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鱼肉为主原料制造类似对虾、螃蟹、干贝等高级海产品,不仅能充分利用原料鱼,还能提供价格便宜的食品。因此,过去这种研究很盛行。作为有类似螃蟹、干贝食感的食品,我们已经知道把鱼糕切成粒径为1~2mm纤维状的制法,可是对虾的肉组织与螃蟹、干贝的纤维束明显不同,且与鱼糕的均质组织也不同,具有很难掌握的性质,所以类似对虾食感的食品一直没有生产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秦皇岛旅游特色产品开发优势 1.气候优越,物产丰富 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受海洋调节,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昌黎、青龙、山海关分别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名特优水果可深加工成罐头、饮料、蜜饯、干果等绿色食品,土特产可加工成便于携带、包装精美的旅游特色产品。另外,海水养殖后备资源丰富,盛产对虾、海参、海蜇、螃蟹等海产品。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的加工利用和产业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滨对虾是当今高产的三大养殖对虾品种之一,具有广温广盐杂食性、生长速度快、抗病抗逆力高、适应性能强、营养需求低等突出特点,是一种营养均衡的食源性高蛋白佳品。凡纳滨对虾从1988年引进中国后,90年代初养殖获得成功,2000年后进行了规模化推广,2019年养殖总产量为181.6万吨t,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和渔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从引种、繁苗、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庞大产业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文化效益。目前我国对虾加工产业处于结构简单、粗放加工的初级阶段,加上国际贸易壁垒、国内外市场低迷、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进行虾类高值化产品研究、加工技术研究、延长虾类加工产业链等已成为产业发展方向,这对开辟凡纳滨对虾加工食品新途径、促进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虾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加工下脚料也急剧增多,主要包括虾头、虾壳和虾尾,这些下脚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未被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工厂一般采用化学法等较简易的方法提取甲壳素、蛋白质、虾青素和虾油,得率低、纯度不高、综合利用率较差,且由于使用大量化学试剂也易造成环境污染。近期的研究发现了超临界CO2萃取、离子液体等新的提取工艺对虾加工下脚料中营养物质的方法,不仅更环保,还能提高得率和纯度以及避免活性物质的破坏和损失。本文针对对虾加工下脚料中营养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比较并分析了化学法、酶法等传统提取技术与微生物发酵法、离子液体法、超临界及亚临界等新的工艺技术的特点,并对其综合提取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高效开发利用对虾的加工下脚料资源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5.
虾酱、虾油(亦称鱼露、(鱼奇)油、鱼酱油)为我国沿海传统水产调味品。是以价格较低的小鱼、螃蟹、小虾、对虾头或水产加工中的废料,经盐渍、发酵而成。为促进产品质量提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们对本市塘沽区生产的虾酱和虾油进行了调查和抽样分析。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产销情况白虾酱,1977和1978年分别生产100万斤,1977年销售80万斤,1978和1979年分别生产红  相似文献   

6.
汞(mercury,Hg)是一种毒性强、分布广、难降解的环境污染物,易富集在对虾的内脏和头部,限制了对虾加工下脚料的综合利用。以对虾加工副产物中Hg(Ⅱ)的脱除为研究目的,利用三维石墨烯泡沫(3D graphene foam,GF)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羟基、羧基官能团,与Hg(Ⅱ)螯合,实现对对虾加工副产物中Hg(Ⅱ)的脱除。分别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甲醛滴定法测定脱除前后对虾加工副产物中Hg(Ⅱ)、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GF质量轻,经氧化后含有大量的孔隙结构以及丰富的官能团,在pH6,吸附平衡时间20 min的脱除条件下,GF对对虾加工副产物中Hg(Ⅱ)的脱除率达92.01%,而对蛋白质、氨基酸态氮的保存率分别为94.92%、93.89%。因此,将对虾加工副产物通过GF处理,可以显著(P<0.05)减少加工副产物中Hg(Ⅱ)的残留量,提高对虾加工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加工海蓬子以及分析冻干品的营养品质.以新鲜海蓬子作为对照,通过感官品质、复水性、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方面对海蓬子经冷冻干燥所得干菜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海蓬子干品的感官接近新鲜海蓬子;经95℃热水浸泡2 min基本恢复鲜品状态;营养成分得到很好保持;卫生指标符合NY/T 1045-2006(绿色食品脱水蔬菜)质量安全要求.真空冷冻干燥很好地解决了海蓬子长期保存、保鲜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8.
研制一种可在同一工位进行对虾开背去头加工的对虾开背去头一体机,采用长短V槽同步运动进行对虾输送,利用长短V槽相对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及去头刀对虾体的划伤进行去头,同时利用开背机构及压紧机构的组合实现对虾开背加工的加工工艺。试验表明,设计的对虾开背去头一体机能够实现对虾的开背及去头工作同时进行,结构紧凑、运行可靠,加工效果好,处理能力远远高于人工,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几年来出口冻对虾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的系统总结,分析对虾加工中各类危害因素,确定影响对虾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工厂生产卫生条件、人员、原料、冻结、分选和分级;并针对上述要素,探讨了具体监测控制措施,为提高出口冻对虾的加工质量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对虾饲料加工工艺的探讨湛江粤海饲料公司(524001)林文旭根据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和养殖条件,对虾养殖主要品种包括: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三大类。有别于禽畜饲料,对虾饲料有三大主要指标:(1)对虾饲...  相似文献   

