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环境污染、化学试剂的滥用和其自身毒素的原因,化学污染物成为导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快速检测方法在现场检测、快速筛查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导致对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本文总结了水产品中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对快速检测技术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生物毒素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生物源化学物质,在化学结构、作用机制等多方面具有多样性,其収展对生命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医学、药物学、环境科学等均有重要意义。许多生物毒素可为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新药效模型和结构构架。寻求高效、安全的脱毒技术,成为当下安全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本研究对生物毒素的分类、危害及应用、产毒机制进行简要概述,重点阐述了生物毒素最新的检测技术和脱毒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以期为生物毒素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毒素B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曲霉毒素具有极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不仅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给食品、畜牧等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黄曲霉毒素降解方法研究已成为各国科研工作者的一个热点。生物法降解黄曲霉毒素较物理、化学等方法具有安全系数高、特异性强、绿色清洁等独特优势,被视为最具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降解方法。利用微生物菌体的吸附作用、微生物酶解作用、微生物代谢作用等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脱除,已逐渐成为生物法消减黄曲霉毒素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筛选和改造获得可脱除黄曲霉毒素的优良菌株;通过分离、提取、纯化等手段获得高纯度和高活性的微生物源解毒产物;通过改进和优化获得最佳脱除工艺等,已成为研究生物法脱除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手段和突破口。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生物毒素又称天然毒素,是指生物来源并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生物毒素有数千种,生物毒素除对人类的直接中毒危害以外,还可以造成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的损失和环境危害。生物毒素的多样性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于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以及医学药学等诸多生命科学以及军事科学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生物毒素研究"专题,由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鲍蕾研究员担任专题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生物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准确、快速、便捷的检测复杂食品基质中的各类生物毒素含量具有迫切的实际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具有超高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检测和较大检测范围等优点。近年来,基于SERS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策略已被成功用于各种生物毒素的超灵敏和特异性检测,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本综述概述了用于检测食品样品中常见的一些生物毒素的SERS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不同检测策略的灵敏性及适用范围,并简述了当前SERS生物传感检测策略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水产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水产品内源性危害如毒素、寄生虫、水产品过敏原以及水产品规模化养殖过程中涉及到的外源性危害如化学物质添加、农兽药、重金属残留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危害以及其他物理破坏等主要因子进行分析。针对毒素、寄生虫、渔药、重金属和微生物分别从色谱法、分子生物学、化学、免疫学、生物传感法等方面进行检测方法介绍和优缺点讨论。大多数新型检测技术拥有更好的特异性、准确性、快速性,但在各个国家的水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尚未成为标准使用。随着水产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加快推动国家水产品安全的标准化及法规化进程,确保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我国海洋赤潮中最常见的贝类毒素之一,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事故发生率也最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对该类毒素的检测监控成为保障海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小鼠生物检测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酶联免疫法,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缺少用于现场检测的快速筛查技术。因此,开发快速、灵敏、准确、低成本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麻痹性贝类毒素目前开发出来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层析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对各方法的特点迚行分析。最后对未来麻痹性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迚行了评述,幵对发展趋势迚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黄曲霉毒素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铭  樊明涛 《食品与机械》2015,31(1):260-264
黄曲霉毒素B1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被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列为ⅠA类致癌物质,近年来寻找一种高效、安全的脱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文章对脱除黄曲霉毒素B1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脱除技术进行综述,包括:物理吸附法、挤压膨化法、辐射处理、微波降解、臭氧降解、氨气熏蒸、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等,并展望黄曲霉毒素B1脱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生物毒素又称天然毒素,是指生物来源并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的对其它生物物种有毒害作用的各种化学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生物毒素有数千种,生物毒素除对人类的直接中毒危害以外,还可以造成农业、畜牧业、水产业的损失和环境危害。生物毒素的多样性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于化学生物学、化学生态学以及医学药学等诸多生命科学以及军事科学研究有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蕾  李小艳  薛文通  张惠  张泽俊 《食品科学》2005,26(Z1):135-13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饮水和食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潜在危害的日渐深入的认识,快速、简便、经济的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方法的建立已成为研究人员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系统介绍了微囊藻毒素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方法的生物测试法、生物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及化学分析方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及其他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肉制品的需求日渐增加。然而,肉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针对肉制品基质复杂、致病微生物浓度低的特点,传统的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过程复杂,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要求, 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基于免疫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核酸适配体检测技术等综述肉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并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为开辟新的肉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菊酯类农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酯化学结构发展而来的仿生农用药物,使用量仅次于有机磷农药。菊酯类农药对人体免疫、生殖、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存在毒副作用,我国对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限量作了严格的规定。随着剧毒、高毒农药禁用令的实施,加强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监控显得更为重要,建立高效、快捷、准确测定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QuEChERS法、微萃取、石墨烯技术等样品前处理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技术及免疫标记法、化学分析快速检测法等快检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检测方法的前处理、色谱-质谱分析及快速检测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食品安全监测的工作实际,对食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梅  张冬冬  杨毅  胡斌  徐迪  韩抒  潘宗琴 《食品科学》2007,28(10):632-637
为了应对快速、准确的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方法的需求,本文介绍了许多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包括快速生化检测方法、免疫学技术、代谢学技术、传感器技术、流式细胞术、PCR技术、基因探针技术、生物芯片,并概述这些检测技术对食品微生物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我国沿海地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跃升食品中毒事件的首位。因此,为了提高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准确率,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目前,除了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副溶血性弧菌的主流检测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在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郑琳  王小博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0):342-346
近几年,水产品消费量逐渐升高,由环境污染、药物残留、化学试剂滥用及其天然毒素、加工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水产品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高效、经济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水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要求。综述了免疫学法、化学比色法、生物传感器法、分子生物学法,生物芯片及ATP生物发光技术等几种水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纳米卟啉在鱼新鲜度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鱼类因其高蛋白、高水分活度的特点,极易发生腐败变质。变质后不仅使风味变差,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而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新鲜度则成为检测鱼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综述了卟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纳米卟啉的制备和性质及纳米卟啉在鱼新鲜度检测方面的应用。鱼新鲜度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指标检测法、感官评价法、物理检测法、微生物检测法等传统检测方法和仿生技术法、光谱法、生物阻抗法、电导法、生物技术法等新型检测方法。利用纳米卟啉来检测鱼新鲜度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廉、检测过程方便快速等优点,在鱼新鲜度快速无损检测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而纳米卟啉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更具应用价值的气敏材料。  相似文献   

17.
志贺氏菌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其低感染剂量和严重危害性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此,探究出快速、灵敏、高效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志贺氏菌的检测方法可分为三大类:传统培养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许多研究为使其在样品检测中更加实用,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本文综述近年检测志贺氏菌的技术,包括改良的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新兴检测方法。重点阐述这些方法的应用范畴和应用进展,为志贺氏菌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焦点。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中,化学添加剂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食品中,这加剧了食品化学污染程度,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对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进行检测是食品工程研究的重要领域,如何快速、高效地对食品化学污染物进行检测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对不同类型检测方法的应用原理和结论加以阐述,并对食品化学污染物检测进行展望,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