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1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85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36篇
化学工业   1201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68篇
建筑科学   250篇
矿业工程   59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5762篇
水利工程   110篇
石油天然气   529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4篇
冶金工业   83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子动力学探究高压对β-乳球蛋白与多酚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压力下多酚与蛋白的结合规律,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 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模拟研究两者结合能和结合机制在0.1、200、500、800 MPa时的变化.结果表明,EGCG常压下主要结合在疏水腔(1号区域),蛋白经200和5...  相似文献   
992.
半乳甘露聚糖具有改善肠道微生物及代谢性疾病的作用,但其低分子量产品在提高肠道中双歧杆菌的丰度和改善肥胖方面的机制尚不清晰。通过酶解瓜尔豆胶获得低分子量(2 kDa~10 kDa)的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opolysaccharide,GMPS),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和半乳糖(G)(M∶G=1.75∶1,摩尔比)。建立体外模拟肠道发酵模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GMPS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的影响;通过16S rDNA鉴定及BOX-聚合酶链式反应(BO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型,从粪便样品中挖掘潜在靶点菌株。结果表明,GMPS的干预促进了粪便样品中菌群产生乙酸和丙酸等短链脂肪酸的水平,改变了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显著提高了产乳酸的肠球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丰度,使假长双歧杆菌成为优势菌株,同时降低了梭菌属、气单胞菌属等条件致病菌的丰度(p<0.05);并从粪便样品中筛选出5株假长双歧杆菌,证明假长双歧杆菌是对GMPS高度响应的特征性菌株。揭示了GMPS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挖掘了作为GMPS潜在靶点的假长双歧杆菌菌株,为GMPS和假长双歧杆菌作为新型益生元和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从传统食品谷物发酵液中筛选出1株乳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与菌落和菌株形态观察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为清酒乳杆菌。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活菌数为指标,改变基础培养基组成的成分及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鱼蛋白胨14.50 g/L、酵母浸粉6.50 g/L、葡萄糖28.00 g/L、柠檬酸三铵1.50 g/L、磷酸二氢钾2.00 g/L、硫酸镁0.20 g/L、硫酸锰0.12 g/L、吐温-80 1.20 mL/L,此条件下,活菌数达到3.125×109 CFU/mL,相比MRS发酵培养基活菌数(1.980×108 CFU/mL)提高了1 478.28%。该优化培养基具有活菌数高和经济方便的特点,为清酒乳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以澳洲坚果果粕为原料,用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为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卡拉胶、黄原胶、复配瓜尔胶为增稠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澳洲坚果乳。以产品稳定系数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澳洲坚果果粕与水质量比、乳液pH值对澳洲坚果乳品质和稳定性的影响;乳化剂添加量和复配比例对澳洲坚果乳乳化效果的影响;不同增稠剂与均质条件对澳洲坚果乳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澳洲坚果果粕与水最佳质量比为1∶15,乳液pH值为6.5~7.0;乳化剂为0.3% ,最佳复配比例为4∶6;增稠剂添加量为海藻酸钠0.01% 、羧甲基纤维素钠0.03% 、复配瓜尔胶0.03% ;最优均质工艺参数:温度65℃,压力30 MPa,均质两次。制备的澳洲坚果乳色泽乳白、香气浓郁、组织状态均匀。  相似文献   
995.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包埋法固定化短乳杆菌,催化L-谷氨酸钠合成γ-氨基丁酸,通过正交试验对细胞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固定化细胞的酶学性质及操作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5%、CaCl2浓度3.0%、固定化细胞平均粒径3.2 mm、硬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细胞最适酶反应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35℃,且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重复利用至第7次后仍保持53.2%的相对酶活力。  相似文献   
996.
该实验旨在研究副干酪乳杆菌TK15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对由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Ⅱ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取4周龄~5周龄SPF级昆明雄鼠,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组、未发酵大豆粉组,每组各10只。连续腹腔注射STZ建立模型,连续给药4周。通过检测体重、血糖、糖耐量、肝糖原、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脏器组织病理学研究等,探究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对STZ诱导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经L.paracasei TK1501发酵大豆粉干预的小鼠对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增强(p<0.05),小鼠的总胆固醇(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和糖原(p<0.05)等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病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胰腺受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7.
该研究建立高蛋白饮食诱导的食积小鼠模型,并使用干酪乳杆菌LH23、山楂-麦芽提取物以及两者联合对食积小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山楂-麦芽提取物与干酪乳杆菌联合作用于食积小鼠可使粪便含水量提高12.82%(P<0.01),胃残留率降低0.68%(P<0.05),小肠推进率提高19.48%(P<0.01),改善程度优于单独作用。同时两者联合干预还可以提高食积小鼠的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提高率为21.28%(P<0.05);降低食积小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降低率为16.5%(P<0.05)。综上,山楂-麦芽提取物与干酪乳杆菌联合干预可通过减少高蛋白饮食小鼠胃内食物残留、促进肠道蠕动等作用显著改善高蛋白饮食诱导的食积症状。  相似文献   
998.
以全脂奶粉、燕麦、菊粉和木糖醇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燕麦菊粉风味发酵乳的制作工艺,并对发酵乳进行理化检验、质构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燕麦菊粉风味发酵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燕麦浆添加量8%、菊粉添加量4%、发酵剂接种量0.3%、发酵时间5.5 h,此时发酵乳感官评分为92.70。4个因素对发酵乳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为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时间>燕麦浆添加量>菊粉添加量。产品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咀嚼度、黏度和持水力,且口感细腻,酸甜比例合适,带有清淡的燕麦香。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添加DHA藻油调制乳生产工艺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V_C-Na添加量0.30 g/kg,巴氏杀菌参数85℃/15 s,储存温度10℃,储存时间≤6 h,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00.
采集荷斯坦牛(牛)、蒙古马(马)、双峰驼、山羊、水牛和牦牛6种家畜乳代表性样品55份,测定18种氨基酸,进行传统描述性统计、营养学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家畜乳氨基酸绝对含量(mg/g)差异极显著(P<0.01).总氨基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人乳数据的1.7~5.4倍,其中牦牛和水牛最高,山羊和骆驼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