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纯矿物试验和赞比亚谦比希某铜矿实际矿物试验, 研究了新型捕收剂CSU-21对黄铜矿的浮选性能, 并与现场捕收剂SIPX(主要成分为异丙基黄药)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捕收剂CSU-2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黄铜矿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 明显强于现场捕收剂SIPX, 且CSU-21在较低用量下便可高效回收黄铜矿。实际矿石浮选结果表明, 单独采用CSU-21, 相对于采用CSU-21与SIPX(1∶1)混合捕收剂, 铜回收率明显提高。采用分段磨矿-浮选工艺, CUS-21为捕收剂, 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闭路浮选流程, 获得了总铜品位23.61%, 回收率90%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铜矿铜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采用新型捕收剂HZ-0315作为混合浮选捕收剂对该矿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有生产工艺流程下,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精矿品位为21.51%、回收率为84.61%的较好选矿指标。与原有选矿指标相比,铜精矿的铜品位仅下降了0.58个百分点,铜回收率却提高了5.38个百分点;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新型捕收剂HZ-0315在黄铁矿和黄铜矿表面的主要吸附方式均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某复杂含金铜硫矿石中铜、金和硫的品位分别为0.82%、1.20 g/t和11.30%,对该铜硫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特点,在低碱度条件下应用铜硫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闭路试验结果 表明:在磨矿细度-74 μm占85%的条件下,以氧化钙为硫铁矿抑制剂(矿浆pH值为9~10),Z-200为铜矿物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铜浮选流程可获得铜品位为18.42%、铜回收为84.97%,含金15.52 g/t、金回收率为48.78%的铜精矿;浮铜尾矿再添加硫铁矿活化剂QH,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硫浮选流程可获得硫品位为45.42%、硫回收率为65.33%的硫精矿。金在铜精矿中有效富集, 在低碱度的条件下原矿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4.
某复杂含金铜硫矿石中铜、金和硫的品位分别为0.82%、1.20 g/t和11.30%,对该铜硫矿石进行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针对该矿石特点,在低碱度条件下应用铜硫优先浮选原则工艺流程。闭路试验结果 表明:在磨矿细度-74 μm占85%的条件下,以氧化钙为硫铁矿抑制剂(矿浆pH值为9~10),Z-200为铜矿物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铜浮选流程可获得铜品位为18.42%、铜回收为84.97%,含金15.52 g/t、金回收率为48.78%的铜精矿;浮铜尾矿再添加硫铁矿活化剂QH,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次粗选、1次扫选和2次精选的硫浮选流程可获得硫品位为45.42%、硫回收率为65.33%的硫精矿。金在铜精矿中有效富集, 在低碱度的条件下原矿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5.
Y-89高效捕收剂对难选铜硫矿石浮选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纯矿物和实际矿石研究了Y-89新型高效捕收剂对含次生铜矿物的难选铜硫矿石的浮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石灰造成的高碱条件下,采用Y-89优先浮选铜硫矿石中的铜,可获得铜品位16.89%、铜回收率80.36%的铜精矿,与黄药相比,铜精矿品位提高了1.81%、铜回收率提高了6.13%,证明Y-89在高碱条件下的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均高于黄药。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铜钼浮选分离所使用的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出新型辉钼矿的抑制剂以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开发黄腐酸(FA)作为新型高效的辉钼矿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抑制剂浓度、矿浆pH、捕收剂浓度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Zeta电位表征手段探究F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浮选试验结果表明,FA在pH为4~12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辉钼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的浮选影响不大;FA能够显著地扩大辉钼矿和黄铜矿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在pH为9,FA浓度为200mg/L,SIBX浓度为20mg/L条件下,人工混合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黄铜矿回收率高达70.20%,辉钼矿回收率仅有16.83%。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FA能够克服静电斥力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并且FA与SIBX在黄铜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IBX能够取代黄铜矿表面已吸附的FA,使其表面恢复疏水性,而SIBX几乎不影响FA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使辉钼矿表面保持亲水性,从而能够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7.
