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增多。本文就蛋白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传感器是以活体微生物细胞为感应元件, 感应需要测定的靶标物质浓度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可识别信号的检测装置。早期的微生物传感器以微生物测定和微生物电极的形式出现,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 基因工程类微生物传感器迅速发展, 并且由于其成本低、使用便捷、功能扩展性强等优势, 使其在食品安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总结了微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品质分析、食品安全毒性评估、食品污染脱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析了微生物传感器发展趋势和当前的技术瓶颈。本综述可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和应用人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参考, 推动微生物传感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