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生产出富含虫草营养成分的保健酱油,试验以豆粕、麸皮、蛹虫草发酵液、蛹虫草菌丝体等作为原料,使用低盐固态发酵法进行酱油发酵生产,在制曲、制醅、勾兑等不同工艺时期添加虫草发酵液或菌丝体。确定蛹虫草保健酱油的最优生产工艺为制曲时添加原料重量的10%虫草菌丝体,制曲时间为72h,盐水浓度为12°Be',所得酱油成分含量为总氮2.2157g/dL、氨基酸态氮1.317g/dL、可溶性无盐固形物34.3728g/dL、含盐量17.0826g/dL、虫草多糖含量68.204mg/dL、虫草素含量0.371g/dL。生产出既保持传统酱油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又富含虫草营养成分(虫草多糖、虫草素)的高品质酱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酱油曲的生产过程中,利用豆渣代替豆粕生产豆渣酱油曲的方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的制曲条件:麸皮∶豆渣配比为3∶2,原料蒸煮时间为30min,制曲时间为40h和制曲温度为30℃,此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活性高达2286.82U/g(干曲),成曲感官品质良好。极差分析表明:原料配比对成曲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最大,其余影响因素依次是原料蒸煮时间、制曲时间和制曲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豆粕、小麦、烘干粉碎的香菇为原料制备香菇酱油成曲,研究成曲润水量、经过香菇驯化后的米曲霉AS3.042接种量、香菇添加量和制曲时间4个因素对香菇酱油成曲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成曲中性蛋白酶活性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量>香菇添加量>制曲时间>润水量。香菇酱油制曲工艺最佳条件为米曲霉接种量0.8×106个/g、香菇添加量3%(质量比)、制曲时间54 h、成曲润水量54%(质量比)。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的香菇酱油成曲的中性蛋白酶活性可达4 414.31 U/g干曲。  相似文献   

4.
以种曲酶活力与原油品质为指标,探究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预处理对紫菜酱油酿造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成曲蛋白酶活力值为未添加紫菜>普通粉碎>超微粉碎,且超微粉碎条斑紫菜>超微粉碎坛紫菜;发酵180 d后,超微粉碎紫菜酱油的黏度高于普通粉碎紫菜酱油,且均高于普通酱油;紫菜酱油成曲的最佳制曲工艺为接种量0.50%、制曲时间48 h、制曲温度32℃,在该条件下,成曲中蛋白酶活力可达到2 109.00 U/g。以最佳制曲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粉碎预处理,超微粉碎可将坛紫菜酱油和条斑紫菜酱油中蛋白质利用率分别提高5.91%和6.05%。  相似文献   

5.
3 制曲“制曲”是酱油酿造的重要工序之一。制曲的目的 ,就是创造一种米曲霉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生长条件 ,以保证米曲霉正常的生长、繁殖 ,并产生在酱油酿造阶段所需要的各种“酶” ,这些“酶”类是在酱油酿造阶段原料分解、转化、合成的物质基础。因此成曲质量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原料的利用率及酱油产品的质量。中国传统的老法制曲 ,多采用帘子、竹匾、木盒等简单设备 ,操作繁重 ,温湿度不易控制 ,制曲时间长 ,成曲质量不稳定。5 0年代末到 6 0年代 ,在酱油行业推广应用了“厚层通风制曲设备” (机械制曲 )。从开始简单的曲池通风制曲 ,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营养与健康的重视,薏仁米作为药食同源的优质禾谷类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薏仁米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薏仁碎米,薏仁碎米具有与薏仁米接近的营养价值,不充分利用将造成薏仁米资源的浪费。酱油制曲中以薏仁碎米为淀粉质原料,对豆粕与薏仁碎米添加比例、米曲霉接种量、制曲温度、制曲时间等进行薏仁碎米酱油制曲工艺的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以蛋白酶酶活力为判定指标,最终确定的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豆粕与薏仁碎米比例3:2、米曲霉接种量0.20%、制曲时间49.5 h、制曲温度34.5℃,蛋白酶活可达到2850.95 U/g,略低于常用的豆粕麸皮酱油曲(优化后蛋白酶活达3171.89 U/g),说明将薏仁碎米用于酱油酿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添加竹笋对酱油制曲过程的影响,选取制曲时间、制曲温度、曲精接种量和竹笋添加量为响应指标,以蛋白酶活力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法进行分析优化;同时采用高盐稀态工艺酿造竹笋酱油,研究竹笋酱油中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笋酱油的最佳制曲条件为制曲时间62.5h,制曲温度31.5℃,曲精接种量0.23%和竹笋添加量6.50%,此时蛋白酶活力658.35U/g干基。