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针对中学校园景观中文化内涵缺失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华电中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环境育人的理念,从中学校园景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个维度出发,阐述了中学校园景观文化营造策略与方法,为今后的中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避震减灾绿地指标包括总面积、人均面积等,这些指标只能应避震减灾绿地的量,而不能反应其质,更不能反应其在灾害发生及灾后救援中与灾民需求的关系,出现了避震减灾绿地方面的"不公平"现象。自"防灾避险实施率"提出以后,绿地的可达性分析与评价逐渐被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避震减灾绿地的可达性与服务度概念入手,提出基于可达性与服务度的避震减灾绿地布局规划的方法。并以遵化市为例,以可达性作为避震减灾绿地定位的依据,服务度作为避震减灾绿地规划定量的依据,给出了遵化市规划建成区的避震减灾绿规划布局方案。通过此方法以期对未来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提供可借鉴理论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析加拿大国家公园确认与管理政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国家公司的政策体系:国家公园确认政策以“自然地理区域”概念作为思想基础,是加拿大设立国家公家的指导原则;国家公园管理政策系统而科学,是保护原始自然景观和维护生态完整性的重要依据。这些政策有效的保护了加拿大丰富的原始自然景观,使国家公园成为民有和民享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土地流转背景下,传统的村庄撤并规划原则和方法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的现状,从山东省临朐县沂山镇个案入手,在梳理土地流转和村庄布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土地流转相适应的村庄撤并规划方案,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活力进行研究,为美丽乡村提供建设依据和规划策略.以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为例,通过对百度热力数据、传统规划数据的挖掘,探索美丽乡村空间活力特征,建立美丽乡村空间活力定量分析方法,并统计分析各类影响因素显著性大小.结果显示,南京石塘人家美丽乡村空间...  相似文献   
6.
从维持区域生态过程的完整性、预防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区域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出发,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锡常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较大的林地和水域为生态绿化用地的扩张"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了苏锡常都市圈生态绿化用地的安全格局,以阻力因子的阻力值发生明显突变的点作为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生态绿化用地的划分依据,最终获得高、中、低3种水平绿化用地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一带、五脉、十廊、多斑块"的多层次、多功能、网络化的苏锡常都市圈绿化系统布局结构。该研究为大尺度区域的绿化系统空间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整体解决跨多个行政区绿化系统规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风景园林》2018,25(11):46-51
绿道步行友好性评价丰富了绿道的研究内容,评价结果可为绿道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在梳理步行友好的绿道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价了各段绿道的步行友好程度。结果表明:环紫金山绿道整体步行友好程度虽然较高,但各区段之间差异较大。另外,在绿道建设质量较高的前提下,步行爱好者更关注绿道的可达性、线路的安全性、清晰的标识系统、舒适宜人的服务设施以及绿道沿线高质量的视觉景观等几方面,而对绿道本身功能性要素并不是太在意。因此,规划建设城市休闲绿道时,在满足步行功能的前提下,应将行人的步行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度注重绿道本身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8.
孔卓琳  申世广 《园林》2023,(11):81-88
满意度的高低是游客对景区形象感知的主要体现方式,借助非介入式的网络文本能动态真实地反映使用者的旅游感受,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首先借助八爪鱼采集器抓取了中山陵景区游憩者产生的网络UGC文本数据,然后基于高频词和网络语义来划定影响因子范围,再利用扎根理论进行景观感知要素编码,构建景区满意度评价模型,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景区各因子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表明:中山陵景区感知满意度总体为“满意”级别,但游憩者对于景区各要素的感知满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人文景源”得分最高,但“交通可达性”和“服务设施”得分较低,需优先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旨在从游憩者的角度探讨中山陵景区的满意情况,以此作为改善其现有环境、完善服务设施、营造纪念氛围的依据,为景区后续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景观指数是计量景观格局、定量化回顾区域土地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景观格局评价基础上,提出引入干扰度指数描述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弱,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依据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干扰水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规模增加了3313.93km^2,农田面积缩减了3585.21km^2,而以林地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规模变化不大。2)2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Shannon指数不断增加,破碎度NP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农田的优势度LPI指数不断降低,形状指数LSI不断上升;城镇景观的形状经历了规则—复杂—规则的过程,并较1990年呈现更加连片紧实的分布状态;林地的规模与形状LSI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城镇对其的干扰度AI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绿色生态空间干扰不断增强。3)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城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此外,研究认为干扰度指数的应用能很好地描述城镇对绿色生态空间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能够为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镇与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姚瑶申世广 《园林》2020,(11):82-88
以1992-2019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乡村景观的614篇核心文献作为数据基础,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绘制乡村景观知识图谱,以此分析乡村景观研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研究的学者集中度较高,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呈"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乡村景观研究的机构强弱分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优势明显,并形成了近地域合作的发展趋势;(3)通过聚类分析可发现,乡村景观研究主要围绕着"乡土景观""新农村建设""景观格局""乡村旅游"和"景观评价"等关键领域展开;(4)乡村景观研究的热点变化与国家政策的出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乡村景观研究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发展政策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