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腥草挥发油活性显著,其制剂产品丰富。文章综合近年来文献,对鱼腥草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鱼腥草挥发油提取方式多样,其成分与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等相关,故分析了鱼腥草挥发油的研究现状,并对鱼腥草挥发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鱼腥草挥发油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皮生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皮营养成分丰富,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文对陈皮的生理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归纳与论述,为陈皮在食品和医药上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研究了八种挥发油(石菖蒲、香薷、紫苏叶、陈皮、连翘、肉桂、松节油、小茴香)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旨在为植物资源的挥发性成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八种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性研究,比较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八种挥发油与阳性对照VE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紫苏叶>石菖蒲>VE>香薷>陈皮>小茴香>肉桂>连翘>松节油。结论:本研究为植物挥发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八仙汤及其组方的各单味药材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八仙汤及含挥发油的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陈皮、桑白皮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八仙汤中挥发油的GC-MS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组方药材麻黄、苦杏仁和陈皮,但单味药材麻黄和苦杏仁中一些化学信号在复方八仙汤中未检测到,亦有挥发油成分在八仙汤中发现而在单味药材中未检测到。结论本研究利用GC-MS比较分析八仙汤及组方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揭示其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的变化,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苏叶、陈皮及紫苏叶和陈皮复配物(简称复配物)的挥发油,利用GC-MS技术对各挥发油进行分析,比较其成分及含量的差异。从紫苏叶、陈皮及复配物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0、22和31个化合物,检出物总质量分数分别为97.77%、99.76%和97.94%。紫苏叶挥发油中薄荷醇、β-波旁烯、反式-橙花叔醇和环氧化蛇麻烯II共4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β-古巴烯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陈皮挥发油中2-蒈烯、对-伞花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和大根香叶烯共5个化合物未在复配物挥发油中检测到,且其中香附烯酮的含量在复配物中明显增加;而复配物挥发油中新增加了4-蒈烯、邻-异丙基苯、癸醛、γ-榄香烯、乙酸橙花酯和乙酸橙花叔醇酯共6个化合物。因此,该研究说明紫苏叶、陈皮复配前后挥发油成分有明显变化,为紫苏叶和陈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怀菊花挥发油成分的影响及挥发油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分别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和酶法提取怀菊花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比较不同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的差异,并用所得挥发油分别进行单料烟和配方烟丝的加香评吸试验.结果表明:①通过GC/MS分析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1种成分,其中26种为已知...  相似文献   

7.
洋葱挥发油具备潜在的生物活性,在食品及医药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总结了不同地域、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洋葱挥发油的具体化学组成;并且介绍了洋葱挥发油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分析了挥发油具备相应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前期研究从久贮陈皮中分离鉴定了25株真菌,分属于2属5种。研究首次将真菌黑曲霉返接种到无菌陈皮样品中,恒温恒湿培养后,采用HPLC法对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芸香柚皮苷、陈皮苷、川陈皮素与桔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总黄酮含量变化;采用GC-MS法分析了陈皮接种黑曲霉培养前后样品挥发油类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陈皮样品接种黑曲霉培养后,橙皮苷等4种黄酮总量及陈皮中所含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接种培养前,挥发油总含量降低,但挥发油成分类型增加,并产生了新的化学成分。研究首次发现黑曲霉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黑曲霉的代谢转化具有促进陈皮药材药效物质积累增加的作用。从真菌黑曲霉与宿主陈皮药效物质基础变化的角度阐明"陈久者良"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陈皮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及抗氧化性。通过测定陈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及主要抗氧化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川陈皮素,研究了陈皮黄酮类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及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陈皮提取物中川陈皮素含量为0.134%,陈皮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其总抗氧化能力、抑制有机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与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浓度有很强的量效关系,陈皮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本试验通过超声波辅助回流萃取法对香青菜挥发油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挥发油化学成分。最后运用抑菌圈法研究香青菜挥发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78 W、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6.5∶1(mL/g)、提取温度62℃,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得率为2.43%。在香青菜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4.76%)、3-苯基丙腈(12.1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34%)、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74%)、棕榈酸(7.12%)等。