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50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肌原纤维蛋白是肌肉中的一类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直接影响肉制品的品质,但肌原纤维蛋白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又极易发生氧化,导致加工肉品的氨基酸侧链修饰、蛋白质交联聚集以及功能性质改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多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效果显著的天然抗氧化剂,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可有效抑制其氧化反应,同时也会对其结构、功能和营养特性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的自由基链式反应机制、多酚的构效关系、多酚-肌原纤维蛋白共价和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期能为多酚在肉制品保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2.
彭玲  尤娟  汪兰  廖涛  熊善柏  尹涛 《肉类研究》2022,36(6):42-47
以武昌鱼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色彩色差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测定有水运输过程中(3、6、12、24 h)武昌鱼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运输3 h的武昌鱼pH值、持水性、白度(W)、亮度值(L*)、红度值(a*)、乳酸含量、肌糖原含量、5’-三磷酸腺苷(ATP)及其代谢关联产物总含量分别为6.57、70.33%、52.22、52.27、0.29、4.50 mg/g、1.46 mg/g、909.25 mg/100 g;随着运输时间延长至24 h,pH值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到6.33(P<0.05),乳酸含量先显著下降然后上升到3.81 mg/g,持水性逐渐上升到76.05%再下降至73.33%,W和L*逐渐下降至47.64和47.71,而a*显著升高至1.31(P<0.05),肌糖原含量逐渐下降至1.25 mg/g,ATP及其代谢关联产物总含量上升至1 116.62 mg/100 g,其中ATP含量下降至62.43 mg/100 g,鲜味物质5’-次黄嘌呤核苷酸含量上升至747.91 mg/100 g,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和次黄嘌呤含量分别上升至156.12、63.28 mg/100 g。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应激影响,武昌鱼在保活运输中肌肉品质随时间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53.
以稻谷为原料,以蒸谷米水分含量、出米率、整米率、裂纹率、出饭率、膨胀率、蛋白质含量以及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系统地比较微波干燥、低温干燥、热风直接干燥、分段干燥、三段缓苏干燥这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蒸谷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中,低温干燥的效果最好。即浸泡温度45℃,浸泡时间5h,浸泡压力150kPa,蒸煮温度100℃,蒸煮时间10min,干燥温度90℃,干燥时间30min所得蒸谷米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4.
不同加工方式的武昌鱼鱼肉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昌鱼为原料,对原料进行盐腌,盐腌后的武昌鱼进行自然风干、油炸、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4种加工处理,对原料进行腌制,再对腌制过后的武昌鱼进行自然风干、油炸、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处理,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仪对鱼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5种不同加工方式的武昌鱼鱼肉中分别检测到45、34、34、38和43种成分。腌制和4种加工后5种加工后的武昌鱼鱼肉中共同检测出醛类、酮类和醇类,且所占比例最大。以腌制后的武昌鱼的总挥发性含量为参考标准,热风烘干和冷冻干燥后含量分别增加84.48%和65.39%,自然风干和油炸后挥发性含量分别降低11.57%和86.37%。从对挥发性组分的保留程度上来看,冷冻干燥和热风烘干效果是最好的,油炸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55.
调理鸡肉制品的加工条件对鸡肉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鸡胸肉为原料,通过研究鸡肉的加工条件(切片厚度、食盐添加量、磷酸盐添加量以及腌制、滚揉和热处理三段时间)对鸡肉剪切力、韧性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鸡肉质地的加工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考察磷酸盐添加量、腌制时间、滚揉时间和热处理时间对鸡肉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鸡肉的最优加工条件为鸡肉片厚度8 mm、腌制液(啤酒)中食盐添加量0.1%、磷酸盐添加量0.1%、腌制处理时间60 min;滚揉中食盐添加量1.5%、滚揉时间15 min、热处理时间8 min。鸡肉剪切力、韧性和蒸煮损失率分别为2230.10g、10 503.88g·s和5.33%。  相似文献   
156.
