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反复冻融对羊肉臊子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期间p H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臊子解冻汁液损失显著下降(p0.05),影响羊肉臊子的嫩度与色泽,最终导致羊肉臊子的全质构特性变差,硬度与剪切力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趋于稳定(p0.05),反复冻融后解冻损失率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L*值、a*值、b*值、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未冻融羊肉臊子差异显著(p0.05)。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分析显示,其不易流动水占比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反复冻融使羊肉臊子食用品质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冻融 0(对照)、1、2、3、4、5 次的羊肉的解冻损失、蒸煮损失、pH、剪切力、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及水分状态的变化,探讨了反复冻融对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的解冻损失、蒸煮损失、TBARS、TVB-N和菌落总数均显著增加(P<0.05),pH显著降低(P<0.05),剪切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场核磁技术显示,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结合水(T21)比例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不易流动水(T22)比例呈上升趋势,自由水(T23)比例呈下降趋势,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间发生转变。这些变化表明反复冻融显著降低了羊肉品质,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羊肉品质破坏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蓝蔚青  孙雨晴  肖蕾  梅俊  谢晶 《食品科学》2021,42(7):240-246
为研究冻融循环对大目金枪鱼质构与蛋白质特性变化的影响,实验模拟了大目金枪鱼两种温度波动条件下的反复冻融过程(超市冻融处理组F1与家庭冻融处理组F2),分别经过5 次反复冻融,测定两组样品冻融期间的理化指标(汁液流失率、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与Ca2+-ATPase活力)及质构特性,同时结合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与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对比分析大目金枪鱼在反复冻融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F1和F2组的大目金枪鱼肉质构特性均发生变化,解冻汁液流失率升高,鱼肉硬度、弹性与咀嚼性显著下降(P<0.05),黏性明显上升,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含量降低,总巯基含量与Ca2+-ATPase活力下降,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升高。其中,在冻融循环次数相同时,F1组样品的汁液流失率高于F2组,其在第4次冻融时达到最大值,硬度也在此时明显下降;F1组样品的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增幅、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与Ca2+-ATPase活力降幅均小于F2组;SDS-PAGE结果显示冻融循环会导致部分肌肉蛋白降解,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和冻藏温度的升高都会加快蛋白质降解速率。LF-NMR分析得出,反复冻融过程会使存在于鱼肉肌原纤维中的不可移动水转变为自由水流出,F1组样品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自由水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汁液流失率也增加,与MRI分析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与F2组相比,F1组冻融处理虽能抑制高铁肌红蛋白含量的升高,保持Ca2+-ATPase活力,但会导致大目金枪鱼的汁液流失率升高,质构特性变差。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会加剧鱼肉组织及蛋白质功能劣变,应尽量减少大目金枪鱼流通期间的冻融循环次数。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反复冻融处理对肉鸡不同部位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复冻融期间pH值变化不显著(P>0.05)。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肉鸡胸肉和腿肉解冻汁液损失显著下降(P<0.05),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hioba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显著增大,总蛋白溶解度以及肌原纤维小片化冻融初期呈现上升趋势,总水分含量均逐渐降低。低场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分析显示,其自由水占比显著下降(P<0.05)。以上结果说明反复冻融使解冻汁液损失伴随自由水比例显著下降而逐步降低,由于肌肉pH值保持稳定,推测反复冻融过程中反复形成的冰晶对肌肉微观结构的破坏,尤其对肌原纤维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解冻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 ℃静水解冻组为对照,在相同水温条件下,研究不同超声波功率(120、180、240、300 W)对解冻 后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超声波解冻组解冻时间显著缩短,解冻后羊肉红度值(a*)和嫩度 显著提高,180 W超声波解冻处理组羊肉黄度值(b*)最高(P<0.05);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解冻后羊肉的 汁液损失率显著增大(P<0.05),pH值和亮度值(L*)显著降低(P<0.05);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解冻后羊 肉菌落总数显著降低(P<0.05),其中180、240 W超声波处理组显著低于120 W处理组(P<0.05)。综合分析可 知,超声波解冻与静水解冻相比显著提高了羊肉的解冻速率和羊肉新鲜度,且对羊肉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没有 显著影响,但超声波解冻后羊肉肉色偏暗,解冻汁液流失率偏高。240 W超声波解冻对羊肉品质的负面影响最小, 因此选择240 W作为羊肉最佳解冻功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 extract,RE)对调理切片羊肉保鲜效果的影响,本实验设置了对照组、真空包装组、Nisin(0.1、0.3、0.5 g/kg Nisin)、RE(0.1、0.2、0.3g/kg RE)8种处理方式,分析不同处理的调理切片羊肉在冷藏过程中感官评价、色差值、pH、TVB-N含量、TBARS值和羰基含量等品质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调理切片羊肉的色差值影响较小;0.3g/kg RE处理组相较于其他处理组(除真空包装处理组外)有较高的感官评分(P <0.05)和较低TBARS值(P <0.05)及羰基含量(P <0.05);0.5 g/kg Nisin处理组的TVB-N含量最低(P <0.05),0.3 g/kg Nisin和0.3 g/kg RE处理组次之。