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粮食与油脂》2016,(5):76-78
采用形态学鉴定和理化实验鉴定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出引起生湿面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结果显示:引起生湿面腐败变质的主要细菌种属有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经分离鉴定的优势菌群有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生湿面腐败的霉菌有白曲霉和圆弧青霉,另外还有少量的酵母菌。在生湿面贮藏的前期主要腐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后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鲜肉粽货架期的主要微生物进行菌相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25℃的储藏条件下,影响鲜肉粽货架期的优势腐败菌是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鲜肉粽在货架存放0~2d,微生物未检出;存放3d时,细菌总数呈上升趋势,主要优势菌是葡萄球菌;存放5d时,芽孢杆菌占优势地位,霉菌增长缓慢;在37℃存放条件下,优势腐败菌为霉菌。通过对优势腐败微生物的分离,综合菌落形态观察结果,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经鉴定优势腐败细菌为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结合霉菌菌落观察结果和培养特性,初步确定霉菌为曲霉和青霉。  相似文献   

3.
即食湿面条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即食湿面条中的腐败微生物,通过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等手段对导致即食湿面条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初步证明引起即食湿面条腐败的优势微生物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megaterium)。  相似文献   

4.
丁文  汪先丁  高鹏  杨虎  赵敏  孙群 《食品科学》2012,33(3):146-150
四川郫县辣椒酱多采用热处理控制微生物生长以延长货架期,但热处理后残留微生物仍会导致辣椒酱腐败。辣椒酱经80℃、30min热处理后室温贮藏120d期间检测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分别采用16S rDNA和ITS序列鉴定分离的细菌和真菌菌株,并运用PCR-DGGE法分析贮藏终点辣椒酱中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辣椒酱中微生物减少了90%以上,残留微生物主要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在贮藏期内微生物数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CR-DGGE检测发现贮藏终点辣椒酱中主要残留细菌为乳酸菌(Pediococcus sp.和Lactobacillus sp.)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因此,热处理可使辣椒酱中部分微生物致死、亚致死或转为“存活但非可培养”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但残留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和乳酸菌可能导致辣椒酱的腐败。有效控制芽孢杆菌将是延长辣椒酱货架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腐败微生物对盒装豆腐品质的影响及其腐败特性,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指标,研究贮藏温度(4、25、37℃)对盒装老豆腐和内酯豆腐保存期的影响,并对盒装豆腐中腐败菌进行分离鉴定,观测其腐败性状和生长特性。结果显示:4℃贮藏时盒装老豆腐和内酯豆腐的保存期均超过30 d,25℃贮藏时盒装老豆腐和内酯豆腐的保存期约为36和48 h,37℃贮藏时二者的保存期分别为12和30 h左右。从新鲜和腐败变质的盒装老豆腐和内酯豆腐中共分离鉴定出52株腐败菌,其中芽孢杆菌属细菌43株,其他属细菌9株,表明芽孢杆菌是导致盒装豆腐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贮藏温度对腐败菌的多样性有影响,4和25℃贮藏时腐败菌种类较丰富。回接芽孢杆菌后在25℃贮藏时对盒装豆腐的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蜡样芽孢杆菌会导致盒装老豆腐发生褐变,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会引起盒装老豆腐胀袋,回接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盒装内酯豆腐的腐败性状与空白样品基本一致,豆腐的最终腐败性状是各种细菌综合作用所致。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豆腐来源芽孢杆菌和其他细菌的种类,对于指导豆制品企业在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盒装豆腐中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6.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以胀袋变质的低糖腌制韭菜根为材料,对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与鉴定。利用纯培养法共筛选出菌落形态差别较明显的优势细菌菌株4株,经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了各菌株的种属。结果发现,腌韭菜根中的主要致腐菌由1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和1株莴苣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构成。  相似文献   

8.
