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关键步骤、影响原生质体融合和分离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聂志强  王敏  郑宇 《食品科学》2012,33(23):346-350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近年来,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宏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为基础,主要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由于它们具有工作量小、重现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已经较广泛地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这3种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与融合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技术,在医药卫生、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工业微生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在酿造工业微生物菌种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本文在研究了AS.141,AS.1109和戴氏乳杆菌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测定了三种微生物菌株的生长曲线,以保证获得对数生长期的菌体,供制备原生质体。比较了不同溶菌酶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原生质体的形成情况,选择了最佳条件,原生质体再生率较高,分别达到99.2%、99.2%和985%。1材料和方法1.1出发菌株1.1.IA8.141——恶臭醋杆菌…  相似文献   

5.
原生质体育种技术包括以原生质体为基本材料的融合、转化、转染和诱变,已在工业微生物学界引起强烈的兴趣。文中对这项技术的主要步骤:原生质体形成,重组技术及再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评述,并列举了该技术在酿造微生物育种上研究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改善产品的营养价值并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成为人们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并对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筛选优良发酵菌株,调控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过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酱油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位置,其营养丰富、滋味独特。我国酱油的酿造工艺在传统酿造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利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文章从紫外诱变、离子注入、原生质体融合等酱油发酵微生物育种方法和微生物调控技术、优势菌干扰技术、膜分离技术等现代化发酵过程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酱油现代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元基因组学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形成的一个概念,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并利用基因组学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研究。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且各自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元基因组分析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今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的原生质体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以此为对象进行育种操作的系列技术。包括两亲株以上的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的DNA转化,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菌体为媒介的转录,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处理对象的诱变等。不同的菌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这些系列的操作,已在工业微生物学界引起强烈的兴趣。 就原生质体技术的采用,在工业微生物育种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突破,目前尚无明确  相似文献   

10.
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是食品发酵体系中与发酵食品的品质和风味有着密切联系的组成成分.对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所扮演角色进行调查,能为改进传统食品发酵工艺、探究发酵食品风味形成机理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文中介绍了目前研究发酵食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多种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论了有关细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的进展,并报道了作者的部分研完工作。本文较充分讨论了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枝术步骤,包括出发株的选择,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筛选和特性验证。介绍并推荐以育种为目的的该技术的较适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发酵过程复杂,常规的研究手段难以探究影响发酵食品营养和风味的因素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起的技术,可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目标物质变化的相对关系,十分适合研究食品发酵过程中底物、营养、风味等方面的变化机制。该文从代谢组学技术的主要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以及其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为发酵食品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甲基吡嗪(TTMP)是中药川穹的有效成分,属吡嗪类生物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的作用。发酵食品中的TTMP主要是由美拉德反应和微生物代谢产生,TTMP是发酵食品的健康功能成分之一。该综述重点介绍了发酵食品中TTMP的检测方法、高产TTMP菌种及其生物合成途径,提出发酵食品中TTMP的增产策略,为深入研究TTMP的生物合成路径和TTMP高产菌株应用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蔬菜发酵是控制一定生产条件,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对新鲜蔬菜进行冷加工,以保持蔬菜的营养和提高风味品质的一种方式。发酵蔬菜中的菌群决定了产品的风味特征、营养功能和安全性,同时菌群也影响发酵成品的保藏性能。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发酵蔬菜微生物多样性和基于多组学技术的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分析了发酵蔬菜中功能菌种的选育、应用和影响微生物菌群的因素。通过生物、化学、物理多重手段调控发酵蔬菜菌群,可提高发酵蔬菜的品质,为工业化生产品质稳定、优良的发酵蔬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细菌纤维素是经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新型生物合成材料,具有机械强度高、吸水性能好、纯度高、结晶度高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等领域。已报道的产细菌纤维素的细菌有醋酸菌属(Acet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八叠球菌属(Sarcina)、土壤杆菌属(Agrobaeterium)、假单胞菌属(Preud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气杆菌属(Aerobacter)和产碱菌属(Alcaligenes)这9个属中的某些种,真正能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只有醋酸菌中的几个种,他们是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aceti)、产醋醋杆菌(Acetobacteracotigenum)和巴氏醋杆菌(Acetobacter pastcurianum)。本文通过分析近期国内外与细菌纤维素相关文献,对其高产菌种选育、培养基优化和发酵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菌纤维素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优化了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JK-15菌株菌丝体制备原生质体细胞及再生的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菌龄、破壁酶组成、酶解反应温度及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进行了筛选优化。结果表明,长枝木霉菌株JK-15的最适条件为菌丝体菌龄18 h,混合酶组成配比为1.5%蜗牛酶∶1.5%纤维素酶∶0.1%溶壁酶,酶解条件为30 ℃条件下酶解2.5 h,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山梨醇,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中渗透压稳定剂为0.7 mol/L蔗糖,实验结果为长枝木霉JK-15的育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市售发酵乳中分离鉴定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对其进行凝乳情况的考察和产酸能力、后酸化能力、产香能力、产黏能力、分解蛋白质能力及保健功能的测试,各筛出一株优良菌株,拟定在后续试验中按一定比例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以期制备高效复合菌株发酵剂。本试验可为实际生产中发酵乳优良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米曲霉是酿造食品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生产菌种,其发酵特性直接关系到终端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选育优良的米曲霉菌种尤为重要。本文对米曲霉菌种选育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自然选育、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原生质体融合、复合诱变、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层面归纳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同行拓展思路,并为米曲霉菌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重排(genome shuffling)技术是通过传统诱变育种结合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微生物菌种选育和改良技术,具有易操作、效率高和适用广等特点。本文对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原理、操作过程及其在增加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增强菌株耐受性和提高底物利用能力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方面的特殊作用使它成为放线菌中遗传育种的核心,近年来的进展主要在于原生质体融合、脂质体的使用、质粒及其它载体的发现和克隆技术工业应用.本文综述了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节机制、链霉素发酵的代谢调控育种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