综上,0.3 g/kg RE处理组调理切片羊肉能够在冷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和较好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滴水损失、pH值、糖原含量、TBARS值等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主要变化在宰后前72 h内基本完成,而滴水损失、pH值在24 h后变化不显著(P>0.05);MFI值在成熟24 h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TVB-N含量在0~72 h时,符合一级鲜肉的标准。羊肉的成熟时间依感官、色泽、pH值、TBARS值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以72 h为宜;从TVB-N含量的变化看,成熟时间应小于72 h。综合考虑,确定大足黑山羊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羊肉色差、pH、TBARS值、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蛋白表面疏水性,分析不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处理时间、处理电压、处理次数、处理后放置时间)对羊肉色泽、脂质及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羊肉的L*值升高,a*值和b*值下降,处理电压超过50 kV后,a*值下降显著(P<0.05),但各处理组之间的总色差值(ΔE)无显著差异(P>0.05);TBARS值、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处理电压升高和处理后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处理时间达到5 min时,羊肉TBARS值升至0.215 mg/kg,而pH和总巯基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当累计处理时间固定(3 min),处理次数从1增加至4,羊肉TBARS值、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而pH和总巯基含量升高。综上,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未能显著影响羊肉色泽,但促进了羊肉中脂质和蛋白质氧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反复冻融过程对超高压(ultra high pressure,UHP)和滚揉(tumbling,TB)两种腌制方式制得的开背调味鱼品质及蛋白特性的影响,分别通过UHP和TB腌制加工出两种开背调味鱼,将其先在-35 ℃速冻后再于-18 ℃冷库中冻藏,期间每隔20 d进行解冻-再冷冻的循环过程,分析鱼肉在5 次冻融循环过程中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ances,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蛋白氧化相关指标(总巯基、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同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鱼肉的蛋白组成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UHP和TB样品的菌落总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TVB-N含量、TBARS值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整体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升高(P<0.05),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增加,肌球蛋白重链、肌动蛋白电泳条带变淡变细,冻融循环过程中,样品表面逐渐出现明显的孔洞、褶皱,表面结构变粗糙。其中UHP样品的品质变化明显低于TB样品,说明UHP腌制方式可以延缓开背调味鱼在反复冻融过程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冷却藏羊肉在冷藏过程中物性特征与品质劣变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以新鲜藏羊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新鲜藏羊肉在冷藏了1d、4d、7d和10d的pH、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特性、水分含量、色度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藏羊肉的色度逐渐加深,水分含量逐渐降低,pH值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POV、TBARS、TVB-N(P0.05)增大。根据相关性分析表明,冷却藏羊肉硬度、胶着性、回复力与TVB-N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即贮藏过程的物性特征与其品质劣变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自然空气解冻、低温解冻、流水解冻、微波解冻和超声波解冻5 种解冻方式对伊拉兔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兔肉解冻过程中基本食用品质、全质构特性、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伊拉兔肉的食用品质、质构特性、TVB-N值和TBARS值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解冻方式对兔肉品质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解冻后蒸煮损失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a*值、b*值、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与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pH值、L*值、内聚性、弹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5 种解冻方式中,微波解冻能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嫩度和色泽,且通过微波解冻后的兔肉其蒸煮损失率、pH值、TVB-N值和TBARS值最低,但解冻损失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与其他几种解冻方式相比,微波解冻能够较好地保持兔肉的品质,但解冻条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延长调理鸭肉制品货架期,将调理后的鸭肉分别以托盘包装为对照,用不同含氧气调包装方式(MAP1(20% CO2+80% N2)、MAP2(20% CO2+40% O2+40% N2)、MAP3(20% CO2+80% O2))对调理鸭肉制品进行保鲜处理(0~4 ℃),测定调理鸭肉贮藏期间微生物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托盘包装组相比,3 种气调包装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调理鸭肉中微生物生长,减少挥发性盐基氮产生;含氧组(MAP2和MPA3)的保鲜效果显著优于MAP1组和对照组(P<0.05),含氧组的保质期均为12 d;在贮藏12 d时,MAP2组的TBARS值和肠杆菌数显著低于MAP3组(P<0.05),MAP3组的菌落总数显著低于MAP2组(P<0.05),且这两组的TVB-N含量和L*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MAP2包装对调理鸭肉制品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王睿  王琦  周敏  余斌  张雪莎  刘峥 《食品科学》2023,44(2):54-63