酸菜包外包膜污染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荣荣  赵炜  王洋  周帼萍 《中国酿造》2013,32(1):133-136
某企业发现直接接触食品的酸菜外包膜微生物超标.送检的5份细菌总数达104cfu/mL~ 107cfu/mL,并伴有霉菌污染.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主要的污染菌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p.)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同时也伴有部分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污染的霉菌则主要为曲霉(Aspergillus sp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p.)和青霉(Penicillium spp.).采用半定量粘附实验检测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3个主要污染菌株均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皱皮木瓜贮藏保鲜过程中腐败变质的原因,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皱皮木瓜腐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初步分离出2 株细菌和6 株霉菌,未分离出酵母菌。回接实验结果表明共有2 株细菌、3 株霉菌能引起皱皮木瓜腐败。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对5 株腐败微生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 株细菌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假蕈状芽孢杆菌(B. pseudomycoides),3 株霉菌分别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velox)、皮落青霉(P. crustosum)。本研究可为皱皮木瓜贮藏保鲜过程中腐败控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蓝蔚青  谢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330-335
将微生物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PCR法相结合,研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冷藏对照组与保鲜剂处理组样品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鉴定,并作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出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对照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34.7%)、荧光假单胞菌(14.5%)、松鼠葡萄球菌(10.2%)、嗜水气单胞菌(8.2%)、弧菌(6.1%)、恶臭假单胞菌(6.1%)、绿色气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4.1%)、蜡样芽孢杆菌(4.0%)、铜绿假单胞菌(2.0%)、嗜冷杆菌(2.0%)、成团肠杆菌(2.0%)、约氏不动杆菌(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特定优势腐败微生物。假单胞菌属在带鱼冷藏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能够使冷藏带鱼的二级鲜度货架期延长9d,并使其贮藏期间的细菌菌相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细菌种类减少到9种。主要优势菌的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复合保鲜剂对带鱼体内腐败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dominant microorganisms in 'Hawaijar', a traditional non-salted fermented soybean (Glycine max (L.)) food of Manipur, India,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by molecular techniques. Bacillus spp. were the predominant microorganisms in 'Hawaijar'. A total of 274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forty-one 'Hawaija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ousehold preparations and markets of valley districts of Manipur. Phenotypic grouping followed by 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Digestion Analysis (ARDRA), PCR amplification of 16S-23S rDNA region, RFLP by Hae III and Hind III double digest (by comparing MTCC type strains) and sequencing of 9-1514 region of 16S rDNA resulted in three major phylogenic groups. Bacillus subtilis group comprising B. subtilis and B. licheniformis representing 112 isolates, B. cereus group representing of 128 isolates and Staphylococcus spp. group comprising S. aureus and S. sciuri representing 23 isolates. A few bacterial isolates belongs to Alkaligenes spp. and Providencia rettgeri were also fou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 subtilis phylogenic group was investigated by RAPD-PCR. Eighty-two strains of B. subtilis phylogenic group were identified using RAPD-PCR using OPA-18 and OPA-20 primers. These strains will be investigated for potential starter culture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胀桶番茄酱中腐败微生物种类,采用梯度稀释法、选择性培养法和划线纯化法对番茄酱中主要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DNA和ITS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性质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编号为B001、B002、B003、B004的4株细菌有1株厚壁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cineris)、2株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1株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标号为F001的1株酵母为奥默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l)。因此,胀桶番茄酱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为厚壁类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蕈状芽孢杆菌和奥默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对变质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18株微生物全部为细菌,并对其进行面筋腐败验证试验,所有菌株均能在24 h内引起面筋变质。对面筋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以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引起面筋变质的腐败微生物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以及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微生物快速质谱鉴定法快速鉴定新疆感官异常番茄酱和杏酱中的细菌。方法对感官异常番茄酱和杏酱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9株细菌菌株,运用Vitek MS微生物快速质谱鉴定仪对分离的细菌菌株进行鉴定,同时采用VITEK2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结果番茄酱中获得的5株菌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沃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杏酱中获得的4株菌分别为巴氏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沃氏葡萄球菌、浸麻类芽孢杆菌。结论本研究快速鉴定结果与化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卵形鲳鲹冷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传统选择性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卵形鲳鲹4℃贮藏期间腐败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菌相分析及菌属确定,并以腐败物质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了贮藏末期优势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卵形鲳鲹4℃贮藏过程中共分离纯化出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株,其分属6个菌属。贮藏初期(0 d)时菌相丰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均有出现;中期(3 d)菌群种类有所减少,以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所占比例较高,后期(6 d)种类进一步减少,只有3株菌占较高,分别是2号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48%)、5号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26.6%)与16号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19.4%);致腐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 > 奥奈达希瓦氏菌 > 霍氏肠杆菌,其中腐败希瓦式菌致腐能力显著强于另两株菌;综合贮藏末期所占比例及致腐能力结果,最终确定腐败希瓦氏菌为4℃贮藏下卵形鲳鲹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6.
