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大豆油食用期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为评价指标,模拟大豆油家庭食用条件,研究充氮气、添加抗氧化剂(TBHQ)的大豆油(2.5L/桶)在3个月(6、7、8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2种处理方式下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酸值和p-茴香胺值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其中,过氧化值分别在第70、50 d达到质量安全值5.0 mmol/kg,酸值均小于质量安全值0.2 mg KOH/g,p-茴香胺值变化不大.与添加抗氧化剂相比,氮气储藏同样提高了大豆油的稳定性,氮气储藏可以成为大豆油的一种绿色储藏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6 ℃条件下,不同水分含量(10%、12%、14%)大豆充氮气调(氮气浓度96%~98%)与常规贮藏60 d大豆品质指标和霉菌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充氮气调对抑制大豆发芽率下降,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升高有一定效果。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0%,充氮对发芽率影响显著;当大豆水分含量为12%,充氮对发芽率、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当水分含量为14%,充氮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对发芽率、油脂酸值影响极显著。充氮对大豆粗脂肪含量、霉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26℃条件下,不同含水量(10%、12%、14%)大豆充氮气调(氮气体积分数96%~98%)与常规贮藏60 d大豆品质指标和霉菌的变化情况。试验表明:充氮气调对抑制大豆发芽率下降,油脂酸值、过氧化值升高有一定效果。当大豆含水量为10%,充氮对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当大豆含水量为12%,充氮对发芽率、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P0.05);当含水量为14%,充氮对油脂过氧化值影响显著(P0.05),对发芽率、油脂酸值影响极显著(P0.01)。充氮对大豆粗脂肪含量、霉菌菌落总数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以过氧化值、酸值、p-茴香胺值和氧化稳定性指数(OSI)为评价指标,模拟油罐储藏,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温度、含水量、氮气量、储油罐的表面积/体积关键影响因素,在储藏5个月内对成品大豆油储藏期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储藏过程中,温度对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显著,其次是氮气量、含水量和储油罐的表面积/体积.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自身结构的影响,大豆油氧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为了控制成品大豆油具有较好的氧化稳定性,成品大豆油应在较低的温度(25℃)、适量的含水量(0.02%~0.05%)、充足的氮气(100%)和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条件下储藏.  相似文献   

5.
郭洋 《中国油脂》2022,47(4):149-152
采用高效液氮加注技术对葵花籽油进行灌装,并与气氮加注、气液氮混合加注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其对葵花籽油品质和产品包装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充氮方式样品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液氮加注样品常温储藏5个月后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07 mg/g和1.45 mmol/kg,与常温储藏相比,液氮加注样品45℃储藏5个月后酸值无差别,过氧化值稍有降低,为1.30 mmol/kg;液氮加注和气液氮混合加注样品初始及储藏过程中的过氧化值比气氮加注样品的稍高;常温下3种充氮方式样品的初始残氧值相差不大,但储藏过程中液氮加注和气液氮混合加注样品的残氧值明显低于气氮加注样品;常温下液氮加注样品瓶内存在正压,其满瓶抗压能力优于气氮加注和气液氮混合加注样品。  相似文献   

6.
以不添加抗氧化剂的一级菜籽油为原料,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为监测指标,在模拟家庭食用期储藏条件下,探讨了充氮储藏的菜籽油(2. 5 L/桶)在3个月食用期内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充氮储藏的菜籽油在3个月的食用期内酸价(KOH)未超过一级菜籽油的限量值0. 2 mg/g;充氮储藏的菜籽油比空白对照组的过氧化值达到5. 0 mmol/kg的时间延长了20 d;充氮储藏的菜籽油p-茴香胺值的变化较为平缓,在前30 d内变化不大。充氮储藏提高了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该储藏方法可以成为菜籽油的一种新型绿色的储藏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鹰嘴豆及其工业下脚料为对象,进行了二者油脂理化特性(皂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VE)含量、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和冷冻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油及其工业下脚料油脂的皂化值分别为89.67和91.52mg/g,碘值分别为145.2和140.9g/100g,酸值分别为1.56和2.14(KOH)/(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56和0.72mmol/kg,VE含量分别为0.122%和0.097%。两种油脂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和亚油酸,与鹰嘴豆相比,其工业下脚料油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低。两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诱导期分别为5.44和5.81h。冷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油脂的冷冻时间均符合国标要求。综合比较各个指标,鹰嘴豆工业下脚料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油料来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8.
