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003铝合金板材不同温度退火后,进行硬度、拉伸、杯突等力学性能检测,并通过EBSD观察其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和杯突值逐渐升高;480℃保温3 h退火,其强度、硬度和杯突深度趋于稳定,伸长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对5182铝合金冷轧板进行了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试验,采用显微组织观察、拉伸试验、杯突试验等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对5182铝合金冷轧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退火保温2 h的5182冷轧态铝合金开始发生再结晶。合金经330℃退火保温2 h后,组织中冷轧态纤维组织完全消失,均匀再结晶组织形成,材料已完全再结晶。在240~390℃退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先降低,之后基本保持不变,铝合金杯突值与应变硬化指数先升高之后基本保持不变。330℃退火保温2 h的5182铝合金应变硬化指数达到最大值,为0.41。  相似文献   

3.
对5052铝合金板材进行了再结晶退火,通过组织观察、单向拉伸、杯突试验、筒形件拉深试验,分析了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板材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340℃保温1 h再结晶退火处理后,5052铝合金板材显微组织为均匀等轴晶粒;抗拉强度为181 N/mm2,伸长率达到22.36%,杯突值为7.59 mm,极限拉深比为2。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的配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金相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工艺对5A02铝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保温时间的延长,5A02铝合金板材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是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大幅提高。综合比较各种退火工艺后得出,在380℃退火90 min,材料的成形性能较优:抗拉强度为187.89 N/mm2,伸长率达到28.68%,应变硬化指数为0.33,屈强比为0.429。  相似文献   

5.
退火对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金相显微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退火工艺对汽车用5182铝合金板的力学性能、应变硬化指数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5182铝合金板材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保温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略有下降,但伸长率和应变硬化指数却大幅提高,分别达到26.5%和0.34.在380 ℃退火24 h,材料已完成再结晶,且晶粒细小均匀,拉深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退火工艺对3003铝合金板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03铝合金板退火后第二相粒子主要为Al6(Mn, Fe)、Al6Mn以及在位错或者亚晶界等缺陷处形成的α-Al(Fe, Mn)Si相。随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第二相粒子发生粗化,并出现了少量的弥散第二相。当退火温度为450 ℃时,第二相又重新固溶到基体。随退火温度升高,3003铝合金板硬度稳定在31.0 HV0.5 左右,抗拉强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及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保温时间对5083铝合金热轧厚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与保温时间延长,5083铝合金热轧板的强度逐渐下降而伸长率增大;退火温度比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热轧过程中表层和心部变形不均匀,导致在后续退火过程中板材的显微组织演化规律大不相同.在不同退火制度下,5083铝合金热轧板材的拉伸断口均为微孔聚集性韧性断裂.综合考虑,在450℃退火保温2h后5083铝合金热轧板材的组织和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检测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5A06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5A06铝合金板材强度逐渐减小,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电导率先增大后稳定不变。综合得到5A06铝合金板材最佳退火制度为310℃下保温3 h。  相似文献   

9.
中间退火对3003铝合金板组织和晶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3003铝合金冷轧板进行再结晶退火时出现粗大晶粒的问题,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在同一温度下退火,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3003铝合金板组织的变化情况,确定了3003铝合金板的最佳退火保温时间.另外,还采用两种不同的退火工艺,分别得到不同的显微组织和宏观组织,经过分析和比较,得到获得细小晶粒的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4"热连轧生产线和2800 mm冷轧生产线,采用不同工艺线路制备了5083-O铝合金板材,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路线生产的成品板材均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减小,深冲性能提高。采用中间退火后,最终板材晶粒尺寸较大,更符合深冲加工要求。试验与生产的性能具有差异性,依据生产数据优化退火温度355℃保温3 h所得板材性能:抗拉强度275 MPa、屈服强度126 MPa、伸长率27%、加工硬化指数n值0.24、变形比r值0.72、制耳率0.8%、杯突值9.15 mm。  相似文献   

