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研究了葡萄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以葡萄籽油为芯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为壁材,在复合乳化剂的作用下进行乳化,以喷雾干燥法得到微胶囊产品并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研究表明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重量比为3∶1,乳化剂浓度为10%,芯壁比为1∶2,温度为45℃,均质速度为12000r/min,乳化时间为12 min时制备得到稳定的葡萄籽油乳液,在进风温度180℃、出口温度80℃、进料速率5mL/min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葡萄籽油微胶囊,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效率达到72.56%,60℃条件下贮藏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贮存性能和抗氧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冰  李次力  李宏涛 《食品科学》2004,25(4):102-106
本文研究了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结果表明以CMC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单甘酯和蔗糖酯为乳化剂制备的微胶囊化红松仁油粉末油脂,在壁材含量为5%、壁材比(CMC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3、乳化剂含量为0.3%、红松仁油与壁材的质量比0.25~0.5时,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粉末化榛仁油乳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麦芽糊精和黄原胶为壁材,以蒸馏单甘酯和蔗糖脂肪酸酯为复合乳化剂制备微胶囊化榛仁油粉末油脂,对榛仁油微胶囊化的乳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乳化工艺为: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10:3:1、芯材/壁材1:2、复合乳化剂含量0.4%(单甘酯/蔗糖酯4:6),乳化温度75℃.  相似文献   

4.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甾醇酯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油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与壁材比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粉末甾醇酯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甾醇酯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甾醇酯的最优乳化条件为: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变性淀粉∶麦芽糊精)为1∶5;芯材/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甾醇酯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5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8%。  相似文献   

6.
栝蒌子油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栝蒌子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光和热都比较敏感,极易氧化变质,油脂的氧化不仅会使其失去应有的功效性,而且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栝蒌子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保持和稳定其生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微胶囊化生产过程研究中,选择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作为复合壁材,对微胶囊包埋率影响大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复合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1∶1,芯材与壁材比2∶3,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0%。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为35 MPa。  相似文献   

7.
以花生油-西藏酥油(2∶3)为芯材,可溶性豆渣酶解产物-麦芽糊精(1∶4)为壁材,单甘酯、蔗糖酯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花生油-西藏酥油混合油脂的微胶囊化进行了研究。主要原料配方是:混合油脂35%,乳化剂2%,酪朊酸钠3%,混合壁材60%;工艺参数为:乳化温度70~80℃,加水量1~1.2(相对于固形物),喷雾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95℃。制备的微胶囊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流动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8.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杜仲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微胶囊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杜仲籽油微胶囊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仲籽油微胶囊的优化配方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配比1:1,心材与壁材比率2:3,乳化液浓度25%(W/V);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5 MPa;在此条件下,杜仲籽油微胶囊的包埋效率可稳定在84%~86%,经微胶囊化处理的杜仲籽油,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微胶囊产品的颗粒外形较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乳化剂对微胶囊化粉末油茶籽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材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质量比1∶3),以大豆卵磷脂和吐温-80(6∶4)的复配乳化剂乳化油茶籽油形成的乳液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且喷雾干燥制备的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均匀、细腻、干燥。经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末油茶籽油颗粒外形较圆整,大小分布较均匀,表面光滑,其载油量及包埋率分别为35. 6%和82. 02%。  相似文献   

10.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以无花果的乙醇提取物为芯材,用喷雾干燥法制取无花果微胶囊粉。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4,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固形物浓度为30%,乳化剂用量为0.3%,30 MPa均质2遍,进风温度为200℃,出风温度为81℃。生产出的微胶囊无花果粉色泽、溶解性好,水、表面油含量低,无甚粘壁现象,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2提取含原花青素的葡萄籽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花青素的提取率和葡萄籽的出油率为考察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 ℃;在最佳条件下葡萄籽出油率为(10.92±0.25)%,原花青素提取率为(23.4±7.2)mg/100 g.在加入无水乙醇夹带剂的前提下,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可以使油中含有原花青素,提高葡萄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银杏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银杏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 环糊精的比例为1:1(m/m),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m/m),料液浓度为25%(m/V),单甘脂为0.1%;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30ml/min,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银杏油的效率可达到90.66%;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混合溶剂一步法提取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溶剂一步法提取葡萄籽油和原花青素的工艺,试验结果显示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7、混合溶剂正己烷/95%乙醇比例4:6,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5h,在此条件下葡萄籽油提取率为92.62%±3.74%,原花青素提取率为56.18%±4.12%。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媛  王定颖  岳田利 《食品科学》2012,33(10):136-140
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温度、提取时间、功率为影响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效率的3个主要因素,运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超声波提取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研究,分析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DPPH自由基实验以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4℃、提取时间37min、超声波功率456W,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每5g葡萄籽的葡萄籽油提取量为0.63314g,提取率13.31%;葡萄籽油质量浓度为1~25mg/mL时,其质量浓度变化与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在25mg/mL时,清除率达到80.7%,继续增大葡萄籽油质量浓度,对自由基清除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木瓜蛋白酶对脱脂葡萄籽进行酶解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考察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料液比对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葡萄籽蛋白质水酶法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籽蛋白质的最优提取条件为:酶解温度40 ℃,料液比1∶25(g∶mL),酶用量4%,酶解时间4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为67.85%。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鱼油微粉的制备工艺以及初探其稳定性,本文以鱼粉加工副产物富集所得鱼油为原料,筛选复合壁材,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粉的工艺条件,考察芯壁比、固形物浓度、乳化温度、进风温度、喷雾压力、进料流量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效果的影响,并测定鱼油微粉的微观结构、溶解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壁材选择阿拉伯胶/β-环糊精/玉米糖浆(质量比2:1:6)效果较好,微粉制备的最适工艺参数为:芯壁比32%、固形物浓度25%、乳化温度52 ℃、进风温度206 ℃、喷雾压力35 MPa、进料流量300 mL/h,此条件下制得的鱼油微粉包埋率达92.66%。微粉颗粒表面光滑,无破裂或孔洞,且水溶性好。鱼油微粉的贮藏稳定性显著高于未微胶囊化的鱼油(P<0.05),且添加抗氧化剂的微胶囊鱼油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对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葡萄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在葡萄籽细度 40目 ,水分含量 4 5 2 % ,湿蒸处理 ,萃取压力 2 8MPa,温度 3 5℃ ,CO2 流容比 8~ 9,萃取时间 80min的条件下 ,葡萄籽油的萃取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