油炸过程中淡水小龙虾理化性质与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油炸工艺(油炸温度(140、160、180、200 ℃)和油炸时间(15、30、45、60 s))对淡水小龙虾(虾壳、虾肉、虾黄)理化性质及品质的影响。测定淡水小龙虾中心温度、油炸损失率、色泽、质构特性、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以及菌落总数(total plate count,TPC)的变化。结果表明:油炸温度对虾肉中心温度影响不显著,而油炸时间对虾肉中心温度影响显著(P<0.05);油炸温度180 ℃、油炸45 s时,虾肉中心温度可达到肌肉熟制标准温度;随着油炸温度升高及油炸时间延长,小龙虾油炸损失率显著上升(P<0.05);虾壳、虾肉、虾黄亮度值、红度值均呈上升趋势,而黄度值呈下降趋势;虾肉硬度、回复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均显著增加(P<0.05);油炸过程中,虾肉TVB-N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均低于10 mg/100 g,表明虾肉油炸后保持较好的新鲜度;虾肉TBARs值随油炸温度升高、油炸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油炸时间对TBARs值影响较明显;新鲜虾肉初始带菌量非常高,油炸处理后虾肉TPC显著降低(P<0.05),油炸时间对虾肉TPC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7.
风味鲟鱼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鲟鱼肉和豆豉为原料,添加糖、盐、植物油及天然调味料等,生产鲟鱼风味调味酱。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鲟鱼调味酱最佳配方是:鲟鱼肉60g,豆豉40g,糖20g,盐为7g。  相似文献   
158.
超高压处理对鲈鱼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鲈鱼为原料,研究了不同超高压(0.1、100、200、300、400、500 MPa,保压5、10 min)处理条件对鲈鱼菌落总数、剪切力、色泽、组织结构、蛋白质降解和气味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菌落总数显著降低;剪切力随着压力增大呈增加趋势,压力≧300 MPa时,硬度显著增加,500 MPa条件下增加了0.64倍;样品总色差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压力≧300 MPa时,L*值和白度显著提高;通过对鱼肉组织细胞和肌原纤维蛋白的观察,超高压处理后鱼肉细胞完整性逐渐破碎,裂痕增多,肌肉纤维的轮廓模糊,并且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随着压力的增大逐渐分解;通过电子鼻分析,300 MPa及以上压力使气味有所改变,200、300 MPa处理后鱼肉气味和对照组区别不大。相同压力下,处理时间延长对鲈鱼的品质影响并没有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在鲈鱼加工和保鲜等应用中选择200 MPa、5 min处理可能较为合适,货架期可以延长5 d左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鲫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之一,但其经济价值和产品附加价值较低,该研究利用鲫鱼加工副产物制作酱油来提高其利用价值。方法:文章主要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对二段法发酵生产鲫鱼鱼露过程中的氨基酸进行分析。结果:在发酵过程中,鱼酱油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众多,其中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平稳波动;另外,在鱼酱油中呈味氨基酸十分丰富,含量依次为鲜味类甜味类芳香族类,鲫鱼鱼露主要的滋味为鲜味。结论:该研究表明利用鲫鱼加工副产品制作的低盐鲫鱼鱼露基本符合酱油的氨基酸标准。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以鲫鱼酶解产物为原料,采用旋转造粒法制备鲫鱼酶解物复合调味品。结果表明:鲫鱼酶解物复合调味品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食盐32%、味精36%、麦芽糊精6%、可溶性淀粉7.3%、鲫鱼酶解粉5%、其他辅料13.7%。麦芽糊精和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对造粒影响显著,而食盐和味精的含量对造粒影响不显著。在最佳造粒条件下制备的鲫鱼酶解物复合调味品的成型率高、堆积密度高、休止角小、分散性高、浸润时间短、造粒综合评分高。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鲫鱼酶解物复合调味品味觉呈现与市售调味品(鸡精、味精)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