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借助氢氧化钠和硫脲作用制备再生冷水可溶性淀粉(regenerated cold water soluble starch,RCSS)。当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淀粉溶液时,加入19.2%氢氧化钠(以淀粉质量计)以及14%硫脲(以淀粉质量计),搅拌10 min,淀粉可以很好溶解于溶液中,醇直接分离制备的RCSS能达到55.6%的溶解度。通过不同分离提纯方式对RCSS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调pH水提醇沉法制备RCSS性能最佳,可以使得RCSS的溶解度达到80.5%,灰分为0.75%。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氢键对静电纺淀粉纤维膜的影响,以二甲基亚砜/水为溶剂体系对淀粉进行溶解制备静电纺纤维膜。通过调节二甲基亚砜/水体系中含水量,诱导水分子与淀粉分子链上的羟基结合形成氢键,研究氢键对淀粉溶解及淀粉纤维成型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线衍射及拉伸实验等对静电纺淀粉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破坏了淀粉分子中的氢键,有利于淀粉的溶解;随着二甲基亚砜/水体系中含水量的增加,水与淀粉分子链中的羟基形成了氢键。氢键的形成会对淀粉纤维产生影响,一方面,氢键的形成使得淀粉纺丝液的可纺性变差,纤维形貌变得不均一;另一方面,对于静电纺纤维膜而言,过多的水会与淀粉分子形成氢键,抑制分子链的自由移动,导致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常压下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征。实验证明,醇解法所得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00%。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相对加入碱量28mL,乙醇浓度80%,淀粉乳浓度14%,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50min,对应的最佳颗粒状冷水可溶马铃薯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为97.4%(60g马铃薯淀粉)。经醇解法处理后所得到的不同冷水溶解度的颗粒状淀粉样品,颗粒保持完整,但其表面不再光滑,呈现出凹陷﹑空隙和裂缝等特征;随着冷水溶解度的提高,淀粉样品的偏光十字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结晶性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抗性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原淀粉为对照,研究了纤维素酶-压热法制备的马铃薯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马铃薯原淀粉颗粒呈椭球形,表面光滑;而抗性淀粉的颗粒状结构消失,形成了连续的致密结构,表面不再光滑。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抗性淀粉分子中未出现新的基团,只较原淀粉形成了更多的氢键。马铃薯原淀粉的分子晶型为A型,整体结晶度为22.82%;抗性淀粉的分子晶型为B型,整体结晶度为29.64%。马铃薯抗性淀粉的溶解度、透明度远远低于原淀粉;膨润度、持水性优于原淀粉。抗性淀粉的沉降速度较快,沉降性比原淀粉强。原淀粉糊化温度为65.8 ℃,峰值黏度可达到10 770 mPa·s;而抗性淀粉其糊化温度高于95 ℃。  相似文献   

5.
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麦A淀粉为材料.采用乙醇-碱处理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在系统分析乙醇体积分数、碱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影响的基础上,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醇-碱法制备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乙醇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对产物溶解度的影响显著;小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适宜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65℃,乙醇体积分数80%,反应时间为80 min,碱浓度10 g/100 ml,其溶解度可达81.44%.  相似文献   

6.
借助氢氧化钠和尿素作用共同破坏玉米淀粉内氢键,促进玉米淀粉在冷水中的溶解性能。利用正交实验,通过考察溶液体系透光率,获得最优溶解体系。当体系固含量为10%时,5 g玉米淀粉中加入16.8%氢氧化钠(以淀粉质量计)和12%尿素(以淀粉质量计)搅拌10 min,体系透光率可达80%左右,玉米淀粉能较好地溶解在冷水中。  相似文献   

