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7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以核桃粕制备的核桃蛋白为原料,通过酶解、超滤制备3种不同分子质量的核桃肽,分别与5种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糊精、葡聚糖)进行糖基化改性,以乳化性质和抗脂质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核桃肽糖基化改性最优工艺条件。利用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表征核桃肽的糖基化共价接枝反应产物,研究其理化特性,同时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明确糖基化改性产物的乳状液稳性。结果表明:分子质量大于30 kDa核桃肽与麦芽糊精的糖基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核桃肽-麦芽糊精比例1∶2、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80℃、肽质量浓度15 mg/mL,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实验结果证实了分子质量大于30 kDa核桃肽与麦芽糊精通过糖基化反应生成共价复合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糖分子以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核桃肽分子中;圆二色谱表明肽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从4.85%增加至6.43%、反平行从30.16%增加至35.91%、平行从3.28%增加至4.33%、β-转角从23.21%降至20.77%、无规卷曲从33.59%降至31.22%。糖基化反应改性除Fe2+螯合能力没有改善,其溶解...  相似文献   
12.
一株产凝乳酶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酪蛋白和麸皮培养基从奶牛场土壤中分离出高凝乳活力,低蛋白水解力的细菌.获得22株产凝乳酶细菌,其中菌株BB-23产凝乳酶活力高而蛋白水解活力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alis),该菌株在麸皮培养基发酵72h后产凝乳酶活力达73.80SU/mL,蛋白水解力为16.01U.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普洱茶茶褐素为研究对象,研究普洱茶茶褐素对高糖饮食大鼠糖脂代谢关键指标以及肝脏、胰腺组织病理切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重、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分为6组(n=10):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阳性(罗格列酮)对照组、茶褐素低、中、高剂量组(即给药量分别为0.281、0.562、1.124 g/kg·bw)。实验动物每天定时给药,自由摄食和饮水,正常对照组喂以基础饲料和饮用蒸馏水,其他各组都以高糖饲料喂养和饮用15%果糖水,共喂养9周。测定大鼠血清糖脂代谢指标,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肝脏、胰腺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干预期结束后,与高糖模型组相比,茶褐素能抑制高糖饮食大鼠血清中FINS、HOMA-IR、LPL、SCD-1、FAS、TNF-α、IL-1β、IL-6(p<0.05)水平的升高,降低HOMA-β、HSL、FFA、LEP水平;能有效增加高糖饮食大鼠GK、HMG-COA、HOMA-IS(p<0.05)水平,增加PK、FACL水平;大鼠肝脏和胰腺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高糖模型组都有一定程度的病变,灌胃茶褐素后得到改善,说明普洱茶茶褐素可以降低高糖饮食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和胰岛损害的程度,预防高血糖症的发生。结论:茶褐素能够调节高糖饮食大鼠糖脂代谢关键酶活性,加速高糖饮食大鼠脂质代谢,降低高糖饮食大鼠胰岛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青菜为原料,通过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FY1及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FY2发酵甜米酒酸菜。在单因素及PB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甜米酒酸菜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甜米酒酸菜制作的最佳工艺为食盐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6.2%,甜米酒添加量15.6%,室温条件下发酵9 d。在此优化条件下,甜米酒酸菜感官评分92.3分,理化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SNIF-NMR技术在葡萄酒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点特异性天然同位素分馏核磁共振技术(SNIF-NMR)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葡萄酒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结合本实验室的初步研究成果,提出SNIF-NMR技术是评价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黄酒陈酿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陈酿时间的黄酒原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黄酒酒龄的延长,黄酒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pH值、总酸、总糖等指标没有显著变化;总多酚在贮存期间呈下降趋势,尤其贮存前6年,降低率达到了27.6%,阿魏酸、槲皮素和原儿茶酸是引起多酚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贮存期间,氨基酸尤其是苦味氨基酸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也是贮存期间黄酒苦涩味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各种风味物质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醇和酸含量在降低,而酯类、醛类的含量在增加.5-甲基糠醛作为啤酒的老化指标,在该研究中含量从初始的3.06g/L上升到了113.34.