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在现阶段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亟待多元化转变且与实践接轨的社会需求下,对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教学实践的内容进行探索与讨论。通过分析设计工作营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指出其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与优势。以天津理工大学与中国台湾华梵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的两种“设计工作营”主题的跨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为例,分别阐述教学安排、实践过程、教学成果与意义,以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硕士研究生现阶段的跨学科交流与学习顺应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通过设计工作营跨学科教学实践,可实现“设计理论 +设计实践”的闭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选取《探究的场所》中的五个国家的大学科研与教学连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克拉克教授的思想基础上,分析连结体受到挑战的原因以及阐述克拉克教授关于建立连结体的主要思想,说明现代大学依然是探究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课题"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技术研究"(2008BAK42B04)是"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推进工程"的子课题,它以生态效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兼顾经济、资源与环境发展的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链、产业链、循环链设计与管理的原则与我国园区实践相结合,测算与分析了我国高新工业园区生态效率,定量化地评估了高新工业园区的综合绩效,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按照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需要,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办学定位及包装印刷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研究包装印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天津科技大学经历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包装印刷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础,制定包装印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包装印刷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了适应企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探究的场所>中的五个国家的大学科研与教学连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克拉克教授的思想基础上,分析连结体受到挑战的原因以及阐述克拉克教授关于建立连结体的主要思想,说明了现代人学依然是探究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一、简历 佐藤卓1955年生于东京,1979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与音乐大学设计系,进入De-ntsu公司工作,1964年创立佐藤卓设计工作室。 该室主要业务为产品规划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所设计的重点产品如Nikka威士忌包装,密史佛陀化妆品包装,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保障老年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属和医护人员的照护负担,基于我国现有的社区养老模式,建立本土化居家临终关怀服务设计。方法 通过对临终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三类人群的访谈,借助NVivo编码分析与需求重要性层次分析,构建了面向居家临终关怀的多维协同需求模型与服务蓝图。结论 依据服务蓝图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梳理了居家临终关怀四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共享辅具与社区范围内的共享辅具租赁服务理念。最终通过共享照护辅助机器人设计,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硅谷》2013,(9):155
<正>今年来,浙江省衢州市科协根据市委决策部署,充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百千万先锋行动",深入推进"三走进"活动,走进社区农村、服务民生,走进企业、服务发展,走进科技工作者、服务成长成才,真抓实干转作风,践行群众观。截至4月中旬,衢州市科协领导干部深入村、企  相似文献   

9.
薛晨阳简介     
薛晨阳,1971年11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希腊雅典国立科技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现任中北大学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相似文献   

10.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改革,形成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用户自我表达的族群细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洪海  刘新 《包装工程》2017,38(10):124-127
目的结合李宁青少年品牌设计研究项目案例,阐述一种基于用户自我表达的族群细分方法与实践。方法研究者进入样本用户的生活场景,让用户使用素材进行自由拼贴,讲述自身的经历,展示自己物品等,获得大量用户对物品、对自身经历以及对自我本身的观点与信息。研究者定义了以"个人导向—社会卷入"、"理想驱动—任务驱动"为维度的用户分类模型,对用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得出了二三线城市青少年中4大类别共10个用户细分类型。结论基于自我表达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将主动权交给用户,并从用户动机角度定义用户细分维度的有效的用户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大雁 《包装工程》2023,44(2):423-430
目的 对实践共同体理论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途径进行梳理和研究。方法 以认知学科的实践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群体性、异质性和实践性是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要素和特征,从这三个维度探究设计教学组织的要点和方法。结果 实践共同体理论下的教学组织是实现综合应用性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途径。结论 实践共同体理论从应用层面提供教学组织优化的路径和措施,包括注重教学范式的转变、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促进共同参与的活动、学习成果评价的多元化;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南艺设计教学实践中,数字医疗康复产品设计和建造是艺术与技术高度交叉的应用性课题,围绕该主题以工作坊的形式,从真实性任务的课题设置、促进协同的教学组织、全过程的学习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曾岳 《包装工程》2017,38(14):116-119
目的研究基于集体记忆延续的社区情景性空间与设施。方法通过城市社区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如何推进社区公共空间设施设计。以艺术的方式提出积极解决社区公共问题的方案,从集体关怀的角度来探讨由记忆所关联的情景性空间的构建,以集体记忆为主题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具体的设计案例展开研究分析。结论超越寻常记忆场所的一般功能性或固化的象征性,使每个此情此景都能促成个人对集体行动的积极介入。悦然的情景空间将能够有效生成并促进和谐的社区秩序,作为集体意识的活性载体来达成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每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代表了部落人民与氏族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图腾的形象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但都是一种神灵化的形象。本文聚焦中国传统鸟纹形象中的古蜀神鸟图腾形象,梳理其起源及发展脉络,窥探其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厘清其在中国鸟形崇拜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作用。文中以营盘山彩陶,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大鸟头和金沙太阳神鸟金箔,汉代砖画为研究起点,结合古籍、文献、图解和实物证据,对古蜀神鸟图腾的起源、主要功能、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古蜀神鸟图腾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根据视觉元素的内涵寓意来进行造型元素分类整合。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传统鸟形纹及古蜀神鸟纹在现代视觉传达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规律并对古蜀神鸟图腾形象进行解构再创作的设计创作实践。对古蜀神鸟图腾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神鸟崇拜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古蜀地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古蜀地部落之间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时将这些元素根据主题思想进行解构重组,赋予现代设计作品民族文化的血液,可使其成为能承载区域文化传播、历史文化传承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丁伟  陆诗雨  章彰 《包装工程》2024,45(4):317-325
目的 以上海新华街道为研究对象,对微更新理念下大型城市的社区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重构,以期提升其利用率。方法 利用Citespace对社区微更新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PSPL法为指导理论进行具体实践调研,发现现存痛点,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相关需求后,使用TOPSIS法将设计需求定量分析得出亟待解决的需求,为设计重构提供依据,以实现老旧公共设施再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结果 基于Citespace得出目前我国社区微更新领域的研究趋向于公共设施,而上海新华街道的公共设施以公共电话亭为代表,具有使用率低的痛点,通过TOPSIS分析得出居民对其改造的6点需求,从外观和功能上对公共电话亭进行再设计。结论 结合社区微更新理念和居民的需求对新华街道老旧公共电话亭进行再设计,有助于保留街道特色、提高老旧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具有一定的价值,对公共设施设计重构和微更新理念的结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设计批评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设计实践为物质基础,运用设计史作为理论支撑,有着评价设计成果,指导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当下中国设计批评的既有成果与现实问题,致力于中国设计批评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回顾设计批评的发展线索,强调了它与设计实践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当下设计现状,分析了设计批评书写的必要性,浅析了中国设计批评的进展,并着重思考、归纳了中国设计批评可能的书写方法。中国设计批评从实践中诞生,其研究与书写要结合国情与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方法,突出学术性质和学术价值,要在指导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建构新的学术大厦。  相似文献   