米发糕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颇受消费者欢迎。本实验利用16S rDNA 基因序列的PCR 扩增技术对米发糕在室温储藏过程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细菌是致使米发糕迅速腐败的主要因素,分离出的3 株菌经鉴定分别为发酵乳杆菌、巴氏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对米发糕腐败菌的菌相变化进行分析,确定乳杆菌和芽孢杆菌是米发糕储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且都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疆椒麻鸡中腐败细菌的种类和特性,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腐败菌。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从椒麻鸡中分离的31 株腐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所筛选的31 株菌中,肠杆菌20 株、葡萄球菌3 株、气单胞菌2 株、乳酸菌4 株、溶酪大球菌2 株;新鲜椒麻鸡中的主要腐败菌为溶酪大球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低温5 ℃贮藏条件下腐败样品中的主要腐败菌为乳酸菌、葡萄球菌和肠杆菌;常温25 ℃贮藏条件下腐败椒麻鸡中的腐败菌主要为肠杆菌、气单胞菌、葡萄球菌和乳杆菌。  相似文献   

18.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贵州大方县特色豆酱中细菌种群,并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得到其主要优势菌株。PCR-DGGE指纹图谱在大方豆酱中共鉴定到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10种菌,其中主要优势菌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次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sacidilactici)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在大方豆酱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以便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传统风吹肉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演替及优势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露  王猛  常伟  李明元  王卫  马力  饶瑜 《食品科学》2015,36(7):111-116
研究传统风吹肉在整个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微生物的种类、优势菌群及其数量变化情况。选用7 种培养基对不同加工阶段风吹肉样品中的不同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进行16S或18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得到加工过程存在于样品肉中的优势微生物9 种,其中细菌7 种和真菌2 种。结果表明:在传统风吹肉生产过程中,料泡引起微生物大量死亡后,风吹肉样品中的各类微生物总数在风吹前10 d持续上升,在中后期达到稳定。以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主的乳酸菌是川味风吹肉风吹过程中的主要优势菌群,其次是以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为主的葡萄球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和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lipolytica)次之。此外,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水生拉恩菌(Rahnella aquatilis)为川味风吹肉制作过程中的主要腐败菌,但随着风吹过程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浙江玫瑰醋异常发酵的原因,从异常发酵玫瑰醋的表面膜醭分离菌株,并通过回接实验考察其发酵特征,采用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发酵特性及控制途径。结果表明,分离到4株细菌和2株真菌,均有异常发酵特征,其中接种菌株X-4的醋样出现明显的发酵臭味,而接种菌株Z-1和Z-2的醋样表面形成膜醭。经鉴定,4株细菌分别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2株真菌分别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低温是异常发酵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的前提条件,毕赤酵母产生的膜醭阻断了醋酸菌的氧气供应是导致醋酸异常发酵的主要因素。一旦玫瑰醋发生异常,应及时翻缸、升高温度、加入醪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