与传统酱油相比,添加竹笋不仅可以改善酱油成曲中蛋白酶活力,还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氮、氨基酸态氮、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其中竹笋酱油成品中总氮、氨基酸态氮、总酚、总黄酮增加百分比分别为9.24%、15.96%、4.55%和3.83%;体外抗氧化指标还原力和ABTS清除自由基能力提高百分比分别为10.08%和11.63%。因此,在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竹笋可部分替代黄豆,作为功能性较强的新型酱油,该研究为新产品酱油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鱼酱油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鱼、豆粕、小麦、麸皮为原料,采用单菌种制曲,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鱼酱油.以中性蛋白酶酶活和发酵后鱼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豆粕40 g、小麦10 g、麸皮30 g,鱼40 g,接菌量1%,制曲时间50 h;发酵条件为盐水量13%(w/w),发酵温度50 ℃,发酵时间30 d.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米曲霉是酱油曲的主要微生物,利用它所产生的蛋白酶和糖化酶以分解酱油原料的蛋白质和淀粉。制曲条件对米曲霉的生长发育、酶的产生均有很大的影响。本试验的目的是查定制曲过程中温度及时间对蛋白酶和糖化酶活力的关系,以供改善制曲条件参考。二,三角瓶曲试验1.制曲条件(1)原料配比:瓶曲采用的培养基是脱脂豆片和麸皮。原料的细度为20~40目;豆片与麸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适合酱油发酵制曲工艺且产谷氨酰胺酶菌种,从酱油制曲晒场周边土壤分离出一株产谷氨酰胺酶菌株,命名为JJ0122,经分类学分析判定为芽孢菌属,初步判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种可以在50℃、15%盐含量条件生长,符合常规酱油发酵培养条件,在该培养条件下,产谷氨酰胺酶活力为4.85U/g。在酱油制曲过程,为提高酱油风味和产品品质,配合优良菌种酱油制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KG)生产高盐稀态酱油,对比纯种米曲霉制曲(KP),研究糖化增香曲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可显著提高高盐稀态酱油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含量,发酵90 d时分别较纯种制曲提高47%和7%:也可显著提高发酵初期曲料中各类物质的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酱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酱油酿造过程是多菌共生、多酶共酵,形成酱油特有的色、香、味、体的过程。文章对酱油酿造过程的制曲、后酵工艺及酱油中的风味物质和风味形成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混合制曲对酿造酱油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业规模条件下,添加糖化增香曲与米曲霉混合制曲生产高盐稀态酱油,以米曲霉单独制曲进行对照实验,对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糖化增香曲混合制曲可提高高盐稀态酱油的品质。发酵58d时,混合制曲发酵酱油的全氮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氨基酸生成率以及还原糖含量与纯种制曲相比,分别提高了12%、14%、9%和5%;同时混合制曲还可提高高盐稀态酱油的红色指数和黄色指数,使酱油的色泽更为鲜红透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盐稀态酱油控温发酵科学酿造生产工艺的研究,较详细阐述了高盐稀态酱油从原料选择、豆粕蒸煮、小麦焙炒、制曲,到发酵、压榨和精制各个制作生产阶段的工艺过程、控制要点、主要设备流程以及微生物变化过程。旨在为不同规模厂家选择适宜的原料处理方式及制曲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研发低致敏酱油,探究了低盐固态酱油酿造过程中大豆蛋白致敏原的变化规律。在建立实验室的模拟低盐固态酱油酿造的基础上,采集大豆未经处理、高压灭菌(121 ℃,8 min)、制曲阶段(44 h)、发酵阶段(30 d)、灭菌前和灭菌后等样品,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酿造过程中蛋白的组成变化,用兔抗大豆多克隆抗体进行酶联免疫试验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发酵过程中大豆致敏原抗原性变化,用过敏病人血清进行酶联免疫试验测定大豆致敏原过敏原性变化。