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龚钢明  刘玉梅 《食品科学》2006,27(10):388-391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红景天的工艺。考察夹带剂、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因素对萃取物得率的影响,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萃取物得率影响程度是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时间>温度。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体积分数φ(乙醇)=80%、时间120min、温度45℃。萃取物经GC-MS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出46种组分,主要包括醇、酯、烷烃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超临界CO2萃取干玫瑰花中玫瑰精油的产品得率,依次考察了乙醇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产品得率的工艺优化。结果发现:无水乙醇较乙醇水溶液更适于作萃取的夹带剂;此外,随着萃取压力、温度、夹带剂流量及萃取时间的增加,所得精油产品中主香组分2-苯乙醇的得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量和萃取温度三因素,对得率指标的影响依次减弱。所得优化的工艺组合为萃取压力23MPa、温度40℃、夹带剂流量0.06m L/min、萃取时间1.5h,对应2-苯乙醇的得率可达0.795‰。  相似文献   

3.
在考察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单因素对黄酮萃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建立影响因素和黄酮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芹菜中黄酮工艺影响极显著,夹带剂用量影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用量为1 mL/g。该条件下黄酮得率为9.03%,与预测值相近,差异不显著,符合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洋葱油的试验研究,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等对洋葱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洋葱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洋葱油得率主要因素的依次顺序为萃取压力>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20MPa,加入无水乙醇15%为夹带剂,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40min,洋葱油得率可达到0.492%.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对精油得率和精油中叶黄素浓度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响应面优化萃取工艺,得到小球藻精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24 MPa,萃取温度为36℃,萃取时间为3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55 mL。此时小球藻精油得率为5.68±0.06 (g/100 g藻粉)。叶黄素的最佳萃取工艺是:萃取压力为16 MPa,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2.8 h,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为199 mL。得到叶黄素浓度为7.13±0.10 (mg/g小球藻精油)。此研究为超临界CO_2萃取小球藻精油及其活性成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淮山为试验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淮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研究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夹带剂乙醇浓度4个因素对淮山多糖萃取得率的影响,优化了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淮山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3℃、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时间2.5 h、夹带剂乙醇浓度68%,该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试验,淮山多糖萃取得率为0.2807%±0.0045%,与预测值0.287%接近。以上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淮山多糖萃取工艺后,可有效提高其多糖萃取得率。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118-123
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黄浆水中提取风味物质,系统研究萃取条件(萃取压力、乙醇夹带剂添加量、萃取温度)、分离条件(压力、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黄浆水中风味物质萃取物得率以及风味物质总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浆水含有丰富的风味物质,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下黄浆水中风味物质最高萃取得率为7. 4%,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高了黄浆水的利用率及白酒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CO2 萃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石  兰蓉  张晓辉  马越  陈亮 《食品科学》2011,32(2):240-243
运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分离压力8MPa。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萃取物,鉴定出25 种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52.67%)、硬脂酸(27.77%)和棕榈酸(13.66%)是构成鸡腿菇风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以七年生花椒果皮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分离花椒总黄酮的工艺研究,采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法对萃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重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花椒萃取率的影响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花椒黄酮的优化条件为: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35MPa,萃取时间150min,夹带剂用量4mL/g,此时花椒总黄酮提取率为19.574%.  相似文献   

10.
余锐  王娟  黄惠华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1):1375-1378,1315
为研究微波辅助萃取制备茶树花浸膏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溶剂(石油醚)添加量等三个因素对茶树花浸膏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影响因素和浸膏得率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5 min和溶剂添加量1300 mL的条件下,得率达到最大值(5.0...  相似文献   

11.
响应曲面法优化迷迭香抗氧化剂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香草迷迭香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工艺优化,并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工艺参数优选。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迷迭香抗氧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6.98MPa、萃取时间2.28h、夹带剂用量0.48mL/g;实际所得抗氧化剂中总酚含量达12.70mg/g。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迷迭香抗氧化剂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曾祥燕  赵良忠 《食品科学》2011,32(22):65-69
研究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橘皮中类柠檬苦素工艺,考察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夹带剂用量对类柠檬苦素提取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以类柠檬苦素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考察。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类柠檬苦素提取量的影响大小次序为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提取类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夹带剂用量1.51mL/g,在此条件下,类柠檬苦素的提取量为54.26mg/kg,而实际提取量为53.87mg/kg,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无显著性差异。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能很好地反应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优化超临界CO2萃取八月瓜幼果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仁勇  杨万根  余佶 《食品科学》2015,36(10):76-80
为了综合利用八月瓜幼果资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八月瓜多酚。探讨了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对多酚的萃取效果,采用响应面法,以多酚萃取得率为响应值,考察原料与夹带剂的料液比、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多酚萃取的影响,并优化萃取条件。结果表明:以体积分数95%乙醇溶液为夹带剂,可使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提高约2.45 倍,产品纯度提高约15.49%;优化所得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6(g/mL)、萃取压力37 MPa、萃取温度51 ℃,此条件下八月瓜幼果多酚萃取得率可达6.41%,产品纯度为87.69%。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平贝总碱,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为响应因素,平贝总碱萃取率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各工艺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平贝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48℃、夹带剂用量323mL.该条件下,萃取率为94.55%.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2萃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北方地区早园竹叶中黄酮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6℃、乙醇体积分数50%、萃取压强35MPa、夹带比9%、萃取时间4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可达到23.24mg/g。可以运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且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脱除茶叶咖啡碱的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研究了超临界CO2脱除茶叶中咖啡碱的工艺条件优化,着重讨论了影响咖啡碱脱除率的因素及茶叶风味的保存因素,结合产品质量分析,得到了预脱茶香和脱咖啡碱的两级萃取、茶香吸附和咖啡碱解析的两路分离、加稀乙醇作夹带剂的最佳工艺路线及参数,达到既保持了茶叶特别香味,又能有效脱除茶叶中咖啡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优化茶叶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茶叶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茶叶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9MPa、萃取温度43℃、分离温度36℃、萃取时间74min,该条件下,茶叶籽油得率达26.13%。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提取甜茶茶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酶辅助提取甜茶中的茶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的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确定甜茶中的茶多酚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是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3:4的比例混合而成;在45℃的水浴条件下,加酶量为0.6%(m/m)、pH4.95、酶解时间47.76min、料液比1:23.58(g/mL),酶解后的原料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28(g/mL)、温度70℃回流提取70min的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可达133.2mg/g。  相似文献   

19.
程超  夏兰欣  杜芬妮  李伟  田成 《食品科学》2021,42(6):215-222
以红茶9 种风味物质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利川红茶风味物质固相微萃取条件,同时将利川红与宜红、滇红的风味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利川红最优固相微萃取条件为料液比1∶4.11(g/mL),萃取温度71.75 ℃,萃取时间50.15 min。在此条件下利川红鉴定出73 种风味物质,以呋喃类、醛类、烷烃和酯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202%、20.11%、13.751%和11.662%。宜红鉴定出59 种风味物质,呋喃、醇类、醛类和烷烃相对含量分别为23.445%、21.04%、19.816%和18.070%。滇红鉴定出66 种风味物质,醇类、醛类、呋喃类相对含量分别为35.587%、15.103%和12.229%。分别对3 种红茶中所有风味物质和9 种重要风味物质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红茶中9 种风味物质为评价指标,不仅可以进行红茶风味类型预测,而且优于基于全部风味物质的预测能力。变量投影重要度分析发现,芳樟醇、顺式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2-己烯醛对3 种红茶风味影响最大,这几种风味成分可作为3 种红茶相互区分的主要特征标志物。本研究结果可为继续开展利川红茶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