武州 《中国油脂》2021,46(9):108-111
采用Rancimat法测定不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添加量下玉米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筛选出与添加50 mg/kg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玉米油氧化诱导时间相近的150 mg/kg AP添加量作为玉米油中AP目标添加量,开展6周玉米油储藏加速试验,每7 d取样检测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植物甾醇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同时与TBHQ组(添加量50 mg/kg)、充氮组及空白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AP对玉米油储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油储藏过程中,AP组样品与TBHQ组、充氮组样品在酸值、过氧化值、回色(红值)及植物甾醇含量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添加AP对玉米油中维生素E的保留作用明显优于添加TBHQ及充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市常规储存和充氮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的跟踪检测,使用线性回归和动力学方程对不同储存条件下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品质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常规储存的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过氧化值约是入库时的2.3倍,酸值约是入库时的1.1倍;充氮储存的大豆原油储存3年时的过氧化值约是入库时的1.3倍,酸值约是入库时的1.1倍。由此确定了北京市油脂储存入库品质的要求为过氧化值不大于2.0 mmol/kg,酸值不大于2.0 mgKOH/g,为油脂出库品质指标的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北京市地方储备油储存轮换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棕榈油在常规储藏和充氮气调储藏条件下的酸值、过氧化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棕榈油在储藏过程中酸值增势缓慢,过氧化值增加显著;和对照组相比,充氮气调储藏对酸值的变化趋势基本无影响,但能使过氧化值的增幅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下,茶油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油过氧化值和色值受微波作用条件影响较大,过氧化值在一定的微波功率下,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微波功率越大,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越短;茶油色值随功率增大,增加越快,颜色越深.酸值、碘值和皂化价受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影响较小,微波作用下,茶油酸值稍有升高,碘值略有下降,但与功率和作用时间之间没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价值构成除一般商品所包含的经济价值之外,还包含着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文化产品的创造、流通、消费过程中,只有自觉遵循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统一,才能正确发挥其强悍功能,促进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价值观的建构及其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价值观的概念、主体、结构及价值观差异性原因等的分析,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元主导,多元共生"的基本价值观建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价值观修养的突出问题,即:修养的起点是树立高尚的品德,修养的难点是超越自我,修养的重点是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修养的着力点是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4.
燕麦油脂的理化性质研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决  郭玉蓉  金小培  刘晨  赵敏 《食品科技》2006,31(7):204-206
分别以乙醚、丙酮、丙酮-乙醇、正己烷对燕麦进行萃取,对所得油脂进行酸价、碘价、皂化值、不皂化物、色泽、熔点等理化性质的测定,同时对燕麦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食用植物油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水分、时间、温度及油脂中杂质等因素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保护油脂品质的储存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溶剂提取燕麦油脂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中油脂含量通常7.5%~9%,经前期的研究表明燕麦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了解燕麦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分别以乙醚、丙酮、丙酮/无水乙醇、正己烷对燕麦进行萃取,结果表明:丙酮、丙酮/无水乙醇两种溶剂浸提燕麦油脂的提取率较高,分别为7.5%和8%,通过对POV值的测定,抗氧化能力也较强,尤以溶剂丙酮-无水乙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真空度及油炸时间条件下,低温真空油炸对半干水产品(半干马面鱼)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及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和时间以及真空度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真空度是影响半干水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但对油炸过程中油脂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小,而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油炸产品的品质影响相对较小。大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幅度很小。在整个真空油炸实验过程中,大豆食用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食用油脂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机体所必需三大宏量营养素之一。油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受热、光、空气中的氧气及油脂中水分和酶的作用,会发生各类化学变化而引起油脂品质的改变,即酸败。油脂的储存品质、质量指标和卫生指标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限值有明确的规定,酸价和过氧化值过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已成为该类产品品质监督和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参数。测定食品体系中油脂氧化程度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提取油脂的预处理以方便进行下一步检测。由于油脂在提取的过程中仍在发生持续的氧化反应,因此温度和时间、提取试剂种类和用量、浸提方式及溶剂挥发的方式等都会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真空低温煎炸对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探讨了真空低温煎炸胡萝卜片后3种煎炸油的稳定性,研究了3种煎炸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随煎炸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大豆色拉油相比,棕榈油和猪油有更高的煎炸稳定性;3种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与煎炸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马铃薯作为食材,菜籽油、胡麻油和米糠油3种常用食用油作为煎炸用油,测定不同煎炸温度、不同煎炸时间下3种食用油酸值、碘值、过氧化值,评价不同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5 h的连续加热,3种食用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含量都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碘值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大逐渐下降,3种食用油在125℃、150℃、175℃、200℃温度梯度下连续加热5 h后的酸值均低于5 mg/g。依据过氧化值含量的增加幅度和碘值的降低幅度来评判煎炸油的煎炸品质结果为:胡麻油>菜籽油>米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