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7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3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传统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对我国海南西沙野生诺尼果内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研究。计数结果显示,成熟野生诺尼果内生菌菌落总数达1.0×105CFU/g,其中真菌总数为8.0×103CFU/g。进一步在2528℃下分离得到22株细菌、14株酵母菌和9株霉菌,分别采用16S rDNA、26S rDNA D1/D2区和ITS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2株内生细菌分属于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个类群,包括亚西亚菌属(Asaia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sp.)、泛菌属(Pantoea sp.)、根瘤菌属(Rhizobium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藤黄色杆菌属(Luteibacter sp.)8个属的10个已知种;(2)14株酵母分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包括隐球酵母菌属(Cryptococcus sp.)、Pseudozyma sp.、Sympodiomycopsis sp.和假囊酵母属(Eremothecium sp.)4个属的5个种;(3)9株霉菌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包括枝孢属(Cladosporium sp.)、轮层炭菌属(Daldinia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sp.)、Nemania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5个属的5个种。  相似文献   
62.
通过比较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中63株不同种的菌株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PGI)(EC 5.3.1.9)、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EC 5.3.1.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PGM)(EC 5.4.2.1)和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YK)(EC 2.7.1.40)等关键酶基因的序列,构建这些菌株的系统发育关系,并与这些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糖酵解代谢途径的进化。  相似文献   
63.
55株芽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IC)保藏的55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复核鉴定。菌株经纯化培养,以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采用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TD-PCR方法(touchdown-PCR)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序列经人工校对后用Clustal X进行比对分析,最后用MEGA3.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5株枯草芽孢杆菌中有52株菌种与原鉴定结果一致,有3株菌种与原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其中2株鉴定结果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另1株鉴定结果为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64.
魏巍  黄廷林 《供水技术》2012,6(6):12-16
从水库底泥样品中,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驯化、分离并筛选出1株能在低温及好氧条件下进行高效反硝化的菌株DW4,经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并基于16S rDNA序列结果,构建了该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终确定菌株DW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考察了温度、初始pH、C/N及接种量对菌株DW4硝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以及该菌株的异养硝化性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6~9,温度为15~30℃,C/N不小于3,接种量为15%时,菌株DW4培养72 h后的硝氮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此外,该菌株具有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在培养过程中氨氮去除率可达到65%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W4在寒冷地区低温季节微污染水体原位生物脱氮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5.
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显色、产气初筛及发酵复筛方法在猕猴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了2株酿造性能良好,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N5和N13,其酿造出的猕猴桃白兰地一次蒸馏产物香气纯正,浓郁,无异味,一次蒸馏液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8.6%和9.1%,其中N5酵母酿造产物中丁酸乙酯的含量为0.122 g/L,N13酵母酿造产物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为0.150 g/L,其产酯能力均明显提高。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N5和N13菌株均属于汉逊酵母属。  相似文献   
66.
王远微  张诚民  索化夷  岳华  李键  汤承 《食品科学》2014,35(15):216-220
对川西北部分牧区的10 份传统发酵牦牛酸奶样品进行酵母菌的分离,通过常规形态特征和2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出16 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同源性分析显示16 株分离菌与已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同源性高达99.3%~100%。16 株分离菌中形成明显的两种序列类型,其中10 株分离菌与另外6 株分离菌相比在扩增片段的第537位点上发生碱基缺失、第554位点上碱基由G突变为A、第564位点上碱基由A突变为T。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两种序列类型的分离株也形成两个独立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67.
刘佳荣  梁金钟 《食品科学》2014,35(23):221-226
经初筛、复筛,从黄浆水中筛得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并与GenBank上已提交的16S rDNA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其归属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由MEGA 6.0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且与生理生化实验结果一致,因此,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编号为LP-Dfa301,测得其发酵液中GABA产量为5.833 g/L。  相似文献   
68.
浓香习酒窖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窖池窖泥中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对于分析窖泥的时间长短及其对酒的香味和风味影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多种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手段对习酒酿酒窖泥细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老窖多粮窖壁泥中的细菌主要分为4个菌群:Petrimonas sulfuriphila,Thermacetogenium phaeum,Caloramator及不可培养的杆菌属;古菌主要分为2个簇:Methanoculleus和Methanoculleus palmolei。所有细菌都是厌氧的且大多数是嗜热或嗜温的,窖泥中细菌和古菌共同作用生成多种活性物质降解复杂的有机物,其代谢产物在窖池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能形成浓香型白酒的特征风味因子。  相似文献   
69.
免培养技术对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培养(culture independent)技术直接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提取细菌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大曲混合微生物的16S rDNA,采用PCR扩增技术、分子克隆技术以及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大曲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全序列,通过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序列同源性的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成熟的大曲中细菌共分为Lactobacillus,Pantoea,Enterobacter,Klebsiella,Leuconostoc,Erwinias,Pseudomonas,Bacillus licheniformis几大类群,表现出高度的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茶菌优势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共得到酵母菌8.3×106个/mL,醋酸菌1.4×107个/mL,选取不同的菌落进行纯化后得到2株醋酸菌和4株酵母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后,初步确定AC1为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enegalensis,AC2为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saccharivorans;Y1为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Y2为毕赤酵母Pichia galeiformis,Y3为异型德克酵母Dekkera anomala,Y4为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