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为了评估网络的安全威胁态势,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评估方法.方法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用于描述主机安全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主机处于被攻击状态的概率.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机重要度计算主机的威胁指数,进而评估网络的整体威胁态势.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威胁指数的分析和处理,能够获得主机和网络两个层次的威胁态势曲线,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发现目标主机和网络的安全规律.结论利用该方法获得的评估结果能够指导安全管理人员调整安全策略,以便提高主机和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安全评估方法不能详细刻画安全态势变化以及安全指标确定不够科学、全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主机系统安全态势实时评估方法,从攻击的可信度、严重度、资产值和敏感度方面分析影响攻击威胁度等因素,利用HMM模型计算主机系统处于不同安全状态的概率.通过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对IDS的报警信息进行科学响应,动态获取主机系统安全态势变化曲线,为管理员了解和防范主机系统安全风险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主机系统的安全风险变化,建立了一个描述主机安全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主机处于被攻击状态的概率,分析了影响攻击执行过程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计算攻击成功概率的方法,并最终计算主机系统的风险指数.该方法可以动态获取主机系统的风险态势曲线,有利于指导安全管理人员调整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4.
构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鉴于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上存在不健全和较为混乱的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从多种数据源中提炼出多个指标,依照既定的原则,构建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指标体系.分别从网络自身的弱势、外界对网络的威胁以及网络对外界威胁的承受能力等方面对被评网络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高效地评估网络系统安全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隐Markov模型(HMM)的态势量化方法。首先结合网络威胁类型及服务漏洞信息对其安全态势进行量化,然后按照层次化策略扩展到整个网络。基于KDD CUP99数据集的仿真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完成对网络安全态势的感知与评估。  相似文献   

6.
利用系统访问控制关系,定义了主体、客体两个偏序结构和二者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分层映射内部威胁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主客体两方面对分层映射模型的内部威胁特征进行分解量化,并利用二者间的映射关系实现了对系统内部威胁的全面实时评估.克服了原有模型不能同时定量定性分析内部威胁的缺陷,提高了量化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映射内部威胁模型能够实时、有效地评估系统的内部安全威胁,为进一步实现内部威胁感知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估桁架结构的安全性能,采用力学贝叶斯网络表示桁架各单元间的逻辑关系. 提出根据力学分析建立网络拓扑,网络节点变量包括连续型的桁架结构各单元最大应力、离散型的下平纵梁状态及体系状态;通过条件概率描述节点间的逻辑关系强度,基于数值分析和抽样实现参数学习,建立力学贝叶斯网络;以一榀钢桁架模型的4个单元最大应力作为已知证据输入建立的贝叶斯网络,推理其余单元的最大应力以及体系状态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监测单元最大应力已知的情况下,利用力学贝叶斯网络可以估计其余各单元的最大应力值,评估的所有单元应力与观测值间的决定系数 ${R^2}$=0.9992,表现出较强一致性. 与此同时,更靠近已知单元的估计结果更为精确,可以为监测点的选取提供参考. 此外,推理的桁架体系状态概率与观测数据一致,可以为桁架结构体系安全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Agent模型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与特点,基于状态图建立了武器平台的失效模型,设计了反导火力单元以及弹道导弹的结构。面向反导体系设计了扩展的Agent模型,分析了反导体系中Agent的类型以及关系。在Any-Logic平台上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反导火力单元的任务可靠度,并与Bayesian网络方法、Markov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Agent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在Any-Logic平台上仿真计算得到反导体系的任务可靠度,并分析了反导体系中信息共享优势和武器平台重要度,证明了Agent方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终端主机安全是当前网络安全管理的防御重点.针对国内主机安全态势评估模型在安全要素融合上面临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主机安全态势评估模型.该模型借助粗糙集理论,可量化安全要素对终端主机安全的依赖度.实验表明,操作系统、重要文件、浏览器是终端主机安全的防御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的虚拟企业系统模型,并对该系统中的用户接口Agent、任务计划Agent、执行A-gent、中介Agent、安全Agent、反馈Agent、重构Agent、资源Agent这8种Agent功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系统的处理流程:当用户提出任务请求时,中介Agnet提供其它相关Agent的地址,找到相关Agent后进行任务处理,在成员企业之间进行访问时先要在安全Agent进行权限验证,权限的高(低)决定了中介Agent提供成员企业里其它Agent地址的多(少)。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系统环境、支撑、控制、应用4层体系架构设计的审计模拟系统模型。本模拟系统集成多种审计业务软件和财务系统,可模拟多行业、多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用户在系统平台中可实现审计方案设计、审计方法和疑点揭示的全部审计流程。系统采用远程多重租凭交付模式,用户共享一个数据库平台进行远程访问,具有可靠的软件和数据库隔离及保密能力。本审计模拟系统为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环境下"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科学研究、人才培训和审计实务诸方面,均将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面向ASP的协同分析服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小型企业如何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下有限元分析技术进行产品开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的远程有限元分析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在分析远程有限元分析服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服务商评价机制、分析对象数据交互技术、作业任务规划与调度机制和基于角色—任务的服务平台访问安全策略等关键技术问题.以ANSYS为提供分析服务的核心开发了远程服务平台,并以某企业的汽车后桥半轴零件为对象验证了平台及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系统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系统面临柔性的挑战;柔性问题的解决可提高系统动态适应新情况、新环境、新任务的能力。以往软件设计以数据和功能为核心,对系统柔性考虑较少,造成了系统缺乏对装备保障指挥控制过程的柔性支持。为有效地解决系统的柔性问题,利用工作流技术和Agent技术,提出了以过程为中心构建系统的基本思想;通过构建柔性的体系结构、工作流模型、数据结构和数据表现,可以动态实现装备保障指挥控制过程,大大地提高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系统的柔性。