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118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4篇
建筑科学   55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62篇
轻工业   947篇
水利工程   297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研究焉耆盆地产区甜白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延伸该产区甜白葡萄酒的产业链,该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检测了新疆焉耆盆地产区的4种甜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新疆焉耆盆地产区4种甜白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3种香气成分,其种类相似,但含量有差别,酯类和醇类物质总含量在各样品中均占80%以上。通过PCA初步确定了焉耆盆地产区4种甜白葡萄酒中各自的特征香气化合物,且4种甜白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之间的得分关联度较小,构成了甜白葡萄酒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72.
The sugar, organic acid,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unds of eight commercial pear cultivar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equipped with RI and UV detectors and gas-chromatography (GC) equipped with FID detector. The mineral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showed great quantitative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ear cultivars. Fructose was the dominant sugar in the eight pear varieties, followed by glucose and sucrose, while malic acid was the principal organic acid. The C16:0, C18:0, C18:1, C18:2 and C18:3 fatty acids were clearly the most abundant fatty acids, and the C18 family comprised more than 70% of the total fatty acids content. Asparagine and serine were the principal amino acids. Potassium is the most abundant mineral, followed by magnesium and calcium. The results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how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pear cultivars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uses, which is of significance for both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process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73.
不同品种西梅的性状研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陶县5个西梅品种为原材料,研究其性状特征并使用一般常规方法对西梅的粗蛋白、维生素C和灰分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法兰西品种最优,其适口性不仅最佳且法兰西的水分、水解后还原糖、维生素C、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高于其它品种,分别为22.19%、14.4%、6.48 mg/100 g FW、3.80%、3.48%。兰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3.34%;来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6.2%;5个品种均未检测出粗脂肪。  相似文献   
74.
为研究鲜枸杞促干护色工艺,选取碳酸钠、柠檬酸和浸泡时间为自变量,以水分含量和色差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此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枸杞最佳促干护色条件为:碳酸钠1.1%,柠檬酸0.6%,浸泡时间10 min,浸泡温度为30 ℃,经50 ℃热风干燥42 h后,枸杞含水量降至12.41%,色差值为11.09,颜色较好且干制速度快,相比未处理的枸杞干燥速度提高42%。测得枸杞多糖2%,总糖52.89%,总类胡萝卜素0.54 g/100 g,总酚7.16 mg/g,总黄酮1.57 mg/g。得到的枸杞干中总类胡萝卜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的枸杞干(P<0.05),多糖和总糖含量与未处理的枸杞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此促干护色方法可使枸杞干制过程中保留较多营养成分,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以10个进口和8个国产啤酒大麦品种及其相对应的麦芽为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大麦和麦芽中14种多酚类物质的指纹图谱,并分别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进口大麦样品的相似度(0.938~0.989)高于国产大麦样品(0.911~0.937),而进口大麦麦芽的相似度(0.892~0.967)普遍低于国产大麦麦芽的相似度(0.956~0.981);CA(判别距离<5)结果和PCA结果一致,8个国产大麦和1个进口大麦样品B2聚为一类,8个国产麦芽和3个进口麦芽样品M2、M3、M4聚为一类,说明通过大麦、麦芽多酚类物质的HPLC指纹图谱技术能基本区分国产和进口大麦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6.
为改善红花籽粕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部分理化性质和其吸附特性,以红花籽粕为原料,分别考察碱-酶法、酶-高温蒸煮法、碱-高温蒸煮法3种不同改性方式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等部分理化性质及对葡萄糖、阳离子、胆固醇和亚硝酸根离子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碱-高温蒸煮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碱-高温蒸煮法改性的红花籽粕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最佳,分别为5.58 g/g、3.98 mL/g和4.38 g/g;对葡萄糖吸附能力为16.08 mmol/g,在1% NaOH添加量为1~4 mL时,阳离子吸附效果最佳;在pH为2和7时,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分别为7.68 mg/g、10.14 mg/g,对亚硝酸盐吸附能力为56.43 μg/g、30.53 μg/g。  相似文献   
77.
为探明NO熏蒸降低冷藏枸杞鲜果活性氧代谢减轻褐变,以“宁杞七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300 μL/L(0 μL/L NO为对照)的NO气体对“宁杞七号”熏蒸处理3 h,贮藏于3±0.5 ℃条件。结果表明:NO熏蒸处理能显著抑制枸杞鲜果褐变度的上升(p<0.05)。在贮藏末期,NO熏蒸处理组枸杞鲜果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较对照组高32.65%、0.03%、0.21%;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低18.97%、28.21%、42.99%、0.08%;与贮藏第0 d相比,对照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力上升5.33%,处理组下降29.39%,对照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下降31.52%,处理组上升1.22%。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NO处理组枸杞鲜果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及GSH/GSS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说明,300 μL/L NO熏蒸处理加快了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速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了枸杞鲜果的褐变进程。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核桃采后加工中的干燥问题,将热风干燥技术应用于核桃,设计专用于核桃深层干燥的热风干燥设备,并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在不同温度(35,40,45,50℃)、风速(0.5,1.0,1.5,2.0m/s)和装料深度(0.6,0.9,1.2,1.5 m)条件下核桃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核桃干燥过程中只存在降速阶段,温度、风速和装料深度对核桃的干燥特性均有影响,试验最优干燥工艺为温度45℃,风速1.5m/s,装料深度1.5m,此时将核桃湿基含水率下降到12%需要32h。该研究利用相邻核桃间形成的缝隙,实现了核桃深层干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以吊干杏为试材,采用2.0 mmol/L的SA(Salicylic acid,SA)浸泡处理杏果10 min,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处理后的杏果贮藏于(4~6)℃和(?1.5~?1)℃下,研究水杨酸处理结合冰温贮藏对吊干杏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冷藏(4~6)℃相比,冰温(?1.5~?1)℃贮藏49 d的吊干杏腐烂率与失重率较低,营养物质含量更高,过氧化氢含量与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处于较低水平,体现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膜质受损程度较轻。与冷藏组相比,2 mmol/L SA处理可显著抑制冷藏和冰温贮藏期间吊干杏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的上升(P<0.05);显著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P<0.05);显著抑制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过氧化氢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的上升(P<0.05);并显著提高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0.05)。结果表明,冰温贮藏较普通冷藏更有利于维持吊干杏较好的采后品质;2 mmol/L SA处理可有效延缓冰温和冷藏期间吊干杏品质的下降,尤其对冰温贮藏吊干杏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0.
以康明斯M11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实用的虚拟保养训练系统.通过综合建模方法对M11柴油机进行三维建模及材质编辑,导入到EON Studio虚拟软件中进行日常保养项目的虚拟训练设计,包括机油更换、发电机皮带张紧度检查以及冷却系统清洗等,并实现了柴油机漫游视角观察与结构原理展示.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明确地指导参训人员进行柴油机日常保养项目的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