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利用化学氧化接枝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测量了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接触角、接枝率等性能参数,并对改性前后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物理改性的方法,重点阐述了共混改性法、填充改性法和纳米材料改性法对聚丙烯纤维的改性及相关性能的影响;并综述了聚丙烯纤维物理改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物理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聚丙烯的物理改性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PP填充改性、等离子体改性、助剂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助剂改性聚丙烯耐候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聚丙烯老化改性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包括有机助剂改性和无机助剂改性。综述了聚丙烯老化改性的几种常用方法、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老化改性的机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难粘高分子材料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  陶岩  吕新颖  邸明伟 《粘接》2010,31(4):70-74
简要介绍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作用原理、分类及特点,综述了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在难粘高分子材料聚乙烯、聚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薄膜、纤维以及片材的表面改性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在表面改性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引发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单体为丙烯酸。对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亲水性能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聚丙烯导电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聚丙烯导电纤维,研究了盐酸浓度、氧化剂浓度、苯胺单体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纤维上聚苯胺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改变纤维截面形状和粗细、共混纺丝、表面等离子体处理等改性处理对纤维上聚苯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因具有不对称膜的特性以及单位膜面积大、分离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等分离领域。但由于聚丙烯的疏水性导致其应用受限,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是拓展其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其亲水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介绍了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及应用,着重论述了改善其亲水性的各种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亲水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计不同助剂配方对煤基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探讨了三种不同助剂的用量对聚丙烯光学、力学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助剂用量对聚丙烯的改性作用明显,适宜的助剂用量能加快晶体的结晶速度,提高试样的透明度,改善其力学性能,但助剂的添加量过大则会不利于聚丙烯的耐热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工》2011,(Z1):256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丙烯/聚偏氟乙烯复合型疝气补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型疝气补片具有双层结构,底层为经过等离子体改性的聚丙烯编织层,表层为聚偏氟乙烯静电纺丝膜;制备包括:(1)将聚偏氟乙烯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混合溶液中制成聚偏氟乙烯溶液;(2)对聚丙烯纤维编织层进行等离子体改性;(3)采用静电纺丝法将聚偏  相似文献   

11.
冯刚  蔡芳昌 《广东化工》2012,39(1):44-44,61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染色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综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高聚物共混改性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聚丙烯纤维改性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阐述了聚丙烯纤维改性的新进展。介绍了新型多功能细旦聚丙烯纤维、高强高模聚丙烯纤维及新型茂金属催化聚丙烯的开发现状以及共混技术在聚丙烯纤维改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近几年改性聚丙烯(PP)基和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复合材料中使用改性剂的改性方法及改性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按改性剂结构将改性剂改性的方法分为非纤维化改性、纤维化改性和成核剂改性三大类。其中非纤维化改性包括单体改性和共单体改性;纤维化改性包括PET短纤维改性、碳纤维改性和玻璃纤维改性;其它改性包括激光焊接改性。比较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对PP/PET复合材料中改性剂改性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栾五洲  姜勇 《四川化工》2013,16(3):15-19
聚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综合性能优良和易于加工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耐寒性差,抗蠕变性差等缺点。对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对于扩展其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晶型改变、添加弹性体作为填充剂、玻纤增强、化学交联以及制备高分子纳米复合物等五个方面综述了改善聚丙烯机械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丙烯的共聚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氯化改性四种化学改性方法,比较了这些化学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对聚丙烯性能的改善情况以及研究进展,展望了聚丙烯化学改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The techniqu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propylene (PP) fiber used in concrete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modification studies of PP used in concrete wa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  李江平 《广东化工》2010,37(1):66-67,38
文章介绍了聚丙烯(PP)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的各种方法,其中包括共聚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填充改性,综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回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R-PET)熔融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异氰酸酯及均苯四酸二酐等扩链剂共混改性R-PET,通过共混熔融挤出,可提高R-PET的相对分子质量;有机聚合物如常规PET、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以及接枝共聚物)、聚碳酸酯及聚碳酸酯的多组分混合物等共混改性R-PET,可提高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玻璃纤维、岩石纤维以及纳米有机粘土共混改性R-PET,可获取增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微孔膜的亲水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丙烯微孔膜的强疏水性导致在膜分离过程中驱动力高和易污染,需要亲水化改性.亲水改性方法主要有共混法、表面吸附法、表面接枝法等。目前主要是对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进行改性,但表面改性容易对膜的微孔造成影响。共混法是最有效和应用前景的方法,是以后聚丙烯微孔膜亲水改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