1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组织观察以及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5456铝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5456铝合金板材伸长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其强度、屈强比及硬度则逐渐减小,当退火温度达到320℃后板材力学性能趋于稳定;退火温度由260℃升到280℃时,板材组织由纤维状变形组织向等轴再结晶组织转变。不同退火温度下5456铝合金板材拉伸断口均呈韧性断裂。综合得到5456铝合金冷轧板最佳的退火温度为32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对3003铝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确定了3003铝合金O、H24状态大卷材退火热处理工艺,确定了退火工艺制度。其性能指标达到GB/T3880-1997标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对热轧后的TC4板材进行热处理,对比分析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C4钛合金板材的晶粒等轴化程度提高,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但是屈服强度下降明显,同时硬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温度高于900 ℃后,组织类型由等轴组织向双态组织转变。900 ℃保温4 h,组织中的晶粒迅速长大,延长保温时间可以提升TC4钛合金板材的塑性,对强度影响不大。950 ℃条件下延长保温时间,材料的硬度大幅度提高;低于900 ℃时延长保温时间,材料硬度的提高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退火温度、保温时间、退火方式及冷却方式等热处理制度对TC4薄板室温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片式退火方式下,温度从720℃升高到820℃时,板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升高,但其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退火温度为780~800℃时板材的强度和塑性得到了良好的匹配;当保温时间从30 min延长到120 min时,板材的抗拉强度变化不明显,屈服强度显著下降,但保温时间超过60 min后屈服强度趋于定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初生α和β转变组织的晶粒尺寸都增大,且β转变组织的比例增大。采用真空垛式退火+炉冷方式,退火温度为780℃、保温时间为7 h时板材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金相、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硬度、拉伸、杯突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累积叠轧AA3003铝合金板材退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叠轧板材在退火过程中晶粒等轴化,叠轧道次越高,退火后晶粒越细小,且退火能促使叠轧板材界面的焊合。叠轧4道次的板材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逐渐发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强度和硬度性能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塑性和成形性能则逐渐改善。叠轧4道次的板材再结晶完成温度约为346℃,温度低于350℃时,厚向晶粒尺寸比较均匀,但表面层和中心层织构存在明显差异;温度达到450℃时,表面层的晶粒尺寸要明显大于中心层,厚度方向组织不均匀性加大,但其织构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表面粗糙度检测以及金相观察等方法,研究了退火工艺对2024铝合金力学性能和化铣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2024铝合金板材组织经历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3个阶段,板材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化铣后板材表面粗糙度亦先减小后增大。综合得到2024铝合金板材最佳退火制度为380℃保温3 h。  相似文献   

17.
退火温度对冷轧态3003铝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3003铝合金铸轧板、冷轧板以及冷轧板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用电子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不同退火温度下铝板的力学性能,讨论了退火温度对该合金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抗拉强度下降,达一定温度后趋于稳定,伸长率的变化规律则相反;从而确定3003合金的再结晶温度为460℃.  相似文献   

18.
通过真空感应熔炼、挤压和室温轧制制备了0.9 mm厚的LZ91镁锂合金薄板,采用金相观察、维氏硬度及杯突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退火后合金的组织及冲压性能。结果表明:冷轧LZ91合金由α相和β相组成,显微组织为纤维状,冷轧纤维呈波浪状沿轧向延伸。退火后,合金发生再结晶,α相由纤维状转变为竹节状,进一步转变为岛状,尺寸逐渐增大,β相晶粒转变为等轴状且尺寸逐渐变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硬度逐渐下降,杯突试验IE值逐渐增大。合金板经200℃×4 h退火后,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此时合金IE值为7.82 mm,维氏硬度为67 HV0.02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变形率的Al-Mg合金薄板在120~400℃进行2~8 h退火后的强度及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回复阶段,不同变形率板材的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近似线性降低。在同一温度退火时,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强度降低在10 MPa以内。只有变形率为71%的板材在220~240℃退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强度下降较多约20 MPa。变形率为23%和71%时,再结晶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为260℃、280℃和220℃、260℃,并且保温时间对再结晶温度没有影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发现,再结晶完成之后板材的平均晶粒尺寸随变形率的增加而减小,由45μm减小到15μm,并且不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变形率大于71%时晶粒尺寸不再随变形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姜义  史庆南  王璐  赵启松 《热加工工艺》2012,41(20):148-151
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ECAP法挤压后并进行热处理的7003铝合金进行了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道次挤压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和保温温度的升高,试样内部的缺陷减少,位错密度下降,试样的硬度下降,并确定退火温度160℃,保温时间1h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发现挤压后的材料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处理后并没有新相出现,从峰值强度可以看出在160℃退火温度下,保温1h晶粒最为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