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蜜营养价值丰富,糖类是其最主要的成分,约占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检测3个品种、9个产地来源的真蜂蜜和两种掺假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含量。然后,基于定量检测结果,利用“简单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蜂蜜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蜂蜜中糖类含量最高的为果糖,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含量较低。掺假蜂蜜以及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真蜂蜜中糖类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性,为其产地溯源和掺假鉴别研究奠定基础。基于蜂蜜中糖类的定量结果,来自不同产地的3种蜂蜜都得到了很好的区分,且对于果葡糖浆掺假蜂蜜和真蜂蜜区分效果也令人满意,该方法可行有效,适用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蜂蜜掺假鉴别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蜂蜜掺假是蜂蜜质量安全管理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影响到蜂蜜产品的出口贸易。本文介绍了蜂蜜掺假的基本特点和几种鉴别蜂蜜掺假的检测技术,分析认为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近红外光谱、色谱技术、酶活性检测、显微镜检、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旋光法具有不同的检测特点和适用范围。基于一种方法难以确证蜂蜜掺假的问题,提出加强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技术、混合蜂蜜确证技术和构建蜂密产品溯源与指纹图谱库的建议,以保障蜂密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上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掺假情况,检测了随机抽取的一批蜂蜜,发现其中掺假蜂蜜主要以掺入果葡糖浆为主,并且对于标准中未出现的一种判定阳性的依据进行加标试验验证,可以作为判断蜂蜜掺假的辅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蜂蜜掺假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蜂蜜掺假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影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概述目前蜂蜜掺假的基本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蜂蜜掺假的形式、特点等入手,概述了目前在蜂蜜掺假检测中的几种主要可行性方法及其特点: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近红外光谱法、淀粉酶活性检测法和显微镜检验法。最后,对掺假蜂蜜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蜂蜜掺假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但蜂蜜掺假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影响到我国蜂蜜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概述目前蜂蜜掺假的基本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标记物质的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展望蜂蜜掺假检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行国家标准在鉴别蜂蜜掺假方面存在的缺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就蜂蜜掺假的特点、新蜂蜜国家标准在鉴别蜂蜜产品掺假方面的缺陷、今后蜂蜜产品掺假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蜂蜜用葡萄糖溶液掺假的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蜂蜜用葡萄糖溶液掺假的快速检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对真假蜂蜜样本进行了研究。121个真蜂蜜样本中取8个分别按5%、10%、15%、20%、25%、30%、35%、45%、55%和65%的质量比掺假,共得80个掺假样本。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的模型结果表明最佳预处理方法为自归一化加一阶微分(真假判别)和中心化加一阶微分(掺假量分析)。利用CARS(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法筛选变量,PLS-LDA模型对真假蜂蜜的判别准确率为100%,PLS模型对掺假量定量分析的交互验证均方差为3.137 7,预测均方差为2.980 0。结果表明NIRS能实现蜂蜜用葡萄糖掺假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任翔 《川菜》2014,(5):16-19
不过他们都是做老实生意,蜂蜜绝不掺假,有多少就做多少。记者提出向他们购买蜂蜜的请求,实诚的谭大哥认真地说:“这个很困难,因为蜂王浆一定要新鲜的,特别是不能见光,一见光营养就没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蜂蜜掺假的简便、快速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手段建立了一种蜂蜜掺假检测的新方法。该研究收集了中国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的典型天然蜂蜜样品,根据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蜂蜜掺假手段、掺假物质及相对含量情况模拟制备系列掺假蜂蜜样品,利用HPLC-ELSD对样品中糖类物质进行分离测定,并采用PLS-DA统计学方法进行蜂蜜掺假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10%以上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的掺假蜂蜜样品均能利用本方法予以鉴别,其校正集的正确判别率达到92.5%,验证集的正确判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谢博  傅红  杨方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244-251
为对掺假蜂蜜识别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研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方法鉴定4种未掺假蜂蜜及2种掺假蜂蜜中肽类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并探讨未掺假蜂蜜和掺假蜂蜜多肽的差异。以20%的三氯乙酸溶液沉淀蜂蜜蛋白,所得蜂蜜蛋白以胰蛋白酶酶解,然后通过C18固相萃取柱净化酶解肽段。采用0.1%甲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高分辨质谱(Q-Exactive)的Full MS/ddMS2模式对胰蛋白酶酶解后的蜂蜜多肽进行鉴定,MaxQuant软件分析质谱结果,分析所得肽段在Uniprot上进行Blast序列对比。结果显示,4种未掺假蜂蜜中均存在来自蜂王浆主要蛋白(MRJPs)的多肽,2种掺假蜂蜜中未检测出MRJPs,且4种未掺假蜂蜜中所鉴定出的多肽80%以上来自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Apis cerana、Apis mellifera)。通过比对6种蜂蜜酶解肽段序列发现,肽段EYILVLSNK在4种未掺假蜂蜜中均有检测到,在2种掺假蜂蜜中未检出。因此,来自于Apis mellifera的MRJP1酶解产生的肽段EYILVLSNK或可作为辨别真伪蜂蜜的潜在肽段。  相似文献   

12.
