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拟利用前期已经筛选出的可以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研究了能抑制变异链球菌的植物乳杆菌在口腔应用方面的特性的研究。本研究测定了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抗生素、盐和酸的耐受性,测定了五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lantarum)K25、SKT109、YW3-2、YW5-1和YW1-1的自聚集能力以及分别与变异链球菌的共聚集能力,以及研究了添加植物乳杆菌对变异链球菌自聚集能力和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株植物乳杆菌对溶菌酶都有一定耐受性,远高于人体口腔唾液的溶菌酶浓度(157μg/m L)。五株植物乳杆菌对酸和盐也有一定的耐受性。L.plantarum YW5-1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强。添加L.plantarum K25、YW5-1和YW1-1上清液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5株植物乳杆菌中K25和YW5-1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较强,并且添加了植物乳杆菌后,可以降低变异链球菌的自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益生特性和安全性评价试验,从4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出益生特性较好的益生菌菌株B14,并对B14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14与其它菌株相比,其对二甲苯和十六烷的疏水率达到80%以上,自聚集能力超过85%,共聚集能力超过75%,表现出更好的益生特性,同时,B14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达到30.756%,且初步判定为安全菌株。将植物乳杆菌B14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在发酵乳中,24 h内发酵乳的黏度、滴定酸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表明植物乳杆菌B14具有作为发酵乳益生菌辅助发酵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0 株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自聚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体外黏附Caco-2细胞能力的测定,探究植物乳杆菌表面性质与黏附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LiCl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处理,探究参与植物乳杆菌对细胞黏附过程的物质。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3-4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最强。所选的不同植物乳杆菌之间自聚集能力、表面疏水性以及对Caco-2细胞的黏附能力存在差异性;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与表面疏水性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P<0.05),因此,自聚集能力和疏水性可以作为筛选具有高黏附细胞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的参考指标。同时LiCl处理前后,植物乳杆菌自聚集能力和对细胞的黏附能力均有所下降,表明菌株表面蛋白类物质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均参与自聚集和黏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乳杆菌表层蛋白对菌株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序列比对筛选出含slp基因的乳杆菌,之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中部分菌的slp基因表达情况进行鉴定,并测定了表层蛋白去除前后菌体生长的吸光度值、自聚集率、自成膜量、与致病菌共聚集率等特性。结果表明,4株嗜酸乳杆菌、30株卷曲乳杆菌、3株瑞士乳杆菌、30株鼠李糖乳杆菌都含有slp基因,经过SDS-PAGE鉴定了四种菌的部分菌株均表达表层蛋白,且其表层蛋白与菌株的特性密切相关。比如,在生长方面,瑞士乳杆菌去除表层蛋白前后生长能力差异很大,但氯化锂溶液和蛋白酶K两种溶液处理的吸光度值差距较小,差值仅在0.2以内;在与致病菌共聚集方面,大部分菌株在不同处理过程中没有较大差异,有趣的是,本身自聚能力弱的鼠李糖乳杆菌3-1表现出来的与致病菌极强的共聚能力,这株菌的在口腔方面的防龋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究。该研究丰富了人们对乳杆菌表层蛋白的了解,为深入探究表层蛋白的功能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酸能力、耐低温能力、耐氯化钠能力、耐亚硝酸钠能力、产气产黏液和产广谱抑菌细菌素等试验,从26株分离自腌腊肉的乳酸菌筛选出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菌株R3-1,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拮抗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能产生广谱抗菌作用的细菌素,但对同分离来源的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P2无拮抗,两者可组合成复合发酵剂。发酵牛肉干初步应用试验表明植物乳杆菌R3-1与木糖葡萄球菌P2组成的复合发酵剂在颜色、香味、质地、味道和接受度方面比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发酵或不使用菌种发酵有显著改善(p0.05),表明植物乳杆菌R3-1是潜在的工业用乳酸菌肉品发酵剂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得到对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从健康及龋病病人口腔、健康人粪便以及新鲜菜叶等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从中挑选出12株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进行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并对这些菌株的共聚和自聚能力、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表面疏水性、酸碱电荷等性质进行测定。通过PCA综合分析得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FB-T9,并探究了FB-T9在不同时期介导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考察FB-T9在口腔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对该菌粘附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能力和溶菌酶的耐受能力进行了体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良好的抑制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同时表现出较理想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表面疏水性质。