17.
周雨卉  王璐瑶  陈绘 《包装工程》2023,44(4):141-149
目的 运用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SSM)分析社区健身中心适老化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社区应对动态老龄化提供重要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对软系统方法论进行概念剖析,总结出其应用于社区健身中心适老化设计的分析流程,其次基于对社区健身中心适老化的内涵剖析,采用SSM对其进行问题情境感知表达和系统要素根定义,同时进行需求分类,并探讨其概念模型。结果 通过将概念模型与现实世界比较,对其进行定量评分,最终得出基于器械设备、空间布局、智能交互、情感体验的4个阶段战略目标及具有合理性与普适性的概念模型。结论 由于SSM和适老化设计共有的围绕人类活动展开的无结构特征,利用SSM研究适老化设计等具有强社会性特征的设计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新型社区健康体检模式,构建新型社区健康体检服务设计框架,提升社区健康体检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居民健康体检现状,运用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需求,制作用户旅程地图。通过Kano模型,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的12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应用服务蓝图构建社区健康体检服务系统。结果 梳理社区居民体检流程,结合线下、线上两个使用场景,完成了社区居民健康体检舱及其应用软件的设计,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体检需求。结论 Kano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社区居民对体检舱的功能需求优先级,结合服务设计理念,完成了社区健康体检系统的设计策略分析及设计实践,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体检服务,对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夏进军  杨婧  范正妍  谢磊  李赟  孙远 《包装工程》2022,43(14):17-28
目的 遵循“艺工融合”理念下的跨学科实践教学与设计创新思路,以磁流体科研成果为技术基础,进行科普产品磁流体演示仪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并验证“产学研创”一体化的跨学科创新设计方法。方法 分析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探索其设计创新路径。以需求与用户体验为导向构建创新设计方法,开展产品功能创新与交互设计。通过控制磁流体的磁致相变效应,完成对音乐旋律映射、语音交互映射和表情交互映射的互动演示设计,开发实现交互的实时模拟技术,形成全新的科普产品交互展示模式。结论 挖掘了交互式磁流体科普产品创新设计要素与方法,有效验证了“艺工融合”理念下设计创新实践思路,实现理论学习、前沿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综合性大学跨学科教学模式下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创新,也为未来类似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Engineering from reflective practi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me ideas for a new epistemology, encompassing practical a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flective practice, are presented. The term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was first suggested by Schon (1983) in an analysis of the need to define the nature of practical competence. The prevailing culture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which depends on science for it rigor,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wise engineer promoted by Elms (1989). Worldview, quality, systems thinking, and responsibility are discussed as preliminaries to an analysi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passing of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sets of message patterns from perception to reflection to action. Intelligence is defined as an ability to construct, evaluate, and act on alternative scenarios of the future in the reflective phase. Design involves the construction of scenarios where imagined artifacts operate to achieve predefined needs for some defined person(s). Rigor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stems from the achieving of appropriate objectiv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come apparent when both are viewed as examples of reflective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