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超声波法与传统热水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灵芝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组实验法对灵芝多糖提取工艺(热水法和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粒度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其中传统热水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90℃,提取时间2h,粒度80目;超声波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25min,粒度为60目。超声波法与传统热水法相比,提取时间缩短3/4,多糖提取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可溶性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优化湿法超微粉碎提取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法能显著提高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胶体磨磨齿间隙42μm、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170min。根据模型预测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417.6μg/mL,验证实验中多糖含量为(418 ± 3.21)μg/mL,提取率为3.63%。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 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对象, 使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水平范围, 使用响应面法分析法优化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 最终得出蛇六谷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经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得出蛇六谷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 料液比1:16 (g/mL), 浸提温度83 ℃、浸提时间1.6 h, 提取2次, 在该条件下, 蛇六谷多糖的提取率为23.56%, 与模型的预测值相比结果相符合。结论 使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得出的蛇六谷多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可用于蛇六谷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灵芝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对灵芝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冷、热水、冷、热碱液分别从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提取灵芝多糖,使多糖获得初步分级。还比较了浸提温度、加水比、浸提次数、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粗提的影响,选定了适宜的提取工艺,并选用层析法纯化了多糖,使多糖纯度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灵芝孢子粉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优工艺参数,并运用响应面法对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并确定该工艺条件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优工艺为液料比20∶1(m 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在此条件下灵芝孢子粉多糖提取率为4.78%;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1.27∶1(m L/g)、提取温度80.10℃、提取时间2.10 h,在此条件下预测多糖提取率为4.84%;对模型进行验证,实测结果为4.81%,与拟合方程预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设计试验优化灵芝孢子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条件。以超临界CO_2萃取过灵芝孢子油后的灵芝孢子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灵芝孢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提取温度91℃,提取时间3.3 h,液料比15.8︰1 (mL·g~(-1))。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达到3.69%,与理论值相对误差0.33%。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灵芝孢子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取溶剂浸提、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对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和三萜进行提取。以提取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各种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法提取,其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60℃,提取三萜的最佳工艺为微波法提取,其最优组合为料液比1∶15,提取时间20min,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75%。  相似文献   

8.
树舌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树舌灵芝菌丝体粗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重点考察不同的浸提剂、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乙醇沉淀倍数对树舌灵芝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剂为氢氧化钠(4%),料液比为1:30(g/mL),温度为80℃,时间为4h,乙醇沉淀体积为3倍,多糖提取率为4.022%.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取传统的热水浸提法,探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3个因素对金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金耳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发现料液比对金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料液比与浸提温度的交互效应对金耳多糖提取率具有显著影响。确定金耳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41(g/m L),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3 h。在上述条件下得到的西藏野生金耳粗多糖的提取率是7.9%,与响应面模型的预测值相符合,表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西藏金耳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冮洁  刘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9):256-259
采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菌丝体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确定了实验参数的水平范围。结果表明:液固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乙醇用量等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具显著性;杏鲍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30∶1mL/g、浸提温度97℃、浸提时间1.8h、乙醇用量是浸提液的2.5倍,浸提1次,在该工艺条件下杏鲍菇菌丝体多糖得率为8.65%。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in streamlines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of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of RAMS for the recent 10 years.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聚甘油酯(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简写为PGE)在常温下有半固态和固态两种存在状态,本文通过对分别添加这两种PGE的软冰淇淋基料进行粘度、pH、粒径分析和垂直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Turbiscan),发现半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2%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稳定性最好;固态PGE的添加量为0.4%时.乳状液的粘度最低,粒径最小.通过比较发现,两种PGE对基料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半固态PGE能使乳状液的粒子更小,并能有效延长乳状液的稳定性;而固态PGE由于其熔点较高,可以促进脂肪结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食用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来源并建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为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5009.22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数学模型, 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 最终计算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结果显示, 样品中酸价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764×10?3 mg/g, 样品中酸价含量为(0.16±0.002) mg/g(置信水平95%, 包含因子k=2)。结论 在测定过程中, 测量重复性对总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 其次是滴定管的体积。  相似文献   

14.
有梭织机稀密路织疵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有梭织机打纬过程中织机构件的位置和状况对纬纱之间距离的影响出发,推导出纬向密度计算公式,直观分析了影响纬向密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为减少稀密路织疵在国产老织机上采取的几项改进措施:采用弹簧回综、机外送经、电子驱动、导布辊加压等装置。  相似文献   

15.
通过DNS法测定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是5.5~6.0,最适底物浓度是1.0000%,最适底物与酶液用量比例为9/1,最适反应时间为5-9min。  相似文献   

16.
酶水解猪皮胶原的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  张新申  蒋小萍 《中国皮革》2001,30(21):10-12
比较详细地描述了用现代色谱分离的试验方法.用本实验室自制的弱阳离子交换树脂将猪皮胶原的酶水解产物成功地分离为5个组分,并详细讨论了影响分离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7.
18.
曲虫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慎安 《酿酒》2004,31(3):13-14
通过对曲虫治理应用研究效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 :质量效果提高 7% ,糖化力效果提高 80 % ,综合效果提高 92 7%。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不同温度下Na ,K ∥Cl-,SO2 -4 —H2 O四元体系相图 ,对通过物理方法分离高温盐中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循环母液和高温盐配成的浆料温度超过 5 5℃ ,浆料液体中氯化镁达到一定浓度时 ,才能分离出纯净的一水硫酸镁和氯化钠。  相似文献   

20.
将谷氨酸钠、5′-磷酸鸟苷按1:1混合后,添加柠檬酸,然后用硬脂酸包覆,能够有效地保护核苷酸5′-位上的磷酸基团。其中,(5′-磷酸鸟苷+谷氨酸钠):柠檬酸:硬脂酸=30.3:9.1:60.6时,5′-磷酸鸟苷的残存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