难选复杂铜矿石选矿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安徽某铜硫矿石黄铜矿与脉石关系密切,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的粗、中、细、微极不均匀嵌布,现采用优先选铜—选硫工艺,生产指标不理想,通过试验研究,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研制高效铜捕收剂BJA,铜中矿选择性再磨,有利于细粒级铜矿物的回收,铜回收率提高2.04%,使用新型硫抑制剂B1低碱度下实现铜硫分离,并且有利于后续作业回收硫矿物,B1无毒,药剂成本与石灰工艺比较基本持平,矿山外排废水碱度将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低碱度条件下,研究了以E908为捕收剂,腐殖酸钠为抑制剂对某高硫含铜矿石的优先浮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E908对硫化铜矿具有较好的捕收性能,腐殖酸钠是铜硫浮选分离时黄铁矿的优良抑制剂。全优先流程闭路试验得到铜精矿铜品位19.87%、银品位605.84g/t,铜回收率87.76%、银回收率84.51%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某低品位铜钼矿低碱度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某低品位斑岩铜钼矿矿样进行了低碱度浮选工艺研究。铜钼混合浮选阶段采用高效组合抑制剂CS,在低碱度(pH=7~8)条件下实现了铜、硫分离,伴生金属钼取得了较高的回收率;铜钼分离浮选阶段采用新型抑制剂BK510替代Na2S抑制含量较高的次生铜,在低碱度(pH=8~9)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铜钼分离效果。实验室闭路试验获得了钼品位46.21%,钼回收率84.01%的钼精矿和铜品位24.61%,铜回收率89.25%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0.
捕收剂Mac-10浮选铜硫矿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纯矿物和实际矿石试验, 采用丁黄药、680和Mac-10作为捕收剂,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浮选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Mac-10在铜硫浮选分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其捕收能力较丁黄药、680好, 并且选择性好, 能在较少的药剂用量下, 在中性或者弱碱性条件下有效实现黄铜矿与黄铁矿分离。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 碱性条件下(pH值8~9范围内), 将捕收剂Mac-10与680 (2∶1)混合使用, 相对于单独采用Mac-10, 铜精矿品位低0.25个百分点, 但回收率高3.59个百分点; 相对于单独采用680, 铜的回收率低0.22个百分点, 但铜精矿品位高2.7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弱碱性介质中提高永平铜矿铜金银回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宏  刘广义  王晖  詹健  徐建新 《矿冶》2003,12(3):21-24
T 2K捕收剂与黄铜矿形成正配键和反馈键的能力很强,而与黄铁矿的作用弱。工业试验结果表明,T 2K捕收剂对硫化铜矿物具有优异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能在弱碱性介质中实现铜的优先浮选,克服黄药混浮工艺铜硫分离时高碱对部分铜、金、银的抑制。与黄药混浮工艺相比,T 2K全优先浮选工艺使铜精矿品位提高0 42%,铜回收率提高2 54%;硫精矿品位提高1 37%,硫回收率提高4 17%;铜精矿中金银回收率也分别提高3 73%和5 73%。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某氧硫混合型铜矿的高效回收,产出合格的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工艺特点,采用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然后在硫化条件下浮选氧化铜矿物的选矿原则流程。针对该流程,分别开展了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条件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丁基黄药和Z-200的组合作为硫化铜物的捕收剂,以NaHS作为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氧化铜物的捕收剂,硫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的选别流程,氧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两精扫的选别流程,可以获得Cu品位为22.72%、Cu回收率为64.12%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5.15%,Cu回收率为20.00%的氧化铜精矿,研究结果为同类型的铜矿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某含银铜矿石,由于其铜氧化率达20.16%,采用常规浮选工艺回收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后浮选氧化铜的原则流程,以丁基黄药与Z200质量比为3 GA6FA 1的组合捕收剂为硫化铜的捕收剂,以Na2S为氧化铜调整剂,采用丁基黄药与羟肟酸钠混合捕收剂为氧化铜捕收剂。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条件下进行闭路试验,硫化铜经1次粗选和2次扫选,氧化铜经1次粗选1次扫选,所获得的硫化铜和氧化铜粗精矿混合产物经过4次精选,最终可获得铜品位为19.18%、银品位为2 308 g/t,铜回收率为80.90%、银回收率为81.03%的铜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14.
