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储藏时间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不同储藏时间的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热稳定性、pH值、温度、底物浓度、酶液浓度、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旧马铃薯的PPO最适温度为20℃,最适pH值为6.0,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新旧马铃薯最适酶液浓度为0.5mL;新马铃薯最适底物浓度为0.1mol/L,旧马铃薯最适底物浓度为0.15mol/L:新旧马铃薯PPO的强抑制剂为抗坏血酸与柠檬酸。  相似文献   

2.
对金银花叶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新鲜金银花叶片为原料,采用溶剂法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液,研究不同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叶PPO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6.5,安全、经济的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当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金银花叶PPO活性与底物浓度关系符合米氏方程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最大反应速度Vmax=313U/min,Km=0.0197mol/L。  相似文献   

3.
以散叶生菜为原料,研究提取液用量、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值和温度、抑制剂对生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生菜PPO在420nm波长下吸光度最大;磷酸缓冲液(mL)与生菜质量(g)比为1.5∶1时,提取液中PPO活性较强;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30℃、最适底物浓度为0.3 mol/L。抑制剂对PPO酶抑制效果依次为抗坏血酸﹥柠檬酸﹥NaCl;此外,生菜叶脉中PPO活性为叶片中PPO活性的5.72倍。  相似文献   

4.
选取3个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10nm处测定小麦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促动力学常数Km,结果表明:小麦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60~75℃.最适pH值为4.0~4.6,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19mol/L.vmax=4.04×102(mol·L^-1)·min-1。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为供试原料提取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最佳波长为420 nm;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加热时间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钙、EDTA-Na 4种抑制剂对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为5.5,最适底物浓度0.05mol/L,90℃加热处理80 s时,该酶已基本失活.4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效果强弱次序为抗坏血酸>氯化钙>柠檬酸>EDTA-Na.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芦笋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以及最适底物浓度,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和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等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其最适底物浓度为0.2mol/L;最适pH范围为6.6-7.0,pH在6以下可抑制酶活;最适温度为40℃,80-90℃热处理1-2min可使酶失活;抑制剂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7.
系统地研究了底物浓度、pH、温度以及抑制剂对莲藕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儿茶酚为底物,米氏常数Km为0.01mol/L,莲藕PPO最适宜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5℃,高温可以钝化PPO活性,褐变抑制剂对莲藕PPO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鸭梨多酚氧化酶的特性及抑制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处测定鸭梨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不同底物、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柠檬酸、EDTA、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四种抑制剂对鸭梨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鸭梨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6;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动力学参数Km=0.333mol/L,Vmax=0.089U/min。相应的动力学方程为v=0.089[S]/(0.333+[S];四种物质对该酶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抗坏血酸〉EDTA〉柠檬酸〉亚硫酸氢钠。  相似文献   

9.
以茯苓为供试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研究pH值、温度、底物浓度以及抑制剂等因素对茯苓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PPO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浓度为0.06 mol/L。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Km=0.024 4 mol/L,Vmax=121.95 U/min。NaC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溶液对茯苓PPO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越好;相同质量浓度下,L-半胱氨酸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最后是NaCl。  相似文献   

10.
鲜茶叶、苹果及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鲜茶叶、苹果及马铃薯3种不同来源的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特性,结果表明:苹果、鲜茶叶及马铃薯的最适pH分别为5、6、7,最适温度为25℃、30℃、30℃,最适PVPP加入量为0.75 g、1.05 g、0.45 g,最佳底物浓度为0.12 mol/L、0.12 mol/L、0.12 mol/L,热稳定性试验表明鲜茶叶的PPO热稳定性最好,其次为苹果的PPO,马铃薯的PPO热稳定性最差.不同酶源物活性的强度为:马铃薯>苹果>鲜茶叶,3种PPO对pH、温度、PVPP有各自的特性,热稳定性也不相同,而最佳底物浓度却存在共性.  相似文献   

11.
双孢蘑菇酶促褐变特性及褐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相友  王健  朱继英  赵亚 《食品科学》2011,32(20):318-322
为有效控制双孢蘑菇褐变,研究pH值、温度、底物浓度以及抑制剂对双孢蘑菇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双孢蘑菇PPO最适反应pH6.8,最适反应温度20℃,最适反应底物浓度为0.06mol/L,米氏常数Km为0.1072mol/L。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双孢蘑菇褐变程度进行定量检测,得出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较好的褐变抑制剂及其最佳配比为0.30mmol/L半胱氨酸、0.06%抗坏血酸、0.05%乙酸。  相似文献   

