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是仿照抗原-抗体、酶-底物间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来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识别能力聚合物的1种有效的化学合成手段。在传感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正逐渐成为生物大分子材料的替代品,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从而克服传统的生物传感器的不足,构建具有环境稳定性好,制备成本低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本文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何庆华  许杨 《食品科学》2009,30(11):273-275
旨在综述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聚合物制备的过程以及评价聚合物性能的指标,并介绍粮食中常见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中检测真菌毒素的应用,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荧光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发光性质,已成为分析检测等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标记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对特定模板分子具有较强特异识别能力"仿生"材料。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是将分子印迹技术的高选择性和荧光纳米材料的发光特性相结合,进而将微观分子识别过程转化为可读的荧光信号,具有识别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制备过程简单、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该类探针的研究对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概述了分子印迹荧光纳米探针的检测原理及优点,重点介绍了该技术的分类及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实用性、良好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和生物性污染等方面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比较分子印迹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法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还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以其较好的选择识别性、易制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荧光纳米材料量子点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基于量子点的分子印迹光学传感体系,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识别元件,量子点为响应元件,快速、准确的定量检测食品中痕量危害物。介绍量子点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特性及光学传感体系的构建,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于分子印迹仿生识别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瞩目的研究进展。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一种特异性高、稳定性强的仿生识别材料,在食品复杂基质净化、痕量目标物富集、新型仿生检测方法的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表面分子印迹识别材料,不仅克服了传统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容量低、识别位点不均匀、传质速率慢等技术缺陷,并将纳米材料的荧光、高灵敏等优良特征与分子印迹专一识别、广泛适用等特征相结合,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详尽解析了各类纳米材料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提升情况,以期为纳米材料、表面分子印迹在分析检测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其他食品分析检测技术成本高和制作方法复杂等缺点,纸基微流控技术具有制作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和无毒环保等优点,已在众多领域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纸基微流控技术,重点讲述了有机分子或化合物材料、纳米材料和聚合物材料在内的探针的传感性能及其检测极限,有望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μPADs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和生物探针的传感机制,并促进其在该领域的进步。纸基微流控新型传感材料和纸基微流控技术在农药残留、致病菌、重金属和添加剂等食品分析中的检测机理以及其在整个检测体系中发挥简便快捷等优势的同时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为其在快检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因具有灵敏、高效、准确、低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一些具有优良特性的功能性纳米粒子越来越多的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包括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材料、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该文针对基于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新型分子印迹仿生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简要概述食品快检技术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分析、归纳食品快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助力食品快检技术在食品检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聚合物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相结合,可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合特性的研究。该文综述基于分子印迹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原理和技术优势,总结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以及其他污染物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发展前景,为其开发和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酪胺(Tyramine,TYR)属于生物胺的一种,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含氮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发酵或腌制食品、陈年奶酪、啤酒、水果、腊肉和干肉等中,是微生物活动的副产品。当浓度较高时,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灵敏快速的检测食品中TYR含量并控制其产生和积累是食品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准确检测TYR的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但都存在检测周期长和操作繁琐等问题,不适合对TYR进行现场快速的检测。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目标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识别性且稳定性高,应用范围广,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酪胺-分子印迹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本体聚合、原位聚合、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聚合等;综述了近几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中检测TYR的最新研究进展,比如与固相萃取、电化学传感器、荧光传感器和质量传感器等技术的联用,并且对未来分子印迹技术在TYR检测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镰刀菌毒素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检测技术作为食品安全的技术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鉴于镰刀菌毒素危害性大且广泛存在,镰刀菌毒素分析和控制对于人及动物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快速、高效的镰刀菌毒素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荧光适体传感器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已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荧光适体传感器在镰刀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基本特征、原理及其应用。最后,对荧光适体传感器应用于食品中镰刀菌毒素检测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本文可为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和相关新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简单、成本低、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已在生命科学、新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识别元件是SPR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检测的专一性及灵敏度,因此识别元件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综述了以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蛋白质、肽、酶为识别元件的SPR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近10 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在SPR技术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今后SP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及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农药与兽药残留检测),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分子模拟应用于分子印迹技术,可优化功能单体的筛选、分子识别机理的研究、印迹体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印迹,属于超分子化学研究的范畴,是指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制备对该分子有特异选择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结构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因其具有与天然抗体同样的识别性能和与高分子同样的抗腐蚀性能的双重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原理及方法以及在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以及传感器领域的应用。色谱分离领域中对分子印迹在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以及传感器领域中分别对分子印迹光学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类民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减少食品安全经济损失,迫切需要开发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快速的核酸检测技术。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检测手段,由于其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现场检查等特点,在食品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了POCT技术的发展历史,而后根据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从食源性致病菌、食物掺假、转基因作物3个方向分析了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阐述了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应用于食品检测领域的分子POCT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食品检测分子POCT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为分子POCT技术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技术是以目标分子为模板,合成对目标分子有专一性识别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的优点,能够解决传统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中存在的非特异性吸附问题,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的分离、提纯和分析。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分子印迹技术在水产品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相比,将分子印迹技术与样品前处理技术相结合,具有更好的选择性、重复性和实用性,提高了灵敏度。本文对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基于主客体分子识别作用,以目标物为模板,合成具有专一识别性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具有预定性特异性以及良好的实用性,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检测中非特异性吸附问题,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新烟碱类农药的分离、富集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本文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新型材料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新烟碱类农药前处理和检测两个方面的应用,并对当前分子印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