温凯  陈建华 《金属矿山》2018,47(12):94-98
云南某含金铜矿石铜品位1.06%、金品位0.38 g/t、硫品位3.56%。为在回收铜的同时可以综合回收金等贵金属,在自然pH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环保抑制剂D82在有效抑制黄铁矿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金的回收指标;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5%条件下,以D82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经1粗2精2扫铜浮选,浮铜尾矿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1精1扫选硫,闭路试验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46.83%、金品位14.22 g/t、铜回收率93.22%、金回收率78.96%,硫精矿硫品位58.69%、回收率75.18%。以D82为抑制剂可以在自然pH条件下实现抑硫浮铜,对伴生贵金属的硫化矿浮选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捕收剂BK—301浮选硫化矿回收铜,锌及伴生金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秀英 《矿冶》1998,7(3):33-37
BK-301是一种新型的硫化矿复合捕收剂。对铜、锌硫化矿及伴生金银的浮选研究表明,由于该药剂在低碱度介质中兼有捕收能力适中和选择性好的特点,因此它有利于铜、锌的浮选分离和硫化铁矿物及伴生金银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龙江某低品位铜矿存在品位低、伴生金属干扰等问题,研究将环双醚氨基甲酸酯和重芳烃混合使用,发现产生协同效应,可大幅提高铜矿疏水性和铜精矿回收率。捕收剂环双醚硫代氨基甲酸酯中C=S键可以与硫化铜矿发生化学吸附,对硫化铜矿具有高选择性,且不易浮选黄铁矿,重芳烃类捕收剂作为辅助捕收剂,与O异戊基双氧乙叉异丁基硫代氨基甲酸酯混合使用,提高捕收能力。对原矿铜品位为0.353%的低品位铜矿进行一粗两精两扫的浮选闭路试验,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19.955%、铜回收率为96.10%的选别指标。结果表明,环双醚硫代氨基甲酸酯和重芳烃协同作用在黄铁矿存在下对硫化铜展现了高选择性和强捕收能力,对低品位铜矿获得超高的回收率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氧硫混合铜矿资源丰富,对这类铜矿进行高效选矿富集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迪庆地区有大量氧硫混合铜矿,铜品位0.67%,氧化率17.37%,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采用硫化—黄药浮选法对该矿石进行选矿,分析了活化剂和捕收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了磨矿细度、药剂制度及粗精矿再磨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灰为抑制剂,硫化钠为氧化铜的活化剂,丁基黄药和羟肟酸为组合捕收剂,当粗磨细度-0.074mm占85.00%、粗精矿再磨细度-0.038mm占85%时,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的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18.26%、铜回收率83.93%的铜精矿。研究结果可为混合铜矿的选矿富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效捕收剂ZA在铜硫分离浮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某多金属硫化矿主要有价元素为铜、锡、硫,铜品位为1.05%、锡品位为0.28%、硫品位为7.19%,伴生银品位为13.20 g/t。铜主要以硫化铜形式存在,占有率为93.60%。现场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浮选尾矿摇床重选选锡的浮重联合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铜硫银锡(银进入铜精矿),存在石灰用量偏大,碱度高,铜和银回收率偏低的问题。为探索低碱度浮选回收铜银的可能性,以复配药剂ZA为铜矿物捕收剂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条件下以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精2扫铜硫混合浮选获得的铜硫混合精矿,以石灰为抑制剂在再磨细度为-0.043 mm占85%、pH=10.5的低碱条件下经1粗3精2扫铜硫分离,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5.16%、银品位为212.2 g/t,铜、银回收率分别为91.75%、61.18%的铜精矿及硫品位35.32%、硫回收率79.08%的硫精矿,有效地实现了矿石中铜银硫的分离富集回收,尤其是强化了游离银的选矿富集。试验结果对伴生贵金属硫化矿中贵金属的综合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铜选厂尾矿试样中铋品位为3.94%,铋主要以自然铋的形式存在,其次为黄铜矿、方铅矿中铋。针对试样性质特点,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回收铜尾矿中的铋。为进一步优化浮选指标,首先以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混料模型,确定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复合设计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以磨矿细度、硫化钠用量、碳酸钠用量、组合捕收剂用量为自变量,铋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建立4因素5水平数学模型。然后按模型设计试验进行1次粗选浮选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依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进行“1粗3精2扫”浮选闭路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氧化钙用量为4 kg/t、硫化钠用量为150 g/t、碳酸钠用量为900 g/t、25号黑药用量为100 g/t、组合捕收剂总用量为200 g/t的条件下,组合捕收剂乙硫氮和丁基黄药的最优配比为4∶1。②方差分析模型的P<0.05,磨矿细度和硫化钠用量对铋的回收率影响显著;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粗选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86%、硫化钠用量140 g/t、碳酸钠用量750 g/t、组合捕收剂用量250 g/t,预测铋的最大回收率为83.77%,实际铋的回收率为83.85%。③根据响应曲面法确定的最佳浮选条件,采用“1粗3精2扫”的闭路浮选试验,获得精矿铋品位24.47%、铋回收率79.25%的铋精矿,铋回收率较原浮选闭路流程提高近2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混料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可用于优化铋浮选的工艺参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N-propyl-N-ethoxycarbonyl thiourea (PECTU) collector was investigated to concentrate copper minerals from a refractory copper porphyry ore through bench-scale and industrial flotation tests. The flo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CTU had strongly collecting power for copper sulfide minerals and excellent selectivity against iron sulfide minerals under moderately alkaline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sodium butyl xanthate (SBX), PECTU increased the grades and recoveries of Cu, Au and Mo in the copper concentrates, and performed the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Cu/Fe sulfide minerals at cleaner pH ∼10.5 as well as decreased 2/3 lime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of UV-visible measurement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PECTU could be used as a high selective collector for copper minerals.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results have been explained from the structure-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collector by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