采集蜂蜜样品的核磁共振氢图谱(1H-NMR),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负载图法找出真蜂蜜和掺假蜂蜜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蜂蜜的1H-NMR图谱中,共有24个物质的1H-NMR信号,包括7个有机酸,15个糖类和2个其他类物质。通过对真蜂蜜和掺假蜂蜜之间的比较分析,得出真蜂蜜组中的苏氨酸、脯氨酸、松二糖、曲二糖、松三糖和苯基丙氨酸含量高于掺假蜂蜜,而2,3-丁二醇、乙偶姻、甘露糖、5-羟甲基糠醛和甲酸的含量低于掺假蜂蜜组,并且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MR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上分析蜂蜜样品的化学成分,可以发现真蜂蜜与掺假蜂蜜之间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蜂蜜真假鉴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电子舌对掺入果葡糖浆掺假蜂蜜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舌对不同蜂蜜以及掺入果葡糖浆的蜂蜜样品进行测定,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能够区分不同蜂蜜样品和掺假蜂蜜样品(果葡糖浆掺入比例≥5%);对掺假蜂蜜样品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预测模型,电子舌响应信号和果葡糖浆掺入比例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92 0),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预测误差均≤5%(掺入比例为10%~70%)。试验证明电子舌可用于掺入果葡糖浆的掺假蜂蜜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以鹅掌柴蜂蜜为研究对象,对鹅掌柴蜂蜜、常见掺假物质和掺假蜂蜜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绘制以果糖含量为X轴,麦芽糖含量为Y轴与果葡糖浆、玉米糖浆、麦芽糖浆含量的等值线图;建立鹅掌柴蜂蜜标准糖类指纹图谱,同时对常见掺假物质及掺假蜂蜜的相似度及99%置信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掺假物质为果葡糖浆时,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变化不差异性不大,当掺假物质为玉米糖浆和麦芽糖浆时,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随着掺假量的增加而减少,麦芽糖含量随着掺假量的增加而增加,蔗糖含量均为未检出;掺假物质与果糖、麦芽糖的等值线图直观地呈现出鹅掌柴蜂蜜掺假玉米糖浆、麦芽糖浆的分布,可以定量鉴别鹅掌柴蜂蜜掺假情况;鹅掌柴蜂蜜之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99,说明标准糖类指纹图谱能够反映鹅掌柴蜂蜜的共同特性,同时也能够反映掺假蜂蜜与鹅掌柴蜂蜜之间的差异;计算出鹅掌柴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含量99%置信区间,果糖的含量范围为42.27 g/100 g~47.79 g/100 g,葡萄糖的含量范围为21.56 g/100 g~27.53 g/100 g,蔗糖为未检出,麦芽糖为0.92 g/100 g~1.55 g/100 g,研究结果可以为蜂蜜的产品质量控制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鼻对掺假蜂蜜样品进行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对掺假蜂蜜样品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子鼻响应信号和果葡糖水掺入比例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为0.980 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预测误差均≤8%(掺入比例20%~70%)。试验证明当果葡糖水掺入比例较高时,电子鼻可用于掺假蜂蜜的识别。  相似文献   

16.
天然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市场上蜂蜜产品的质量却良莠不齐。随着蜂蜜掺假手段的提高,我国现行的国家检测标准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几年来,蜂蜜中最难检测的掺假手段就是在天然蜂蜜中掺入高果糖浆。高果糖浆与真蜂蜜中糖类物质的组成较为相似,检测蜂蜜中掺入高果糖浆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但是蜂蜜中的糖类物质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空间结构、热力学温度、寡糖组成等方面与掺假糖浆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对基于糖类物质差异鉴别掺假蜂蜜的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掺假蜂蜜鉴别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蜂蜜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雷  刘红兵  罗立廷 《食品科学》2017,38(4):275-282
利用氢核磁共振(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谱图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OPLS)法对油菜蜂蜜和果葡糖浆掺假蜂蜜进行判别分析。采集了303个油菜蜜样品和180个按照不同比例配制的果葡糖浆掺假蜂蜜样品的1H NMR谱图,并对油菜蜜主要糖类成分和部分低含量化合物进行了信号归属。采用OPLS对训练集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蜂蜜果葡糖浆掺假判别模型。通过排列实验法对模型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显示,油菜蜜和果葡糖浆掺假蜂蜜样品在OPLS得分图中能明显区分。训练集和测试集样品的总体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8.40%和98.24%。因此,1H NMR与OPLS相结合可以实现油菜蜜中果葡糖浆掺假的快速鉴别。该方法是基于对蜂蜜成分的整体分析,避免了仅仅分析个别成分指标的检验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为蜂蜜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国内外蜂蜜掺假鉴别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对蜂蜜的品质指标、现有蜂蜜掺假的形式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蜂蜜掺假鉴别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分为传统检测方法、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掺假鉴别法和色谱法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一阶校正方法等三大类,并一一进行了综述,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在肯定蜂蜜掺假检测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的前提下,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对于蜂蜜掺假鉴别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蜂蜜掺假鉴别的研究前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种检测技术的融合和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技术的引入,可为解决目前蜂蜜市场上品种混乱、品质不佳、掺假造假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脆弱性评估技术在蜂蜜掺假问题上的应用。方法:借鉴国际上脆弱性评估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蜂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从机会、驱动力及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构建蜂蜜产品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并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修正确权,避免了单一确权方法的局限性。结果:经济驱动力的脆弱度最高,其中,蜂蜜产业的经济健康状况是影响蜂蜜掺假的主要原因。结论:该方法为脆弱性评估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掺假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蜂蜜掺假和造假问题,对所选蜂蜜的主要理化指标:还原糖含量、酸度、蔗糖含量、淀粉酶值、费氏反应等进行测定。同时研究储存温度(10、37、45℃)和时间(0、10、20、30d)对蜂蜜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比较真假蜂蜜的淀粉酶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并且对纯正蜂蜜进行不同浓度蔗糖与不同浓度淀粉的掺假处理,分析掺假对蜂蜜淀粉酶值的影响。从而为辨别蜂蜜掺假方法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