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杂交组合原料猪腿对宣威火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杂交组合原料猪腿对宣威火腿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宣威火腿较佳的原料猪种。在宣威市种猪场选用当地颇受欢迎的5个杂交组合(约滇陆YNⅠ、约滇昆YNⅡ、约大河乌YDH、约苏钟YSZ、约长荣YLR)肉猪各6头,进行统一饲养,在100kg时每组屠宰2头,用4支后腿作为此次腌制实验用的原料猪腿,进行腌制实验。结果表明:腌制321d后,5个杂交组合猪火腿成品率均在65%以上,瘦肉比率均在45%以上,最高为约苏钟(52.74%),最低为约滇昆(47.60%),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火腿风味以YNⅠ(约滇陆)最好,三针(3×4支)无异味,异味最多的为YSZ(约苏钟)三针(3×4),有5针出现异味;5个杂交组合猪火腿成品进行双盲评分(总分50分),约大河乌和约长荣相同且为最高(49.33±2.85),约苏钟为最低(46.47±3.44);5个杂交组合猪火腿成品理化指标为:食盐10%~13%、pH6左右、过氧化值3~5meq/kg,碘价、酸价、皂化价等指标各组都在正常范围内;对17种氨基酸测定,结果发现各组合的氨基酸含量相差不大(P>0.05),鲜味氨基酸总量以YNⅠ(约滇陆)最多,为(48.45±0.65)%;以约大河乌(YDH)为最低,为(46.70±0.34)%。而必需氨基酸则以大河乌(YDH)为最高,为(41.28±0.12)%;YNⅠ(约滇陆)最低,为(40.43±0.14)%。用这5个杂交组合原料猪腿腌制的火腿在风味及营养价值上并无差异,这说明以上的5个杂交组合猪都能做为宣威火腿原料猪,但YNⅠ(约滇陆)鲜肉风味,感官色、香、味,嫩度评分居前,特别是用其腌制而成的火腿风味比较突出,建议在宣威火煺生产中以推广YNⅠ(约滇陆)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不同灭菌时间(10,15,20 min)对鸡汤滋味的影响。对鸡汤中的可溶性固形物、pH值、氨基酸态氮、感官评分及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3组鸡汤中可溶性固形物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H值在灭菌时间10 min时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氨基酸态氮在灭菌时间15 min与20 min时显著高于10 min时(P<0.05);感官评分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3组鸡汤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2种鲜味氨基酸,5种甜味氨基酸和9种苦味氨基酸。3组鸡汤中15 min组鲜味氨基酸占比最低,20 min组甜味氨基酸占比最高,而苦味氨基酸占比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不同灭菌时间对3组鸡汤的TAV(滋味活性值)有影响,鲜味氨基酸中谷氨酸的TAV最高;甜味氨基酸中丙氨酸的TAV最高,其次为甘氨酸;苦味氨基酸中赖氨酸的TAV最高,其次为组氨酸及精氨酸。文章系统研究了不同灭菌时间对鸡汤滋味的影响,旨在为鸡汤类罐头及其同类产品的研发及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验证辣木叶活性成分抗肥胖的分子靶点和途径,探索辣木叶活性成分的抗肥胖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PubChem、DisGeNET数据库和Swiss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在线预测平台获取辣木叶活性成分靶点和肥胖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0.1平台对活性成分靶点和肥胖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并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分析;采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运用Auto Dock 4.2软件对通路富集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辣木叶活性成分50个,共确定了126个辣木叶抗肥胖的核心靶点,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鼠李黄素、胆甾-5烯-3醇、杨梅素、木犀草素等。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辣木叶活性成分通过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蛋白质磷酸化及凋亡表达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通过HIF-1、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胰岛...  相似文献   
20.
发酵是提高食品原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该研究以辣木叶为材料,探究辣木叶乳酸菌发酵对蛋白质、黄酮、多酚、多糖等营养及功能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辣木叶发酵前后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10 d后辣木叶蛋白质含量增加了16.12%,黄酮含量提高2.1%,多酚含量提高16.35%,多糖含量提高42%。但辣木叶的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发酵后鉴定到9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52种上调,44种下调。经代谢通路分析得到5条关键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途径与氨基酸类物质的代谢以及黄酮类、生物碱类等物质的生物合成有关,表明乳酸菌发酵对辣木叶营养物质的形成、生物活性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乳酸菌发酵辣木叶的代谢物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发辣木叶功能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