11.
蛋爆螃蟹     
《中外食品工业》2011,(1):43-43
选用新鲜的海螃蟹,将其切成四块。放入碗中,倒入黄酒、糖、盐调匀。老姜切丝。香葱切段备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壳聚糖-荔枝木质精油可食膜对刀额新对虾的保鲜效果,以添加8%荔枝木质精油的壳聚糖复合膜(V/V,以壳聚糖溶液体积计)浸涂刀额新对虾,进行4℃保鲜试验;在6 d的贮藏期内,进行刀额新对虾的感官指标及品质指标(p H、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nitrogen,TVB-N)、质构、色差及菌落总数)测定。研究发现:壳聚糖-荔枝木质精油可食膜浸涂使刀额新对虾的货架期有效延长,普通无菌保鲜膜保存货架期为3 d,浸涂复合膜保鲜可延长至6 d;感官及品质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变缓,保鲜膜保存TVB-N含量在第4 d时为31.58 mg/100 g,已无食用价值;而复合膜保存在第6 d仍低于30 mg/100 g;保鲜膜保存p H在4 d时超过7.6,而复合膜保存在第6 d时丧失食用价值;从菌落总数角度看,保鲜膜保存第3 d达到腐败终点:6.89 lg(CFU/g);而复合膜保鲜的刀额新对虾菌落总数仍在一级鲜度。研究表明:壳聚糖-荔枝木质精油可食膜对刀额新对虾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延长刀额新对虾的货架期3 d。本研究对精油壳聚糖复合膜的水产品使用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虾副溶血弧菌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虾作为一种营养美味的食物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餐桌上,但因为食用了不洁对虾而造成的食物中毒现象屡有发生.副溶血弧菌作为对虾体内最常见的细菌成为食物中毒的重点检测对象.我们参照国际上风险评估的经验,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对虾的生长、捕捞、运输、销售、加工食用等5个环节进行暴露量评估,得出结论:对虾确实会感染副溶血弧菌,但只要食用方法得当,就不会造成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烹饪》2014,(10):8-13
刚刚过去的九月,渔民们迎来了开海期,海鲜正是当造。“秋风起,蟹脚痒”,螃蟹也进入最肥美的时节。淡水鱼虽大多不在繁殖期,但也随着海鲜、河鲜的热闹迎来秋季的又一小高峰。酒店、酒楼、餐馆,乃至大排档,都如火如荼地上演着—场场海鲜、河鲜的活色生香。本期专题将各色海水鲜物和淡水鲜味推为主角,统称为“水鲜”,看各路大厨如何烹制金秋季的水鲜盛宴。  相似文献   

15.
对虾在世界水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国内外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虾的养殖面积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其副产物激增。对虾副产物中虾头、虾壳、虾尾等部分占虾体总质量的40%以上,这些副产物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甲壳素、虾青素、抗氧化肽等方面综述对虾副产物的综合加工技术与高值化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提升对虾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潜力,促进我国对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近年来科学养虾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年产量也逐年提高。加工后的对虾是我国大宗出口的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虾头是对虾加工后的副产物,约占整个虾重的1/3,我国仅北方年加工对虾产生的虾头有4万吨左右。目前这些虾头没有很好的利用,造成的浪费较大。本研究着眼于虾头的加工,利用虾头的营养成份制成风味食品——虾脑酱。虾脑酱色泽红润、味道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丰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赣榆县海发食品厂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海研究所,投资400多万元,历时近一年,攻克了高温蒸煮而不改变梭子蟹的风味、长期恒温保存而不改变梭子蟹的品质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即食梭子蟹,并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梭子蟹即食加工技术。即食梭子蟹采用日本真空包装工艺,精选深海捕捞及无公害池塘养殖梭子蟹为原料,  相似文献   

18.
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探讨即食半干虾仁加工技术。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即食半干虾仁加工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先调味后蒸煮,蒸煮时间为5 min;采用分段干燥,先用60℃烘干1 h,取出放置0.5 h,然后再用70℃烘干1 h;杀菌条件为115℃,10 min。最佳配方:对虾虾仁100 g、食盐2%、糖10%、柠檬酸1%、味精1%。该产品色泽均匀,风味浓郁,具有独特的海鲜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螃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尤其是螃蟹脂肪的加工应用,本文对三疣梭子蟹的脂肪提取工艺及其组成进行了研究。本文比较了4种常用的脂肪提取方法(索氏法、Bligh-Dyer法、超声法和微波萃取法)和5种甲酯化方法(酸法、室温碱法、酸碱结合法、常规三氟化硼法和一步三氟化硼法),得到较优的蟹肉脂肪分析方法,并分析三疣梭子蟹肉脂肪酸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最佳方法为Bligh-Dyer提取和常规三氟化硼甲酯化方法。采用此方法进行测定,得出三疣梭子蟹肉含20种脂肪酸,其中包括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9.43%、16.92%和 43.65%,各类特征脂肪酸分别为C16:0(棕榈酸)、C18:1(油酸)和C22:6n3(DHA),其中n-3系/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5.27,说明蟹肉富含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说明螃蟹脂肪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前景,为螃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也为螃蟹脂肪的提取加工及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细品大闸蟹     
正人们喜欢吃大闸蟹,是因为每到螃蟹成熟季节,脑海中早已浮现出金黄的螃蟹在手中、浓郁的蟹香在口中的诱人画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品鉴大闸蟹,我们请教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锡昌教授。他从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研究30余年,带领的团队近年来对大闸蟹营养、风味和安全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