为比较分析茶多酚及茶多酚的主要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风干金鲳鱼加工过程中品质相关的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在腌制液(8%的食盐溶液)中分别添加0.05%茶多酚、0.05%EGCG和0.02%EGCG,对腌制和风干过程中鱼肉的盐含量、持水率、水分迁移、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风干金鲳鱼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添加茶多酚和EGCG均可有效抑制鱼背肉和鱼腹肉腌制和风干过程中TVB-N值和TBARS值升高(P<0.05),通过减少不易流动水的损失提升鱼肉的持水性,其中0.05%茶多酚改善效果最佳,其次是0.05%EGCG,最后是0.02%EGCG。风干金鲳鱼加工过程中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及酯类物质随着腌制风干工艺的进行呈上升趋势,形成风干金鲳鱼独特的风味。添加茶多酚...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中的蛋白质氧化对其保水性的影响。选取3?岁左右的甘南牦牛背最长肌,经过7?次冻融循环,分别测定样品的pH值、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加压失水率、羰基含量、巯基含量以及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解冻损失率、加压失水率和蒸煮损失率反映的保水性也显著降低(P<0.05),羰基、巯基含量反映的蛋白质氧化程度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溶解度中全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以及肌浆蛋白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pH值、保水性和蛋白质氧化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在7?次冻融过程中,pH值下降速率趋势与保水性下降速率趋势一致,并且后期保水性下降速率减缓的同时蛋白质氧化速率上升。表明多次冻融循环会引起牦牛肉蛋白质氧化程度显著升高,造成保水性显著下降,贮运体系中通过有效地控制蛋白质氧化可以更好地提高牦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15.
苏燕  夏杨毅 《食品科学》2015,36(12):260-263
以反复冻融兔肉为原料,分析缠丝兔加工过程中的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新鲜原料兔肉对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反复冻融原料兔肉及其腌制后和烘烤后的脂肪含量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增加(P<0.05);原料兔肉检测出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等脂肪酸,在缠丝兔加工过程中,脂肪降解产生了油酸(C18∶1);反复冻融兔肉在腌制和烘烤后的脂肪酸也呈显著性变化(P<0.05);5 次冻融原料的缠丝兔脂肪含量最低(0.023 8%)、硫代巴比妥酸值最高(0.216 8 mg/kg)。表明兔肉反复冻融对缠丝兔的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思茅江城、昭通大关、大理巍山和昆明寻甸地区各取6 份牛干巴,研究各地不同制作工艺小黄牛 牛干巴的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牛干巴样品的pH值在5.41~5.88之间,氯化钠含量为 2.25%~3.47%,亚硝酸盐含量低于我国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牛干巴的亮度值(L*)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 易度、肉腥味、食欲、滋味、总体可接受性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黄度值(b*)和色泽呈极显著正相关 (r=0.991,P<0.01);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嫩度、嗅闻香气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食欲、总体可接受性呈 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和-0.998;剪切力和嫩度、嗅闻香气、嚼碎易度、食欲、滋 味、总体可接受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和嚼碎易度、滋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pH值、水分 含量、粗蛋白含量、灰分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氯化钠含量和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巍山牛干巴 的L*、b*最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高,嚼碎易度、嫩度、咀嚼香气、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最低;江城牛 干巴的L*、b*最高,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剪切力最低,各项指标的感官评价最好。挥发性盐基氮含量、L*、b*、剪 切力及脂肪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牛干巴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冷鲜乳鸽,通过生化理化指标、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及微观结构观察,探讨辐照对冷鲜乳鸽品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冷鲜乳鸽的a*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汁液流失率、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和酸价总体显著上升(P<0.05),菌落总数、L*值、b*值和质构参数总体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直径显著减小(P<0.05),肌纤维间隙增大,总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明辐照处理既能促进乳鸽的脂质氧化水解成游离脂肪酸,也可以促进乳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乳鸽中共检出8大类、7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和醛类是挥发性风味成分中含量最高的两种物质,说明脂质氧化对辐照乳鸽的风味起重要影响作用。本研究可为辐照技术在乳鸽等畜禽肉中的加工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