菌体表面酸电荷较低、碱电荷较高,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低。对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粘附率为32.93%,溶菌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1.2 mg/mL,说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作为预防龋病的口腔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特性及胃肠道环境对其黏附力的影响,以HT-29细胞为黏附模型,测定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率,考察菌株的表面疏水性、自聚集能力;以胰蛋白酶、牛血清白蛋白、过碘酸钠处理菌株,分析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素类型;进一步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考察胃肠道环境对类植物乳杆菌L-ZS9黏附能力的影响。整个研究以黏附力较高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作为阳性对照菌株。研究结果表明:L-ZS9的黏附率为23.33%、表面疏水率为49.86%,静置2 h自聚集百分比为2.63%,显著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过碘酸钠处理对L-ZS9的黏附能力没有影响,牛血清白蛋白和胰蛋白酶处理使菌株黏附数分别从927个细菌/100个细胞降低到244个细菌/100个细胞和211个细菌/100个细胞。表明脂磷壁酸和菌体表面蛋白是L-ZS9的主要黏附因子。经过胃肠道逆环境处理后,类植物乳杆菌L-ZS9的黏附数从4.06×108 cfu/m L降低到3×106 cfu/m L,但高于经过相同处理的鼠李糖乳杆菌LGG。研究结果证明类植物乳杆菌L-ZS9是一株具有强黏附能力的潜在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两株乳杆菌益生特性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健康个体口腔中分离得到了两株乳酸菌,经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69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HO-160,并对两株植物乳杆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抑菌试验表明,两株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两株菌对于人工消化液具有良好的耐受性,HO-69生长的最高胆汁质量分数为0.4%,HO-160为0.3%;两菌均具有较高的表面疏水性与酸碱电荷。  相似文献   

9.
对从内蒙古奶豆腐及新生儿肠道中分离的5株植物乳杆菌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将保存的5株植物乳杆菌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培养后,对其耐酸特性、耐胆盐特性、疏水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株植物乳杆菌均具有一定的耐酸和耐胆盐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MGSHC4302能够耐受pH=2.0的酸性环境,植物乳杆菌CRFA4608、MGSHC4301和MGSHC4302能够耐受1.0%的胆盐:5株植物乳杆对二甲苯和三氯甲烷的疏水性明显好于LGG,表明这些菌株具有较好的黏附性.实验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RFA4608和MGSHC430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对照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GG,除植物乳杆菌MGSHC4303外其他4株茵对DPPH的清除能力均高于鼠李糖乳杆菌LGG或与之相近,而植物乳杆菌MGSHC4302、MGSHC4303具有较高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MGSHC4302可以作为今后开发具有益生性产品的潜在菌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耐受模拟胃肠液能力、胆盐水解酶活性及蛋白水解酶活性、抑菌活性、体外安全性评价、聚集能力、疏水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来考察植物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7株植物乳杆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均具有胆盐水解酶及蛋白水解酶活性;对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具有一定抑制能力;体外安全性评价为安全;其中D12具有最佳黏附能力。因此,这7株植物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菌株应用于食品中。  相似文献   

11.
以吉林长白山区特色发酵酱菜为原材料,筛选获得160株乳酸菌,通过检测菌株的耐低温能力、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菌株自溶度等指标筛选出4株具有优良性能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3株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利用溶菌酶和高速离心破碎菌体,提取粗酶液,以Glu-ρ-NA为底物筛选出菌株106为高产氨肽酶菌株,酶活为14.56 U/mL。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定菌株106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植物乳杆菌106。本实验筛选到的植物乳杆菌106不但具有产酸、耐酸耐胆盐等特性,还具有耐低温、高产氨肽酶的特性,本研究结果为缩短切达干酪快速成熟时间和降低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的苦味提供了优良菌株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作用和安全性的植物乳杆菌,以四川泡菜中分离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耐酸性、耐胆盐能力、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自聚能力、致病菌共聚性、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性研究。经过pH2.0酸性条件、0.2%浓度胆盐培养后,初步筛选出13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对13株菌进行模拟胃肠液、聚集能力、耐药性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13株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自聚集能力23%~52%,与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分别为10%~29%和16%~37%。