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实验室保藏9株食品级双歧杆菌体外降胆固醇的能力以及耐酸、耐胆盐和细胞粘附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9株受试菌株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和细胞粘附特性,且5株菌降胆固醇均达到50%以上.从中选择6#菌株作为今后益生菌制剂和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的潜在菌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对糖尿病有潜在干预作用的菌株,本实验对阳性对照菌株动物双歧杆菌BB12、受试菌株20-9和15-2的抗氧化性质,α-葡萄糖苷酶活力抑制能力,对酸、胆盐和模拟消化道环境的抗性、粘附能力和粘附抑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动物双歧杆菌15-2完整细胞和细胞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高于菌株20-9和菌株BB12,α-葡萄糖苷酶活力抑制能力高于菌株20-9,两者抑制率分别为26.90%和12.83%,而菌株BB12对α-葡萄糖苷酶活力无抑制作用,菌株15-2经模拟消化道后的存活率和对Caco-2细胞的粘附率(分别为88.91%和27.59%)强于菌株20-9和菌株BB12。菌株15-2对酸耐受性高于菌株20-9和BB12,在胆盐和粘附抑制能力方面虽略逊于菌株BB12,但仍优于菌株20-9。因此,动物双歧杆菌15-2可以作为潜在的干预糖尿病作用菌株进一步用于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涂布法从贵州特色香猪粪便中筛选具有降胆固醇能力及耐酸、耐胆盐和耐氧性能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从香猪粪便中共筛选出19株具有双歧杆菌形态特征的菌株。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其降胆固醇率,得到7株降胆固醇能力较高菌株,其中菌株BZ11降胆固醇率最高可达(38.52±0.60)%,并对酸、胆盐和氧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BZ11被鉴定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相似文献   

4.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法,从实验室现有的10株双歧杆菌中筛选具有较强粘附能力的菌株。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和平板计数法,评价了这10株双歧杆菌对HT-29细胞的粘附性能,通过测定这10株双歧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16S rDNA)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WBBI01,WBBI02,WBIN03,WBBI06具有极强的黏附力,其黏附指数分别达1.97×103,2.17×103,3.57×103,1.88×103。经16S rDNA测序鉴定WBBI01,WBIN03,WBBI06均与两歧双歧杆菌S17有极高的同源性,而WBBI02属于长双歧杆菌。结果表明,双歧杆菌黏附性能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不同种属双歧杆菌的粘附能力相差极大,以两歧双歧杆菌的黏附性能最强,婴儿长双歧杆菌为最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5个西部牧区的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的胆盐解离能力,为筛选高胆盐解离能力的优良菌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分离自西部传统发酵乳品中的275株乳酸菌的胆盐解离能力,筛选出性能优良菌株,测定其产γ-氨基丁酸能力。结果:①筛选出具有胆盐解离能力的菌株83株,不同来源、种类的阳性株筛出率存在差异,其中西藏奶渣呈较高的阳性株筛分率,其中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短乳杆菌表现最优。②阳性株对6种结合态胆盐解离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甘氨酸结合态胆盐的解离能力高于牛磺酸结合态胆盐。③区域间比较显示:不同地区阳性株对4项胆盐解离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来源于新疆和西藏的阳性株胆盐解离能力显著高于青海和内蒙古的阳性株(P0.05);④乳种间比较显示:不同乳种阳性株对3项胆盐解离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来源于奶渣中的阳性株对总胆盐解离能力显著高于酸马奶、酸牦牛奶中的阳性株(P0.05);⑤优良菌株间比较显示:不同菌种对5项胆盐解离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总胆盐的解离能力显著高于副干酪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P0.05)。⑥4种优良菌株产γ-氨基丁酸能力分析: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有较高产γ-氨基丁酸能力,而副干酪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不产γ-氨基丁酸。结论:胆盐解离能力因菌株来源和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以新疆酸马奶、酸驼奶和西藏奶渣中的阳性株胆盐解离能力表现最优,其中短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显示较强的胆盐解离能力,并具有高产γ-氨基丁酸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2’-岩藻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粘附肠道细胞以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FL和实验室的30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产酸和细胞粘附倍数的变化筛选出2’-FL可以增强定殖能力的菌株,再利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其中的潜在抗炎菌株,最后探究2’-FL和潜在抗炎菌株的联合抗炎效果。结果:30株实验菌株中,2’-FL仅能促进两歧双歧杆菌FL-276.1和FL-228.1的增殖,提高乳酸菌ML-1、FN515、FN518、FN249、ML329和双歧杆菌FL-276.1粘附Caco-2细胞的能力。