结果表明,经高压蒸煮、制曲、发酵和加热灭菌后,原料中的大豆蛋白条带减少或消失,其中制曲变化的最大。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α'亚基和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分别在制曲阶段开始降解,β-伴大豆球蛋白的β亚基及大豆球蛋白酸性亚基在制曲之后消失,大豆球蛋白的碱性亚基在整个酿造阶段变化不大。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相同的结果,酿造过程中大豆过敏原的过敏性和抗原性逐渐降低,在发酵30 d后的生酱油中仍能在检测到大豆球蛋白,在灭菌后也没有完全降解,但是这些残留的大豆致敏原没有检测到IgE结合能力。酶联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和原材料大豆相比,样品中的抗原性在经过4个酿造阶段高压蒸煮、制曲、发酵和加热灭菌之后分别下降了8.13%、39.00%、69.10%和87.06%,过敏原性分别下降了8.92%、71.66%、92.26%、98.45%。在酱油酿造过程中大豆致敏原逐步降解,制曲阶段对大豆致敏原的降解最大。酱油中仍残留有大豆球蛋白,但是没有检测残留蛋白的致敏性。  相似文献   

16.
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用SPME萃取结合GC-MS分析了2种不同工艺酱油原油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2种酱油中共鉴定出117种(7大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天然晒露的酱油共有62种,低盐保温发酵原油有84种,所鉴定的风味化合物包括15种醇,10种酚,18种酸,19种酯,21种醛酮化合物,27种杂环化合物和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O-愈创木酚、乙酸、3-甲基丁酸、2-甲基丁酸、2-甲基丁醛、苯甲醛、苯乙醛和三甲基吡嗪为2种酱油中都存在的主体物质。尽管酱油中多数香气成分含量极微,但是多种香气成分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酱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粕、小麦麸皮为原料制备花生酱油成曲,研究花生粕与小麦麸皮质量比、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s3.042接种量、制曲温度和制曲时间4个因素对花生粕酱油成曲中性蛋白酶酶活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曲工艺。结果表明,对中性蛋白酶活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制曲温度>接种量>原料质量比>制曲时间。花生酱油成曲的最佳制曲工艺条件为:花生粕与小麦麸皮质量比8∶2,米曲霉接种量0.65%,制曲温度32 ℃、制曲时间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成曲中性蛋白酶活为(2 493.67±7.70) U/g,酸性蛋白酶活为(596.84±23.12) U/g、糖化酶活为(29.91±2.63) U/g、淀粉酶活为(882.85±32.63) U/g、纤维素酶活为(11.72±3.69) U/g。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啤酒生产下脚料代替部分豆粕进行了酿造酱油的生产试验。试验确定了啤酒下脚料代替豆粕的总量不宜超过45%,否则将影响酱油产率和质量,采用单一菌种制曲,确定了最佳原料配比、发酵时间,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二级酱油标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发酵酱油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光质发酵酱油在其色泽(A530)、氨氮含量、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红指、黄指等指标之间的变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感官评价,其色泽、香气、滋味方面也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无光控温发酵酱油与传统晒露发酵酱油进行比较,中性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在无光控温发酵酱油中均下降得较快,但氨氮含量却增加较快。它们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246g/100mL和4.480g/100mL;通过GC-MS对酱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无光控温发酵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较丰富,而且其大部分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酚类和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均比传统晒露发酵酱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