在药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中,潜力菌株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基本一致,对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13株菌均无溶血现象,说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筛选得到的13株植物乳杆菌均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较高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植物乳杆菌KLDS1.0391与76株乳酸菌分别共培养后,测定培养物的抑菌活性和活菌数,判断与乳酸菌共培养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合成的影响及细菌素合成与菌体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KLDS1.0706、KLDS4.0315、KLDS4.0351、罗伊氏乳杆菌KLDS1.0736这4株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后,抑菌活性显著增加(P<0.01)。与罗伊氏乳杆菌共培养过程中细菌素的抑菌活性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的细胞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发现只有活的诱导菌与植物乳杆菌KLDS1.0391共培养才能够诱导细菌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pH值、胆盐耐受性实验从发酵酸菜中筛选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株,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得4 株植物乳杆菌A44、B51、B54、C53和2 株戊糖乳杆菌A16、B72。经疏水、黏附、自凝聚和溶血能力实验评价6 株乳酸菌的益生特性,其中植物乳杆菌A44对氯仿和二甲苯的疏水性均大于80%,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为13.57%,放置5 h的自凝聚率超过60%,与其他菌株相比具有更好的益生特性且无溶血活性。因此选用植物乳杆菌A44进一步研究其在发酵乳中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A44作为辅助发酵剂添加后对4 ℃贮藏7 d期间发酵乳pH值、滴定酸度和持水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可以显著提高发酵乳的活菌数和黏度(P<0.05),活菌数达到8.45(lg(CFU/mL))。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A44是一株性能优良的益生乳酸菌,具有作为发酵乳益生菌辅助发酵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分离自植物乳杆菌异常发酵液的烈性噬菌体P2及其宿主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MAU10120为研究对象,采用次级感染法筛选自发突变抗噬菌体菌株。对比突变株与野生株吸附特性,判断细胞生理状态对噬菌体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菌酶、蛋白酶K和三氯乙酸分别处理细胞壁,确定噬菌体P2的吸附位点。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1株抗噬菌体P2的植物乳杆菌突变株,且具有稳定的遗传耐受力。突变株与敏感株的吸附率均在97%以上,表明噬菌体吸附受体未发生改变。细胞生理状态对噬菌体吸附能力无显著差异。推断噬菌体P2的吸附受体可能与多糖-肽聚糖聚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和细菌移位实验,评价1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88的安全性,为该菌株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对小鼠连续14d灌胃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C88,结果表明C88各剂量组小鼠一般体征、脏器指数、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植物乳杆菌C88各剂量组小鼠血液和其它组织样本中均未检测到活的植物乳杆菌C88细胞,说明无细菌移位发生,植物乳杆菌C88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20株分离自山西老陈醋醋醅中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益生特性和安全评价。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172,173和发酵乳杆菌179具有较强的DPPH、胆固醇的清除能力,生物胺降解能力,ACE抑制活性及产细菌素、γ-氨基丁酸和乙偶姻的能力。毒力基因PCR结果显示大部分菌株呈阴性,仅有少量菌株呈现hyl(2/20)和ace(2/20)阳性。抗生素抗性基因erm B和tet M的检测率较高,分别达到70%(14/20)和65%(13/20)。另外2株淀粉乳杆菌显示出bla Z和van X阳性。有7株菌携带编码酪氨酸脱羧酶的tdc基因,5株菌携带odc(鸟氨酸脱羧酶)基因,未检测出hdc(组氨酸脱羧酶)基因。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酶、D-乳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小鼠毒理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植物乳杆菌172,173和发酵乳杆菌179这3株菌的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母乳源乳酸菌对不同低聚糖的利用特性,比较了8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在6种低聚糖及复配低聚糖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低聚果糖和菊粉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具有促生长作用(生长量大于葡萄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能明显促进植物乳杆菌M113的增长;鼠李糖乳杆菌M53对低聚半乳糖的利用情况优于其他低聚糖;2株双歧杆菌对低聚半乳糖和水苏糖的利用较强。所测母乳源乳酸菌均不能较好利用低聚木糖人乳中常见的2′-岩藻糖基乳糖。8株母乳来源的乳酸菌对低聚糖的利用具有菌株特异性。菌株在混合低聚糖中的生长能力取决于其偏爱低聚糖的含量。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益生菌和低聚糖的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发酵乳杆菌耐胆盐能力,将植物乳杆菌AR113来源的4种BSH基因(BSH1、BSH2、BSH3和BSH4)转化至发酵乳杆菌AR497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来源的4种BSH同功酶异源表达可提高发酵乳杆菌的耐胆盐能力。在2.0mg/mL甘氨脱氧胆酸钠浓度下,表达BSH2的工程菌致死率最低,其他菌株生长被完全抑制;BSH酶活测定表明,BSH2表达菌株酶活最高,达57.74U/mL,比对照空质粒菌株提高了2.88倍。  相似文献   

20.
分离自传统发酵肉制品乳酸菌的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传统发酵肉制品的植物乳杆菌(La04)和米酒乳杆菌(La22)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均有良好的生长特性、产酸能力、耐盐能力和抑菌性能,具有分解亚硝酸盐的能力,但无蛋白质分解能力.最适生长温度为32~35℃,最适pH为5.5~7.5,具备作为肉用发酵剂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