其中两歧双歧杆菌FL-276.1、FL-228.1和鼠李糖乳杆菌FN518可以显著(P<0.05)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2’-FL可以显著降低NO、IL-6和IL-1β的分泌。2’-FL与上述3株菌联用具有协同抗炎作用,但协同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FL-276.1与2’-FL协同抗炎效果最好。结论:2’-FL可以提高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殖能力,并协同发挥抗炎功能,但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这一结果可以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乳杆菌抑菌和粘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4株乳杆菌为研究对象,标准益生菌L.rhamnosus GG作为对照。研究它们对低酸和高浓度胆盐的耐受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对食源性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及对Caco-2细胞的粘附性。结果表明,其中Lactobacillus casei 142,L.plantarum 89的耐酸耐胆盐性能较好。四株乳杆菌对Listeria monocytogenes,Escherichia coli,shigella sonnei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它们对本研究中的5种抗生素都具有敏感性。本文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乳杆菌对Caco-2细胞的粘附能力,结果发现L.plantarum 89,L.plantarum 27和L.plantarum 13在Caco-2细胞上的粘附能力强(>20 cfu/cell),L.rhamnosus GG的粘附数为8(cfu/cell),而L.casei142则不具有粘附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的遗传差异,以期为少数民族婴幼儿肠道益生双歧杆菌的开发奠定一定基础。本实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结合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指纹分型技术,对菌株遗传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遗传指纹挑选部分代表性双歧杆菌,检测它们对常见6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性能较好的菌株进行耐酸耐胆盐、碳源代谢及抗生素药敏实验。研究发现有75株为双歧杆菌,隶属于4个种及2个亚种,分别为Bifidobacterium bifidum、B. pseudocatenulatum、B. adolescentis、B. longum subsp. infantis和B. longum subsp. suis。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有16株双歧杆菌具有广谱抑菌性能;药敏实验显示这些菌株除对阿米卡星及万古霉素表现耐药外,对其他抗生素均表现敏感或中度敏感;耐酸耐胆盐实验表明抑菌菌株中B. longum subsp.infantis f65-26和B. pseudocatenulatum f115-8为耐受性最优菌株,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万峰  孙思睿  侯雨佳  赵桉  张晟  孟祥晨 《食品科学》2019,40(22):118-125
以4 株婴儿源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为研究对象,分析菌株对酸、胆盐、模拟消化道环境的耐受能力及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作用,并评价体外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此外,测定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并探讨其与耐受性及黏附性的关联。经上述实验获得黏附性及抗性双优的菌株H15-2,再经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及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3 个方面评价其免疫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动物双歧杆菌H15-2对模拟胃肠道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对Caco-2细胞有较高的黏附能力,并对免疫细胞活性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发酵鱼酱酸中筛选出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并分析其菌株发酵特性。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Berthelot比色法定量获得产GABA菌株,并进行耐酸、耐胆盐、氨基酸脱羧酶活性、抑菌性、生长曲线及pH值、产酸速率等菌株发酵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分离自鱼酱酸不同发酵阶段的387 株乳酸菌中,获得15 株典型产GABA菌株,包括2 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 株熊蜂魏斯氏菌(Weissella bombi)、11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1 株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15 株乳酸菌产GABA能力及发酵特性在主成分分析图上差异显著,其中食窦魏斯氏菌Y113产GABA量为0.239 mg/mL,高于其他菌株;植物乳杆菌Y279和Y64展现出较好的耐酸性、耐胆盐性、抑菌性、无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生长速率及产酸速率快的特点。鉴于其优良的发酵特性、益生特性及产GABA能力,菌株Y279可作为鱼酱酸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潜在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20个双歧杆菌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检测菌株的耐药性基因及其是否转移。