同时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香青菜挥发油对受试菌种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值为0.625 mg/mL。该研究为香青菜挥发油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香榧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3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旨在研究九宫香菊挥发油的抑菌活性并分析其主要成分。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供试菌种,研究菊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九宫香菊的花序和鲜茎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茎叶挥发油所含主要成分与花序较为相似,但茎叶中1-石竹烯含量相对更高,而无桧烯等成分。九宫香菊茎叶与花序的挥发油组成相似,花序与鲜茎叶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该试验为菊花鲜茎叶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彤  曹庸  刘飞  郭斌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2):217-222
本文采用GC-MS建立8个不同产地22种陈皮挥发油的指纹图谱,选取了其中的7个色谱峰作为共有模式图的特征峰(左旋-alpha-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萜品烯和异松油烯),并将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峰和一些微量成分作为主成分分析法(PCA)的分析数据源,应用相似度分析法和PCA统计分析法找出22种陈皮挥发油之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22种陈皮挥发油的相似度在0.886~1之间,来自广东四会、四川、江西南丰、广东新会和广西-桂林的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区分,而来自广东云浮、广西梧州和广东清远这3个产地的样品聚成了一类,最终确定共有峰中左旋-α-蒎烯、α-法尼烯、β-蒎烯和微量组分中的大根香叶烯为显著贡献的主成分组分。根据主成分组分的含量变化能显著区分陈皮挥发油的不同产地,本研究可对陈皮挥发油质量的整体控制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水乙醇浸提法提取黄花蒿残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通过纸片抑菌实验和抗氧化实验对挥发油抑菌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花蒿残膏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石竹烯氧化物(15.27%)、樟脑(8.71%)和冰片(8.57%)在内的29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81.23%。纸片法抑菌活性测试表明黄花蒿残膏挥发油对四种实验供试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MIC1%,而枯草杆菌的则为0.25%MIC0.5%。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且随着浓度增大抗氧化活性增强。本研究表明了黄花蒿残膏挥发油在生产提取青蒿素后仍然保留部分有价值的成分,表现出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的经济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新疆玛咖(Maca,Lepidium meyenii Walp.)挥发油成分及探讨提取过程中挥发油主成分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质联用技术对新疆引种玛咖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取时间、缓冲液浓度对玛咖挥发油主成分的影响。 结果:分离鉴定了新疆玛咖挥发油成分32 种,用外标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总挥发油含量为1.72%,其中异硫氰酸苄酯、苯乙腈为其主要成分。通过对提取过程中挥发油成分的转化分析,发现提取时间和缓冲液浓度对所得的挥发油主成分有显著影响。 结论:气质联用技术可用于引种玛咖的快速鉴别及品质分析,而提取过程中要对提取时间和盐浓度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疆洋葱籽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洋葱籽中的挥发油进行了鉴定,共分离出66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6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94%。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含硫化合物(噻吩类、硫醚类)和含氧有机化合物(醇、酮、醛和酯)。研究为新疆洋葱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 h,蒸馏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生姜作为传统的药食两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美容、香料等行业。现代研究表明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类、姜辣素类和二苯基庚烷类,而挥发油成分是生姜特殊香气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评判生姜品质和风味的主要化学指标之一。通过查阅近10年关于生姜挥发油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对生姜挥发油的提取分析技术、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生姜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皮是传统中药材,药食两用,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柠檬苦素类、微量元素等。其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和保健品等诸多领域。但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差、生物利用率低,限制其应用,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转化黄酮以及其他活性物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已有报道对陈皮的活性成分的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以及陈皮中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该研究综述了陈皮表面微生物及其转化黄酮类物质的研究进展,为微生物转化陈皮活性黄酮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不同提取时间的艳山姜挥发油成分进行差异分析。并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致死浓度(MBC),比较抑菌活性。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时间提取的挥发油风味,可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2 h,3~7 h,8 h。GC-MS共分离出38种化合物,结合NIST质谱库检索鉴定出36种化合物,进一步得出1,8-桉叶油醇、β-蒎烯为区分不同风味的重要化合物。艳山姜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提取8 h的挥发油抑菌效果最好。文章分析了不同时间提取的艳山姜挥发油的风味差异与抑菌活性差异,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