7.
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压下,用醇解法制备了不同溶解度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系列,并对玉米、木薯和马铃薯原淀粉及其不同溶解度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相对于原淀粉糊,醇解法制备的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糊的表观粘度和冻融稳定性有所提高,凝沉性降低;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粘度、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均降低。三种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糊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且随着溶解度提高其透明度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槟榔芋原淀粉为原料,采用球磨结合辛烯基琥珀酸(OSA)酯化方法制得复合改性淀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与原淀粉、酯化淀粉和球磨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球磨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和透明度均显著提高(P0.05),尤其是冷水溶解度,但其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却降低;酯化淀粉和复合改性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透明度、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表观黏度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槟榔芋原淀粉和球磨淀粉经OSA酯化改性后品质均得到明显改善,复合改性淀粉的表观黏度增加尤为明显,说明其具有更好的增稠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对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复合前后的构象进行模拟,并对青稞直链淀粉及其复合物的均方根偏差、旋转半径、氢键数、相互作用势能、溶剂可及表面积变化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绘制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体系不同构象的自由能曲面图,并得出该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青稞直链淀粉与肉桂醛间氢键个数在60 ns时最多,复合物旋转半径在30 ns时达到最大;与青稞直链淀粉相比,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中的范德华势能明显高于自身的氢键势能,均方根偏差更大,且溶剂可及表面积下降幅度大;青稞直链淀粉-肉桂醛复合物的自由能最低区域显示青稞直链淀粉分子和肉桂醛分子分别由各自独立状态复合为整体球状包合物;青稞直链淀粉与肉桂醛复合物结构是由2条淀粉链将肉桂醛分子紧密包裹形成的1个稳定球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酒精碱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糯玉米淀粉,并应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淀粉乳浓度、碱用量、反应时间对颗粒状冷水可溶糯玉米淀粉冷水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碱用量、反应时间对淀粉冷水溶解度的影响都很显著,且淀粉乳浓度、碱用量、反应时间三因素之间对淀粉溶解度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比较分析了压热法制备蚕豆抗性淀粉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蚕豆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度、透明度和平均聚合度均大于蚕豆抗性淀粉,但持水性小于抗性淀粉。蚕豆淀粉颗粒呈椭球形,表面较为光滑,分子晶型为A型,整体结晶度为10.3%;而蚕豆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形、多角形,表面粗糙褶皱,尺寸较小,分子晶型为C型,整体结晶度为11.7%。与蚕豆淀粉相比,抗性淀粉红外光谱中的-OH伸缩振动峰峰形变宽且发生了红移,蚕豆淀粉的糊化温度为65.84℃,显著低于抗性淀粉的151.19℃。表明压热制备抗性淀粉理化性质被改变,有氢键参与了抗性淀粉的生成,晶体结构的致密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乙醇碱法制备的颗粒状冷水可溶木薯淀粉 (GCWS)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其与预糊化木薯淀粉的差别。结果表明 ,GCWS淀粉仍保持颗粒形态 ,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形成糊的透明度、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要比预糊化淀粉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用于棉纱低温(60℃~80℃)上浆的可行性。用乙醇-碱法制备了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对其偏光十字现象、冷水溶解度、黏附力、黏度及黏度稳定性、浆纱质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时,与工厂普遍使用的氧化玉米淀粉浆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结晶区消失,冷水溶解度远大于氧化淀粉;随着温度降低,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的浆液黏附力降低,浆液黏度升高,黏度稳定性良好;上浆温度为75℃及以上时,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对纱线的增强率、增磨率均大于95℃时氧化淀粉的浆纱效果。认为: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是一种高浓低黏、黏度稳定性良好的浆料,高温上浆时性能较好,低温上浆时浆纱质量与氧化玉米淀粉接近,是一种适合棉纱低温上浆的浆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粉末酱油,分别以原淀粉、多孔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性多孔(GCWSM)淀粉作为载体,以淀粉的冷水溶解度、粘度、水解率及柠檬黄吸附量等性质和酱油的氨基态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感官评定实验,确定制备粉末酱油的最适载体。使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研究粉末酱油制备过程中热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GCWSM淀粉的冷水溶解度和粘度分别为46.79%和205.8mPa·s,水解率和柠檬黄吸附量分别为32.7%和2.417mg/g;GCWSM淀粉制备的粉末酱油的氨基态氮含量达到0.487g/100mL;感官评定表明三种淀粉载体粉末酱油无显著性差异,GCWSM淀粉可以代替原淀粉和多孔淀粉制备粉末酱油;DSC结果显示粉末酱油中的GCWSM淀粉减弱了淀粉本身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热-醇处理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并对其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其糊化度有较大影响;在90℃、体积分数35%乙醇处理制备的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最大,白度比原淀粉有明显提高;温度对其黏度和颗粒结构影响较大,而乙醇体积分数则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波-丙二醇处理制备冷水可溶性马铃薯淀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西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微波-丙二醇处理制备冷水可溶性马铃薯淀粉,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制备冷水可溶性马铃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水-丙二醇比(V/V)为1:1,微波处理时间为17.0 min,淀粉乳浓度(W/V)为12%时,冷水可溶性马铃薯淀粉的溶解度可达到84.0%.  相似文献   

17.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五种制备方法,对比了以不同品种淀粉为原料,利用酒精碱法制备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条件。总结了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物理化学特性,包括溶解度、黏度特性,热学性能等;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今后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探究茶多酚对馒头品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分子作用机理。系统观察了茶多酚对馒头比容、质构、硬化速度及α-淀粉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茶多酚对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溶解度、膨胀势以及热特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茶多酚与淀粉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能够显著影响馒头的比容和质构,将硬化速度由195 g/h降低至138 g/h,并提高其α-淀粉含量;茶多酚的添加可降低淀粉的碘结合能力,提高溶解度(8.3%~38.1%)和膨胀势(11.4%~13.8%),降低糊化峰值温度(62.21~53.57 ℃)以促进淀粉的糊化,并延缓淀粉的老化;茶多酚主要通过氢键(最高占比氢键4GA_12@O2:EGCG_1@H18;占比5.6%)与淀粉发生分子相互作用,进而改变淀粉分子的空间构型,影响其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改变淀粉的理化特性和品质特性,具有作为新型淀粉改良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球磨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扩大大米淀粉的应用范围,对其进行球磨处理,并分析不同转速条件下球磨处理对大米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转速的加大,大米淀粉颗粒形态被破坏的程度越大;球磨能使大米淀粉分子链发生断裂,导致还原糖含量增加;大米淀粉的冷水溶解度与球磨转速正相关,球磨处理程度较高的大米淀粉几乎冷水可溶;球磨处理使大米淀粉的成糊温度、峰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淀粉糊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