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20株双歧杆菌菌株进行15种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的检测,最终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菌株是否含有与15种抗生素相关的耐药性基因,并进一步通过滤膜杂交法测定耐药性基因是否转移。结果:在双歧杆菌分离株之间,最小抑菌浓度有显著差异;同一种的双歧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也不尽相同。所有双歧杆菌菌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对卡那霉素有内在抗性;各菌株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表明,部分双歧杆菌中含有tet(W)。然而,滤膜杂交试验表明:含有抗性基因的菌株,抗性基因并不会发生转移,菌株具有安全性。结论:双歧杆菌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无关,20株双歧杆菌是安全菌株。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从婴儿粪便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双歧杆菌,并探究其肠道定殖情况,为双歧杆菌的产品开发提供优良的菌株。采用MRS培养基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菌株经F6PPK检测及16S r DNA测序鉴定,之后进行模拟胃肠液、胆盐耐受性、对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等)的抑制及对HT-29细胞的粘附能力测定,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动物实验,测定其肠道定殖能力。分离到的27株双歧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7个不同的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Bifidobacterium breve、Bifidobacterium bifidum、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Bifidobacterium infantis、Bifidobacterium animalis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体外实验表明,B.longum A9、B.breve A4、B.bifidum B6、B.longum C6、B.adolescentis F8和B.infantis H6等具有较强的潜在益生特性;动物实验表明,B.infantis H6和B.longum C6具有较强的肠道定殖能力。B.longum C6和B.infantis H6有望作为优良的益生性菌株,应用于双歧杆菌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3.
短链低聚半乳糖(SC-GOS)是双歧杆菌的有效增殖因子。本试验从婴儿粪便样品中筛选得到7株高效利用SC-GOS的双歧杆菌,经16S rDNA鉴定,它们为1株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_Y46,2株为两歧双歧杆菌(BB_Y22、BB_S7),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BP_Y43、BP_YA)以及2株长双歧杆菌(BL_S34、BL_H26)。以婴儿双歧杆菌M63和婴儿双歧杆菌ATCC 15697为对照,观察菌株形态并分析益生特性,初步筛选出具有应用潜力的益生菌株。结果表明,BI_Y46形态特殊,分叉状有菌毛;BB_Y22、BP_Y43的胞外多糖产量超过0.45 mg/mL;BL_H26菌体表面蛋白含量较高,为0.74 mg/mL,BB_Y22、BB_S7含量在0.35~0.45 mg/mL范围;同时BP_Y43、BB_Y22具有较强的表面疏水性和自聚集能力;在模拟胃液中及胆盐存在下,BB_Y22、BI_Y46对胆盐和胃液的刺激显示出较强的耐受性。抑菌试验显示BI_Y46、BB_S7上清液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效果较强。结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_Y46、两歧双歧杆菌BB_Y22以及假小链双歧杆菌BP_Y43具有较好的益生潜力,为开发含有低聚半乳糖和双歧杆菌的产品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34-139
以奶豆腐来源的3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菌株的耐酸耐胆盐能力、表面疏水性和体外抗氧化能力,旨在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对强酸和高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供试菌株均对二甲苯的疏水性作用较强,而对三氯甲烷的疏水作用较弱;3株菌株均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Wilkins-Chalgren厌氧菌琼脂和BSM培养基作为筛选平板,结合重复基因外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新疆维吾尔族婴儿及其母亲粪便中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出高产胞外多糖的双歧杆菌,测定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及菌株的耐受性和黏附性。结果显示,20份粪便样品中共分离出52株双歧杆菌,其中假小链双歧杆菌(B. pseudocatenulatum)14株,假长双歧杆菌(B. pseudolongum)8株,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9株,短双歧杆菌(B.breve)7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longumsubsp.infantis)5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 animal subsp. lactis)6株以及长双歧杆菌(B. longum)3株。经过表型初筛和苯酚-硫酸法复筛,共筛选出7株高产胞外多糖的双歧杆菌,37℃发酵36 h后胞外多糖产量均可达400 mg/L以上。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7株双歧杆菌所产的胞外多糖对过氧化氢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此外,菌株BF66-16相较于其他几株双歧杆菌具有较强的胃肠液耐受性以及黏附性,因此来源于婴儿粪便的BF66-16可以作为潜在的抗氧化菌株应用于制药和食品工业中。