12.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413nm处测定黑美人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及亚硫酸氢钠五种抑制剂对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6.3;最适反应温度为35℃;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以邻苯二酚为底物,Km=0.0011mol/L,Vmax=142.23U/min.g;动力学方程为V=142.23[S]/(0.0011+[S]);五种抑制剂均对PPO酶促褐变具有抑制作用,其强弱依次为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EDTA>柠檬酸。  相似文献   

13.
研究山楂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PO的酶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 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以及抑制剂对PPO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山楂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 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90℃热处理1.0 min或85℃处理1.5 min 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山楂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55.83 mmol/L,Vmax=98.04 U/min;Al3+对PPO酶活的抑制作用较强,Mn2+、Ca2+和Zn2+次之,Cu2+和Mg2+对PPO酶活抑制作用不明显,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四种抑制剂对山楂PPO酶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抑制剂浓度呈量效关系,相同浓度下抑制效果由强到弱顺序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枇杷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包括不同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以及PPO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枇杷PPO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20 ℃;最适pH值为6.4;Km为0.020 mol/L,Vm为10.49△A/min·g·FW;80℃热处理50 s可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为强烈抑制剂,质量分数为4227 mg/kg·FW的抗坏血酸和4537 mg/kg·FW的亚硫酸钠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双孢菇为供试原料提取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加热时间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钠、EDTA-Na 四种抑制剂对双孢菇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30℃、最适pH5.5、最适底物浓度0.05mol/L,90℃加热处理80s时,该酶几乎全部失活。4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效果强弱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钠>EDTA-Na。  相似文献   

16.
蕨菜多酚氧化酶的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建韶  张洪  王云 《食品与机械》2005,21(2):12-13,16
以冷冻丙酮制备蕨菜多酚氧化酶丙酮粉,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值为7.4,最适温度为25℃;Km为39.86 mmol/L,Vm为0.686 OD/min,90℃热处理50 s可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为强烈抑制剂,175 mg/L的亚硫酸钠、225 mg/L的抗坏血酸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白玉菇PPO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长应为3 min;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白玉菇PPO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V=2.752264/[S]+17.348 9,米氏常数为:Km=0.159mol/L,白玉菇菌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菌盖。  相似文献   

18.
雪梨果肉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研究与纯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桂琴  刘坤  张玉星 《食品科学》2007,28(12):297-300
以雪梨果实为试材,通过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氧化产物的方法,测定温度、pH值、抑制剂、不同成熟期及不同部位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pH值为6.4;最适温度为25℃;不同成熟期PPO的活性不同;1mol/L的亚硫酸钠为较好的抑制剂;果肉内部PPO活性最高,果肉中部的PPO活性最低。粗提液又经30%硫酸铵沉淀去杂和80%饱和度硫酸铵析出、Sephadex-G200柱层析及HiPrepTM16/10QXL离子柱层析,得到电泳均一的PPO,分子量43kD。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雪莲果为材料,对雪莲果过氧化物酶(POD)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抑制剂及激活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雪莲果过氧化物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佳反应底物(愈创木酚)浓度为O.008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135U/min·g,米氏常数Km=0.004182mol/L。在0-200mmol/L范围内,抑制剂对PCID的抑制作用为:NaHSO3〉L-cys〉柠檬酸〉Vc〉EDTA。在0-10mmol/L范围内,激活剂对POD激活作用为:CuSO4〉FeCl3。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光光度法420nm下分析黑脉羊肚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特性.以黑脉羊肚菌为原料,经清洗切分后,匀浆、过滤,于4℃,12000r/min条件下离心分离,得到黑脉羊肚菌PPO粗酶液,应用于催化反应,并研究温度、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等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脉羊肚菌PPO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7.5;其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动力学参数为Km=0.4769mol/L,Vmax=1.901mol/L;其中,抗坏血酸对黑脉羊肚菌PPO的抑制效果最好,亚硫酸氢钠次之,柠檬酸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