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气象局依托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立了我省第一个远程高性能计算终端用户.针对远程环境的搭建,首先分析了湖南省气象局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需求,然后从省级气象部门业务计算需求出发,重点阐述了以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天河一号"为计算资源的远程计算环境的系统架构以及主要技术路线与方法.考虑到远程高性能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省级气象部门作业提交的复杂需求,又进一步设计了湖南省远程高性能任务调度的系统流程以及保障远程计算环境高速稳定的多层面方案.最后也给出了高分辨率中小尺度WRF模式在该环境下运行的实际情况,计算速度改善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Z源风力发电系统中,当电网电压发生对称跌落时,会导致Z源网络电容电压上升和交流侧过电流,严重威胁风电机组和变流器的安全,破坏系统的稳定运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Z源永磁直驱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对称跌落情况下的故障穿越策略。详细分析了Z源永磁直驱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Z源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电网电压正常情况下,运用Z源电容电压外环控制和电流内环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实现Z源风力发电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并网运行;在电网电压发生三相对称跌落的情况下,分析功率流动情况,将耗能crowbar电路并联在Z源网络输入端,以实现系统的低电压穿越,从而保持恒定的Z源电容电压和稳定的交流侧电流。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模型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CAPP系统及其加工资源动态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系统的柔性、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和动态适应性,基于并行工程理念,采用多代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CAPP系统体系结构.在研究了智能CAPP系统的工作机理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和相关算法实现了车间加工资源的动态决策.结果表明:基于多代理的智能CAPP系统由若干代理构成,每个代理具有独立的功能、结构、推理机和知识库,它们通过协作完成对整个工艺计划问题的求解,在系统结构上具有可重构、可扩展的能力;企业的应用表明,通过CAPP和车间生产计划的集成,基于BP神经网络实现制造资源的动态决策,使得工艺计划的可执行性提高了近1/3.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工作于空间微重力环境的非接触式定位隔振平台的工作性能,利用机电联合仿真方法对平台的6自由度定位和微振动隔振功能进行仿真分析. 介绍所设计非接触式定位隔振平台的工作原理,其中平台的激励单元、位置测量单元和加速度测量单元分别利用非接触式二轴作动器、二维位置敏感探测器和单轴加速度计根据空间对称布置方案构成,并基于位置和加速度反馈设计平台控制器. 利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分别建立平台的机械系统仿真模型和基于位置与加速度反馈的闭环控制系统仿真模型,获得平台的机电一体化联合仿真模型. 利用所建立的联合仿真模型,对平台的定位和隔振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显示,在小范围定位模式下,所设计平台的6自由度位移和角位移控制误差分别小于10 μm和2×10-5 rad;在隔振模式下,平台在6自由度方向对0.01~1 Hz正弦直接振动干扰的抑制效率为39~73 dB,对1~100 Hz正弦直接干扰的抑制效率为19~73 dB,在隔振控制过程中浮台与基台的相对位移小于1 mm.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够准确的判断矿井内环境的安全状况,利用信息融合技术设计了一套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数据处理单元、地面监控单元和融合算法等几部分构成.传感器节点由温度传感器、瓦斯传感器、CO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组成,完成对井内各项数据的采集并将数据传送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以CC2530芯片为控制芯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ZigBee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数据传输;算法部分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融合算法,利用MATLAB实现的训练样本对实际数据进行融合,完成对实际情况的判断,最后做出决策.MATLAB仿真结果显示,融合后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为矿井的安全监控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移动机器人工作时远程指挥和监控的需要,开发了一种无线监控指挥系统.设计了基于TMS320DM642专用图像处理芯片的图像采集模块,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监控单路或多路图像,无线图像传输设备采用COFDM技术.系统实现了移动机器人在远程、非视距、移动情况下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20.
Cement produ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 capacity, long-time delay, multi variables, difficult measurement and multi disturbance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the multi agent, the multi agent control system of cement production is built, which includes integrated optimal control and diagnosis control. The distributed and multiple level structure of multi agent system for the cement control is studied. The optimal agent is in the distributed state, which aims at the partial process of the cement production, and forms the optimal layer. The diagnosis agent located on the diagnosis layer is the diagnosis unit which aims a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ement production, and the central management unit of the system. The system cooperation is realized by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optimal agents and diagnosis agent.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optimal agent and the diagnosis agent are designed. The detailed functions of the optimal agent and the diagnosis agent are analyzed.At last the realization methods of the agents are give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 agent control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multi agent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off-line control of one cement plant with capacity of 5000 t/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yield of the clinker increases 9.3% and the coal consumption decreases 7.5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