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乳酸菌,以川西高原传统发酵牦牛乳中分离出的30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纸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其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体外耐受力实验和肠道黏附性实验,并确定优势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300株待测菌株中,有24株具有生成GABA的能力,其中产量较高的5株菌分别为:菌株84(1.587 g/L)、菌株155(1.352 g/L)、菌株32(1.124 g/L)、菌株146(1.115 g/L)和菌株172(1.007 g/L)。菌株84在不同pH环境中处理3 h后有20%以上存活率,最高达到50.83%,为5株菌株中存活率最高。菌株32的存活率均能保持在10%~20%,在各pH环境中变化平稳,表明菌株84和菌株32具有良好的胃液耐受力,其余3株乳酸菌不耐酸性环境。在模拟肠液中反应4 h后,菌株84的乳酸菌存活率为37.57%,菌株32为12.8%,表明菌株84对人工肠液的耐受力稍高于菌株32。菌株32对胆盐的耐受力低于菌株84,而菌株84虽对NaCl有较好的耐受力,但较菌株32有一定差距,稳定性较差。在对肠道细胞的黏附实验中,菌株84的黏附能力高于菌株32。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84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本研究为川西地区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功能性益生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长白山区特色发酵酱菜为原材料,筛选获得160株乳酸菌,通过检测菌株的耐低温能力、产酸能力、耐酸耐胆盐能力、菌株自溶度等指标筛选出4株具有优良性能的耐低温乳酸菌,其中3株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利用溶菌酶和高速离心破碎菌体,提取粗酶液,以Glu-ρ-NA为底物筛选出菌株106为高产氨肽酶菌株,酶活为14.56 U/mL。经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定菌株106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植物乳杆菌106。本实验筛选到的植物乳杆菌106不但具有产酸、耐酸耐胆盐等特性,还具有耐低温、高产氨肽酶的特性,本研究结果为缩短切达干酪快速成熟时间和降低切达干酪成熟过程中的苦味提供了优良菌株来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结合Berthelot比色法,从东北传统腌渍蔬菜中筛选产γ-氨基丁酸(GABA)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RNA测序鉴定乳酸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耐酸、耐胆盐、抗氧化、抑菌性及产酸速率等生物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源于传统腌渍蔬菜的40株乳酸菌中获得5株典型产GABA乳酸菌菌株,经鉴定1株为坎氏魏斯氏菌HJL2,另4株均为植物乳杆菌,分别是菌株PJ-7、HJG1-3、L-9、L-11。其中,分离自发酵萝卜的植物乳杆菌PJ-7合成GABA的能力较好,产量达0.48 mg/mL。5株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抗氧化等生物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植物乳杆菌PJ-7的生物特性综合评分位列第一。植物乳杆菌PJ-7优良的GABA合成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特性可为研发富含GABA的腌渍蔬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双歧杆菌生物膜的成膜规律及其特性,利用微孔板成膜法对长双歧杆菌长亚种、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短双歧杆菌等7个种49株双歧杆菌的生物膜成膜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的成膜能力为菌株特异性,不存在菌种特异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双歧杆菌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培养条件显著影响双歧杆菌的成膜能力,葡萄糖、氯化钠和硫酸镁对双歧杆菌的成膜能力均有一个最适浓度,该最适浓度具有显著的株间特异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生物膜状态的双岐杆菌较浮游状态耐热、耐氧能力大幅度提升,最高可达21倍以上,且不同菌株间的胁迫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高抗氧化活性植物乳杆菌,从东北传统发酵食品辣椒酱、臭豆腐、粘面子中筛选出75株植物乳杆菌。将75株植物乳杆菌分为无细胞上清液、完整细胞、无细胞提取物三个组分,以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对菌株进行筛选,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评价菌株耐酸、耐胆盐能力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3株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无细胞上清液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90%,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对这两种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30%。植物乳杆菌的三个组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中存在相关性,无细胞上清液在DPPH和ABTS+两种评价方法上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有5株植物乳杆菌(D2、H8、L20、L11和A2)在pH2.0环境中存活率均大于59%,在0.3%胆盐中的存活率均大于93%,对7种抗生素敏感性较强。因此,这5株植物乳杆菌对于开发抗氧化作用的功能食品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